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字海苦为乐,恒趣来作舟

字海苦为乐,恒趣来作舟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字海苦为乐,趣恒来作舟

——参加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有感

清源二小 胡云霞

九月二十八、二十九日,去兰州实验小学聆听于永正名师团队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活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启发。于老师及弟子对教育的热爱让我感动,于老师及弟子真实、扎实、朴实的教学风格让人敬佩。

就识字写字,结合个人感受,将我听到的,分享给大家,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识字写字的重要性

郭沫若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 于永正老师说:“字是人的第二张脸。”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的基础,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新课标里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要求每一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并规定,(在1-3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强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所以说,小学阶段低年级应多认少写,写字时力求做到姿势正确,书写规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趣字当头——重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源头。于老师“五重教学法”第一重便是重情

1

趣。当然情趣比兴趣的内涵要多得多。李虹霞老师说:“着眼于兴趣,习惯的养成,渗透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和语文一见钟情。”

李虹霞老师的识字课是这样进行的。 1.上好开学第一课—— 语文在哪里 ?

在发新书以前,先让学生想想什么是语文,语文在哪里?先从孩子的名字入手,同学们互相介绍,渗透识字方法,树立榜样,同学们不知不觉有了识字的兴趣。利用食品袋、墙报、广告牌、电视等学生原有的识字经验,让学生知道语文不仅在语文书上,还在生活中。让学生有识字的信心,明白识字就要“两条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生活识字。

2.认识我的新伙伴—语文书。举办书本交接仪式,增加神圣感。让孩子们自由翻阅课本,也许十分钟,也许一节课,也许是一两天。待他们新奇劲过后,问他们在书中找到了什么?有的同学会说找到了一个“一”字,有的同学会说找到了以前认识的字,李老师大加赞扬,说你真聪明,没学你就认识了。其他孩子也会更加认真的去找,从而认识目录、页码、主题、语文天地等等。

3.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欣赏书法艺术,发现汉字之美,让学生心怀敬意开启自己的中国字书写。李虹霞老师慢板课程中的前两个就是写好第一笔、长好第二张脸。通过视频手段让孩子领略汉字的魅力,让他们为中国的汉字文化而自豪。在汉字教学中,利用各种方式让孩子感觉汉字就是一个个小精灵,他们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有固定的位臵,先让孩子从基本的笔画练起,掌握汉字的框架。

在我们认为枯燥的识字写字教学中,于老师以其幽默的肢体

2

语言、口头语言激发着同学们的兴趣。多些幽默,少些严肃,让同学们的带着兴趣走进我们的识字写字课堂。

三、恒字为要——重积累

识字写字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从小学一年级或者更早的幼儿园就在识字写字,人的一生都在识字写字。小学阶段要提高识字量,写好字,除了兴趣,就是要有恒心,重积累。

于老师“五重教学法”之一的“重积累”,要求学生要做的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包括情感)的积累。我这里只说一下语言中字词的积累。

于老师教学中十分重视读和背,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学。对那些“不理解”的东西,他坚决做到“不饶舌”;对那些小学生目前还“不可解”的,他常常强调的是“粗知大意”,先“吞咽”后“反刍”;对那些对学生一生都用得着的东西,不但要求熟记,而且要想办法让他们记得快、记得牢。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学生应该积累的时候,积累更多的、愉快地记下他们应该记住的“精品”,为他们打好“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底子。在钻研教材时,凡是生字,拿不准读音的,他都一一查字典,注拼音。凡是新词(包括说不准的词语),他都查字典,弄明白。

重视课外阅读。实验已经证明: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的能力。重视什么,抓什么,学生便会有什么。做读书笔记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于老师这样做,尝到了甜头,于是要求他的学生这样做。叫他们记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叫他们尝到“甜头”,尝不到甜

3

头,日子久了就更不愿意做了。于老师说:“学语文好比在口袋里攒钱,钱攒多了,就不愁花不出去。”于老师的做法是:对学生号召,示范,检查,鼓励;对家长,两个字:动员。动员他们为孩子做(或买)书柜,刻藏书印章,买课外书,订报刊。

李虹霞老师班上的孩子排队打饭时都在戴着耳机听唐诗。实验小学的张艳平老师她六年语文教学计划中写到一二年级狠抓阅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读整本的书。可见,积累在他们教学中的重要性。她让孩子们读伟人传记、科普书等书籍,规定每个周末去书城一次,制作读书卡、读书单,让孩子们在书香中行走,在书香中积累。

于老师及弟子们重视写字教学。他认为,写字是小学生必做的作业,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李红霞老师教学时让学生先对自己负责,写好自己的名字。她刚到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接三(4)班时,学生基础很差。错别字多,书写不规范,有个学生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错。他叫李玉溪,溪字天天写错,还说他一直就这样写,没人说他写错。李老师就打印了一个大大的溪字,让他观察,教他写。最后,李玉溪不仅溪字写好了,钢笔字也写的非常漂亮。一年下来她们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写一笔漂亮的字。

四、写字指导。

当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把作业当成艺术品时,他不允许有瑕疵。怎样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于老师及弟子们是这样教学的。

1.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脚放平,双臂微张略挺胸,左手按

4

住右手写,精神专注肩放松。每当学生写字时,老师就要强调,常抓不懈。

2.示范

惟老师善书,学生才能善书。在学生刚接触的时候;或者虽然学了,练了,但仍旧不会的时候,教师就要具体地做个样子给他们看看。在语文教学中,示范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和巨大的作用。

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于老师一定先写一写,每个要求写的字应注意什么,特别是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于老师都把握得准确。于老师教授《祖父的园子》时,学生默写完“帽”和“抛”后,他一一做了示范。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帽”字由巾和冒组成,冒字的上半部分中间一横和下一横与左边的竖、右边横折的竖没有连在一起,两边都不连,它是个象形字。“抛”强调了每一笔的占位。讲解非常详细。

3.描红、仿影、临帖

于老师认为,写字一定要临帖。不临帖是练不好字的。除了临书上的,临《写字》教材上的,中、高年级也可临一些水平高的钢笔字帖。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即先看样字,再一气呵成写下来,字写好后对照样字,看看像不像,然后再写第二个、第三个。到了小学高年级,也应该学写行书字,因为行书字用途最广。但起始阶段,一定先把楷书练好。于老师板书了双耳旁、左、右、边、风、马几个字,形象的告诉我们练过字帖的字是怎样的。写字每次量不要多,李老师以三行为准,一行写一个字。

5

4.加强指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指导学生写字的《写字》书,系统性很强,要充分利用。有人发给学生,什么也不讲,让孩子照着样字去写。那么薄的一本《写字》书,如果不指导,学生几节课就会全“画”完的。于老师在听课中发现,老师越是揣摩得细,讲得有道道,指出了大家容易忽视的细微处,学生的兴致就越高,写得越认真。个别写得不好的,一定要重来。当然,不能以作业罚学生,作业量大,更不会取得好效果。

听写、默写是他们检查生字的常用手段。对于写错的字,李老师的做法是把那个字大大的打印在一张纸上,夹到他的语文书的第一页,让他天天翻书的时候看。

这样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错字、不规范的字将不会出现。 人生是花,语文是根,识字写字是读写之本。当然,教无定法,但教必得法。希望身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的让学生打好基础,幸福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热门图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