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成语归类

成语归类

2020-02-11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成语归类(一)

文不加点:“点”是圈点、涂改的意思,形容文章写得很好,很流畅。误解为文章没有标点。 目无全牛:形容一个人技艺高超、熟练。误解为只有局部没有全体观念。 耳提面命:形容教导很恳切。误解为处罚。

不假思索:“假”为借助之意,形容反应快,思维敏捷。误为贬义词,指不动脑子思考问题。 对簿公堂:“簿”为文状起诉书之类,是指在公堂上受审。误解为打官司。

五风十雨:五天一刮风十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误解为天气不好或人脾气不好。 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误解为令人害怕。

三人成虎:指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使人信以为真。误解为团结就有力量。

曲尽其妙:“曲”是委婉曲折的意思,指表述的技巧十分高明。误解为歌曲音乐很美。 危言危行:“危”是正直的意思,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误解为危险的言行举止。 久假不归:“假”是借助之意,指久借不归还。误解为请假很久不回来。

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添一句话。误解为没有一句称赞的话。 不易之论:“易”是变更的意思,指论点完全正确。误解为不容易的、很难得的话。

因人成事:“因”是依赖的意思,指依赖别人把事情做好。误解为因为别人事情才得以完成。 不足为训:“训”是准则的意思,指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误解为不值得去教训、训斥。 不刊之论:“刊”是变更的意思,指不可删除的言论,指话很好。误解为不能刊发的言论。 笔走龙蛇:形容草书笔势遒劲洒脱。误解为写字很潦草。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连自己原来会的都忘了。误解为单纯的模仿。 口无择言:说话无需选择,说话都很正确。误解为说话不注意场合、对象。

细大不捐:“捐”是舍弃的意思,指大小都要,兼容并蓄。误解为不捐献,一毛不拔。 心广体胖:原指人胸襟广体质安详,后指人心舒展无牵挂。误解为心态好身体就长胖。 惺惺相惜:是指聪明人爱聪明人,形容同类人相互爱惜。误解为假惺惺。 乐山乐水:形容爱好喜好山水。误解为对山水很快乐。

一挥而就:形容文思敏捷或笔法娴熟。误解为一动手就可以完成事情。 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很快很好写出文章。误解为等的时间很长。 洛阳纸贵:形容著作作品很有价值。误解为物价飞涨。

下里巴人:指通俗的文艺作品。误解为地处偏远言语粗俗的人。 功败垂成:事情将近成功时遭遇失败。误解为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大方之家:指有见识、有远见的人。误解为出手很慷慨的人。

坐地分赃:指匪首在家里分抢偷来的东西而自己不去。误解为平均分赃。 蹉跎岁月:虚度光阴。误解为岁月艰难。

差强人意:能振奋人心,表示能够让人满意。误解为很糟糕很差,与人的想法要求相差很远。

惨淡经营:下笔前竭力劳神构思,也指苦心经营。误解为经营不善,很萧条。 凤毛麟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或物。误解为很少。

毁家纾难:指捐献全部的家产以缓解国家的灾难,多指有影响的人。误解为灾难中家破人亡。

振聋发聩:用言论文章唤起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误解为声音很大。 不愠不火:指戏曲艺术不沉闷不急促。误解为人的性格很温和。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误解为不把事情当回事。

以耳代目:形容不亲自调查研究,专门听信他人的话。误解为一个人很高明。 身无寸缕:形容生活极度贫困。误解为不穿衣服。 成语归类(二)

情感色彩有两面的成语举例

粗枝大叶:形容文字或说话很简洁很概括。(褒) 形容说话做事不认真不细致。(贬) 瞻前顾后:比喻做事考虑周密很细致。(褒) 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贬)

左右逢源:事情不管怎样都进行得很顺利。(褒) 比喻为人处事很圆滑。(贬)

引火烧身: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帮助。(褒) 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贬)

处之泰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冷静。(褒) 形容对事情无动于衷。(贬) 绵里藏针:比喻柔中带刚。(褒) 比喻外表和善内心刻毒。(贬)

咄咄逼人:形容后辈超过前人令人惊叹。(褒)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贬) 率尔操觚:形容文思敏捷一挥而就。(褒) 形容写作不严肃下笔草率。(贬)

天马行空:比喻才华横溢气势奔放不受拘束。(褒) 讽刺脱离实际。(贬)

无所不至:形容极其周到完备。(褒) 形容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贬)

避实击虚:军事上避开敌人主力攻击其薄弱环节。(褒) 躲开实质性问题尽说空话。(贬) 难兄难弟:彼此共过患难的人。(褒) 讥讽二人同样坏。(贬)

穷形尽相:形容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褒) 指一个人丑态毕露。(贬)

灯红酒绿:形容都市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中) 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贬)

朝秦暮楚: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中) 比喻人反复无常。(贬)

赤膊上阵:比喻不顾一切猛打猛冲的作风。(中) 比喻坏人公开出来做坏事。(贬) 两袖清风:比喻贫穷或手头没有积蓄。(中) 比喻做官清廉。(褒)

分庭抗礼:比喻双方平起平坐不相上下。(中) 指相互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的言行。(贬) 按图索骥:比喻依照线索去寻找事物。(中) 比喻拘泥成法去办事。(贬)

长袖善舞:比喻有所凭借事情就容易成功。(中) 形容有权势的人有手腕的人办事情善于钻营。(贬) 粉墨登场:指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中) 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贬)

管中窥豹: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部。(中)

比喻见识狭小看不到全面。(贬) 海阔天空:形容空间广阔。(中) 比喻说话漫无边际。(贬)

一场春梦:比喻人生世事像梦一样变化无常。(中) 比喻幻想彻底破灭。(贬) 指手画脚:说话有手脚示意。(中) 乱加批判指点或瞎指挥。(贬)

闪烁其词:说话稍微露一点想法但不明确。(中) 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贬) 眉来眼去:男女示爱。(中) 比喻坏人之间勾勾搭搭。(贬) 洋洋洒洒: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中) 说话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褒) 斯文扫地: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中) 文人自甘堕落。(贬)

死灰复燃:比喻失去权势有重新得势。(中) 比喻恶势力或坏思想消失后有重新活跃起来。(贬) 成语归类(三)

容易用错地方的成语举例

望其项背:用于表否定的后面。 巧夺天工:用于描写人文景观。

鬼斧神工:用于描写建筑雕刻和自然景观。 举案齐眉:用于形容夫妻之间。

鼎力相助:用于指对方,表示尊重敬辞。 雷厉风行:用于写人。

石破天惊:用于形容文章或音乐。 美轮美奂:用于描写建筑物。 七手八脚:用于写多个人的慌张。 手忙脚乱:用于写单个人的动作。

戛然而止:用于说明声音不用于指生命。 骇人听闻:用于指社会中发生的坏事。 萍水相逢:用于不相识的人之间。 拍案而起:用于表示愤怒。 拍案叫绝:用于表示赞叹。

一言难尽:多用于指不好的事情。

相见恨晚:用于人与人之间,不用于人于物之间。 蔚为大观:多用于指文物。 熟视无睹:用于强调多次看到。 视而不见:用于表示一次看到。 不胫而走:用于消息。 不翼而飞:用于物件。

秀色可餐:用于指景物也可指女子的容貌。 短小精悍:用于指人也可指文章。 耳濡目染:多用于抽象的渐染。

汗牛充栋:用于形容书籍和资料。 耳闻目睹:多用于具体的事。

鹤立鸡群:多用于形容人的仪表或容貌。 鼎立之势:多用于三方。

今非昔比:多用于好的变化。 梁上君子:用于指窃贼。 满城风雨:用于比喻消息。 弱不禁风:多用于指体质很差。 入木三分:多用于比喻议论见解。 白驹过隙:用于指时间。

特立独行:用于指人的品行。 望穿秋水:多用于女性。 天诛地灭:多用于起誓。

祸起萧墙:用于指内部出问题。

忘年之交:用于年龄相差很大的人之间。 小鸟依人:用于写女人。

阳春白雪:用于指高雅艺术。 一日千里:多用于发展快。 身无长物:用于写人很贫困。 春意阑珊:用于写暮春之境。 雨后春笋:用于新生事物。 游刃有余:用于指技艺。 珠联璧合:用于指人才。

擢发难数:用于写人的罪恶。 妙手回春:用于指医术高。

成语使用通常会出现下列错误: (一)、感情色彩使用不当

1、在全民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领导带头,群众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会有所好转。

2、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3、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4、公审大会上,李民法官面对着罪犯王冕一伙,满腔怒火,振振有辞地痛斥这帮罪犯。

5、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企图掩盖战争罪行。

上述5例中例1~例4句均应使用带有褒义的成语,而“上行下效”、“处心积虑”、“夸夸其谈”和“振振有辞”却均带有贬义,感情色彩用反了。例5句的成语使用则与前4例相反。 (二)、特指误用为泛指

6、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 7、张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8、二十多年来,王老师教过的学生汗牛充栋,其中不少人已成了栋梁之材。 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兴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

1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例6中的“鳞次栉比”通常指建筑物等排列严密;例7中的“破镜重圆”专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例8中“汗牛充栋”专指书籍多不能指人多;例9中“与日俱增”一般是指某种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例10中“络绎不绝”则是指人、车、马、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三)、成语使用似是而非

11、大家沸沸扬扬地嚷起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争论不休。

12、泰州市人民医院,今年又引进了3名博士、5名硕士,真是人才辈出。 13有时,书中人物的命运引起了我丰富的联想,我凝望着窗外的蓝天,不免出神入化。

14、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差强人意,名次落后,到了初一才有了改观。 15、在伊拉克,美国军队和反美武装萨德尔民兵同室操戈,冲突不断发生。 上述5例中的成语使用大致上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例11中“沸沸扬扬”虽然多形容议论纷纷,但生活中通常使用在舆论传播方面;例12中“人才辈出”通常指本单位(如学校、医院、研究所等)培养或涌现的有某些特长的人很多,而不应是指人才的引进;例13中“出神入化”是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句意是“出神”,不是“出神入化”;例14中“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句意却是不满意;例15中“同室操戈”是指一家人动起刀枪来,比喻内部相斗,句中却是敌对两方的冲突。 (四)、滥用夸张等修辞格

16、为了一道题,我花了整整半天时间,真是碌碌无为。

17、我们班主任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

18、课堂上他不注意听讲,老师请他分析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时,他理屈词穷,前言不搭后语。

19、近来,水资源日见匮乏,我们应该敝帚自珍,节约用水。

例16中“碌碌无为”通常指长时间事务繁杂、辛辛苦苦的劳碌而无所作为;例17中“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上两例成语使用夸张过度;例18中“理屈词穷”常指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用在这里显然不太恰当;例19中“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惜,用在这里比喻不恰当。

(五)、语意前后重复

20、听了好人张云泉的事迹介绍,我对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的产生。 21、多少莘莘学子,在书山中跋涉,不断探索知识的宝藏。 22、他今天表现反常,与往常截然不同。

23、敌人用尽酷刑,方志敏同志浑身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

24、《老鼠爱大米》这首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迅速在学生中耳熟能详了。 例20中“油然而生”与后面的“的产生”重复;例21中“多少”已有“多”的含义,与“莘莘”之意重复;例22中“表现反常”便是“与往常截然不同”;例23中“浑身”与“遍体”重复;例24中“风靡”已有“耳熟能详”之意了,再用显然是重复了。 (六)、语意前后矛盾

25、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26、沉默不一定是金,我们要充分显露自己的才华,增强自信,韬光养晦。

27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8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29这些“小发明”的作者,大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一脑袋想入非非的新颖的构思。

例25中“果不其然”指果然(强调不出所料);例26中“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例27中“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受到的成效小;例28中“亡羊补牢”常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还不算晚;上四例成语使用与句意完全相反。例29中“想入非非”通常指贬义,这里与前文矛盾。 (七)、使用对象不清

30、他妄自菲薄他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31、同学们都认为王校长的演讲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定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政治

32、张华对王虹说:“你买房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33、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李师傅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例30中“妄自菲薄”指过分地看轻自己,而不是看轻他人;例31中“抛砖引玉”通常是讲话人自谦的说法,而不是他人对讲话人的评价;例32中“鼎力相助”通常是说话人对他人表达请托或感谢时用;例33中“慷慨解囊”指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为自己花钱则不能用它。 歧义句总结

一) 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

1、这个人好说话。 (“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之意) 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还”hái 是“仍旧”之意,huán是“归还”之意) 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难”读nán指两兄弟或泛指两人同样低劣。Eg:他俩一个不求上进,一个得过且过,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读nàn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 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真不少)(89年高考题)

5、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89年高考题)

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7、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人都得说)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说)

8、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2004年全国卷一) 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9、这种食物中含有治癌物质(致癌?) 10、产品全部合格(全不?) 二)多义词引起歧义 11、这真是好球。(即可指球的质量优良耐用,又可指精彩的进球)(名词多义) 1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即可理解为“回忆”,又可理解为“希望、打算”) 13、他倒了一杯水。(“倒”可指“泼掉”,也可指“斟上”) 14、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可指“行走”,也可指“离开”)

15、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可指“瞧不起”,也可指“无条件看”) (以上为动词多义)

16、船已启程,二日即到。(可指“两天”,也可指“二号”) 17、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可指“这一边”,也可指“每一边”)(数量词多义) 18、他的笑话说不完。(可指“他讲的笑话”,也可指“有关他的笑话”)(短语多义) 三)兼类词构成歧义 19、我要炒肉丝。(形容词或动词) 20、饭不热了。(动词,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形容词,饭凉了) 21、他原来住这里。(名词,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副词,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 22、县里通知,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只能在15日这天去县里。) 23、楼下有辆自行车没锁。(动词或名词) 四)结构不明产生歧义

24、新的国家的领导人 (形容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25、围剿土匪的部队 (动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26、两个朋友送的小花瓶。(数量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27、教师节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2004年全国卷四)(副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28、哥哥和弟弟的朋友。 (连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29、对他的帮助 (介词管辖范围不确定)

30、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1996年高考题) 31、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2003年高考题) 32、我们要学习文件。 (结构相同但关系不同) 五)关系不明引起歧义

33、我弟弟得了阑尾炎, 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是他父亲,他得请假去照料 。(1989年高考题) 34、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2004年高考题) 35、那些人连我都看不起。 36、她的花棉袄罩着红上衣。

37、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六)指代不明引起歧义

38、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2004年高考题全国卷一) 39、当他把证书发给小张时,他对他笑了笑。(他对小张笑,还是小张对他笑?) 40、李明告诉张伟,他爸爸出差了。(谁的爸爸?) 七)省略不当引起歧义

41、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1992年三南题)(谁来到这里?孩子们,还是李大伯?) 42、他只有一个儿子,在医院工作。(1992年三南题)(谁在医院工作?他,还是儿子?) 43、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谁提包?张原,还是老人?)

44、买车、船、飞机、饭票在服务台。 八)语序不当引起歧义 45、两个中学的老师

46、昨天,这位原河海大学工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顾宏玉已办好一切手续,正式就任琼花

集团总经理。

47、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九)误用标点引起歧义

48、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消除歧义的方法

1、补充语境法 如5、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

2、更换词语法 如45、两个中学的老师 可改为:两所中学的老师 或 两位中学的老师 3、调整语序法 如 45-47题

4、增删词语法 如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可改为:他已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 或 他还欠1000元(人民币)。 5、补全省略法 如 41-44题

6、改变结构法 如25、围剿土匪的部队 可改为 土匪的部队被围剿 或 部队围剿土匪 7、明确指代法 如38-40题

8、增加标点法 如8、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如48、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六、练习

1、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分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B.走进新建的师范学院的实验大楼,我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

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

D.他的父母是中学教员,他妈妈就在其母校任教,这次作为校方代表,千里迢迢也赶到北京来了。

2、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如此浩大、迅速的城建规模,是广州建国以来从没有出现过的。

B.国务院有关官员最近强调,要在分配体制上实现突破,逐步使按知识分配成为按劳分配的重要内容。

C.我一定说服妈妈和你一同去,这样你在路上就有个伴儿了。

D.建国前30年最大的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任何错误都可以补救和纠正,人一下子多出好几亿,谁有本事予以“纠正”呢?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目前,在我市实行教师聘任制是有条件的。 B.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是一流的。 C.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D.医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含水量。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痛打落水狗”是鲁迅先生向革命人民发出的彻底消灭敌人的战斗号召。 B.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C.“有偿新闻”当受到严肃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D.主管领导同意占用耕地建房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这个观点,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B.从云龙山北望,不远处有一个高耸的土山,那便是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范增的墓。 C.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D.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 答案 1、C (A是老王惊讶还是我们惊讶?B“新建的”是修饰“师范学院”还是“实 验大楼”?D“其”指代不明,他?父?母?)

2、B (A广州怎么能建国?可调序为“建国以来广州”或改“建国”为“解放”。C 是我和你一同去还是妈妈和你一同去?D可以理解为解放以前的三十年,即“建国前∕30年”;也可以理解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即“建国∕前30年。)

3、C (A句的“有条件”是有歧义的。即可指我市已具备了有关的条件,也可能是指实行聘任制有一定的限制,不是无条件的。B句的“保管”有歧义,一是“保证”的意思,读的时候停顿在“种子”后面;一是保存管理的意思,读的时候停顿在“保管”后面。 D句“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针对饮水很少的人说的,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一是针对饮水过多的情况说的,如在运动后大出汗的情况下,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

4、A (B句的“没有”管到哪里不明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是导师的建议呢,还是他自作主张的呢?不明确。 C句的“这”指代不明,可以是指“有偿新闻”这种现象,也可以是指“‘有偿新闻’当受到严肃批评”这件事。 D句有歧义。一种理解是主语是“主管领导”,“同意”是谓语,以下全是宾语。一种理解是“主管领导同意占用耕地建房”这件事作主语,以下的是谓语。按前一种理解,要处分的是“占用耕地建房”的人;按后一种理解,要处分的是“同意占用耕地建房”的主管领导。)

6、B ( A 我是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呢还是认为“异议”正确?C句时间交待不清。“在古代”这一时间状语修饰了整个句子;而“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只能是现代的事情。可改为“古代的这类音乐作品流传到现在,只有文字记载„„”D可以理解为我一个人存钱,总经理和副总经理都不知道;也可以理解为我和副总经理两人存钱,总经理不知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