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4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14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22-11-04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就业质量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我院2014年共有毕业生434人,其中本科生295人,研究生139人(硕士生137人,博士生2人)。

(二)、就业情况

我院2014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2.86%。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1.18%,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4.96%,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

表1、信息学院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

学历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博士 博士 合计 专业 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比例 电子商务 30 25 83.3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89 84 94.3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8 101 93.52% 通信工程 68 59 86.76% 电路与系统 10 10 100.00% 电子与通信工程 25 24 96.00% 计算机技术 19 19 100.00%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23 22 95.65% 计算机系统结构 7 6 85.71% 计算机应用技术 14 14 100.00% 软件工程 5 4 80.00% 生物医学工程 2 2 100.00% 通信与信息系统 21 21 100.00% 无线电物理 4 4 100.00% 信号与信息处理 7 6 85.71% 计算机应用技术 1 1 100.00% 无线电物理 1 1 100.00% 434 403 92.86% 表2、就业去向分布统计表 国内升学 76 6 0 25.76% 2.03% 0 出国(境) 13 1 0 4.41% 0.34% 0 签约就业 180 125 2 61.02% 42.37% 100.00% 学历 本科 硕士 博士 (三)、签约毕业生就业流向

1、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流向

表3、2014届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流向统计表

人数比例 单位性质 本科 签约人数 14 1 47 3 92 硕士 比例 签约人数 22 8 30 6 48 7 1 2 1 博士 比例 签约人数 比例 0 2 0 0 0 0 0 0 0 0 100.00% 0 0 0 0 0 0 0 部队 高等教育单位 国有企业 科研设计单位 民营企业 其他事业单位 三资企业 医疗卫生单位 中等初等教育单位 7.78% 0.56% 26.11% 1.67% 51.11% 1.67% 8.33% 0.56% 2.22% 17.60% 6.40% 24.00% 4.80% 38.40% 5.60% 0.80% 1.60% 0.80% 3 15 1 4 图1、2014届毕业本科生签约单位性质统计图

图2、2014届毕业研究生签约单位性质统计图

2、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我院毕业本科生在广东省就业的人数占25.56%。其他分布较多的省份依次为:甘肃省21.11%、陕西省11.11%、北京市7.22%、山东省5.56%、江苏省5.%。

毕业研究生在陕西省就业的人数占28.00%。其他分布较多的省份依次为:甘肃省24.00%、浙江省5.60%、广东省5.60%、北京市4.80%。

图3、2014届毕业本科生就业地域流向统计图

图4、2014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域流向统计图

3、就业片区分布情况

我院毕业本科生在西北就业的人数占35.00%。其他分布较多的片区依次为:华南25.56%、华东16.67%、华北13.89%。

毕业研究生在西北就业的人数占55.20%。其他分布较多的片区依次为: 华东17.60%、华北11.20%。

图5、2014届毕业本科生就业片区流向统计图

图6、2014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片区流向统计图

二、毕业生评价

2013年12月中旬,学院党政主要领导赴西安华为公司和隆基公司走访,了

解用人单位需求和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职业能力总体满意度高,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事业心和工作态度等方面,认为我院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学习和适应能力强、后劲足、可塑性强、综合素质高,并建议在沟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进一步加强。

三、就业特色工作

1、实施“面—线—点”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开展精细化的就

业指导

“面”—面向大一学生开展《学习与发展》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专业、了解自我,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职业目标、职业精神和职业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线”—面向大二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升职业规划意识和规划能力,并面向大三学生针对不同专业开展《就业与考研》的就业辅导和实践;“点”—针对大四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与咨询,特别是对就业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扶。

2、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学科竞赛,提高创新能力

学院搭建的茂宁社团和开源社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创新性实验计划”和“创新创业行动计划”等项目,目前正在与华为公司联合筹建华为创新俱乐部,引导学生将实验教学、创新项目和综合实践有机融合,建立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加大对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近两年,学院学科竞赛捷报频传,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省级特等奖四项,省级一等奖一项,省级二等奖五项;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甘肃省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一项;第九届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西北赛区选拔赛获团体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个人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第七届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三等奖一项;中科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二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仪器仪表大赛国家级三等奖一项;在科研论文中,我院本科生先后在物理评论快报(PRL)和高级功能材料(AFM)等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篇。

3、建立实训基地,提高动手和实践能力

今年暑期选派58名本科生赴西安软件外包服务学院和兰州万桥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实训,通过实施集中实训,项目化管理,学生研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就业期望

近几年,随着信息产业大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旺盛,学院就业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但就业质量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目前毕业生就业心态呈多元化、复杂化的态势,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节奏把握不准、心态不稳,部分毕业生不能很好处理考研、就业和违约之间的关系,毕业生自主创业、基层就业、困难生就业、女生就业等工作需进一步拓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