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西医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价值研究

中西医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3-09-17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8 年5月A 第5卷/第13期May.A 2018 Vol.5 No.13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97

中西医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价值研究

赵春英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200)【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0例先兆流产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与研究组(中西医结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就诊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兆流产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先兆流产;中西医结合;保胎汤加减

R71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15.97.02【中图分类号】 先兆流产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诱发因素较多,包括孕妇身体状况、精神心理状态、饮食、生活环境等。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西医药物治疗,虽然能对症状进行缓解,但也可能导致出现较多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对先兆流产研究不断深入,并提出较多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先兆流产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样本容量n>40,理论频数12 结 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80例先兆流产患者临床资料,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单纯西医为对照组,中西医结合为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21~37岁,平均(27.96±2.54)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10例。研究组年龄22~38岁,平均(28.10±2.60)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9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对照组:40mg/次黄体酮(生产厂家: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0828)肌肉注射,1次/d;100mg/次维生素E软胶囊(天然型)(生产厂家: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3539)口服,3次/d。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胎汤加减,药方包括甘草10g,阿胶10g,续断10g,生白芍15g,党参15g,桑寄生20g,莬丝子30g。针对偏出血量较大者,添加桑叶20g;针对偏小腹冷痛者,添加炒艾叶5g;针对偏大便干结者,添加肉苁蓉10g。以上药方以水煎服,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

两组均持续治疗7d。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观察两组就诊时、治疗后症状积分变化,包括阴道出血、上腹痛、腰背疼痛、体温、孕囊发育5项,均采用0-3分评分法。以症状总积分减分率评估疗效:以治疗后减分率≧95%,为痊愈;以减分率≧70%,但不足95%,为显效;以减分率≧50%,但不足70%,为有效;以减分率<50%,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

作者简介:赵春英,女,(1970-),汉族,北京人,本科,医师,研究方向:不孕不育,邮箱:mlzhchy@sina.com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x2P

n4040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P

2.1 两组症状积分对比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就诊时降低(P<0.05);但对照组仍高于研究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积分的对比(x±s,分)

就诊时10.21±1.069.98±1.060.9700.167

治疗后4.36±0.952.06±0.8411.4710.000

t25.99337.036//

P0.0000.000//

2.2 两组疗效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n)

痊愈1315

显效1214

有效710

无效81

总有效率(%)

80.0097.504.510.034

3 讨 论

中医认为,先兆流产属于“胎动不安”、“胎漏”、“妊娠腹痛”等范畴,病因病机包括气血亏虚、肾气不足,冲任不固,胎失所养,引发胎漏出血、腰腹疼痛[3]。故该病治疗关键为安胎保元、调补冲任。

本研究自止血安胎、调补冲任出发,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提出中医保胎汤,药方包括生白芍、党参、桑寄生、阿胶等,尤其适用于气血亏虚、肾气不足所致胎动不安、胎漏患者。蒋志文在《药理学》[4]中提出,保胎汤能促使机

(下转第99页)

2018 年5月A 第5卷/第13期May.A 2018 Vol.5 No.13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99

3 讨 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逐渐成为良性附件包块首选手术方式[1]。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至今已是很成熟的技术,由于卵巢囊肿破裂,包裹在囊肿内的内容物溢出,散播在盆腔、腹腔,可刺激腹膜产生粘连性炎症、肉芽肿性腹膜炎、盆腔炎、输卵管炎、生育率下降、甚至癌变等 可能[2,3],且一旦破裂,大量囊内容物溢出,使得清洗非常困难,需花大量时间来清洗,因此,探讨引起瘤体破裂的相关因素,如何减少及避免瘤体破裂,减少手术引起的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是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

Valentino等认为盆腔内粘连增加了术中剥离囊肿时囊肿破裂的危险。这可能与盆腔内慢性炎症使组织脆性增加,卵巢皮质韧性降低有关。我们研究发现,粘连与囊肿破裂,关系密切,对于囊肿直径大于8cm,术中更易发生破裂,合并盆腔粘连患者,使得破裂风险大大增加。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研究结论一致,认为瘤体破裂跟肿瘤是否与盆腔周围有粘连有关,且认为囊肿切除术中瘤体破裂主要在行瘤体剥除术处理卵巢门时发生。

瘤体破裂可能原因有①瘤体大张力高,卵巢皮质菲薄,力度掌握不佳时易破裂;②瘤体大阻碍腹腔镜下直视剥离,分离中易破裂;③瘤体大剥离面积增加,破裂几率增加;④瘤体生长时间长,瘤体与包膜间结构致密,分离中易破裂;卵巢切除术显着降低了术中渗漏的频率。本研究分析了150例腹腔镜下卵巢囊肿手术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全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剖腹手术者。分析发现,盆腔粘连与囊肿破裂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8cm组有2例因囊肿破裂,术中快速提示交界性肿瘤或瘤样变术中行患侧附件切除;大于8cm组有三例患侧附件切除,交界性肿瘤根据术后常规病理,给与补充化疗。通

[5][5]

[4]

过分析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囊肿破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及盆腔粘连情况与肿瘤直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发现,囊肿较大,手术视野相对受限,暴露不够充分,在分离囊肿过程中瘤体越容易破裂,而较大的囊肿破裂后,需花费较多时间反复冲洗,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术后一月跟踪随访发现,囊肿较大患者容易出现术后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腹膜炎、下腹痛[3]等,复发表现为术后妇产B超及妇科检查确诊为囊肿再次出现。本研究中,三组下腹痛分别为2(0.0%)例,10(7.7%)例,12(14.9%)例;月经改变有8(21.1%)例,10(15.4%)例,20(34.0%)例,对比分析发现下腹痛、月经改变等临床症状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分别3(2.6%)例,7(6.2%)例,9(17.0%)例复发,三组之间术后一月临床症状虽然有差异,但三组之间复发率,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瘤体破裂与肿瘤直径及盆腔粘连有关,肿瘤直径大容易破裂,破裂部位主要在卵巢门,盆腔粘连增加了破裂风险;囊肿大小、囊肿周围粘连是导致囊肿容易破裂的因素,且肿瘤直径越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熟练的技术可减少囊肿破裂。

参考文献

[1] 陈华华,杨春波.0.9%氯化钠溶液注射分离法在腹腔镜下卵巢

囊肿剔除术中的应用[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7(05):369-371+375.

[2] 郭舟群.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

影响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

[3] 蓝碧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不同止血方式的选择研究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7):90-91.

(上接第97页)

体静脉血中NK细胞含量提升,促进炎症吸收,改善康复效果。而且,中医保胎汤治疗中按照患者病情随症加减,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理论。

本研究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症状积分改善效果更为理想,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凸显出中西医结合联合应用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在先兆流产治疗中,于西医黄体酮、维生素E干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保胎汤,能改善卵巢功能及胚胎发育,增强益气养胎效果。

综上所述,先兆流产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 胡 芸,周元成.补肾益气化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先兆流产

的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5):518-520.[2] 田 昕.保胎三七汤联合地屈孕酮对先兆流产妊娠结局及血

清P、β-HCG、E_2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4):1528-1530.

[3] 王丽梅,张建亚,王利红,等.滋阴养胎方对先兆流产患者

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状况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12):1524-1526.

[4] 蒋志文.药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66-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