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制度建设与实施

加强制度建设与实施

2022-07-13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加强制度建设与实施,大力提升育人成效

学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是一个学校办学思想、学校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此,我仅就我校有特色的学生管理制度作简要汇报。

一、学生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我校紧紧围绕“育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出发点,从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规范、引领促进、刺激固化的作用出发,构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成长的系列制度,从而实现学生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对我校几项制度作简要介绍

(一)实行“双班主任制”,加强班级管理力度,实现精细管理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学校管理的成败。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视野、个性、行为习惯、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可以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以管理了。像以前一个人管理班级,因为精力、能力、智慧是有限的,逐渐的表现出了班级管理的缺失和管理力度的下降。为弥补原有班级管理的缺陷,加强班级管理的力度,实践“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同时也给更多教师以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从而实现全方位、精细化管理,为此,我校从2008年下学期起实行“双班主任制”。

“双班主任制”就是一个班配备两名教师做班主任,而且两个班主任不分正、副,共同管理同一个班级。在开始推行“双班主任制”时,学校提前打好“预防针”做好了准备工作,如:学校召开了全体教师都参加的 “推行‘双班主任制’研讨会”。会上,校长就推行“双班主任制”的目的意义作了专题讲话,副校长对实施“双班主任制”后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要求,特别强调了“合作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全体教师通过认真学习讨论,充分领会了“双班主任制”的精神内涵,为我校推行“双班主任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有学校在班主任的搭配上做了充分的研究,如:充分考虑到老师们有没有当过班主任、性格如何、年龄结构等,以图实现互补共赢。正是在学校的正确引领下,多数班级的两位班主任合作非常愉快。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两位班主任之间的合作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学校的协调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使他们意识到“合作促发展”的道理后而改观。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这样喜人的情景:早自习,一人督促学生做卫生,一人在班上看自习;午自习,一人先看管,

另一人休息;半小时后,两人互换;大课间跑步,一名班主任在前领跑,另一名班主任在后压阵;课间,两位班主任经常一起教育学生;办公室内,两人经常交流班级情况;班会课两人都在班上,一人负责讲,如果有说的不到位的地方另一位班主任再做补充;还有,如果一位班主任因病因事没来,另一位班主任主动承担起一天的班级事务等等。

实行“双班主任制”带来了显著的效果:班级管理更加到位,班级管理措施日趋完善,班风、校风有了较好的转变,学生的集体观念有了增强,校园违纪违规现象明显减少,发奋学习、遵章守纪、比学赶帮等蔚然成风。

(二)激励卡制度,使学生看到自己进步和闪光点,增强自信,激励斗志 现在学校的激励举措,大多采取学期结束时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干部的评选。毋庸置疑,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激励学生成长的初衷。但是我们也发现这些激励举措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激励面不够广,只有班级的佼佼者才能获选。长此以往,这样的评选激励举措反而会挫伤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激发不了多数学生内心奋进的志趣。其次,时效性不够强,大多荣誉的评定往往需要学生较长时间的“积淀与守望”。譬如“三好学生”的评定,一学期才评选一次,当学生获得此项荣誉时已是学期结束,紧接着是一个多月的假期,待到新学期学生返校后,这一荣誉已“放凉”了。

那么,学校和教师应该拿什么来激励学生成长呢?我校在深入反思现行激励举措弊端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思考和研究,再加上对教师和学生的深入调查,策划启用了激励卡制度,用“激励卡”来激活学生的成长梦想。为此,学校于2011年9月出台了《72中学学生激励评价制度》;学校此举旨在通过开展“人人争夺‘激励卡’”活动,达到对学生闪光点和进步的正向激励,固化、扩大优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茁壮成长。

激励措施分为:目标激励、行为激励、喜报表彰三种。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目标激励:

1、每两周每位同学制定一次自我发展目标,内容为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课上表现、劳动卫生、言谈举止、仪容仪表、集体观念、孝敬父母等,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每位学生在充分分析自我的基础上,针对自己有待提升并且通过自己努力能够近期实现的方面制定目标,目标可以定为1——-3项,但不能太多,同时也不能定的太低或太高。

2、目标订立后,要自我不断地努力去实现,并接受全体同学和老师的监督。 3、两周末自己实事求是评自我、班委会成员客观公正评同学、班主任根据自评、

班委会评价,做出最终评价。班主任具有是否完成的一票否决权。

4、能实现的发红色激励卡一张,两张红色激励卡换取一个奖状。

5、目标不能实现的,下次制定目标必须有,两次不能实现的写出500字的说明,并在班会上向同学们说明情况。

行为激励:

1、任课老师对学生的闪光点(如:小测进步、作业完成好、积极回答问题等)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可发白色激励卡一张;班主任对学生的闪光点(劳动卫生、做事态度、课间活动、进步学科等)及时发现,能坚持一周或有长足进步的,给予表扬、肯定,一次颁发蓝色激励卡一张;如果同学间发现闪光点并提出的,学习小组或值日小组内部讨论通过后,班主任为学生颁发蓝色激励卡一张。

2、学生的某一闪光点或明显改进的行为坚持两周后,教师可颁发给学生绿色激励卡一张,作为充分肯定该生行为。颁发绿色激励卡后,教师必须和学生谈话一次,给予语言激励,鼓励其良好行为再继续坚持,并促其养成良好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3、绿色激励卡、蓝色激励卡、白色激励卡分别代表2、1、0.1分。当激励卡的总分达到10分时找班主任换取奖状1张,同时收回激励卡,奖状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喜报表彰激励:

1、学生获得5张奖状时,由主管年级领导为学生颁发喜报一张,并由学生本人或同学交给父母签字后放到成长记录袋里。

2、在颁发喜报后的下一周升旗时对其进行全校表彰,并把表彰结果交教导处存档。

实行激励卡制度,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建立了自信,更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使他们勇于超越自己,从而创造了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四人合作竞争小组制”,培养互助精神,形成和谐共进氛围 大家都知道,班主任工作太累太繁重,许多班主任对班级事务事必躬亲,累的不亦乐乎,没有实现班级管理的高效。我校认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在于她个人帮助学生做了多少事,而更重要的在于他给学生创造了多少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机会,在于他是如何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此认识,为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学校已形成定规,各班班级管理实施“四人合作竞争小组制”。具体做法是:七年级按入学成绩,八九年级按上学期四次考试成绩的平均值,分成四人小组。组合办法是:按一条龙形式(像安排考试座位一样)分成四列,每一横排为一组,这样组合成的小组名次的基数是一样的,各组之间比较均衡。每小组四名成员分为1、2、3、4号。四名成员之间有分工,分工的原则是:从最后一名抓起,“人人有事做,事事有

人管”。同时班主任放手不放眼。如:班级管理方面,有的班级这样分工:4号负责小组片内卫生的检查与提醒工作,3号负责检查桌罩与课前准备工作,2号负责本组课上、自习纪律的监督与提醒工作,1号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定期召开组内会议,对本组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制定出适合本组的阶段性奋斗目标。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由各小组轮流执行,择优进行奖励。除值日组外,学校的各项活动均以小组为团队进行,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如:平时检测、习惯评比、文明监督、大课间踢毽子等,这样不但提高了小组的使用频率,而且培养了团队意识,增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凝聚力及小组之间的竞争力。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有的班级这样做的:小组成员分工因人而异,例如在文科方面,4号同学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背诵情况,3号同学负责带领本组提高朗读质量,2号同学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笔记和作业质量,1号同学负责结合科任教师因人而异地给小组成员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并对典型题给其他组员进行讲解和强调。这样的分配关注了学生的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差异,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分享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可以减少或减慢两级分化现象,这对控辍保学也起了很大作用。 小组评价,以学校大型考试为阶段进行全面汇总,对小组总分前4名进行表扬和奖励,并利用班会时间召开小组经验交流会,以促进共同进步。

实行“四人合作竞争小组制”后,我们发现效果不错。首先,许多成绩差的学生精神状态明显改观,因为他们也坐在了班级最好的位置,感觉受到了优待,没有被歧视之感,学习上也有人帮助了,他们也不愿拉小组的后腿;其次,成绩好的学生成绩没下降,而且对班级这种举措也很支持,因为成绩好的同学更希望有良好的班级纪律,更主要的是受到了小组其它成员的尊重。

当然,学校在加强班级管理方面,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为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的班主任例会制度,为加强班级竞争的班级量化评比制度,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学生德育评价制度,为增强班规的约束力和学生自我约束意识的学生自己制定班规制度,为激发学生的激情与活力、感召学生勇敢前行的班级誓词制度,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文明监督员制度等,由于时间关系,不再一一介绍。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唐山市第七十二中学

2012.2.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