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结构力学-复习题

结构力学-复习题

2023-09-02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结构力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个刚片之间由一个铰和一个链杆相连接构成的体系是( )

A. 几何可变体系 C. 瞬变体系

B.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D. 体系的组成不确定

2 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为( )

A. 任意荷载下均为合理轴线 C. 合理轴线的跨度可以任意

B. 确定荷载下且跨度给定时为合理轴线 D. 合理轴线时弯矩为零,但剪力不一定为零

3 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温度变化等非荷载因素作用下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时,各杆的刚

度应取( )值。

A. 绝对 C. 相对

B. 对内力绝对,对位移绝对 D. 对内力相对,对位移相对

4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放松结点的顺序为( )

A. 对计算和计算结果无影响 C. 对计算无影响

B. 对计算和计算结果有影响

D. 对计算有影响,而对计算结果无影响

5 \"多余约束\"从哪个角度来看才是多余的( )

A. 从对体系的自由度是否有影响的角度看 B. 从对体系的汁算自由度是否有影响的角度看 C. 从对体系的受力和变形状态是否有影响的角度看 D. 从区分静定与超静定两类问题的角度看 6 区别拱和梁的主要标志是( )

A. 杆轴线的形状

B. 弯矩和剪力的大小

C.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是否产生水平推力 D. 是否具有合理轴线 7 力法基本方程的使用条件是( )构成的超静定结构。

A. 弹塑性材料

B. 任意变形的任何材料 D. 任意变形的线性弹性材料

C. 微小变形且线性弹性材料

8 在力矩分配法中,各杆端之最后弯矩值是( )

A. 分配弯矩之代数和

B. 固端弯矩与分配弯矩之代数和 D. 分配弯矩与传递弯矩之代数和

C. 固端弯矩与分配弯矩、传递弯矩之代数和

9 叠加原理用于求解静定结构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A. 位移微小且材料是线弹性的 C. 应变是微小的

B. 位移是微小的 D. 材料是理想弹性的

10 应用虚功原理时,其中位移应满足( )条件。

A. 约束

B. 物理

C. 连续

D. 平衡

11 用位移法计算刚架,常引人轴向刚度条件,即\"受弯直杆在变形后两端距离保持不变\"。

此结论是由下述假定导出的( )

A. 忽略受弯直杆的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 C. 变形后杆件截面仍与变形曲线相垂直 12 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弯矩等于( )

A. 固端弯矩

B. 远端弯矩

B. 弯曲变形是微小的 D. 假定A 与B 同时成立

C. 不平衡力矩(即约束力矩)乘以分配系数再改变符号 D. 固端弯矩乘以分配系数

二、判断题

1 静定结构的全部内力及反力,只根据平衡条件求得,且解答是唯一的。 2 力法典型方程的实质是超静定结构的平衡条件。

3 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系数、传递系数与外来因素(荷载、温度变化等)有关。 4 静定结构受外界因素影响均产生内力,内力大小与杆件截面尺寸无关。 5 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反力和内力,只与各杆件刚度的相对数值有关。

6 在力矩分配法中反复进行力矩分配及传递,结点不平衡力矩愈来愈小,主要是因为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 1。 7 功的互等、位移互等、反力互等和位移反力互等的四个定理仅适用于线性变形体系。 8 位移法的基本结构可以是静定的,也可以是超静定的。

三、填空题

1 利用虚功原理计算未知力,实质是用___________方法解决平衡问题。 2 下列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___________

3 根据虚功对象的不同,虚功原理主要有两种表述形式,用以解决两类问题,其一是虚设单位位移求未知力,其二是___________。 4 下列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___________

5 图示影响线图中,Yk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

MA影响线

6 在力矩分配法中经过几轮的分配与传递,若各结点的弯矩都趋于平衡,则表示各结点的角位移达到___________状态。

7 下列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为___________

四、计算题作图题

1 求图示桁架杆件1、2、3、4的内力

FPFPFP12346×aFPFPFPFPa/2a/2

2 计算图示桁架中杆1、2、3的内力。

80kN40kN1234m4mA4m4m4mB4m40kN40kN

3 试求图示结构B点的竖直位移。

qAqaEIaC2aEIBa 4 图示结构,EI为常数,求截面C的竖向位移。

ABaaqC

Pa5 作图示刚架的M图。

aaaa

6 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20kN/maaaa

7 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弯矩图,其中EI为常数。

mmABlll

8 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弯矩图,其中EI为常数。

Bh/2Ph/2AlEIEICEI1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