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游戏理论》读后感

《幼儿游戏理论》读后感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幼儿游戏理论》读后感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有赖于游戏,游戏是对幼儿的成长最具价值的活动,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也是幼儿最愿意从事的活动。读了《幼儿游戏理论》让我对幼儿游戏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全书共有七章,详细介绍了幼儿游戏发展的历史;国外游戏的理论和特点; 游戏的定义、本质和特征;游戏的个体发展;游戏的形式发展、游戏的外部干预等等。

游戏是教学的内容,是教学实施的背景,也是教学实施的途径。一个无视幼儿游戏的教学不可能是真正适合幼儿的教学,在幼儿园中,也不存在与教学无关的游戏。任何游戏都有内容,任何游戏都有形式,游戏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游戏所涉及的内容是与幼儿兴趣相关联的,游戏应该与幼儿的行为相关联,游戏应该与幼儿的主动、自发相关联。作为幼儿教师,我深知游戏对于孩子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游戏发挥最大的作用呢?我想应该遵守以下规律:

一、游戏与生活相联系

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自然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陈鹤琴先生曾说:“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中学习。”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在孩子身边的生活汲取营养,无疑游戏生活化是教学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生活是教学的内容,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及幼儿园生活都可能成为教学的内容,生活是综合的,因为我们难以将生活分门别类,难以将生活与领域五对应。当然,生活作为教学的内容也是感性的,因为生活是具体的,可感知的。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是活生生的,它

富含了发展幼儿运动技能、认知和情感的机会。

生活也是幼儿园教学实施的重要手段。生活是动态的,生活是一个现实的过程,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还原为现实生活也许是不可取的,但尽可能利用现实生活环境实施幼儿园教学却是必要的。现实生活是感性的,真实的,多样的,现实生活蕴含了许多发展的机会,在现实生活活动中,有许多变数,这是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的重要资源。

因此,我们在组织设计游戏时应与幼儿生活相联系,让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游戏、学习,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健康发展。

二、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作为幼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的重要途径,游戏也具有生成教学的重要功能。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教师可以结构新的教学,使教学自然生成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

1.教师要善于从游戏中发现教学资源。幼儿游戏中潜藏着智慧火焰,教师要有鹰般敏锐的眼光善于观察、发现,从游戏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挖掘素材组织活动从而生成新的教学。

2.教师应善于利用游戏实践教学。游戏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一个环节,但游戏首先不是作为手段和环节而发生的,游戏更不能仅仅作为手段和环节而存在。相反,应鼓励幼儿将教学活动中的经验运用到游戏过程之中,丰富和发展游戏的内容和范围,教师要做有心人,多收集、记录、整理幼儿每次游戏活动的点滴成果,形成新思想、新教学作为新的基点再组织设计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游戏,对新思想进行进一步实践和检验。

“孩子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在幼儿的世界中,不健全的逻辑嬗变以一种诗性的逻辑,不完善的科学演绎为想像的艺术。”孩子正是以这种“融合式”的认识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外化为幼儿的游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教学,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热门图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