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变革。 文学受政治及伦理观念的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①立国未久各种危机激起的焦虑和社会责任感。 ②文官官僚制度成熟使士大夫依附于国家政权。 ③“三教合一”的趋向开始形成。
陈亮《铨选资格》:方庆历、嘉祐,世之名士常患法之不变也。
第一节 道统文学观的盛张
一、石介(1005—1045) 1、对西昆的批评
从世道人心的意义上彻底打倒西昆,以维护“道统”的神圣性。 《怪说》指斥杨亿:欲以文章为宗于天下,使天下人不闻有周公、孔子、孟轲、扬雄、文中子、吏部(韩愈)之道。
2、否认文学价值
要求在整个文学领域中建立“道”的统治。 废弃艺术,诗文成为附庸。刘敞《公是先生弟子记》:道者文之本也,循本以求末易,循末以求本难。 尹洙《志古堂记》:如有志于古,当臵所谓文章功名,务求古之道可也。
二、理学家的文学观 1、周敦颐
“文以载道”的明确口号。
《文辞》 更彻底地说明了文对于道的工具性。但仍承认文章的美饰具有使
道更吸引人的作用。
2、程颢、程颐
更纯粹的道学立场。强调道统文学的必然结果。
修正石介等人尊韩的不彻底性及韩愈本身的矛盾,认为致力于文章有害于道。
《二程遗书》:退之晚来为文,所得处甚多。学本是修德,有德然后有言,退之却倒学了。 斥杜甫的写景诗为“闲言语”,责问:“道出做甚?”
三、欧阳修等的文道观(见后)
文学变革虽早于理学转盛,但受到道统文学观的影响和约制。
第二节 梅尧臣、苏舜钦的诗
吸取白、韩诗歌特点,题材感情和语言形式的新尝试。
一、梅尧臣(1002—1060)
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有《宛陵先生文集》。
众多方向上开启宋诗的道路。 《后村诗话》: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 1、对西昆的纠正
强调《诗经》以来的现实传统,反对娱乐、游戏倾向。
《答裴送序意》: 我于诗言岂徒尔,因事激风成小篇。 辞虽浅陋颇剋苦,未到二雅未忍捐。安取唐季二三子,区区物象磨穷年。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 迩来道颇丧,有作皆言空。烟云写形象,葩卉咏青红。 人事极谀谄,引古称辩雄。经营唯切偶,荣利因被蒙。„„ 针对无病呻吟、玩弄辞藻的诗歌风气。
2、广泛的诗歌题材
①反映现实民生 ⑴恢复诗歌的严肃性
诗歌主张的实践。 欲以诗感悟上层,并表现自己的道德良心。一些作品直
接批评朝廷的政令措施。
《襄城对雪》之二 念彼无衣褐,愧此貂裘温。
《蔡君谟示古大弩牙》 祈望边地战争胜利,士兵少受伤亡。 《田家》 劳者无所获的社会问题。
《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田家语》 老百姓不堪兵役、田稼荒废。
《汝坟贫女》 被强征服役者的悲惨遭遇。对时政的不安和对民众的同情。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⑵概念化、一般化倾向
试图以诗讽谏,而不从生活所激发的热情出发。 偏重于叙述事件,传
达政治观念,使得诗歌的感染力受到削弱。宋代政治诗的一般缺陷。
《田家语》小序:因录田家之言,次为文,以俟采诗者。 ②日常生活题材的开拓
题材翻新:自然景象、生活场景、人生经历。
有时丑恶的事物入诗,破坏美感。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三首》之二 蓓蕾树上花,莹洁昔婴女。春风不长久,吹落便归土。 娇受命亦然,苍天不知苦。慈母眼中血,未干同两乳。 悼念夭亡的幼女。惊心动魄但语气并不夸张。 ③哲理性的思考
贯穿琐碎平常的生活题材,加深了诗歌的内涵。 宋诗的发展倾向。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至美与至恶相随”的哲学问题。 春洲生获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3、艺术风格
①“古硬”(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诗》) 学韩。 矫正晚唐以来的疲软圆熟,以求雄健之美。
生涩怪僻的文字、暗昧阴郁的色彩、恐怖荒蛮的意象,构成幻觉性诗境。有时古硬得难以咀嚼。
《余居御桥南夜闻袄鸟鸣,效韩昌黎体》 九头袄鸟传说、鬼车夜游。《观杨之美画》
水官自有真龙骑,两佐并跨鲸尾螭。步趋群吏怪眼眉,云生海面无端涯。雷部处上相与期,人身兽爪负鼓驰。后有同类挟且搥,次执电镜风囊吹。青蛇有角鱼足鬐,上下引导神所施。……
《依韵和王平甫见寄》
文章革浮浇,近世无如韩。健笔走霹雳,龙蛇奋潜蟠。
韩诗怪异生硬,涵蕴着雄张恣肆的力度,实为唐人宏放性格的变态表现,宋人不及。有时在平易流贯的诗中夹入古拗怪谲的诗句,倒有独特的效果。
②“平淡”(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
《读邵不疑学士试卷》: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诗家虽主(一作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至矣。
避免激情的表现、浓重的色彩、警策醒目的字眼,求得自然淡远的意趣。
有时平淡得缺乏韵致。
《鲁山山行》 平淡中见清丽,结尾蕴藉有余韵。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钦溪。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 《东溪》 平淡中见老健。内敛的、令人心境平静的美。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③散文化倾向
打破诗句固有模式。 陌生化,更自由的表现,令人惊奇的拗折生硬。 寻常事物,朴素字眼,使意象疏化。 虚词的使用、符合常规语法的句式,
针对西昆体诗藻饰整丽、意象密集、眩人眼目而内涵浅薄的弊病。
古体诗叙述性强。
二、苏舜钦(1008—1048)
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有《苏学士文集》。“梅苏”并称。
1、诗歌主张
《石曼卿诗集序》:诗之于时,盖亦大物。 《上孙冲谏议书》:文之生也害道德。
批评“以藻丽为胜”的文学风气,而大力赞扬穆修等人“任以古道”,石曼卿的诗能“警时鼓众”。另有一些比较合理、对文学比较重视的论点。
2、题材内容
①反映时弊 尖锐直截,与个人失意的苦闷纠合。 《庆州败》 战西夏将昧士怯丧师辱国。 《吴越大旱》 饥荒病疠、西夏战争。 《城南感怀呈永叔》
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 饥荒惨状。 高位厌粱肉,坐论搀云霓。 直斥权势者的无能与无耻。 我今饥伶俜,悯此复自思:自济既不暇,将复奈尔为? 愁愤徒满胸,嵘峵不能齐。 无奈、愤懑。
②宣泄不满 《宋史》本传: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 《对酒》 坦露激昂,略近李白。
丈夫少也不富贵,胡颜奔走乎尘世!予年已壮志未行,案上敦敦考文字。有时愁思不可掇,峥嵘腹中失和气。侍官得来太行颠,太行美酒清如天,长歌忽发泪迸落,一饮一斗心浩然。嗟乎吾道不如酒,平褫哀乐如摧朽。读书百车人不知,地下刘伶吾与归!
3、艺术特点
欧阳修《六一诗话》: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
①豪健奔放的风格
《松江长桥未明观渔》 气象开阔。
曙光东向欲胧明,渔艇纵横映远汀。涛面白烟昏落月,岭头残烧混疏星。鸣根莫触蛟龙睡,举网时闻鱼鳖腥。我实宦游无况者,拟来随尔带笭箵。
打破圆熟陈旧的诗歌格局,散文化句子,生僻艰涩语汇,怪异奇丽意象。
有时只顾感情的宣泄,忽略表达方式与语言内在张力,显得粗糙乃至气格不完。
②精致的小诗
《淮中晚泊犊头》 情韵近唐诗,更清幽细巧,意脉流动曲折。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夏意》 小巧别致,情趣盎然。以视线转换构成流动的节奏,脉络细密。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第三节 欧阳修与诗文变革的完成
思想控制强化的时代,寻求文学的新的立足点和艺术风格。
一、欧阳修和诗文变革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吉水人。有《欧阳文忠公集》。
1、文学主张
核心问题是文学的社会功用。以此为前提维护文学的艺术价值。 ①文道并重
承认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也反对过分偏激的主张。认为符合于道的文章有着不朽的价值。
《答吴充秀才书》: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送徐无党南归序》:言之不可恃,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薛简肃公文集序》:如唐之刘、柳无称于事业,而姚、宋不见于文章。 《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君子之所学也,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
《感二子》:英雄白骨化黄土,富贵何止浮云轻。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
②较公允的文学批评
⑴对西昆体 并不一味批评。
《归田录》称赞扬亿:真一代之文豪也。
《与石推官第一书》批评石介抹杀西昆:好异以取高,以惊世人。 ⑵对骈体文 持论较公允,认为骈文的缺点是形式限制下的叙事说理不畅。 《与荆南乐秀才书》:时文虽曰浮巧,其为功亦不易也。 《论尹师鲁墓志》:偶俪之文,苟合于理,未必为非。 《苏氏四六》赞扬苏氏父子的骈文:委曲精尽,不减古人。
2、革新活动
一方面,是思想文化变革的一部分,对文学自由发展有约束作用。
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抵制了更为极端的道学家的主张,孕育了文学的新特色。
①尊韩而抵制险怪僻涩
着眼于“古文”和发扬其文学主张而尊韩,但提倡朴素流畅的文风。
②反对 “太学体”
嘉祐二年主持科举。 《梦溪笔谈》:凡为新文者,一切弃黜。 ③宋代诗文基本风格的确立
以文而言:散体为主,融合骈体,结束骈与散的截然对立;文字多浅易流畅,节奏徐缓宛转,较少激烈跳荡的表现
以诗而言:情感力度减弱,反映平衡的心理状态;色彩和意象较疏淡,观察和体验更细腻;重理智、散文化。
二、欧阳修的诗文创作 1、诗歌创作
①政治诗和个人感慨
涉及具体社会问题、有感而发。 或陈述己见,或表示道德的自责。
《答朱案捕蝗诗》、《食糟民》、《答杨子静两长句》
②极度散文化的古体长篇
以新异的面貌打破诗歌常规体制,好发议论,铺排叙事。 《洛阳牡丹图》 像《洛阳牡丹记》。
《吴学士石屏歌》 吾嗟人愚,不见天地造化之初难……… 《鬼车》 嘉祐六年秋九月二十有八日……不见其形,但闻其声,其初切切凄凄,或高或低。
《扪虱新话》:指出《菱溪大石》等篇模仿韩愈。但少用生僻字眼、险怪意象。
③亲切流畅的短篇
近体为主,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琢磨很细,意脉完足。 《戏答元珍》 意脉含蓄而绵细,流动而连贯的节奏。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欧自评首二句: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
《别滁》 流动而连贯的笔法,比唐人含意深婉、脉络细密。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2、散文创作
吴充《欧阳公行状》:文备众体,变化开阖,因物命意,各极其工。
①政论性文章
《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论》 讲究结构和文采。 ②记事兼抒情的散文
纡徐流转,抒情性、音乐感很强。 意脉结构结合音律辞采,重视节奏。 《醉翁亭记》 萦回曲折,连绵不绝。二十一个“也”构成咏叹的声调,淡
淡的孤独、怅惘;时散时偶,情绪与节奏协调。略显不自然,情感力量较弱。
《丰乐亭记》、《相州昼锦堂记》、《泷岗阡表》
③文赋:抒情小赋的改造
注重声律辞采而浏亮鲜明,又掺杂散体句法。
《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惊天动地的秋声和萧瑟平静的秋景,对衰飒气氛的敏感和悲哀。
三、同期散文创作
1、苏洵(1009—1066)
字明允,眉山人,人称“老苏”。有《嘉祐集》。 擅长史论、政论,略带纵横家气,文笔老练而简洁 《六国论》
2、苏辙(1039—1112)
字子由。有《栾城集》。
《栾城遗言》:子瞻之文奇,余文但稳耳。 《黄州快哉亭记》
3、曾巩(1019—1083)
字子固,南川(今属江西)人。有《元丰类稿》。
思想正统,文章以政论为主,风格淳正厚重,文学色彩淡薄。
第四节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人。有《临川集》。
一、生平和思想
1、政治理想
高度的政治热情,以顽强的态度投入政治斗争。
《苕溪渔隐丛话》引《漫叟诗话》: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2、文学主张
特别强调文学的实用功能。
《上人书》: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二、诗文创作 1、散文
①多为政治而作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答司马谏议书》 为新法而作。
《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 包涵实际的用意,不为表现。《游褒禅山记》 议论精警的游记。 ②强烈的个性风格 ◎
直陈己见,简洁峻切。 刘熙载《艺概》:瘦硬通神。
2、诗歌
①前期
⑴反映社会现实
《感事》《兼并》《省兵》《收盐》《河北民》 对时政的批评和政治理想。⑵咏史抒情
《商鞅》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孟子》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贾生》《汉武帝》《桃源行》《明妃曲》 借古喻今,借题发挥 《思王逢原》《示长安君》 思亲怀友。
②后期
语言精炼圆熟、意境清丽含蓄。 严羽《沧浪诗话·诗集》:王荆公体。
《杜甫画像》: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学杜而广采博收,编有《老杜诗后集》《唐百家诗选》
⑴对语言的锤炼
善于不留痕迹地化用前人的词汇和意象。
《泊船瓜洲》 春风自绿江南岸。 李白:东风已绿瀛洲草
《暮春》 雨花红半堕,烟树碧相依。 杜甫: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书湖阴先生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也常通过观察捕捉生动意象,以平易的语言表现情绪、感受。 《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对句工整自然,有萧散旷逸、从容不迫的神态,又暗涵百般无聊的闲愁。 精巧的语言同全诗意脉的自然流动融合成一体。
叶梦得《石林诗话》:见舒闲容与之态,但字字细考之,若经櫽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
⑵清丽的风致
似大谢中晚唐诗。
《苕溪渔隐丛话》引黄庭坚:雅丽精绝,脱去流俗。
《岁晚》 月映林塘澹,风涵笑语凉。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菂,扶衰坐野航。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景物清幽雅洁,但不孤傲,不寒苦。力图保持着心态的平衡。
⑶表现的含蓄
《寄蔡天启》 杖藜缘堑复穿桥,谁与高秋共寂寥?
伫立东岗一搔首,冷云衰草暮迢迢。
肃杀的秋色,悲凉的自我形象,声律的顿挫似杜。但避免情绪的扩张,回避情绪的具体内涵。内心的不平和情感表现的抑制。
《南浦》 南浦随花去,回舟路已迷。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
惘然若失,内心的隐痛。
第五节 北宋前期词
一、北宋初期词
沿袭晚唐五代的格局而略异。 仍是文人樽前花间的娱乐性创作。词作者
大都是诗人,词风近诗风。不再有对男女之情的大胆直露的表现。
1、钱惟演
像西昆体诗一样辞采华丽,注重于外表的雕饰。 《玉楼春》 写新竹,金碧辉煌,毫无意趣。
2、寇准
《踏莎行》 结构精致,回环往复的变化,写女子相思的惆怅苦闷。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3、王禹偁
《点绛唇》 登高临远,境界远大的佳作。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4、林逋
《相思令》 语言朴素,保存了民间曲子的生活气息。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二、北宋中期词的主流
诗歌趋于“雅正”而较少个人生活情感,词却补其不足获得发展。
1、晏殊(991—1055)
字同叔,临川人。有《珠玉词》。
奠定疏淡清丽、精致柔婉风格的地位,语言进一步文人化、典雅化。
冯煦《蒿庵论词》:北宋倚声家初祖。
叶梦得《避暑录话》: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且都有歌乐相佐。
①题材狭窄,感情柔弱
相思爱恋、伤春感时、流连光景之寂寞情怀。 平淡无聊的愁闷、自我满足的心理、富贵闲雅的气质交织。既无追求亦无痛苦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浣溪沙》 青杏园林煮酒香,佳人初试薄罗裳。柳丝无力燕飞忙。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为谁消瘦减容光。
吴处厚《青箱杂记》:晏殊嘲笑别人的“富贵曲”实为“乞儿相”,他的“楼台侧旁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才是真正的“富贵气象”。
《清平乐》 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 《木兰花》 红绦约束琼肌稳,拍碎香檀催急衮。 《木兰花》 春葱指甲轻拢拈,五彩条垂双袖卷。 ②语言技巧和风格境界
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华丽辞汇同清淡自然的语句结合,白描为主,加以精巧的铸炼。捕捉富象征意义的意象,于视觉、情绪的流动中表现心理感受。
刘攽《中山诗话》:尤喜江南冯延巳歌辞,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语言浅近而精致。景物结合在具体、细腻的情绪波动中。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对时光流去的惊觉和无奈,呈露深深的愁绪。
2、张先(990—1078)
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有《张子野词》。 ①歌舞场面和自然景物
清丽流畅的语言中时有精巧尖新的表现。
《高斋诗话》:张三影。 体会很细、用力很深。
《青门引》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木兰花》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天仙子》 云破月来花弄影。
《剪牡丹》 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
②含蓄深婉的情感表达 《古今诗话》: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天仙子》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视觉、听觉和联想,表现惜春之情。 《一丛花令》 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③多作慢词 “慢”:调长拍缓,盖古曼声之意(《词谱》),兼指体制、音乐。 容量大,层次多。 适合表述较复杂的内容,能造成比较阔大的气势。
《谢池春慢》《破阵乐》《剪牡丹》《卜算子慢》《山亭宴慢》。
《卜算子慢》 溪山别意,烟树去程,日落采苹春晚。欲上征鞍,更掩翠帘相眄,惜弯弯浅黛长长眼。奈画阁欢游,也学狂花乱絮轻散。
水影横池馆,对静夜无人,月高云远。一饷凝思,两袖泪痕还满。恨私书,又逐东风断。纵西北层楼万尺,望重城那见! ④首用题序
日常生活引入词中,改变有调无题的传统格局。 纪实性、现实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古今一大转移。 ⑤实用性增强
用于赠别酬唱,扩大词的日常交际功能。 观念上提高词体地位。
《玉联环·送临淄相公》《定风波令·再次韵送子瞻》
3、欧阳修
词集《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
《采桑子·西湖念语》 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①明丽柔婉的传统风格
多吟咏恋情、山水。 典雅精致的语言、流贯的结构、含蓄的风格。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孤独的少妇,暮春黄昏中伤春怀人的情绪,无法把握命运的弱小女子的痛苦。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夫妇间的思念,旅人愁思伴流水,闺中心随旅人去。结构完整细密,画面美丽动人,以平常的景象、语言,描绘出悠远的意境,抒情意味很浓。
②通俗化倾向
用活泼的对话写恋情,较多保存民间俚词的特点,直率大胆。 《南歌子》 活泼娇憨的少妇对于恋情的沉醉和喜悦,生动而坦率。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醉蓬莱》 初次幽会少女又羞怯又渴望的心情,大胆直露,语言近俗。
《蝶恋花》 总体风格典雅,也有朴素生动、风趣活泼的语句。
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花里黄莺时一哢,日斜惊起相思梦。 ③自我情怀的表现
宦海浮沉和人生态度。反映出坚强乐观的个性。
《临江仙》 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圣无忧》 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 官场忧患。 《采桑子》十首、《水调歌头·和苏子美沧浪亭》
对仕宦生涯的厌倦和对闲适旷逸的向往。不带黯然伤神的情调。
《采桑子》 白首相过,莫话衰翁,但斗尊前笑语同。 《玉楼春》 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白发。 旷放。 《朝中措·平山堂》 潇洒放旷的风神个性。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 咏天宝荔枝事,严肃主题。 ④用调较多
存二百四十一首词中有六十八种曲调,多为宋代新声。也写慢词。
4、晏几道(约1030—约1106)
字叔原,号小山。 有《小山词》。父子合称“二晏”。
《小山词自序》:往者浮沉酒中,病世之歌辞不足以析酲解愠,试续南部诸贤绪余,作五、七字语,期以自娱。
①恋情与身世结合
入骨的凄楚伤感。 无奈的悲愁的笼罩下,有几分磊落疏狂之气。 《鹧鸪天》二首 感情的表现淋漓尽致。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②词彩华丽,意象密集
糅合花间与南唐,无平板凝滞之病,词句的精巧新颖。
5、小结
擅长小令中调。 题材内容狭窄。男女相思、感时伤别、山水恬逸。 语言典雅精巧、清丽流畅。 情感表现较弱。委婉细腻、含蓄温柔为主。
三、柳永
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属福建)人。有《乐章集》。
《避暑录话》: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王灼《碧鸡漫志》: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1、体制突破
①采用新调
北宋中叶新声。 现存词作用130个词调,除《清平乐》、《西江月》等十余
调外,多是的曲调。有些是自创调,如《秋蕊香引》。
《木兰花》 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 《木兰花慢》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避暑录话》: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玉蝴蝶》 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殢人含笑立尊前。
②多作长调
新调中有些是长调,有些是令词延伸而成的慢词。
《木兰花慢》《定风波慢》《浪淘沙慢》
打破文人词的小令传统,丰富了词的曲调,扩大了单首词的容量。
2、内容开拓
①男女恋情市民化
传统题材的新鲜气息。 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坦率真挚。
《甘草子》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写出少女怀念情人时的
寂寞与无聊。
《定风波》 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少妇对平凡和满的家庭生活的眷恋,情感坦率真挚,与文士词的含蓄委婉不同。
②歌妓舞女的生活
真切地写出她们心灵深处的痛楚。 欣赏和同情的平等态度,体现人格观念的变化,贴近市民生活趣味。对封建士大夫意识的冲击。
《迷仙引》 渴望摆脱卖笑生涯,获得有尊严的常人生活的心愿真实呈现。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御街行》 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 《集贤宾》 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 ③都市繁荣华丽景象
对都市生活的兴奋与迷恋,市民意识的影响。
赞美繁华,渲染欢闹,期慕风流,乃至夸耀奢侈的消费,与士大夫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时总不忘标榜淡泊清高、点明自己的社会身份与责任的意识大相径庭。
《一寸金》 写成都。
《破阵乐》《透碧宵》《倾杯乐》 写汴京。 《木兰花慢》《瑞鹧鸪》 写苏州。
《望海潮》 杭州城市景象和西湖风光,富有生命力的人生意识和审美情趣。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④感慨失意、羁旅之思
在山村水驿、川林溪石、夕阳风雨的描绘中寄托凄凉心境。 《八声甘州》《雨霖铃》
有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傲岸狂放;有时却又不甘寂寞,显出郁郁不得志的痛苦;
也有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常给人以沉重的苦闷感。
3、艺术技巧
①长调的成熟运用
铺叙,层次丰富,变化多端。
内心世界的层层刻画,铺陈场面和过程,使用多重时间结构。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写景叙事抒情融合,曲折回环地渲染气氛,缠绵悱恻地表现离愁。
②语言特色
长于白描,善于运用口语俚句。 自然流畅。
化用前人的语汇和意象。 增添相关的联想,雅化而不深涩。 《昼夜乐》 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初留住。
《忆帝京》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八声甘州》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出于谢朓。
《满朝欢》 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 出于崔护。
四、其他词家 1、范仲淹
《渔家傲》 豪放词的先声。崭新的审美境界,开启贴近社会人生的创作方
向。作于镇守延州与西夏对抗时,意境阔大,情调悲凉。
2、王安石
词风向诗风靠拢的标志。 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桂枝香·金陵怀古》 对六朝旧事的咏叹中寄托了对现实政治的忧虑,清丽劲健,蕴意深沉
第六节 苏轼(1037—1101)
代表北宋文学变革的最高成就。 多方面突破了变革的基本宗旨。深刻反
映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强化时代的内心苦闷。
一、生平与个性
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人。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严正平和
既坚持入世理想,刚正不阿、恪守信念;又保持追求艺术化、超越世俗的人生与心灵境界的人格理想,解决了仕与隐、社会与个人的矛盾。
费衮《梁溪漫志》:一肚皮不合时宜。 诗僧参寥《东坡先生挽词》: 峨冠正笏立谈丛,凛凛群惊国士风。却戴葛巾从杖履,直将和气接儿童。
2、追求超越的解脱
老庄哲学、佛禅玄理。
《食荔支》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比直接流露的悲哀更深沉,包涵着自我麻醉、苦中作乐的成分。削弱了激情的强度,但表现出在更为高远的立场上观照社会人生与个人不幸的宏达情怀。
二、苏轼的散文创作 ㈠ 文学思想
1、强调明道致用
在表面的基本原则上,与欧阳修一致。
《居士集序》赞扬欧阳氏: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著礼乐仁义之实,以合于大道。
《上欧阳内翰书》批评五代:文教衰落,风俗靡靡。
2、肯定文学的艺术价值
不把文章看成单纯的“载道”之具,不认为文学的目的只是阐发儒家道德理念;迂回地肯定文学表现生活情感、人生体验和哲理思考的作用。
①肯定文学的个人性
在某种程度上有其突破儒道狭隘范围的意义。
《江行唱和集序》:有所不能已而作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
《密州通判厅题名记》: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 ②重视文学的艺术性
《答谢民师书》: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
公然对孔子加以曲解。比欧阳修走得更远。
《上欧阳内翰书》:既反对浮巧轻媚,丛错采绣,也反对怪僻而不可读。 ㈡ 散文写作 1、“以意为主”
重视在“意”的支配下构成自由挥洒、变化无端的艺术风格。 《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较少讲究格局、构架、气势,如行云流水般姿态横生。
2、史论政论
《上神宗皇帝书》《范增论》《留侯论》《韩非论》《贾谊论》《晁错论》《教战守策》
翻新出奇,意想不到的角度,意料之外的结论,文笔在自然流畅中又富于波澜,较强的力度和感染力。也有些是随意搬弄历史而不合情理。
《范增论》 从范增应在什么时机离开项羽的角度阐发,“明去就之分”。虚虚实实,时张时弛,波澜横生。
《贾谊论》 批评贾谊虽有才能却不懂得表现才能的分寸与时机,又转入人君应如何对待人才的问题,两者合成完整的主题,跌宕起伏。
3、抒情文体
随笔、游记、杂记、赋。 感情色彩较浓厚,更能代表其散文成就。 ①以意为主的结构
写作手法自由,打破文体界限,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糅合。结构看似松散,却于漫不经心中贯穿意脉。更自然、飘逸、轻松。
《石钟山记》 先提出怀疑,自然转入游览探察过程,最后引发出议论。气
脉流贯从容,叙事、写景、议论的衔接十分自然。
《放鹤亭记》 摇曳多姿,文笔似闲散,意脉却流畅而完整。
《前赤壁赋》 自夜及晨的时间流动中,贯穿游览过程与情绪的变化,写景、
对答、引诗、议论融为一体,摆脱赋体散文呆滞的形式与结构。
②语言风格
重视意象的捕捉,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传达主观感受。时常点缀富于表现力的新颖词汇。句式骈散文交杂,长短错落。
《石钟山记》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到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宵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前赤壁赋》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渺宇宙间茫然不知所之的感受。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冬日秋江上枯寒荒疏的印象。
4、小品文
独具风韵的妙品。晚年尤言简意深,内涵丰厚。
《在儋耳书》 表面的诙谐中有深沉的悲哀,深沉的悲哀中有开朗的情怀。 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
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耳。
鲜明澄澈的月夜图景,空渺寂寥的感受,情景理化成一片,意味深长。
三、苏轼的诗歌
广泛汲取前人之长,又能多方面开拓。
宋诗散文化、好议论多哲理、好显示才学等知性特点,也有突出的表现。
1、题材广阔,各体兼备
①反映民生疾苦、揭露官吏横暴
《吴中田妇叹》《山村五绝》 针对新法流弊。
《鱼蛮子》 赋税的网罗无所不在。
《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自责。 ②描写民间劳动与生活场景 诗歌题材的扩充。
《石炭》 徐州人采煤的热烈场面。 《秧马歌》 赞颂新式水田农具的好处。
《游博罗香积寺》 设想寺旁的山溪可以用来推动水磨。 ③抒发人生情怀
⑴描绘日常生活经历和自然景物
缺乏悲壮和慷慨激昂的力度,但随时能发现生活中生机盎然的情趣。很强的哲理性,常见题材层次的提升,内涵深厚。
《和子由渑池怀旧》 随缘自适的人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题西林壁》 说理而有诗意情趣。从具体环境、经历、景物中触发思考,
把哲理与抒情写景熔为一体,亲切妥帖、富于才思的比喻。
《新城道中》 寻常景象的愉悦心情。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技,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通过对景物的动态描写,对季节物候的敏锐感觉,表达欣喜的心境和恢宏的胸怀。②对人生痛苦的排遣、消解
以庄禅超时空的观照框架理解俗世人生,排除不幸的遭遇所带来的悲哀。逸豁达
的人生态度。
《儋耳》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倦夜》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纵笔三首》之一 以豁达旷放对待悲苦愁闷的复杂心态。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③七古豪放的一面
《游金山寺》 视野广阔,气势纵横,语言奔畅,多行云流水之妙。
2、多样的艺术风格
①苏轼的艺术观
诗与画都应以天工与清新为重(《出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不拘泥于形似,要
取其意气所到(《又跋汉杰画山》)。
强调灵感,要求神与万物交(《书李伯时山庄图后》),全身心投入艺术体验,当灵感到来时,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注重新颖微妙的趣味,《书吴道子画后》: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
之外。
系统的艺术观,深厚的艺术修养,超人的才华,深刻的思想,使苏轼的诗歌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②妙想成趣,触处生春
新颖独特的感受、巧妙妥帖的比喻、出人意外的联想。
《和子由渑池怀旧》《和饯安道寄惠建茶》《饮湖上初晴后雨》
《寓寄定惠院„„》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③结构和语言
讲究意脉贯通,文理自然。
或以情绪变化为脉络,或时间流驶、景物移转为脉络。比前人更少拘谨,流动感更强,跌宕有致。
语言上推崇自然平淡。 有追求平衡淡远的精神状态的意味,但不为所限。
以神采飞动、色泽鲜丽弥补宋诗过于平淡枯瘠的不足。
《百步洪》 水势汹涌湍急的博喻,富丽华赡。
《有美堂暴雨》 气势开张,声色喧腾,有典故,有丽藻。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四、苏轼的词
王灼《碧鸡漫志》: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解放词体为与诗文一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功能的独立文学体裁。
1、题材、意境的开拓
刘熙载《艺概》: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突破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 既写男女恋情、离合悲欢的传统内容,
又将田园风情、山水景物、人生志趣、怀古感今以及咏物记事等内容移入词中。
①抒发慷慨豪迈的抱负理想
《江城子·密州出猎》 热情浓烈、意气奋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南乡子》(旌旆满江湖) 讥讽迂儒,赞扬“帕首腰刀”的勇士。 《阳关曲·赠张继愿》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②表现高逸旷达的人生哲理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念奴娇·赤壁怀古》) 从宏大的时空意
识中寻求超越。虽缺乏激烈抗争的力量,却也反映了不甘沉沦的高傲性格。
《定风波》 交杂着悲凉苍劲和旷达坦荡的情致。
2、多样化风格
以意为主,任情流泻。 ①雄放高朗风格的开创 与诗相通,有意识的追求。
《与蔡景繁书》: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得之惊喜,试勉继之。” 《与陈季常书》: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 《念奴娇》 开阔动荡、雄壮勃发,豪放高旷。 ②委婉细密的恋情感伤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情感内涵厚重,文笔萦绕回环、细腻绵密。 《卜算子》 幽深清绝,凸现幽寒气氛的意象,笼罩浓厚的孤独与感伤。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春日思妇的形象与飘舞的杨花相互映衬,层层渲染哀怨的情绪,轻柔细巧。
③风趣轻松的小词
写日常琐事杂感或田园风情、生活习俗。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浓郁的生活气息。
3、“以诗为词”
《后山诗话》: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李清照《词论》: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 为词的语言表现争取更大的自由。 ①诗语、文语、口语熔铸入词
不讲究文字的凝炼和意象的密集,使词的语言表现方式从单一格局中挣脱出来,取得摇曳变化、舒卷伸缩的新颖效果。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满庭芳》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云何,当此去。 《定风波》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②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
《江神子·江景》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出于钱起。 《千秋岁·次韵少游》 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出于《论语》。
虽时有拗涩之弊,却也能引发联想、扩充语言内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