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Ⅰ(选择题部分)、试卷Ⅱ(非选择题部分)。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3.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
①粟 ②小麦 ③玉米 ④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这能够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 )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C.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3.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有( )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 ④具有必要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5.据《论语》记载,春秋时期已有“百工之肆”。这表明当时( )
①手工业分工细致 ②民营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同时,当时社会经济的其他的重要现象还有(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城市贸易打破坊和市的界限 C.传统的“重农抑商”逐渐废止 D.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7.以下各项,体现了井田制度实质的是 (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8.清代商人地主“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 )
A.导致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 B.造成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 C.政府崇本抑末,限制手工业生产 D.影响海外贸易,导致闭关政策
9.“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种情形出现在( )
A. 明朝 B.宋朝 C.唐朝 D.清朝 10.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其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 C.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11.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1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
A.东方的借鉴学习 B.西方的殖民掠夺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13.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中叶,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14.开辟新航路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 )
A.西班牙、葡萄牙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15.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 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商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6.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 )
A.机器制造业 B.电力工业 C.石化工业 D.汽车工业 17.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
A.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8.下列技术发明中,对改变工业生产面貌和人类生活方式最具突出意义的是 A.内燃机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和一系列电气的发明 C.电讯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D.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应用 19.1919年5月,清华大学师生在操场上焚烧日货。这种举动( )
①属于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②表达了我国人民反对日本强占山东的决心 ③表现了清华师生的爱国情操 ④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国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B.中国民众掀起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民族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1.李鸿章认为:“然欲自强必先理财,而议者辄指为言利;欲自强必图振作,而议者辄斥以喜事。至稍涉洋务则更有鄙夷不屑之见横亘胸中。不知外患如此其多,时艰如此其棘,断非空谈所能有济。”李鸿章不畏成见,敢于“理财”的表现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汉阳铁厂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办京师同文馆
22.19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采用洋纱织布。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传统手工业重新崛起 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工业革命开始起步 D.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23.“文革”开始后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 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24.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25.1985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面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地里插秧;另一面是忙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标题是美国人“担心”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 )
A、中国不再是农业大国 B.中国人不再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 C.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D.高档消费使人们滋长资产阶级享乐思想
第II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发生影响的方式是大家所熟悉的。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流域地区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施运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据《天工开物》的记载……14、15世纪前后的湖广地区已成为天下的谷仓,故有“湖广熟、天下足”这一谚语的出现。……粮食生产以外,也有为满足衣着生产的棉、麻、芋等,还有染料蓝靛、红花等,以及其他手工业的生产原料。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
材料三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材料四
明朝末年设臵税关,造成“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和“商贾断绝,城邑罢市”的局面。清朝延续了这一政策,甚至巧立名目,没收财货,关税害商,致使“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铁器的应用对当时农业生产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4分)
(2)从材料二看,明清时期农业经济高度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发展直接引发
了哪些变化。(4分)
(3)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政策?试从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此政策对中国社
会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27、(20分)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材料二
由于圈地运动和农业技术的改良导致乡村许多剩余的人口大举移入都市,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世界大规模贸易,使得城市和工厂能够吸收这些大量人口,由此造成了都市化的现象及都会区的出现;都会化的生活,让知识与资讯沟通更为便利。而工业化使得出现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出行更加便利,使得人们更加见多识广。在商品经济下利己的生活习惯里,于是人们的思想发生了许多改变,更多人追求个人的幸福,而非来世的幸福或集体的利益。也因为自由经济主义的兴起,世界大规模自由贸易导致出现了一个新富阶层,再加上人们思想上的变化,进而使得更多的人,当时主要是中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参与的兴趣,由此导致欧洲各国选举与被选举权,不断扩大到社会上更多的人群中。 材料三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帮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泊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炮折》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对欧洲社会都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6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同时,中国社会还出现了一批商办企业。这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端,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生重要变化的一个标志。这些企业有船舶机器修造业、缫丝业、棉纺业、面粉业、火柴业和印刷业等。主要是日用轻工业,一般规模较小,资本大都在10万元以下,有的只有几千元,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比起外资企业和官办企业,力量是微弱的。但有了这些商办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就出现了。 材料二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困难。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在中国开设的企业,在中国大量推销商品,掠夺原料,跟中国民族资本企业竞争。中国民族企业不仅在原料来源和产品销售市场方面受到巨大压力,而且经常受到外国资本吞并的威胁。清廷对民族企业不但不予扶植,反而从各方面束缚它的发展。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廷的正式承认,在设厂、经营和产品销售方面,没有法律保障,完全听任官吏随意处置。 材料三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到咱梗阻,节节为厉,行之愈远,则商化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位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侍而不恐,吾将何述以善后?”
——《中国近代史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4分)
(3)依据材料三,归纳1922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4分)
高中一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5 CABDA 6-10 AAACB 11-15 DBAAB 16-20 ADBDC 21-25 CDADC
二、主观题答案
26. (1)农业生产地域的扩大;水利工程的修建;耕种方式转变为铁犁牛耕为主;土地制度发生变化,促使了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生。( 4分 )
(2)经济重心持续南移;剩余劳动力增多,产业结构变化,手工业原料富足,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分)
(3)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影响:一方面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另一方面阻碍了中国和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阻碍了社会转型,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6分)
27.(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 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6分) (2)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新式交通工具出现,便利人们出行,开阔人们眼界;
新的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出现,推动世界贸易和殖民扩张; 工业资产阶级出现,推动民主政治发展(8分)
(3)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②成为列强商品输出场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③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6分)
28.(1)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市场等条件;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8分)
(2)以轻工业为主;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发展艰难。(4分)
(3)军阀割据,关卡林立,税收沉重;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资金、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竞争(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