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023-11-01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

一、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预习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可见预习是学习领域重要环节,怎样去预习?必须要讲求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才有可能攀上知识地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指导。在预习每篇课文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课文的预习要求要详细,不能太笼统,其次要注重方法的引领,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预习中采取“读、查、思、记四个环节的指导。

一是读。读就是读课文。告诉学生预习时首先要读课文,但是,不是盲目地去读课文。课文既要多读几遍,又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在第一遍读课文时放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要借助读音读准确、读流利。第二遍读时标出不理解的字、词,这些标注出来的“拦路虎”,有的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解决,也可以再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来解决。第三遍可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已经明白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二是查。查的范围包括查字典、词典、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告诉学生查可以读前查,可以读后查,也可以边读边查。这要根据预习的实际情况而定。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查,并做上标记。而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最好是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再查,这样对理解课文更有帮助。

三是思。思,即思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会思考的预习,

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告诉学生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的预习过程,都要思考。读课文时的思考,查阅时的思考,对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课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针对哪些段落与句子产生什么疑问等。

四是记。记就是记录下来,把自己预习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 精心设计预习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经学会用方法去预习,但预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化,要落实在书面上,预习的实效性才高。为此,依据方法指导四个环节,精心设计预习表,设计包括三个层次(一)、基础知识掌握,(二)、读中理解积累,(三)、课外拓展延伸。

(一)基础知识掌握:

1、今天我预习了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 》,第一眼看到这个课题我想到了 。

2、我先读了一遍课文,读的时候,遇到生字我先是读准了它的音,又认真观察了它的字形,然后尝试组词用横线画出来。我把自己学习的字词记录下来。

①借助课文中的生字注音,我认识的生字有:

②我通过查字典学会的字有:

③在预习中我认识的新词有: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

有 ,它们的意思分别是 。

(二)读中理解积累

3、我再把课文读一遍,这一遍我要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就用横线标出来,想办法读通顺。

4、我认真读了课文后,发现了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我积累了 。

②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

③我又把课文中感受最深的段落画了下来并在旁边写了批注。

(三)课外拓展延伸

5、读了这篇课文,我心中还有疑惑,弄不明白的问题我记录在下面

上课时,我要和大家进行交流,或者向老师请教,把这些问题弄明白。

6、围绕课文内容(或课文作者),我进行了课前搜集,我搜集的资料是 。

但课前预习提纲的设计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适时的补充与修改。

预习表既可反映学生预习的效果,又可为教学传递信息,教师要在课前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本,经过归纳、筛选,再把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点融入课堂,可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三、预习长期培养,兴趣贯穿始终

1、注重检查: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培养与训练的过程,教师除了平日里培养与训练外,还要注重检查,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享受预习中的快乐,从而认真而细致的完成好预习工作。在检查预习工作时,先是让学生在组内检查,主要检查划、查、注、答的书面完成情况;

2、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学生此时对获得肯定的欲望比较大,而四年级处于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同样重要的阶段。针对这一特点,可对预习的好的学生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平日的努力,学生基本掌握了预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也逐步尝试到了预习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去预习,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今后我们在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中会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地做下去。

(安庄镇寨子小学 肖明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