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3-17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保证我国粮食持续增长,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优良品种、良好水利设施和农业的精耕细作等手段才能实现。特别是精耕细作,是要靠农民辛勤劳动,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大量转移到城市,从事工业和城市化建设,造成农村劳动力缺乏,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现就我国农业劳动力缺乏带来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1国际农民工转移的历史及我国农民工转移现状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国外也存在不同的转移模式[1-3]。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到1970年农业人口下降到4.8%,实现了工农业齐发展。韩国在60年代采取了外向型经济政策,以“先轻后重,先工后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使整个工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可是在印度情况就不同了,农业一直是印度经济中最落后的部门,长期以来,印度农业生产沿用原始工具和手工劳动,现代化农业工具投入极少,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为了发展工业,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突出的后果是粮食供给不足,工农业生产跛足运行。

从国际农村劳动力转移践行的情况看,我国与印度的国情基本相同。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60%,在一家一户小农经济格局下,靠以手工劳动操作为主的落后方式经营农业。目前我国工业迅猛发展,必须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转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至2011年全国有1.3亿~1.5亿农村劳力向城市转移,因而造成农村劳动力极度缺乏,有的地区甚至出现“空巢村”。据笔者在重庆市云阳县的调查,全县人口134万人,有38.9万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占农村劳动力的72.1%,农业处于半瘫痪的状态,这种状况给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极大困难,长期下去如得不到扭转,“粮荒”迟早会出现,让人担忧。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LESTBER BROWN)在16年前的言论,粮食短缺,《谁来养活中国?》很可能要显现。农民工是我国庞大的社会群体,为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业的90%,矿产采掘业的80%,纺织业的60%和城市服务业的50%的从业人员都是农民工,他们辛勤劳动,在城市干着最脏、最苦、最累的体力劳动,在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祖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税收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农民工转移后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的问题

2.1土地荒芜,广种薄收,掠夺式经营

目前青壮年农民工大量外流后,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老幼妇孺、老弱病残已成为农村坚定守望者,目前全国农村有5 800万留守儿童,有的地方出现“空巢村”,导致农村主体建设缺位,土地无人种,荒田面积扩大,广种薄收,掠夺式经营,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2.2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应用不到位

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是粮食安全的保障,青年农民工向大城市转移,遗弃在农村的老年农民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只能沿袭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4-5]。他们对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需求和应用极少,作物栽种后,很少进行中耕除草、施肥和精细管理,抱着收多少算多少的想法,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粮食单产的提高。

2.3农业基础建设滞后,水利年久失修,旱涝灾害频繁

国家每年投入的水利建设资金不少,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笨重的挑塘修堰体力劳动无人去干,农业基础建设滞后,水利年久失修,全国农业保灌面积不到40%,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如2011年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春夏季节出现先大旱后大涝,严重威胁了我国粮食安全。

2.4农村劳动力缺乏,延误农时,不能适时栽播收割

目前,留守在农村年老体弱的农民很难及时整田,适时栽秧,播种延误农时,收成不好,到作物成熟时因缺乏劳力,往往收割不及时,以致粮食霉烂浪费,都是由于农村缺乏劳力造成的直接后果。

3改变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民主体缺位的对策

3.1提高粮价,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粮食是农民辛勤劳动种出来的,为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必须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青壮年农民不愿意在农村务农的关键在于种粮收入太低,远远低于外出务工收入“谷贱伤农”现象严重。据笔者在重庆市云阳县建明村的调查:1个壮年农民耕种土地0.2 hm2,种1季小麦可收获3 t/hm2,全年收600 kg可售得1 500元;种1季水稻收6 t/hm2,全年收1 200 kg,可售得2 400元。2季粮食共收入3 900元,除去种子、化肥农药成本660元,村收入只有3 240元,每月收入不到300元。而农民在广州、珠海打工每月收入为1 500~2 000元,除去生活开支,每月纯收入至少在1 000~1 500元,比在农村种地收入高3~5倍。许多青年根本不愿在农村务农[6-7]。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应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和种粮补贴,让农民种粮得实惠,从而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吸引农民返乡务农。

3.2推行专业合作组织,实行集约化经营

目前我国农业在一家一户小农经济封闭式格局下,低水平运行。先进科学技术和机械化作业很难应用到生产过程中保证粮食安全,这种制度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6-7]。为了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问题,在农村要大力推行专业合作组织,土地入股分红,统一经营,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才能把先进科学技术贯彻到整个生产实践过程中去,从而确保粮食持续增长。

3.3实施“归乡工程”,吸引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

农民工在城市工厂务工,学到了技术和市场经营本领,也积累了资金,可以通过为其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开办微型工商企业,实现普通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能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各地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回乡工程”的创业机制: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二是加强基础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三是制定优惠政策,为农民工创业者开辟绿色通道;四是政府要出台政策性文件,为回乡农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实行贷款扶持,一定时间内减免税收,减轻企业负担。通过以上办法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建设新农村。

3.4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建设新农村确保粮食安全,离不开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为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对返乡农民工和留守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以增加农民务农增收致富的本领。

3.5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大浇灌面积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为了解决我国粮食生产北旱南涝的局面,控制土地荒漠化、石漠化蔓延,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组织返乡农民工整治病塘病库,扩大浇灌面积,要加快“南水北调”工程进度;要仿效以色列经验,推广喷灌、滴灌、渗灌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确保粮食安全。对内蒙、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严重缺水的地区要利用好冰川融化水,通过就地或就近引水调水,解决缺水困难。此外,在我国南北山区和长江流域要加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提高森林覆盖率,搞好生态工程蓄水,这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首要举措。

3.6扩大机耕面积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在我国南方北方地区要尽快扩大机耕面积,实行机器播种,机器栽秧,机器收割,这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治本措施,应大力推行。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推广转基因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都应紧密配合,才能收到实效。

4参考文献

[1] 黄国华.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农业现代研究,2011(1):46-49.

[2] 杨淑琼,刘河元.“空巢村”农民主体缺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5):225-228.

[3] 王彩芳.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政府行为优化对策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

2011(12):29-31.

[4] 彭云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思考及建议[J].云南农业,2012(1):7-8.

[5] 邯郸农村劳动力就业推行实名制管理[J].现代农村科技,2012(2):73.

[6] 王艳.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经典理论评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37-138.

[7] 石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能力的分析与建议——以贵州省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2(1):91-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