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之于国也》虚词、句式、重点句⼦翻译整理
梁惠王⽈:“寡⼈之于国也,尽⼼焉⽿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如寡⼈之⽤⼼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对⽈:“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或百步⽽后⽌,或五⼗步⽽后⽌。以五⼗步笑百步,则何如?”⽈:“不可,直不百步⽿,是亦⾛也。”⽈:“王如知此,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不可胜⾷也;数罟不⼊洿池,鱼鳖不可胜;斧⽄以时⼊⼭林,材⽊不可胜⽤也。⾕与鱼鳖不可胜⾷,材⽊不可胜⽤,是使民养⽣丧死⽆憾也。养⽣丧死⽆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者可以⾐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失其时,七⼗者可以⾷⾁矣。百亩之⽥,勿夺其时,数⼝之家可以⽆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者⾐帛⾷⾁,黎民不饥不寒,然⽽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不知检,涂有饿莩⽽不知发,⼈死,则⽈:‘⾮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杀之,⽈‘⾮我也,兵也’?王⽆罪岁,斯天下之民⾄焉。”
⼀、虚词的意义⽤法:
1、梁惠王⽈:“寡⼈之于之于国也,尽⼼焉⽿矣焉⽿矣。
( 之: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 于:于:对于,介词。
焉⽿矣:焉、⽿、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加重语⽓。)焉⽿矣:河内凶,则移其其民于于河东,移其其粟于于河内。 (则:就,便。副词 (则: 其:其:那⾥,代词。指河内。 于于1:到,介词,引进作为的对象。 其:其:那⾥,代词。指河东。 于于2:到,介词,引进作为的对象。))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之政,⽆如寡⼈之之⽤⼼者。(之1:结构助词,的。 之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邻国之之民不加少,寡⼈之之民不加多,何也?” (两个“之”:结构助词,的。)
孟⼦对⽈:“王好战,请以以战喻。 (以:以:⽤、拿。介词)填然⿎之之,兵刃既既接,弃甲曳兵⽽⽽⾛。 (之:之:衬字,在动词后,没有实在的意义。) (⽽:表修饰,作状语,表⼀种伴随的状态。)或百步⽽⽽后⽌,或五⼗步⽽⽽后⽌。 (两个“⽽”:表⽰顺承关系)以五⼗步笑百步,则则何如?”
(以:⽤、拿。介词 则: (以: 则:那。连词 何如何如:怎么样,⾏不⾏。副词。))⽈:“不可,直不百步⽿⽿,是亦⾛也。” (⽿⽿:罢了。副词)⽈:“王如知此,则则⽆望民之之多于于邻国也。 (则则:那,就。连词 之: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 于:于:⽐,介词 )斧⽄以以时⼊⼭林,材⽊不可胜⽤也。 (以:按照,依照。介词)以:养⽣丧死⽆憾,王道之之始也。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之:)“五亩之之宅,树之之以桑,五⼗者可以⾐帛矣。
(第⼀个“之”是:的,助词。 第⼆个“之”:指那五亩的宅地。即把桑树种在那五亩的宅地上。)鸡豚狗彘之之畜,⽆失其时,七⼗者可以⾷⾁矣。 (之之:的,助词。(译:鸡、猪、狗的畜养);也有个别书认为是“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百亩之之⽥,勿夺其时,数⼝之之家可以⽆饥矣。 (两个“之”都是:的,助词。)谨庠序之之教,申之之以孝悌之之义,颁⽩者不负戴于于道路矣。 ( 之1:可以译为“的”。 之2:他们。指代学⽣。) ( 之3:的,助词。 于:介词,在。)然⽽不王者,未之之有也。
(之: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标志。即“未有之之也”)狗彘⾷⼈⾷⽽⽽不知检,涂有饿莩⽽⽽不知发
(两个“⽽”都有“然⽽,却”的意思,表转折。连词。)⼈死,则则⽈:‘⾮我也,岁也。 (则:便,就。连词)是何异于于刺⼈⽽⽽杀之
(于:跟,和。介词。 ⽽:顺承。表承接关系,连接前后两个动作。)
王⽆罪岁,斯天下之之民⾄焉焉。
(之:助词,的。 焉:句末语⽓助词,表陈述语⽓。)⼆、特殊句式:
(⼀)判断句(⼀)判断句
1、养⽣丧死⽆憾,王道之始也也。 (也,语⽓助词,表判断。) 2、然⽽不王者者,未之有也也。 (“……者,……也”,表判断。) 3、⾮我也也,岁也也。 (也,语⽓助词,表判断。) (⼆)省略句
1、(寡⼈)察邻国之政,⽆如寡⼈之⽤⼼者。 (省略了主语“寡⼈”) 2、填然⿎之,兵刃既接,(⼠兵)弃甲曳兵⽽⾛ (省略了主语“⼠兵”) 3、(梁惠王)⽈:“不可,直不百步⽿,是亦⾛也。”(省略了主语“梁惠王”) 4、(孟⼦)⽈:“王如知此,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省略了主语“孟⼦”)
(三)介宾结构作状后置
1、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于邻国多: 介宾结构作状后置 于:⽐。 即⽐邻国多。)2、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申之:介宾结构作状后置 以:⽤ ) 3、颁⽩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于道路负戴: 介宾结构作状后置 于:在 )(四)宾语前置句
未之有也 (即“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四、重点句⼦翻译四、重点句⼦翻译
1、填然⿎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
译: 2、不违农时,⾕不可胜⾷也;数罟不⼊洿池,鱼鳖不可胜
译: 3、斧⽄以时⼊⼭林,材⽊不可胜⽤也
译: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者可以⾐帛矣
译: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 6、七⼗者⾐帛⾷⾁,黎民不饥不寒,然⽽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 7、狗彘⾷⼈⾷⽽不知检,涂有饿莩⽽不知发
译: 8、是何异于刺⼈⽽杀之,⽈‘⾮我也,兵也’?
译: 9、王⽆罪岁,斯天下之民⾄焉
译: 10、(梁惠王)⽈:“不可,直不百步⽿,是亦⾛也。
译:
参考译⽂参考译⽂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回答说:“⼤王喜欢打仗,让我⽤战争做⽐喻吧。咚咚地敲响战⿎,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逃了⼀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逃了五⼗步然后停下来。凭⾃⼰只跑了五⼗步⽽耻笑别⼈跑了⼀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只不过没有跑上⼀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说:“⼤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的百姓⽐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产的季节,粮⾷就会吃不完。密⽹不下到池塘⾥,鱼鳖之类的⽔产就会吃不完。按⼀定的季节⼊⼭伐⽊,⽊材就会⽤不完。粮⾷和⽔产吃不完,⽊材⽤不完,这就使百姓对⽣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岁的⼈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岁的⼈就可以吃⾁⾷了。百亩⼤的⽥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的⽼⼈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了。七⼗岁的⼈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不能统⼀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猪狗吃⼈所吃的⾷物,不知道制⽌;道路上有饿死的⼈,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把⼈杀死后,说‘杀死⼈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注释
1. 梁惠王: 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魏国都城在⼤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称梁惠王。2. 寡⼈:寡德之⼈.是古代国君对⾃⼰的谦称。
3. 焉⽿矣:焉、⽿、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加重语⽓。
4. 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古⼈以中原地区为中⼼,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5. 凶:⾕物收成不好.荒年。
6.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在今⼭西西南部。黄河流经⼭西省境,⾃北⽽南,故称⼭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7. 粟:⾕⼦,脱壳后称为⼩⽶,也泛指⾕类。8. 亦然:也是这样。9. ⽆如:没有像……。
10. 加少:更少。下⽂“加多”,更多。加,副词,更、再。
11. 好战:喜欢打仗。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热衷于互相攻打和兼并。12. 请以战喻:让我⽤打仗来做⽐喻。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13. 填:拟声词,模拟⿎声。
14. ⿎之:敲起⿎来,发动进攻。古⼈击⿎进攻,鸣锣退兵。⿎,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15. 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故⽃已开始。兵,兵器、武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
16. 弃甲曳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曳,yè,拖着。17. ⾛:跑,这⾥指逃跑。18. 或:有的⼈。19. 以:凭着,借⼝。20. 笑:耻笑,讥笑。21. 直:只是、不过。
22. 是:代词,这,指代上⽂“五⼗步⽽后⽌”。23. ⽆:通“⽏”,不要。
24. 不违农时:指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服役。违,违背、违反,这⾥指耽误。25. ⾕:粮⾷的统称。
26. 不可胜⾷:吃不完。胜,尽。
27. 数罟不⼊洿池:这是为了防⽌破坏鱼的⽣长和繁殖。数,cù,密。罟,gǔ,⽹。洿,wū,深。28. 鳖:biē,甲鱼或团鱼。
29. ⽄:与斧相似,⽐斧⼩⽽刃横。
30. 时:时令季节。砍伐树⽊宜于在草⽊凋落,⽣长季节过后的秋冬时节进⾏。31. 养⽣:供养活着的⼈。32. 丧死:为死了的⼈办丧事。33. 憾:遗憾。
34. 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与当时诸侯奉⾏的以武⼒统⼀天下的“霸道”相对。35. 五亩:先秦时五亩约合21世纪⼀亩⼆分多。36. 树:种植。
37. ⾐帛:穿上丝织品的⾐服。⾐,⽤作动词,穿。38. 豚:tún,⼩猪。39. 彘:zhì,猪。
40. 畜:xù,畜养,饲养。41. ⽆:通“⽏”,不要。
42. 百亩之⽥:古代实⾏井⽥制,⼀个男劳动⼒可分得耕⽥⼀百亩。43. 夺:失,违背。
44. 谨:谨慎,这⾥指认真从事。45. 庠序:古代的乡学。《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家”,这⾥指“闾”,⼆⼗五户⼈共住⼀巷称为闾。塾,闾中的学校。党,五百户为党。庠,设在党中的学校。术,同“遂”,⼀万⼆千五百家为遂。序,设在遂中的学校。国,京城。学,⼤学。庠,xiánɡ。46. 教:教化。47. 申:反复陈述。
48. 孝悌:敬爱⽗母和兄长。悌,tì。49. 义:道理。
50. 颁⽩:头发花⽩。颁,通“斑”。
51. 负戴:负,背负着东西。戴,头顶着东西。52. 黎民:百姓。
53. 王:这⾥⽤作动词,为王,称王,也就是使天下百姓归顺。
54. 未之有:未有之。之,指代“七⼗者⾐帛⾷⾁,黎民不饥不寒,然⽽不王者”。55. ⾷⼈⾷:前⼀个“⾷”,动词,吃;后⼀个“⾷”,名词,指⾷物。56. 检:检点,制⽌、约束。57. 涂:通“途”,道路。
58. 饿莩:饿死的⼈。莩,piǎo,同“殍”,饿死的⼈。59.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60. 岁:年岁、年成。61. 罪:归咎,归罪。62. 斯:则、那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