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业传播与沟通在农技推广中的应用
摘要:泰顺,全国生态示范县、中国茶叶之乡,是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1.1%。我县农业自然资源特征明显,呈明显的山区特征:生态环境较好,因地处偏僻山区,工业化程度低,环境极少被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环境质量较好,适宜于发展高附加值的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其农业技术推广,不仅技术要新效益要好,关键是要让农民乐意接受,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需要我们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了解农民心理,与农民进行有效沟通、达成共识,是农业科技成果得以尽快推广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农业 传播 沟通 推广 应用
一、农技推广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在农业技术推广中遇到的农民心理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农业科技成果是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推广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农业技术推广就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引导、帮助农民应用科技成果,获得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搞农业技术推广就必须首先了解农民心理。通过与农民的接触,归纳农民心理有以下几种:
1.1 乐于接受,渴求心理这是一种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热切追求的心理。每推广一项新技术,每到一个地方,都能遇到这样的农民,他们对推广人员非常热情,对推广的技术极为关注。他们敢于冒险,富于创新,是新技术的率先试用者,也是农村中依靠科技致富的领头雁。
1.2 被动接受,观看心理这是一种对新技术既想得到又怕担风险的心理。在农村有不少农民
渴求新技术,却又怕担风险。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对推广人员比较关心,对新技术的试验比较关注,只要试验成功就会积极效仿采用。他们属早期多数,勇于改革,但不愿冒风险,眼见为实,先观看而后行动,是农村中潜在的改革者。我们在推广日光温室设施栽培新技术时就碰到好多这样的农民,总在问询一年收入多少?冬季生产怎样?集体补贴投资盖温室,自己还是不敢承包,等别人有了成效自己才敢承包。
1.3 等靠依赖,从众心理这是一种对新技术反应迟缓无所谓的心理。在农村至少在大同近郊还有不少农民对推广人员视而不见,对推广的新技术漠不关心,他们习惯了等靠要,习惯了政府补贴和随大流。过去推广地膜覆盖时,他们硬等政府把地膜抱到地头,铺膜机开到地里才肯铺膜,只要是新技术就等政府无偿补助。他们是农民中的大多数。
1.4 因循守旧,抵触心理 这是一种排斥新技术反应迟缓无所谓的心理。在农村还有极少数农民对新技术反应迟钝,他们思想守旧,固执己见,安于现状,对新技术不屑一顾,他们对推广人员极不信任,怀有偏见,难以接受新技术。
l.5 重副轻农,厌农心理 在城市近郊农村还有不少农民有重副轻农,厌农心理。
2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具有的心理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主要扮有教师和导演的角色,他们要把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农民,把信息传递给农民,要指导农民搞试验,带领农民搞示范。“打铁先得本身硬”,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与农民很好的沟通,具体归纳为“五点”:
2.1 信心无论做什么都要有极强的自信心,搞农业技术推广也不例外。自信心来源于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农业推广工作,以为农业出力、为农民奉献为荣,在业务上勤奋好学,工作上求实创新。在农业推广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首先要从心理上战胜自己,战胜困难。
2.2 专心 作为一名优秀推广人员必须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搞好推广工作。在当今知识信息时代,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还必须勤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感知能力,比如目测估产、田间诊断等都需要准确的判断。同时还要养成勤于笔记、不断积累资料的习惯,这样在指导生产实践中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得心应手搞好推广工作。
2.3 耐心 古人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凡事都要有耐心,这也是做好推广工作的关键。推广工作多有麻烦和坎坷,要和以上具有各种心理素质的农民打交道,很难预料工作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因此,农业推广人员必须有耐心,在遇到有的农民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反对时,都要做耐心细致的解释,从而做好推广工作。
2.4 虚心农业推广人员还应具有虚心这一良好心理品质,既当老师又当学生,要向有生产经验的农民学习,倾听农民反馈的意见。要想得到农民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农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不仅要虚心听取农民的意见,还要和农民朋友共同研究,共同探讨,这样新技术更容易被接受。
2.5 爱心农业推广人员要怀一颗博爱之心去做推广工作。要与农民朋友打成一片,做农民的知心朋友,要多询问农民的需求,关心他们的疾苦,让他们感到温暖,有一种信任感,新技术也容易被接受。
二、 建议与措施
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就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沟通的过程,推广效果取决于信息与沟通,信息为内容,沟通为手段;在某种意义上说,沟通比信息更重要。沟通是影响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没有沟通,推广的内容就不可能被农民所接受。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进行巧妙有效的沟通,使农业科技成果得以尽快推广。
2.1 与农民做知心朋友与农民沟通的第一步就是与农民做知心朋友,这是农业推广人中的
世界观观问题.如果推广员办乍到农民文化程度低、素质低农村条件差,从心眼里睢不起农民,不想和农民交朋友,那就很难和农民沟通,推广工作也很难取得成功。因此,我们一开始与农民接触,变要表现出朴实、诚奶、谦虚、热情。要入乡随俗,放下架子,给农民讲解用词一定要注意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要关心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和农民朋友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给农民提供信息、传授技术,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取得农民的信任,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2.2 找准切入点 推广沟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接受新技术,采用新成果,为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农民究竟需要什么?生产中有什么问题?这是与农民沟通的第二步--找准切人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遇到的问题太多了,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还要注意市场导向,否则增产不增收,卖粮难、卖菜难的事时有发生。农民最关心的是做什么、怎么做最赚钱,农业推广人员就必须给农民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和先进的实用的生产技术,也就是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这样才能为农民排扰解难。
2.3采用好的方式方法推广工作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需要采用好的方式方法。一是要善于把农民中敢于冒险、富于创新的先进分子培养成科技示范户,当作科技的“二传手”,先认真帮教他们,再借助他们的傍样作用、辐射作用带动大多数,使农业科学技术更快更好的传播;二是多种方法结合使用,集体辅导和单独传授相结合,口头传授和书面传播相结合,大众传播和成果示范相结合等;三是注意说话幽默,诱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1、王德海 周圣坤主编 《农业传播与沟通》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郭庆光著 《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泰顺县2003年统计年签 及 农业局内部资料
4、简介传播学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研究 (李南田 中国水稻研究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