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作者:罗海卫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11期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在传统的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单纯的认、读、练等常规机械的模式中学习。这样的学习又苦又累,且效果很差,忽视了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快感,打击了学生识字的信心,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为改变这一状态,《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为第一目标。作为一线老师应更好地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这一精神,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营造自主求知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主动识字和积极思考,变“厌学”为“乐学”,让学生在愉快的识字活动中获得信心,从而成为识字的小主人。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轻松的识字呢?下面,我谈谈这学期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识字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这与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主要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构成了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因此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另辟蹊径,别出心裁,采用多种形式寓教于乐,让汉字像一首首简炼的诗、一幅幅优美的画、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句句明快的口诀般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协调这一矛盾。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七八岁的孩子特别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我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享受“玩”的快乐,在有意识的“玩”中调动记忆的热情。
我设计了“开火车”、“手拉手”、“交朋友”、“穿衣戴帽”、“猜谜语”等游戏活动。在教学中尽可能通过游戏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口多种感官并用,使低年级识字教学变单调的读、重复的写、机械的识记为有情趣的读,有滋有味的记、有感有触的实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识字。
二、利用形象思维,在尝试中自主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运用编谜语、编口诀等方法识记生字。如学习“朋”字,小朋友说:“两个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亮拉拉手,就成了好朋友的朋。”学生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不仅生字学得津津有味,还加深了自己对生字的印象,从而锻炼了话说能力。 三、教会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记住字形。
听课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又是很难掌握的学习技巧。让学生同时运用眼、耳、脑去积极地捕捉知识。眼,要注意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及笔顺。耳,要善于发现老师指出的重点,如老师说“雪”字上面是“雨字头”,“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折或横折钩;“牙”,共4笔,第二笔是竖折,不要把它写成两笔等。脑,要牢记字的读音、字义、字形。简单的字,如“画”“叶”可以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分析字形;“几、用、笔”可与熟字“儿、同、毛”比较字形,加深记忆。
四、在课堂上多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俗语有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合作学习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大力开展学生间的合作活动,如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学生都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不甘落后,必将会努力表现出最佳的斗志和激情,这是个体学习所达不到的,同时,学生个体之间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能发挥最佳的群体效应,达到个体所无法达到的学习目标.如在\"部首变换小魔术\"这一拓展识字游戏环节中,利用集体的智慧每次都能变换出近十种甚至更多的新字,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识字量,我也常常为孩子们惊人的识字量而发出由衷的赞叹,为他们喝彩,为他们叫好 五、周期复现巩固识字。
在教完某一单元后及时为学生创设练习和运用所学生字的机会,采用多种手段,周期复现,巩固识字效果.这种复现循环都是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鼓励学生互查识字情况;再用学过的生字进行口头组词,造句,练习说话和写话.将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次复现;然后根据学生掌握的不同情况安排写字练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重要途径. 六、鼓励课外识字。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比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里的人物的名字认下;把自己家的生活用品认下;把爱吃的蔬菜,水果等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小区认下等等,在课堂上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要我们老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创造一种开放、灵活、有活力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从课本、课堂中走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来,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真正体现“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的新课标理念,我们的孩子就能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让学生识字有滚滚而来的源头活水,学生的知识宝库中将是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包南麟:《小学语文老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