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合同研究组织的研究现状分析

合同研究组织的研究现状分析

2021-08-17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3年第19期 S(:i ㈨ 删t R 眦h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3.19.020 合同研究组织的研究现状分析 靳晓枝,李海燕,胡 炜,曹 蓓,顾为望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 510515) 摘要: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合同研究组织(Cont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CRO)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业正在迅速发展,其态势备受关注。从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三个方面对合同研究组织的研究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合同研究组织研究的优点和不足, 为今后合同研究组织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合同研究组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角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3)19—0089—04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JIN Xiaozhi,LI Haiyan,HU Wei,CAO Bei,GU Weiwang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 Abstract:Bio—medical R&D outsoure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s rapid development.CRO(Cont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as the main form of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utsoure— ing services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attracts many people’s attention.Based on the study status of CRO.the paper makes a system analysis of the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roughly from research contents,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and then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providing ba— 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later study of CRO. Key words: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research content;research method;researeh prospect 随着各国新药研究开发管理法规的不断严谨和 (局令第3号)对CRO进行的定义,即合同研究组 完善,药品的研究开发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耗时 织(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CRO)是一种学 并且费用高,制药企业在这样一个管理愈加严格、 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申办者可委托其执行临 竞争愈加激烈的环境中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 床试验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此种委托必须作出书 须尽力缩短新药研究开发所用的时间同时又必须控 面规定¨I2 。然而,CRO的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临 制成本和减少失败风险,在此背景下,生物医药研 床试验,业界根据CRO行业所承担的业务内容将其 发外包服务市场规模日益壮大,呈现出由发达国家 分为:第一,从事化学、临床前药理及毒理学实验 向发展中国家迅速转移的趋势。以合同研究组织 等业务的临床前研究的CRO;第二,从事临床实验 (Cont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CRO)为主要表现形 相关业务的临床型CRO;第三,从事新药研发咨询、 式的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业得以迅速发展,其态 新药申请报批等业务内容的CRO 3 J。当前在国内的 势备受关注。回顾合同研究组织研究的现状,指出 CRO机构中,从事第三类业务的占绝大多数。然而 合同研究组织的研究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以促进生 最初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临床 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试验方面,负责药物临床试验的全过程,但是从整 1 合同研究组织研究的内容 个生物医药产业链来看,围绕药物靶标发现、药物 筛选和验证、临床前开发和临床试验周期等周期长、 1.1 合同研究组织的含义、分类与特征 风险高的环节,产业分工日益明显,亟须更加专业 合同研究组织是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的简称,学 化的合同研究组织的建立 J。因此,本文比较赞同 者诸如沈秉正、唐玲与晁阳等对合同研究组织的定 赵健、邱家学对合同研究组织的定义,将其拓展为 义大多采用的是《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一种以合同的形式开展药品研发、生产、营销过程 收稿日期:2013一O1—10,修回日期:2013—05—17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生物医药动物实验外包服务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研究”(2O12B04O10000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生物医药外包服务基地建设”(2012B011000004) 靳晓枝等:合同研究组织的研究现状分析 中的某些研究或服务性工作的组织或机构,其职能 是接受委托方委托,独立或协助其开展新药开发或 解决研发、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某些课题或任务。 另外,赵健、邱家学还讨论了联合开发、委托开发 与CRO的区别,认为CRO是一个服务行业,在重 于服务职能的同时又具备“第三方”的中立立场, 不具备对研究结果判定的倾向性;而委托开发是就 某一项目发出的委托业务行为,受托方往往会因为 利益关系等影响而对结果的判定带有一定的主观倾 向性 。田玲与阿丽塔还将CRO按来源进行了分 类,分成了符合《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LP)的新药安全评价中心、跨国CRO在中国的 分支机构、合资型CRO、本土CRO J。 关于合同研究组织的特征,邓永丽与雷霆全面 而系统地分析讨论了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特征, 认为医药研发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除具备高人 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新技术、新 业态、新方式及其强烈的专业性外,还表现出以下 的特征:(1)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是关键;(2)产业 价值链长,既分] 负责又相互支撑;(3)集聚特性 明 ,辐射效应强;(4)强调人才、知识、技术和 信息等要素的投入; (5)服务模式的多元化,以 CRO为主旋律;(6)全球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为 其主要推动力量等 。 1.2合同研究组织兴起的背景 合同研究组织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 起的新生行业,80年代后期在美国、欧洲、日本得 以迅速发展。田玲与阿丽塔等比较全面地将其兴起 的背景归结为以下几点:R&D投入增加,新药研发 难度加大;药品限价政策给新药研发提出了新的难 题;新药审批制度更加严格;大型制药公司业务拓 展需要借助于CRO;新型的生物技术公司对CRO有 强烈的需求 ’ … 。另外,学者将CRO兴起的原因 归结为新药开发周期越长,新药上市后享有的专利 保护期就越短、得到的保护时间就越短,而低价格 仿制药的泛滥侵蚀了专利期药物的收入,最终导致 CRO的兴起与发展 。还有的学者认为,CRO产业 的发展是因为自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导致国外的企 业为降低成本而将业务外包给其他国家,然而这个 原因不会起主导作用。 1.3 合同研究组织研究在各国发展的现状 美国CRO占一半以上市场份额且发展成熟,能 够提供早期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各期临床试验、 药物基因组学、信息学、政策法规咨询、生产和包 装、推广、市场、产品发布及销售支持、药物经济 学、商业咨询、药物追踪等一系列服务 ’” 。 欧洲近年来由于受到市场药品价格控制的影响, 制药公司新药研发的积极性不高,加上欧洲民众及 动物保护团体对CRO公司使用动物试验极力反 对 ,且欧盟各国医药法规不一,尚未进一步整 合,致使CRO发展速度变缓,市场占有率有所 下 。' 。 日本CRO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虽产 生较晚,但是1997年日本以国际化为标准的新GCP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颁布,加上厚生省对临 床实施规范和数据质量要求的提升,促使了日本医 药研发服务外包的发展 。 发展中国家印度有较好的承接优势,印度凭借 着人力资本和语言优势,在CRO市场上占有一席之 地,并且目前承接的服务已经从CRO产业链的低端 向产业链的高端转移,在基因测序、DNA文库构 建、新型农作物品种的遗传学研究等方面前景 看好 。 就如赵健与邱家学在文中所述,市场需求推动 了CRO的发展、法律催生CRO的市场化、国外 CRO起到了示范作用等共同促进了合同研究组织在 中 的发展 。’ 。我国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行业 在国际CRO企、 的带动下和在中国鼓励新药研发的 大环境下得到了迅速发展,CRO企业数量日益增 长,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1.4合同研究组织的作用 唐玲与晁阳等分析认为,CRO对于制药企业具 有以下现实意义:缩短新药报批周期,提高新药的 上市速度;降低研发成本和费用,分摊企业风险; 借助CRO让我国药品走出国门 ’ 。崔天红与谢琪 等通过更详尽的分析认为,其能够弥补申办耆对 GCP知识不足的缺憾,很好地沟通申办者与研究者, 通过具体而细致的工作保证临床试验的顺利进展, 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 。 。 1.5 我国合同研究组织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倪静云、卞鹰等通过概括分析认为,我国的 CRO主要有下列问题:专业性不够强,不能提供特 定的试验方案和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操作规范;市 场规模小而数量偏多,增加了临床研究外包服务机 构的交易成本;国内企业对CRO的认识不足等 ’ J。 刘润生与张义芳则认为,我国的CRO还存在以下问 题:制药业创新投入薄弱直接影响了国内机构对 CRO的需求;风险投资缺乏直接困扰了合同研究组 织的发展;国际化且富有经验的高级研发人才十分 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还差强人意等 。 1.6对合同研究组织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鉴于我国CRO的种种困难与挑战,田玲与阿丽 塔提出了对策建议:加强对国内CRO的规范和管 理;国内企业应充分认识和利用CRO;加强与跨国 CRO合作;培养外包人才;可成立虚拟或部分虚拟 的CROl5。另外倪静云与卞鹰等认为,应该发挥我 国CRO的相对优势(患者绝对数目多、中药研发的 优势、人力资源成本较低)建立有自身特色的 靳晓枝等:合同研究组织的研究现状分析 9l CRO_8]。赵健与邱家学则建议鼓励开办各种形式的 CRO(产学研用模式、合资模式、虚拟公司模式、 研究机构模式);政府应从政策法规上加以科学地引 导;从自身做起,CRO应不断积累经验,通过学习 提高自己,在严谨、科学、效率等方面创出品牌、 争得市场 J。刘润生与张义芳特别强调资金方面, 为此他们建议应该疏通融资渠道,加强知识产权保 护等 。 2合同研究组织的研究方法 2.1 宏观定性分析方法 宏观定性分析方法是从合同研究组织发展的背 景、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面进行论述,从 整体上(全国范围不分类别)看待合同研究组织的 研究,针对性不强,但是能对合同研究组织的整体 情况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赵健与邱家学从宏观规范 分析角度概括了合同研究组织的现状,指出我国合 同研究组织面临的挑战(在低预算情况下如何高质 量地完成研究任务,现行医药政策法规不合理影响 产业发展,拖欠委托经费现象屡见不鲜,来自自身 的挑战如能力不足、人才缺乏等)。田玲与阿丽塔也 从宏观角度概括指出了合同研究组织存在的问题 (专业不够强、市场规模小而数量偏多、国内对 CRO认识不足等)。 2.2 中观定性分析方法 中观定性分析与宏观定性分析比较相似,只是 前者对合同研究组织的研究区域进行了限定,具有 较强的区域性,如:芮国忠与林耕等根据北京技术 市场管理办公室登记的涉外合同数据库,分析了北 京市医药研发外包行业的现状、特点、优势领域以 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具有较强的概括 性 ;邓茂与张海波同时也分析了上海研发外包服 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 观点和看法¨ ;杭州市政府办公厅政研中心课题组 人员对杭州发展CRO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其相应的对 策(以打造新药港为契机,加大CRO引入力度;出 台扶持政策措施,鼓励CRO企业发展;以泰格医药 为龙头,加快CRO产业发展;打造高附加值的CRO 产业园,促进CRO企业集聚发展)进行概括分 析¨ ;黄立强与何少峰按照制定技术路线图的要求 和原则,沿着“市场需求分析——产业目标分析 ——技术壁垒分析——研发需求分析”的路径,对 广州医药模式动物外包服务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 进行探讨 。 2.3案例分析方法 案例分析方法则是以某个合同研究组织为例, 分析其发展的现状,起到见微知著的效应。宋勤健 与胡守忠以上海张江为例,对合同研究组织产业在 张江的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指出张江应规范行业发 展,明确产业定位,提升产业价值;采取积极的差 异化策略,发展特色CRO企业;建立基于产业链的 优势互补的CRO联盟;优化产业结构,抢占产业高 端,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临床前研究型CRO 。 蔡雨阳与李际等以产业案例佐证了看板管理的思想 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管理创新的借鉴作用 。王 成刚与潘晓分析了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机遇 和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2.4实地调研方法 实地调研方法是指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手段了解 更多新的信息,以此对合同研究组织的发展掌握更 前沿的信息和想法。彭丹访国内首家合资CRO机构 北京凯维斯医药资讯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燕彬,谢总 经理认为新药开发已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 力 。国际精鼎科技公司刘致显则表示,CRO的飞 速发展得益于生物技术公司的崛起。另外中国处方 药的记者访问了熊炜、焦庆安、吕明等,该三人在 文中阐述了CRO的作用、CRO在我国的发展机遇、 在中国开展CRO业务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跨国 CRO与中国CRO是否存在差距以及主要体现在什么 地方等 。访行业领头人能更好地捕捉行业的最新 前沿动态,了解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的新 的观点和看法。 3合同研究组织的研究视角 3.1 合同研究组织的视角 基于合同研究组织的视角,学者能够更加直接 探讨合同研究组织的发生、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刘润生与张义芳分析了CRO产生的驱动因素、全球 CRO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我国CRO的发展现 状,最后针对我国CRO产业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我 国发展CRO产业的建议 ;谢琪与黄卫平等简要分 析合同研究组织的背景等 ;连桂玉与陈玉文等对 我国医药CRO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 ;权菊香与 赵敏等探索合同研究组织在临床的作用以及存在的 问题 ;金继斌与柯力援站在合同研究组织的视角 对我国CRO的优劣势进行分析 ;等等。多数的 学者是站在合同研究组织的视角上来研究的。 3.2 申办者(如制药企业)的视角 基于申办者的角度,合同研究组织作为其合作 的一方,探讨其如何与合同研究组织开展合作、管 理与评价。孙小春早在2003年就站在企业的角度概 述了制药企业为何需要与合同研究组织合作,并且 论述了如何选择和评估CRO、处理与CRO的关系、 评估合作后的结果 。范大超站在申办者的视角分 析如何拟定委托策略,寻找CRO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以及在选择CRO公司时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 武海波等同样站在生物医药企业的角度讲述了CRO 的作用、选择CRO的注意事项以及生物医药企业如 92 靳晓枝等:合同研究组织的研究现状分析 何对CRO进行管理 。” 。然而,学者站在申办者 抑或是制药企业的视角进行研究的文章则相对较少。 3.3 第三方的视角 基于第三方的视角,学者立场中立,观念不偏 移任何一方。吴宗颐阐述了如何利用CRO提供企业 的竞争力 。于龙君则通过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 探讨药品研发外包中不同的相互信任程度对药品研 发外包中信任收益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进化博 弈模型,探讨影响“信任行为”的因素及其影响机 制,最后从市场信任机制和企业信任机制两方面, 结合药品研发特性、模型结论探讨药品研发外包过 程中加强信任行为的策略 。另外,Howells和J D Gagliardi等则从影响因素和内部结构因素两个方面 分析哪些原因最终决定了制药企业是否外包给CRO 等_3 。然而,综上所述都缺乏第三方组织对企业和 合同研究组织的行为进行考核评价的相关研究。 4对合同研究组织的展望 通过以上的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出,首先合同研 究组织虽然已经被明确进行分类,但是目前学者并 没有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有必要对每一类的合同研究组织进行具体的研究分 析。其次,由于CRO严格地讲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型 的组织机构,现有的研究内容大多都是概括性的分 析,只是采用定性的方法对合同研究组织进行研究, 并未对其进行深人研究探讨,定量的分析几乎不可 见。再者,少数学者虽有提到企业如何管理CRO, 但是合同研究组织自身建立之后应如何管理和运行 等相关文献欠缺,探讨合同研究组织的管理运行机 制显得尤为重要。最后,目前现有的文献虽有讲如 何选择、管理和评估合同研究组织,但都是定性概 括分析,适合于合同研究组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亟须建立 作者简介:靳晓枝(1987一),女,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牛,主要 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与科研管理。李海燕(1962一),通讯作者, 女,广东广州人,处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 研管理。胡炜(1965一),男,湖北襄樊人,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 为高等学校科研管理。曹蓓(1982一),男,河南信阳人,讲师,主 要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顾为望(1956一)男,江苏泰州人,主任,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动物培育、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与比较 医学。 (上接第82页) 2010(9):133—134 参考文献: l1]张志东.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 育,2011(18):48—49 [11]尹万昀,刘旭.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教育探 索,2011(10):34—35 [12]商应美.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探究[J].中国青年政 治学院学报,2012(3):26—28 [2]马志强,唐青,朱永跃.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研究现状——基于 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3): 173一l81 『13]陈浩凯,徐平磊.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理工 高教研究,2007(5):67—69 [3]陈欣,李晓菲.h指数及其相关计量指标研究综述[J].情报杂 志,2008(9):99—102 [14]王华锋,黄亚超.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评价和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J].中国成人教育,2012(1):81—85 『4]尹相旭,张更平,李晓菲.基于关键词统计的情报学[J].情报 杂志,2009(11):1—4 [15]舒福灵,赖艳,景玲.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探究[J].教育 探索,2012(1):75—76 [5]侯文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08(9):l58—160 [16]柴旭东.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大学创业教育比较[J].高校 教育管理,2009(1):86—92 [6]刘帆,李家华.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类型[J].中国大学生就 业,2008(2):45—46 [17]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美国创业教育中的合作:理念、模 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l0(4):105—109 [18]胡瑞.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 2012(10):83—87 [7]刘铸,张纪洪.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功能与重要意义[J].中 国高等教育,20t0(18):45—46 [8]许宁,刘培培.大学生创业教育服务的现状分析及其完善[J]. 教育与职业,2012(4):46—47 [9]郭万牛,杨蓉,伏永祥.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江苏高 教,2009(1):I19—121 作者简介:马万顺(1964一),男,江苏扬中人,副教授,主要研究 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及大学生创业研究。孙鹏(1988一),男, 江苏泰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管理。 [】O]刘兰剑,张瑜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