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新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高新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2021-10-12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高新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目 录

一、 项目概述………………………………………………………….1 1、项目提出背景…………………………………………………………1 2、项目的目的、意义……………………………………………………2 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需求分析……………………………….5 1、项目技术攻关必要性…………………………………..……….5 2、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7 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现有工作基础……….…9 1、国内外技术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分析……………………….9 2、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 ………………………………………………11 3、现有的工作基础………………………………………………..…13四、项目计划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1、主要目标……………………………………………………….……14 2、主要建设内容……………………………………………………..15 3、主要服务内容…………….……………………….………………15 4、创新点 ………………………………………………………….…16 五、技术、经济效益、市场分析……………………………………..16 1、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6 2、推广应用前景分析(含产业化可行性)……………………………17 六、申请单位简况……………………………………………….…….17 1、单位简况 ……………………………………………………………17 2、项目主要负责人简介 …………………………………………. .19

3、课题组组成简况…………………………………………….………20 七、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步骤…………………………21 1、必要支撑条件………………………………………………….……21 2、组织管理的措施…………………………………………………….22 3、组织实施的步骤……………………………………………….……22 八、计划实施进展、经费预算及来源渠道……………………………24 1、年度计划……………………………………………………………24 2、经费预算…………………………………………………………….24 3、经费来源……………………………………………………………25 4、经费使用及管理措施………………………………………………25

1

一、项目概述

1、项目提出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已经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专业化分工和群落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纷纷成为企业、产业、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和组织形式。而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正是迎合中小企业市场竞争需要,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途径与主要措施。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是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系统工程。安康高新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亦是推动产业集群综合利用信息资源、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实现创新区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当前,安康正处在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富民强市的根本途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安康高新区依托本地的富硒特色资源、秦巴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形成了具有安康区域特色和优势的绿色循环经济,目前已形成以雨润食品、九龙魔芋、硒源油脂等企业为龙头的富硒食品产业集群;以正大制药、东科麦迪森、天源植化、北医大制药等企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天沐公司(硫酸镍循环产业项目)、江华集团、天拓化工等企业为龙头的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其中硫酸镍项目一期工程达产后,年工业产值将过百亿,是安康工业的“翻身”项目。

因此,以安康高新区为载体,创建以绿色循环经济为主的产

2

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实验试制、检测检验、技术推广、设备共享、法规标准、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服务,对引领、带动全市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项目的目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迅速凸显。面向产业集群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有利于增强产业集群的功能,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项目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属于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

一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印发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强调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科技中介、金融、信息和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在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中,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原则,重点支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构筑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等。

二是国家科技部下发了《关于印发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产业集群服务基层科技专项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强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重点任务是面向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各环节,构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围绕基层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促进科技创新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基层科技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3

面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培育核心服务能力,加快推动科技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三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了《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和《20个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规划及子集群发展实施方案》,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指导和依据。指导意见和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省各地市要根据产业集群的不同类型,抓住影响和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在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实力、扩大龙头品牌产品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完善延长产业链和提高省内配套率,以及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发展模式转变上取得突破和提升,全面推进我省产业集群发展上新台阶。设立省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并整合科技创新资金、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和外贸出口专项资金,按照突出重点和集中使用的原则,采取贷款贴息、专项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向产业集群倾斜,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龙头产品做大做强、配套企业和配套产品做专做精、产业链向上下游拓展延伸和建立产业集群社会化服务体系等。

四是符合《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安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意见》要求。项目的实施将加快以现代科技为重点的产业聚集区建设。“规划”和“意见“强调,高新区要围绕产业布局规划,优化和提升特色产业,建设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水平,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核

4

心企业竞争力和园区综合经济实力把安康高新区打造成为陕西绿色循环经济核心产业聚集区。

(2)、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安康高新区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进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单靠自身力量往往难以胜任,还会增加成本和风险。面向产业集群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能为集群中的这些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工业设计、管理咨询、资本运作、融资支持甚至会计、法律和信息服务,可以深化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帮助企业扬长避短,降低产品生产和新产品开发的成本与风险,提高企业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3)、平台的建设能推动企业和产业集群增强创新能力 ,打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按照市场需要,帮助企业提供新产品设计、人才培养、产品检测认证等系列服务,不仅可以克服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迅速形成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加快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的塑造进程。

(4)、平台的建设能凝聚、引导和激发集群企业的公共技术需求,促进集群企业共享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资源和信息。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居多 ,单体规模小而散 ,对技术服务的需求往往点多面广,需求的实现往往面临较大的困难,通过面向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服务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凝聚、引导和激发这些“多、小、散 ” 的技术服务需求,也可以引导集群企业减少恶性竞争,加强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集群和支柱产业的整合。

5

(5)、有利于满足产业集群对技术服务的差异化、 多样化和高端化需求,并对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起到示范与带动作用。由于企业众多、规模各异,且处于产业分工的不同领域和阶段,产业集群对服务的需求往往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的聚集发展、组团发展、规模发展和结构升级,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是可以方便快捷地满足集群企业乃至产业集群对技术服务的多样化、差异化和高端化需求;二是服务方式的转变,可以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增强集群企业的产业关联性和本地根植性。

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需求分析

1、项目技术攻关的必要性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内动力。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有效服务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安康高新区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立足安康高新区,面向各县区,以提升安康支柱产业的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为目的的。平台建设符合我市做大做强新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战略要求,也是我市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共性技术服务需要,对实现我市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

(1)、安康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培育,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省政府在陕南布点的唯一一个高新区,是市委、市政府贯彻实施“陕南突破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引领安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经济增

6

长极和城市新板块。按照省政府的批复意见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建设秦巴特色高新区,打造安康城市新中心”,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特色服务和生态环保产业,以引进国内外大企业集团为突破,形成园区发展的核心企业,在其周围吸引聚集一大批关联配套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和特色服务的“四大产业基地”,形成陕、川、渝、鄂交汇区的产业、研发、商务物流“四大中心”,建设成为“一体两翼”核心区、综合城市新区和现代科技企业的聚集区。到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150亿元、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财政收入20亿元。到2020年,高新区拥有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集团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为省内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开放型创新集中区。基于此,安康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培育,迫切需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需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

(2)、安康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迫切需要共性技术支持。安康地处山区,加之高新区起步较晚,整体科研开发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人才匮乏,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有限、信息化程度低、加工设备及检测手段落后等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市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为使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有质的提升,进一步集成与整合我市科技资源,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及安康学院技术及人才优势,结合我市企业现状和共性技术需求,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建设一个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提高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培养我市专

7

业技术人才,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壮大区域经济发展将会起到关键作用。

2、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 (1)、宏观分析

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科技进步已成为众多科技型企业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扩大内需同样非常需要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或服务来充实市场。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也正在推动我国最大一次规模产业和技术迁移。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创办、领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成就,也吸引了大批在海外留学的高素质人才回国创业。这一切都表明,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形成,将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创业服务工作的开展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更为有利的环境。

广大创业者迫切希望通过各种专业化服务平台,寻求项目、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合作与共享,获取各种方便快捷的服务,以便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作为一家专为中小企业提技术服务的专业机构,我中心有必要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搭建起产品研发、技术支撑、融资服务、人才引进和培训的服务平台,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互利互惠、资源共享的目的。

本项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主要服务对象为安康高新区富硒

8

食品、新型材料、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所有企业,同时辐射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在满足高新区中小企业需求的同时,部分服务可面向社会开放,争取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平台提供的服务属公益性质,以社会效益为主。

(2)、微观分析

当前安康高新区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这个时期尤其要重视和加强技术进步。但从现实情况看,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尚未有大的发展,一是高新区产业集群还没有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二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高新技术产品较少。三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气候;新技术和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程度低,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工业增长主要是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实现的,依靠技术进步、进行内涵改造实现增长的较少,资源效率低下,企业科研活动经费支出只占销售收入的1.5 %,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企业总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目前来看高新区在人才、技术的拥有和储备上还处于劣势,能招引人才的企业少,留不住人才的企业多。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缺乏连续性,鼓励人才成长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环境及氛围远不及其他先进开发区。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差。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业化步伐缓慢,企业技术开发受到观念、人才、机制的制约,自主创新能力差,严重制约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后劲。综上所述,

9

本项目市场需求量大、迫切。

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现有工作基础

1、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 (1)、国内外技术现状

近年来,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成风,是因为产业集群可以帮助企业强化专业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实现信息资源和基础服务设施共享、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同时也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集约使用公共资源和集中进行环境治理;有利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受经济发展及投资环境的影响,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从国际来看,美国发达的经济取决于高科技发达,高科技的发达取决于硅谷等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从国内来看,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代表当属北京中关村。以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基础,依托强大的科技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专业服务资源,以及以创新型企业、行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为代表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关村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结构最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协同创新的转变。中关村拥有以联想、方正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40多所;以中国科学院、

10

中国工程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院所130多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各类孵化器50余家,大学科技园14家;以清华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为代表的技术中介机构上千家;企业自发设立、自主管理、职业化运作的新型协会组织超过30家。 近年来,中关村出现了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的多种模式,一批企业与大学院所成立联合实验室;3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企业开放,提供研发检测服务,并挂牌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由企业牵头、围绕核心技术和标准成立的产业技术联盟达到22个;形成了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园、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10多个产业特色明显、集聚效应突出、创新活跃的国家级专业园和产业基地。

(2)、我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产业聚集程度不断提高,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已在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四大领域发展形成了20个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以大企业为核心主导、主要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主导产品优势不断提升、产业主体向园区集聚的突出特征。截至2011年底,石油化工、煤化工、电力、盐化工、航空、输变电设备、汽车、机床工具、重型装备、航天、工程机械、电子、陕北能化装备、软件、有色、冶金、医药、食品、纺织等20个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达7000多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近3000亿元,占到全省工业的90%以上。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产业集群,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11

目前,我省产业集群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产业集群总体竞争力不强,产业聚集效应还没有充分凸显;龙头企业规模还不大,带动作用不够显著;集群内科技服务机构少,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产业链条不健全,支撑配套能力较弱;创新机制还不完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产业集群的快速健康发展亟待有效推进。

2、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

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与特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培育产业集群是一个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途径,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发展产业集群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产业集群要转型升级,最佳的选择道路就是政府推动,科技中介机构带动,整合社会各类科技资源,组建专业的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而这种创新需要将文化创意与知识技术创新相结合,营造一种富有创意的精神文化氛围,进而服务于知识技术的创新。而企业要走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道路,不光要求企业首先树立起创新意识,还要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协作和支持,使得产业集群在转型升级后走上品牌自主、生产集约、资源可循环、发展可持续的道路。其主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

一是政府将加大对产业集群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各级政府将会统筹和围绕相关部 12

门政策,形成共同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合力。现有各项财政专项资金向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倾斜,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建设。如,我省就设立了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龙头企业、龙头产品,配套企业、配套产品,延伸产业链的关键项目和研发平台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设。开辟多种方式融资渠道,鼓励支持大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银行信贷和引进民营资本等途径,为企业募集更多的发展资金。大力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引导现有上市公司进一步扩张融资规模。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建立5-10个产业发展基金,融资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

二是集群企业由代加工生产向自主品牌生产转变。国家将从财政等多种政策上激励产业集群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加快由代加工加工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引导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主动接轨国际制造业标准体系,推进产品国际标准认证,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制订和修订。鼓励科研院所和产业集群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吸引跨国公司以及优势企业在产业集群设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地区总

13

部。严打假冒伪劣行为,保护技术创新成果,保护诚实守信者,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创新氛围。

3、现有的工作基础

一是学习考察了先进地区的经验,并集中人力、精力对全市大中型企业现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技术研发与辐射能力进行了调查、建档。

二是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省科技厅《关于印发《陕西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入园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以及我市“科教兴安”战略,制订了《安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入园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五年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进度安排。

三是中心已于2011年6月成立了“安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驻园区办事处”,并在园区挂牌办公,办事处现有办公用房46平方米(2间办公室),常驻办事处工作人员3人。市科技局从三项经费中专门配套10万元经费用于园区办事处初期运营服务。

四是中心具备一定的服务能力和硬件基础。现有办公用房270平米,多功能培训及会议室1个(62平米),常规测试化验仪器设备7台,专业网站服务器1套,服务用车2辆。先后投资建成了安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门户网站、陕西省中药现代化信息网安康工作站、陕西科技兴贸网安康工作站、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网站。

五是中心2002年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4

同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示范中心,2009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重点市重点中心,2011年被科技部评选为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业务联盟——参与咨询诊断试点中心。

六是中心先后多次承担中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拥有一批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具备成熟的项目实施和管理经验。

综上所述,本项目具有较好的实施条件和工作基础。

四、项目计划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1、主要目标

到2014年(项目结题验收年),初步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符合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区为载体,产学研结合的高新区产业集群现代科技服务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机制、金融与科技合作机制得到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有效发明专利位居全市前列,富硒食品、新型建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技术在三大产业得到深化应用。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中流程型企业先进控制系统应用率达到70%以上。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升。企业资源计划(ERP)、财务管理(FM)等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普及,中小企业互联网宽带普及率达到95%以上。重点产业

15

骨干企业普遍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明显提高。

2、主要建设内容

⑴.改造办公用房230平方米,建设培训中心120平米,配置办公、信息、培训等设备;

⑵.利用中心先进的网站硬件设备资源,开发建设安康高新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网站;

⑶.整合安康学院、安康高新区中药现代化研发检测中心、安康市药品检验所、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省蚕桑重点实验室等科研资源,实行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

3、主要服务内容

平台建成后,主要为安康高新区产业集群的企业提供以下服务内容:

技术创新服务:为产业集群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技术推广以及相关的试验、产品分析测试服务;为企业引进专业人才、技术工艺;为企业引进科技项目并提供中试平台;为企业制造装备数控化改造及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提供服务。

咨询服务:为产业集群企业提供信息化技术、环保技术、设计技术、制造技术、知识产权(标准、专利、成果)及其他技术咨询服务。

信息服务:为产业集群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技术、管理、市

16

场、财税信息以及其他信息服务;提供专题信息检索和查新服务。

信息化服务:提供计算机应用、网络及网络技术、软件、网站建设以及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

四引服务:为产业集群企业引智力、引技术、引人才、引资金。

代理服务:为产业集群企业代办工商注册、年检、进出口贸易、认证、人事关系挂靠等手续; 4、项目创新点

(1)、建设一个面向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既满足了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又填补了我市无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的空白。

(2)、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包括设备、资金、人力资源,以最小的成本支出达到最大化使用的效果。

(3)、提升广大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及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五、技术、经济效益、市场风险分析

1、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是公益性事业,暂无经济效益,项目完成时将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即:验收考核指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产业集群企业400家,培育科技型企业100家; (2)、协助企业开发新产品20个,申请专利10项,申报技术成果15项,制定标准10个;

17

(3)、培训技术人员2000人次,提供信息咨询3000次; (4)、转化、推广成果50项,协助企业包装、申请科技项目120个。

2、应用前景分析

企业是自主创新主体。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产业集群的企业以及我市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因此,项目平台发展前景广阔。

六、申请单位简况

1、单位简况 (1)、单位性质

安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于1997年,经陕西省科技厅、原安康地区行署编办批准成立的正科级科技服务机构,亦是安康市唯一的综合性服务机构,隶属安康市科技局管理。

(2)、实力规模

中心拥有总资产270万元,办公用房270平米,多功能培训及会议室1个(62平米),常规测试化验仪器设备7台,专业网站服务器1套,服务用车2辆。2002年通过ISO9001:2000质

18

量管理体系认证,同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示范中心,2009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重点市重点中心,2011年被科技部评选为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业务联盟——参与咨询诊断试点中心。先后投资建成了安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门户网站、陕西省中药现代化信息网安康工作站、陕西科技兴贸网安康工作站、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网站。

(3)、从业人员

中心现有专业服务人员35人,全部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拥有高级技术职称者6人,中级技术职称者17人,初级技术职称者12人。

(4)、业务范围

中心成立以来,结合当地企业实际状况,逐步探索出一条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路子。主要提供以下三大特色服务:

一是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技术研发指导、协助企业工艺技术创新和生产线技改扩建;

二是协助企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市场开拓、成果鉴定、专利申请、标准制定、项目申报;

三是为企业提供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服务。 (5)、服务绩效

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安康学院等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

19

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难题。近三年来,中心平均每年服务企业80余家,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2、项目主要负责人简介

项目负责人/中心主任胡德武同志,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大学学历,1995年获得工程师职称,1999年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2006年又获得注册企业诊断师职称;1997年从市科技局调任中心主任。该同志几年来,坚持学习业务,重视科学技术,大胆探索服务模式,熟练的掌握了安康支柱产业的技术服务技能,精通科技管理,每年带领中心人员为企业提供咨询、诊断等技术服务,得到企业和政府充分肯定和好评。在中心的管理中,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重用科技人员,注重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工作中,该同志为安康市科技进步和科技信息系统体系建设发挥了带头作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他的带领下,安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的项目和所取得的技术成果获得市、县科技部门的奖励和表彰,政府对中心和个人所做出的贡献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3、课题组组成简况

序号 1

姓 名 胡德武 年龄 59 职务/职称 主任/高工 20

学历 大学 专业特长 所负责的业务 管理、咨询 中心全盘工作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谭纪明 孔令旗 王先娇 颜学鹏 曹佩佩 王 潇 关小菊 李 程 商国兰 鲁绪昌 贾晓蒙 汪 超 尤祥锋 彭 明 王怀平 李晓梅 华金南 殷丽霞 史正荣 姜广敏 58 37 35 37 29 33 31 36 32 51 27 32 37 57 35 41 56 37 52 37 总工/高工 部长/工程师 部长/经济师 部长/经济师 部长/助工 部长/助工 部长/会计师 工程师 助理经济师 高级工程师 / 助理工程师 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 / 高级工程师 馆员 工程师 工程师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学 大专 大学 大专 大学 大专 大学 大专 大专 大学 管理、咨询 管理、策划 可研编制、管理咨询 可研编制、政策咨询 材料工程 信息工程 财务管理 机械、电子 市场营销、可研编制 医药化工 应用化学 中药学 计算机应用 机电、维修 计算机应用 专利、项目申报,认证 矿产 专利、项目申报,认证 食品加工 机械制造 总工程师 行政部 咨询服务部 创新服务部 技术开发部 综合服务部 财务部 技术专干 技术专干 技术专干 技术专干 技术专干 技术专干 技术专干 技术专干 技术专干 技术专干 技术专干 技术专干 技术专干

七、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步骤

1、必要支撑条件

自安康市2009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

21

建设重点市以来,受到市政府和市科技局的高度重视,先后成立了8个专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了使各专业中心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壮大提升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功能齐全,服务快捷的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网络,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已联合8个专业生产力中心、5大科技专家大院、6个产业研发中心组建了科技服务联盟,充分发挥共性技术开发、中间试验、产品测试、人员培训等方面作用,并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了配套和工程化技术服务水平。目前,科技服务联盟运行正常,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服务联盟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2、组织管理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安康高新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由市科技局分管局长负责项目的协调、监管,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负责组织实施平台建设的一系列工作。

(2)建立政、产、学、研互动联盟,形成合力,齐心协力建设好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

(3)不断完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共享机制,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4)加强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建设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结合我市实际,突出特色,切实把我市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

(5)制定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提高中心管理水平,实施规范化管理。中心每年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

22

训课时保证在80课时以上,方式采用请进来和派出去的方式进行,服务项目的重点岗位聘请高级职称、有专长、有责任心的技术人员上岗,中心所有相关人员能掌握系统的、科学的技术服务过硬本领和项目实施管理方法,能及时准确的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组织实施的步骤

一是深入了解企业状况和需求,确保每个企业都有1名联络员与生产力促进中心保持常态联系,主动收集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成果、人才、设备等信息,建立产业集群企业、产品、人才、技术需求动态数据库。引导产业集群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与交流。

二是大力推广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艺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此外,还要在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训、科技型企业融资等方面进行探索,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是建立员工绩效考核机制。将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等纳入民主考评,建立能者上、庸者让的竞争机制;将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工作能动性、组织纪律性、参与中心管理的积极性及爱岗敬业精神等方面纳入民主考评,建立末位淘汰机制;为各岗位技术人员设定

23

定量指标,要求每位员工年服务企业15家以上,服务满意率95%以上;每季度对每位员工所服务的企业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根据企业满意率进行奖惩;建立中心领导对所服务企业的回访和监督制度,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反应及时调整服务业务。

四是创新模式,树立科技服务品牌。大力开展“科技人员入园入企”以及“技术、人才、项目三对接”活动,不断扩大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在工作举措、管理制度上积极探索,树立科技服务品牌意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把中心建设成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在全省最具实力的综合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加快安康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

八、计划实施进展、经费预算及来源渠道

1、年度计划

根据本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建设期为两年,即从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项目建设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 2012年2月至2012年6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经费筹措与落实,办公用房的改造装修。

第二阶段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完成配套设备购置及安装,服务联盟成员单位的资源整合,平台网站建设及系统开发,信息采集与收录,人员聘用和上岗培训。

第三阶段 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服务平台试运行,组织竣工验收。

24

2、经费预算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万元,使用计划如下表:

项目经费预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 目 内 容 金 额 35 15 20 15 10 5 合计 100 1 办公用房改造装修 2 设备购置与安装费用 3 服务平台系统开发及网站建设费用 4 信息采集(各栏目) 5 服务平台试运行费用 6 单位管理费 3、经费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其中项目承担单位自筹40万元,申请陕西省科技厅扶持资金30万元,地市政府配套30万元。

4、经费管理及使用保障措施

为了使项目经费得到有效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项目建设单位从资金使用上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并在项目资金管理上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在银行设立项目资金专用账户,实现项目资金的账款分离、专户核算、专户管理。

二是设立项目资金管理小组,配备相应的财务人员,设置合

25

理的项目资金使用财务科目,分类核算各项费用和资金支出,定期向项目领导小组汇报项目资金支出情况。

三是制定项目资金使用财务分级审批制度。重大资金支出项目必须经由项目领导小组同意方能支出。一般费用项目按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拨给各子项目负责人的分列费用账户中,项目负责人享有一定的支配权,但其使用必须严格执行账钱分离、实报实销制度。

四是严格执行资金使用计划管理制度。各子项目负责人在项目资金使用前,须向项目领导小组提交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经项目领导小组审批后生效,并列入项目资金的整体使用计划中。任何使用项目资金项目必须列在项目的使用计划中,不属于项目资金使用计划的项目不得使用项目资金。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