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牧《清明》诗的两点想法
2022-12-18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王永平: 关于杜牧《清明》诗的两点想法 关于杜牧《清明》诗的两点想法 王永平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89) 摘要:杜牧《清明》诗是一首脍灸人口的七言绝句。但是,自近代以来,围绕着这首诗的作者、诗中描写的情景和地 点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经过梳理争论焦点,形成几点看法:其一,不能轻易否定杜牧是《清明》诗的作者;其二,应 该避免意气之争,认真对待每一条有价值的史料,而不是只选择对自己有利而无视对自己不利的资料;其三,继续坚持 加大宣传的力度,使汾酒及其产地汾阳杏花村与杜牧《清明》诗中的牧童遥指处更加深入人心。 关键词:杜牧;《清明》;杏花村;汾酒 中图分类号:I2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87(2018)o5—00]5-04 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谢枋得选编的《千家 首。若究其出处,殊为可疑。今冯集梧《樊川 诗》,收录了一首署名为杜牧的《清明》诗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 诗注》,既不栽此首,其补遗亦不收入,冯氏 未加说明,不敢臆断。但此诗有“清明时节 雨纷纷”及“牧童遥指杏花村”二句,似是在 北方所作。考杜牧曾以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 皆知。但是自近代以来,围绕着这首诗的作者究竟是 不是杜牧、杜牧是否曾来过山西、诗中所指杏花村的 地望以及杜牧所生活的时代、汾州一带的历史地理、 然则牧之此《清明》七绝一首,或在此时所 作耶?然无佐证【 。 陈寅恪先生虽然根据清乾隆时冯集梧校刻的 《樊川诗注》及其补遗都未收录《清明》一诗而怀疑它 是否为杜牧所作,但又没有完全否定杜牧是此诗的 时令季节、气象物候、人文景观等问题展开了热烈争 论。本文试图对杜牧《清明》诗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进 行一番梳理,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作者,且推测这首诗大概是杜牧以监察御史身份分 司东都时所作。同时,陈先生还肯定了这是一首数百 年来最流行的唐诗,并且根据诗意认为它所描写的 气候物象应当是中国北方的景色。 、关于《清明》诗的作者 关于《清明》诗的作者究竟是不是杜牧?论者颇 多,兹举有代表性的观点胪列如下。陈寅恪先生最早 在《元白诗笺证稿·附校补记》中提出疑问: 曹寅《楝亭十二种》《后村千家诗》三 《节候》门载杜牧《清明》七绝一首云:…… 此诗收于明代和《千家诗》节本,乃三家村 课蒙之教科书,数百年实唐诗最流行之一 收稿日期12018-03一l1 缪钺先生认为《清明》诗的作者是宋人。他说此 诗首见于南宋末年谢枋得编选的《千家诗》,此前无 论是由杜牧外甥裴延翰编辑的《樊川文集》,还是由 北宋时人编辑的《樊川外集》 0集》中都没有提到杜 牧此诗,南宋时还出现了一个《续别集》,今已不传。 他还根据此诗用韵,“纷”字在文韵,而“魂”、“村”二 作者简介:王永平,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化史。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史视野下汉唐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互动中的殊方异俗外来风研究”(项目编号:17BZSO07)阶段性 成果。 ·15· 晋阳学刊2018年第5期 字则在魂韵,但却二韵通押,认为这不符合唐人用韵 的习惯,因此说此诗非杜牧所作,乃宋人诗作[21。胡可 先先生则认为《清明》诗的作者是约和杜牧(803年一 约852年)同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许浑(约791年一约 858年)。他说:“杜牧诗文集,最可信的是其外甥裴延 翰手编的《樊川文集》二十卷,但不见《清明》诗,即使 是后人广泛收辑的《外集》《别集》中,也不见此诗,而 谢枋得在杜牧死后四百余年,编选《千家诗》时,忽然 收入《清明》诗。”所以令人怀疑。他又说,“清人所编 《全唐诗》所据杜牧诗版本较精,搜罗杜牧诗亦较完 备,独未收《清明》诗。这并不是馆臣们编《全唐诗》时 未见到《千家诗》,而当是他们以为《清明》诗并非杜 牧所作,故未收人。冯集梧编《樊川诗注》时,补阙拾 遗,用力甚勤,然于此诗亦在摈弃之列。故断此诗不 是杜牧所作。”此外,胡先生还注意到杜牧曾有过《樊 川续别集》3卷,而收录《清明》诗的“《千家诗》祖本为 刘克庄《后村千家诗》。考曹寅《楝亭十二种》中《后村 千家诗》三《节候》门即载杜牧《清明》诗。刘克庄是藏 有《樊川续别集》并对此非常熟悉之人,故《后村千家 诗》中的《清明》当选自《樊川续别集》。”他又引宋人 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序》云:“杜牧之《续别集》,皆许 浑诗也。”刘克庄《后村诗话》亦云:“樊川有《续别集》 三卷,十之八九皆(许)浑诗。”因此,他断定“《清明》 诗作者应为许浑”[3p_z3-2z8。 此外,否定此诗为杜牧作者尚多有人在,如朱易 安从目录学和诗歌风格学两个角度来推论《清明》诗 “不像是杜牧的作品”[41。然而更有不少论者以为此诗 确为杜牧之作,如李金坤就认为“就全诗空灵蕴藉的 风调与俊逸清丽的语言风格观之,其与杜牧之诗风 是甚相吻合的”,因此“《清明》诗乃杜牧所作”【5】。总 之,围绕着《清明》诗的作者到底是不是杜牧,真可谓 歧见纷纭,莫衷一是。 拙见以为,这些否定杜牧是《清明》诗作者的理 由都不能成立。因为虽然现存的《樊川文集》《外集》 《别集》都不见收录有此诗,但都不是此诗就不存在 的理由,历代文人别集在搜集、整理、传抄、刻印过程 中发生缺载漏收诗文的情况比比皆是,杜牧的各种 诗文集没有收录此诗,并不等于此诗的作者就一定 不是杜牧;尤其是随着近代以来,各种出土文书、域 外文献等新材料不断涌现,也越来越丰富、补充甚至 是改变着人们对传统观点的一些看法,如今人陈尚 君辑校的《全唐诗补编》就新辑录了杜牧的8首诗;而 ·l6· ·杜牧与《清明》诗研究· 早在七、八百年前的刘克庄、谢枋得等人在收录杜牧 的《清明》诗时也必有所本。 至于缪钺先生所说的此诗韵脚通押问题,王力 先生曾在他所著的《诗词格律》中说:“(律诗)由于第 一句押韵与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韵脚也可以 不太严格,用邻近的韵也行。这种首句用邻韵的风 气,到晚唐才相当普遍,宋代更成为有意识的时尚。” 他还特意举杜牧《清明》诗为例指出,这首诗用的是 十三元韵,但第一句韵脚却用了十二文韵的“纷”字。 这种首句用邻韵的情况,在王维、李白、杜甫等盛唐 诗人的律诗里还很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如李白《访 戴天山道士不遇》和李颀《送李回》等诗就是首句用 邻韵的。因此,以此来否定《清明》诗的作者不是杜 牧、而是宋人诗作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网。 套用一句法律术语“疑罪从无”的观点,笔者认 为在没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之下,应该采取一种比较 审慎的态度,就是先不要忙着下断语轻易否定杜牧 是《清明》诗的作者。 二、关于杏花村的地望 关于杜牧《清明》诗中提到的杏花村争论最为激 烈。有学者从文学意象出发,将争论的焦点主要归结 为杏花村到底是虚指还是实指问题上。虚指是泛指 杏花盛开的村庄,即杏花之村;实指则特指某个以杏 花村命名的村落。 先来说说虚指。薛正昌虽然没有否认杜牧曾写 过《清明》诗,但他认为“《清明》诗里的‘杏花村’,只 能是虚指一个杏花盛开的村庄而已,在当时绝非一 个专有地名,也不是指一个真实的村庄名,更不是实 指贵池城西。” 纪永贵、阎续瑞则否认杜牧是《清明》 诗的作者,他们说“从目录学、版本学、诗韵学、诗歌 风格学以及诗意传承的视角来看,这首诗都不可能 为杜牧所作,而各种证据都一致表明,此诗最早只能 出现于徽宗与孝宗之间。”同时他们还分析了唐宋两 代700年间包括《清明》诗在内留存至今的诗词中, “杏花村”、“杏花”这两个词组的一共出现了28次,只 有一例是宋代诗人方回《上南行十二首》之六中提到 歙县城南确实有一个叫“杏村”的地方外,其余全是 虚指。“也许诗人们所见真是一个个‘杏花之村’,但 是经过文学处理之后,它便成了一个文学意象;它已 不再是地理意义上的村庄,而是涵容了独特而固定 的寓意了;它只可能存在于诗人的意念世界里,在历 王永平: 关于杜牧《清明》诗的两点想法 代文学创作中沿袭传承”[81。白新辉也没有讨论《清 明》诗的作者是否杜牧,只是从诗意的角度分析了杏 花村意象,认为“《清明》诗中杏花村是一个温暖热闹 有人有酒的山村意象。……诗中的杏花村也不一定 是实指,因为诗人意在塑造一个与清明时节凄凉气 氛相对立的形象:清明时节,桃李未放,只有杏花开 得正热闹,杏花深处有人必有酒。这个有酒的杏花村 形象得之偶然”[9】。虚指说不管是否认还是不否认杜 牧是《清明》诗的作者,都将诗中的“杏花村”仅仅当 作是一个文学意象,而非地理名词,从而否定了实指 说“以诗证史”的企图。 再来谈谈实指。实指说当然反对虚指说仅仅将 《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当作是一个文学意象,他们 首先肯定《清明》诗的作者就是杜牧,而诗中提到的 “杏花村”则是一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有所指的地理 名词。1980年以前,杜牧诗实指汾阳杏花村没有任何 争议,1982年以后由于经济利益作用,进而对其地望 展开考证,并形成了激烈的争论。有学者曾统计,全 国至少有19个杏花村,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6个:山 东水泊梁山黑风口东南崖下的杏花村、湖北麻城古 镇歧亭附近的杏花村、江苏南京城西南隅新桥西信 府河凤凰台一带的金陵杏花村、山西汾阳城北的杏 花村、江苏徐州丰县城东南的杏花村、安徽贵池西的 杏花村圈。其中尤其是以山西汾阳和安徽贵池两地的 杏花村争抢最为激烈。 先来看山西汾阳说。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有 学者陆续撰文将山西名酒汾酒与杜牧《清明》诗联系 起来,提出诗中的杏花村就是汾酒产地汾阳杏花村。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主要以刘集贤、文景明、吕世 宏等为代表的一批山西籍学者,又先后发表了一系 列论著,进一步论证了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就在山西 汾阳㈣。他们提出的主要论据是:今天的汾阳杏花村 盛产汾酒,而汾酒是拥有悠久酿造历史、深厚文化底 蕴和卓越清香品质的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名酒,早在 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就有“汾清酒”作为 宫廷御酒受到统治者的宠爱,据《北齐书·文襄六王· 河南康舒王高孝瑜传》载:“初,孝瑜养于神武(高欢) 宫中,与武成(高湛)同年相爱。将诛杨情等,孝瑜预 其谋。及武成即位,礼遇特隆。帝在晋阳,手敕之日: ‘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lI1l 另外,以汾酒为基酒配制而成的竹叶清酒也早在南 北朝时就享有盛誉,北周著名文学家瘐信在《春日离 合》二首诗中就有:“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鸡弦。”唐代 李肇在《唐国史补》卷下列出唐朝出产的名酒17品, 其中就提到“河东之乾和”。河东泛指山西,具体酿造 地点就在汾阳。宋代朱翼中在 匕山酒经》里说:“张 籍诗:‘酿酒爱乾和’。即今人不入水酒也,晋人谓之 乾酢酒。”宋代窦革《酒谱·酒之名》就说:“张籍诗云: ‘酿酒爱乾和’。即今人不入水也。并、汾间以为贵品, 名之日‘乾酢酒’。”元代宋伯仁在《酒小史》中列举名 酒时也提到“汾州乾和酒”。宋代张能臣《酒名记》所 载名酒中有:“汾州甘露堂。’ 另外,汾州还产一种羊 羔酒,也很有名,早在唐代就驰名宫廷。明朝王世贞 在《弁州山人四部稿》卷49《酒品前后二十绝》中咏 《羊羔酒》诗题解日:“羊羔酒,出山西汾州、孝义诸 县,白色莹彻,如冰清美,饶风味,远出襄陵(酒)之 上。”其实羊羔酒在唐代就已很有名。可以说,悠久的 酿造历史和驰名中外的汾酒,是论证杜牧《清明》诗 所指为汾阳杏花村的最有力的证据。 针对否认山西汾阳说者提出的杜牧没有到过山 西的观点,主张者又举出《樊川别集》中《并州道中》 诗予以反驳。否认者指出“清明时节雨纷纷”和“牧童 遥指杏花村”,不可能是北方的季节气候和春日景 象,主张者也举例予以回应。其实根据著名气象学家 竺可祯先生的研究:从公元6世纪末到l0世纪初,大 约相当于隋唐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气候温暖湿 润期【切。杜牧生活的时代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新唐 书·五行志》载:“元和十一年(816年)十二月,桃杏 华”;山西一带亦如此,如“会昌三年(843年)冬,沁源 桃李华”;“中和二年(882年)九月,太原诸山桃杏华, 有实。”所以唐代清明时节汾阳杏花村出现雨纷纷的 景象完全是有气象根据的。至于清明时节正值农历 二月底至三月初,山西平川的物候正好比长江流域 晚半个月左右,长江流域是“二月杏花八月桂”,而晋 中汾阳、孝义、平遥、介休一带却正是清明时节杏花 盛开。 与山西汾阳说针锋相对的是安徽贵池说。此说 主要是以安徽籍学者周笃文、金鑫、刘尚恒、郎永清 等人为代表【13】。他们的主要论据是:杜牧曾在池州任 刺史,根据明清地方志《池州志》和《杏花村志》记载, 认定贵池杏花村即杜牧《清明》诗所咏之地。他们否 认杜牧曾到过山西,因而也怀疑杜牧《并州道中》诗 为伪作,这里就有个问题,即既然《并》诗为伪作,那 么为什么《清明》诗就不是伪作?显然从道理上来说 ·17· 晋阳学刊2018年第5期 ·杜牧与《清明》诗研究· 这是讲不通的。另外,他们认为“清明时节雨纷纷”和 “牧童遥指杏花村”是长江流域的季节气候特点和杏 花盛开景象,不可能是晋中一带的物候现象,其实他 们忽视了唐代正处在中国历史上气候温暖湿润期, 完全能够出现这种雨纷纷、杏花盛开的季节气候特 参考文献: [1]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校补记[H].北京: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2011. [2]缪钺.关于杜牧《清明》诗的两个问题[J].文史知识,1983 (12). 征,即使是今天,在清明前后,山西许多地方也是杏 花盛开并会出现“雨纷纷”的自然现象,正因为清明 前后有雨润大地,墒情便于播种,所以山西民间千百 [3]胡可先.《清明》诗作者和杏花村地望蠡测[M]//杜牧研究丛 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朱易安.《清明》诗是杜牧作的吗?[J].河北大学学报,1981 (1). 年来一直流传着“清明前后,栽瓜种豆”的农俗。这在 前面已有论述,在此兹不复述。 结论 [5]李金坤.《清明》绝唱千秋新——杜牧《清明》诗情思与艺术 魅力审美【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6]王力.诗词格律[H].北京:中华书局,1977:20.参阅马海松, 杜牧的《清明》诗是一首千百年来知名度极高的 唐诗,早已深人国人心中,内化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的一部分。对于这样一首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经 典名篇,我们应该采取谨慎科学的学术态度,在没有 充分确实的证据前提下,不要轻易地下结论否定。至 于诗中所言的“杏花村”到底是虚指还是实指,我认 为是实指,是指山西汾阳。我国地大村众,古今异地 同名现象普遍。例如,王家沟、马家梁、赵家庄等地 郎永清.关于杜牧《清明》诗和杏花村问题[C]∥程必定,汪青 松.皖江文化探微:首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选 编.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236—240. [7]薛正昌.《清明》诗与“杏花村”辨[J].西北大学学报,1989 (3). [8]纪永贵,阎续瑞.论杏花村的文化属性[J].中国地方志, 2006(3). [9]白新辉.古典诗词中的“杏花村”意象[J].绵阳师范学院学 报,2013(10). 名、村名南北方许多地方都有,实指都记不过来,虚 指大可不必。至于安徽贵池等地有杏花村名也很正 常,但从山西汾阳杏花村数千年的酿酒史、唐代河东 盛产乾和汾酒和唐代气候以及后来汾酒的持续发展 壮大规模诸方面推断,笔者坚信杜牧《清明》诗所指 山西汾阳杏花村比安徽池州更有说服力。当然,这是 [10]刘集贤,文景明.杏花村里酒如泉[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 社,1978;杏花村酒歌(第一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 社,198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为杏花 村考辨[J].山西大学学报,l983(2);吕世宏.杜牧《清明》 诗中“杏花村”确切地点考——与郎永清先生商榷 ].中 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2005(1);山西杏花村村名探 源[J].中国地方志,2008(9). [11]北齐书(卷11)[H].北京:中华书局,1972. 我的观点。同时有两点应该注意的是:其一,应该避 免由本来的学术之争变成毫无价值的意气之争;其 二,应该认真对待每一条有价值的史料,而不是只选 择对自己有利而无视对自己不利的资料。总之,由晚 唐著名诗人杜牧和描写传统季节清明时节“雨纷 [12]竺可祯.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 报,l972(1). [13]周笃文.《清明》诗与杏花村[J].贵州社会科学,1981(4); 金鑫.古杏花村考辨[J].安徽大学学报,1981(4);罗衡, 丁剑.“牧童遥指杏花村”考[J].艺谭,1982(1);刘尚恒.杏 纷”、牧童遥指“杏花村”、“名酒”等组成的文化意象, 已经成为山西汾酒文化的一个完美的整体,我们的 国酒汾酒凭借这首名诗的东风,千百年来也早已深 入人心、驰名海内外。 [责任编辑马艳】 花村“贵池”说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4(1);马海 松,郎永清.关于杜牧《清明》诗和杏花村问题[C];郎永清. 再谈杜牧《清明》诗的两个问题[J].程必定,汪青松.皖江 文化与东向发展——“第二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 论文选编[C].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327— 331;“杏花村”地望之争辨析[J].中国地方志,2003(3); 丁育民,张本剑.千古杏花村【m.合肥:黄山书社,2002. Two Thoughts about DU Mu’S Poem”Qing Ming” WANG Yong-ping School ofHistory,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China) ·l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