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课外古诗词背诵》 课型:新授 主备人:刘欢蓉
总课时:—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4年 月
课外古诗词背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1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自主预习
加点字注音:
螣蛇( ) 老骥( ) 伏 枥( ) 养怡( )之福 ....
鸡黍( ) 场圃( ) 禅( )房 万籁( ) ....
钟磬( )音 泊秦淮( ) 一鉴( )开 ...
徘徊( ) 浣( )溪沙 鸥鹭( ) ....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让我们一起去品味课外古诗十首,并熟读背诵。
(二) 研读品味
1.学习《龟虽寿》
2
⑴ 写作背景
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⑵.学生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⑶、诗文赏析
①、《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 。
②、《龟虽寿》中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 。
3
③、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④、“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⑤、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⑥、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思想?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2.学习《过故人庄》
(1)解释加点的字。 (理解并记忆)
过故人庄 郭 ..
桑麻 还来就菊花 ...
(2)请同学翻译全诗。
(3)填空。
①孟浩然, 代襄阳人,著名的 诗人,他与当时的诗人 齐名,并称“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 时所作。
4
②全诗先叙事,交代 的原因;再写景,由 而_____ 地描绘了一幅山村优美风光;然后再 ,写临窗对饮,畅淡农事,写出了 的田庄生活;最后写再约重阳赏菊。景、事、人融为一体。
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 学生尝试背诵上两首诗。
2. 学生朗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 研读学习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介绍】
常建(生年年不详),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一生仕途报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堆、孟浩然一派。《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
【解题】
5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卷一四四。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1.自学提纲
⑴反复诵读这首诗,读准节奏,并标注。
⑵借助课下注释,小组讨论,翻译这首诗。
(3)诗中写出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2.研析理解
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②诗的最后两句矛盾吗?
3.归纳深化
①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达诗人在钟磬声中更加沉静的诗句是?
②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哪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③《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句中个含一成语,分别是?
6
(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自学指导】
1、 朗读
2、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3、你怎么理解诗的意思?
【研读赏析】
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 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3、 3、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小结: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7
学生尝试背诵上四首诗。
二、 研读学习
(一)学习《夜雨寄北》
【走近作者】
李商隐是晚唐的诗人,李白、杜甫在历史上有“大李杜”之称,李商隐合同时代的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读题】
1、诗题怎么理解?看注释,思考,讲通题意。(点击注释)
2、补充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一个雨夜写给他妻子的一封信。当时李商隐在巴蜀的一个州府(今四川三台县)做幕僚,妻子却在北方的长安居住,两地分居,长期不能相聚。
【读通诗文,感知诗意】
1、在那个雨夜,诗人李商隐在信中给妻子讲了些什么呢?先听老师来读读。
2、同学们学着读上两三遍,把诗读通顺,读出节奏。
3、指名读,齐读。
8
4、李商隐在信中究竟对妻子说了些什么呢?表达了个什么意思?请看看注释,争取自己弄明白。
【质疑讨论,梳通大意】
(1) 第一二句是什么意思?——梳通大意。
(2) 并补充:你知道当时诗人与家人分别多久了吗?(一年多了。)
(3)第三、四句什么意思? 释疑。补充:“共剪西窗烛”意味着什么?“话”这里当“聊天”、“倾听”讲。话什么?(诗人的感受,心情,对家人的思念。)——梳通句意。
【抓住细节,体悟诗情】
学生再读诗句,品味实情,思考提问:
1、本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2、本诗中“却话”一词照应了“ ”。
3、诗中蕴含羁旅他乡的抑郁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4、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是
9
5、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6、本诗共28个字,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就占据了8个字。后人对重复使用“巴山夜雨”评价极高,不仅是在声韵上回环和谐,朗朗上口,在表达上更有极强的表现力。第一个表现的是 ,第二个表现的是 ,作用是 。
7、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10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8、请根据诗中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二)学习《泊秦淮》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11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3、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4、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提问: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提问: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提问“笼”是什么意思?
提问:“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提问: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
提问: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
12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提问: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提问: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第四课时
(一)学习《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激情导入
由学生在小学学过的教师可引导学生背诵杨万里的诗歌《小池》,导入《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
小池
13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了解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
3、解题:
此诗是绍熙三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②赚:骗。
4、朗诵感知,理解诗境
(1)教师有情感范读诗歌,要求学生体会朗读节奏
(2) 学生诵读,在初步理解所写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5、质疑 探究 鉴赏
14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引到,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体验。
(1)你怎么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2)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
(3)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
(二)学习《观书有感》
【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文人辈出,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伟大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板书:朱熹)朱熹的思想很多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生勤奋读书,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为一个人,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实践,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写——整体感知】
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
15
(板书全诗歌)
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昨天,我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要求自学了这首诗,现在,来看看你们学得怎样?
【品——还原诗情】
(一)、出示:自学要求:
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4、记下不懂的问题。
(二)、体会诗歌的内涵
(1)写出下面词语意思
鉴: 。 开: 。
徘徊: 。 渠:
(2)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诗意
16
1.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
3.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名句: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也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
第五课时
(一) 学习《浣溪沙》
【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重视识别和吸引人才,如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都出他门下。卒谥元献。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工于造语,有《珠玉词》。文集为《晏元献遗文》。
【解题】“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17
【赏析诗歌】
1. 学生齐读,理解这首词的意境。
2. 思考回答: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夕阳、落花和归雁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3. 诗歌借哪些意象抒发怎样的情感?
4. 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二)学习《如梦令》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词人展转于杭州,越州(今绍兴),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但她一直关心国家大事,也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
18
李清照擅长写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的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的深沉伤感,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初读体会】
1. 学生齐读,理解这首词的意境。
2.解释词语意思
沉醉: 兴尽: 归路: 藕花: 争渡: 滩:
2. 学生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19
【品读赏析】
1. 细读课文,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捕捉看到的画面。
2. 讨论,交流。
· 溪亭日暮
⑴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溪亭日暮图”;读出“溪亭日暮”的美。
⑵抓住“沉醉”,想象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品读“沉醉”:还有什么也醉人呢?
· 藕花深处
⑴想象“藕花深处”的画面。
⑵李清照怎么会来到“藕花深处”的?抓住“误入”、“深处”,体会词人的心情。
· 一滩鸥鹭
⑴想象“一滩鸥鹭”的画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一滩鸥鹭”的壮观。
⑵品读两个“争渡”,比较叠句,感受热闹有趣的场面,体会着急欢快的心情。
⑶抓住“惊”:“鸟惊人也惊”,体会“一滩鸥鹭”带来的惊喜,朗读。
20
3.思考回答: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明确:
(2).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是词人一个人去的吗?从那儿看出来?
明确:
(3).为什么要争渡?为什么会误入?既然是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
明确:
(4).为什么词人会时常想起这件事呢?
明确:
4.小结
⑴词的特点:33字,凝练、含蓄。 ⑵词眼:“醉”,李清照已完全陶醉于美酒、美景、美情之中。
《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
21
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在教学本课是,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本课不仅采用了让学生课前自学的方式理解每句词的意思,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三幅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另外,我也做到了注意课堂细节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思。例如,当学生把“兴尽晚回舟”中的“兴”读成第一声时,我就马上给予纠正,读准了“兴”的声调是第四声,学生也就理解了它的意思。
2、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个“醉”字切入,从词中去逐层感受“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带给词人的深深的醉意。让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让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画面有声有色、有人有景、有静有动,充满了无穷的生机与魅力。这一板块设计,试图唤醒学生所有的器官感受词: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诵、用脑想象、用心灵感受,打开身体所有通道接收词的信息,进入词境,使学生学词的过程成为愉悦身心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上我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好多学生并没有进入词的意境,没有充分展开想象,这一环节只是成了少数优秀生的殿堂。
板书: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螣蛇 比喻 寿命有限
22
老骥、暮年 自况 继续奋斗 呼应
性命在天 否定 延年益寿
千里之志,建筑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上
过故人庄
首联 应邀
颔联 描写山村风光
颈联 山村生活情趣。
尾联 写出友情之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孟浩然
以静衬静 23
幽深静寂 安祥和平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写景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以动衬静 自然高远
主题: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 清澈透明 ← 源头活水 (写景)
人的心智: 更加聪明 ← 读书汲取 (喻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 漂泊无定 写景 离愁别绪
子规 不如归去
明月 陪伴友人 抒情 关怀思念
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24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融情入景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想象日后重返
主题: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泊秦淮
杜牧
烟、寒水、月、沙 写景——夜景
夜 秦淮 近酒家 交代时间、地点
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25
(宋)杨万里
“ 赚”、 “空” 失落 议论
“放” 、“ 拦” 拟人 描摹
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浣溪沙(词)
晏殊
上片: 新词、酒、旧亭台 夕阳西下 纵观今昔,重在思昔。
下片:花落去 燕归来
无可奈何 独徘徊 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思想感情: 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如梦令
李清照
26
读 溪亭日暮
词 品 藕花深处
吟 一滩鸥鹭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