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前的准备
夏季白天温度较高,水分蒸发快,不利于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控制,有条件时可以选择夜间浇筑混凝土。施工前应将模板洒水湿润,降低表面的温度,但模板内不能有蓄水。保证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无碎屑、污物,模板拼装严紧、无缝隙,预埋件位置正确。
(二)浇筑顺序合理
(1)混凝土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应及时安排浇筑混凝土,卸料前应先将混凝土搅拌车快速搅拌20~30s,使混凝土搅拌均匀。
(2)严禁润泵砂浆浇筑到柱、墙、梁等工程部位。
(3)墙、柱等高度较大的竖向结构施工时,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不宜超过500mm,且以混凝土拌合物下落时不发生离析为准。分层浇筑后将振捣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左右充分振捣,以便于形成整体,防止分层。
(4)梁、板、墙、柱同时浇筑时,先浇筑墙、柱等竖向结构,待混凝土沉降一段时间后,再浇筑梁,最后浇筑楼板,施工过程中既要使混凝土竖向结构充分沉降,又要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防止因混凝土供应不及时产生施工冷缝。
(三)合理振捣
(1)混凝土浇筑时应布料均匀、分散布料,在用铁耙子将混凝土搂平,严禁用振动棒赶料。
(2)采取“快插慢拔”的振捣方式充分振捣,“快插”是为了确保表层混凝土和下层混凝土同时振捣,防止底层振捣时间不足;“慢拔”则是使混凝土能填满振捣棒抽出时形成的空洞。
(3)振捣棒插入的点与点之间相距400mm左右,形成“梅花式”振捣,做到不过振、不漏振。振捣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拌合物不再显著下沉,表面泛浆,无气泡溢出,粗骨料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均匀分布。
(四)适时抹压
对有抹面要求的混凝土板面结构,混凝土浇筑后先用木抹子初步找平,待沉降至初凝前使用机械磨盘进行第一次抹压,消除已出现的塑性收缩变形裂缝,待混凝土终凝前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的抹压收光。在大风、高温天气环境下,用注意观察混凝土表面失水状况,必要时进行喷雾补水。在高温、大风天气,应采取有效保湿措施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如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或薄膜覆盖。
(五)覆盖养护
夏季气温高,再加上风的作用,水份蒸发快,对此李家正翻译的《混凝土技术》中进行了形象描述(如图1),保湿养护是控制混凝土拌合物失水造成塑性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
混凝土浇筑捣实后,适当的温度与湿度是保证水泥水化的重要条件,养护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迅速出现塑性的收缩裂纹,也会影响水泥水化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因此,保湿养护工作是夏季混凝土浇筑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按要求精心进行养护工作。
图1 混凝土表面蒸发速率的估算曲线
(1)板面结构混凝土振捣找平后,应对及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做到随抹随盖,采用塑料布覆盖时,应保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在混凝土表面采用洒水养护时,必须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失水,处于湿润状态为准,并保证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有抗渗防裂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2)混凝土结构柱等养护不便的竖向结构,适当延长拆模时间,拆模后,拆模后宜采用塑料薄膜围裹自生养护,或喷水养护,或喷洒养护剂。
(3)墙体结构筑后,待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1~3天)时,先将墙体两侧的模板松动,离缝约3~5mm。在墙体顶部架设淋水管,喷淋水温与墙体表面温度不低于20℃的水进行养护,以免水温过低造成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降低产生温差裂缝。墙体模板拆除后应在墙两侧粘贴保水薄膜,或喷洒养护剂进行养护,地下室外墙宜尽早回填土。
(4)混凝土浇筑后,如天气突变,应在雨前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覆盖,同时应注意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防止降温过快,产生裂缝。
(六)模板牢固,适时加荷
(1)模板支撑必须牢固,且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一定强度(建议不低于5MPa)前,禁止堆放物料,踩踏。
(2)按照规范规定拆模,避免过早拆模、过早承重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受力不均产生裂缝等质量问题。
(七)试件的制作及养护
(1)试件制作时,应在罐体1/4~3/4取料,拌合均匀后再进行试件制作。
(2)试件制作后粘贴塑料薄膜保湿,放置在阴凉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