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朗读探析
巫冰纯
(普宁市流沙第三小学,广东揭阳515300)
【摘要】核心素养下,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最好办法。
针对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缺乏有效性、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语文教师应该找出朗 读的亮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 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习表达,提升表达能力。【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朗读探析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3969/j.issn. 1672-0407.2019.16.121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重视学生的朗 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 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 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 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朗读往往成为匆匆过客,缺乏有效性, 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人最优的朗读境界,真正在教学过 程中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呢?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心有境,人境始为亲。”老师要 想弓丨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仓恨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老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桂林山 水的景色,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并进行朗读,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 趣,使学生融人情境中,教学的难度也会随之减轻。
二、 有效指导,提高朗读的教学质量朗读即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有效的朗读教学能够展现课 堂魅力,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朗读指 导,给予学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应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 励学生,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语言表达方式,真正地学会以声传 情;还应体现朗读的艺术性,变抽象文字具体化,来刺激学生的 兴奋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 点,进行朗读的有效指导,讲究方式方法,看重时机选择。有的 时候,通过动作表现文本内容,会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迅速 地提高教学成效,不断地优化互动效果。
三、 正确选择朗读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朗读的主体,老师要在课堂上提 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 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学《安塞腰鼓》一课,老师可以在学 生朗读时配上腰鼓的旋律,让学生随着音乐,感受到整篇文章 的情感和美感。对于角色对话较多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分角色 朗读,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从中体会到 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从而把握作者的思想主旨。例如在开展 阅读训练《白杨》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训练,读 出文章中人物对话的丰富情感,充分感悟人物内在的精神,促 进学生对主题理解。在具体朗读训练时,教师不妨采取分角色 朗读,让学生揣摩每段阅读内容中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充 分体会到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让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 鲜活起来。结合学生的特点使用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充分发挥 学生的朗读主动性。
四、 增强学生朗读自信,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语文教师要采用合理措施,增强 学生朗读自信,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首先,教师要消除学生的抵 触情绪。一些学生在朗读训练中由于性格原因而缺乏信心,教 师一定要及时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对于朗读能 力强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针对朗
读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认可。学生受到教师 的赞扬之后,心理会逐渐变轻松,解决紧张害羞等问题,在以后
朗读训练中更加有自信。其次,教师要意识到朗读能力的提升 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步登天,要对学生有耐心。朗读能力 的培养要注意以下三点:(1)朗读训练要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更容易培养,教师要从小学一年级就开 始进行朗读训练。(2)教师要给学生适当表扬,培养学生朗读兴 趣。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朗读积极性,所以教师一定 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教学,特别是自信心缺乏的学生。教师 也要及时指出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朗读的发音咬字进行纠正。 教师也可以通过举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主动性,学生之间的良 性竞争更有助于朗读教学工作的进行。(3)发挥榜样的力量。学 生中不乏朗读能力出众的学生,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做正确示 范,给其他学生起到带头作用。
五、优化朗读教学,实现有效地“读”
要改善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提高朗读教学的教 学效率,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在 目标的指引下有目的地读。例如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课文的时 候,可以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词、句,也可 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有了目标和要求,学生就能从读 中真正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第二方面是发挥教师的范读作 用。教师的阅历比学生丰富许多,在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之前,首先要给学生示范什么是有感情地朗读,如伤心地 读、高兴地读、生气地读,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范例,有了范 读的指导,才有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第三方面是重视学 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例如可以提问学生:“读了这一片段, 你有什么发现? ”或者“你有什么体会? ”也可以是前文中提到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那么学 生就不再单纯地为了“读”而“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真正能 够从读中感悟,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总 之,要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应明确学生朗读的目标,运用 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实现真实有效地 ‘‘读 ”〇
总之,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手段,更是提高学 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最好办法。吴忠豪教授指 出,朗读是语言学习的最好方式,形成语感,将课文语言转化成 学生的语言。因此,语文课上,朗读要贯穿始终。语文教师应该 找出朗读的亮点,融人自身情感,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的兴 趣。通过有效朗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各 种形式的朗读中学习表达,提升表达能力,让学生的学科素养 与学习能力得到综合发展,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杨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应用情境创设的实效性以及 艺术性分析[J].读与写,2017(02) :77—78.
[2] 潘会秀.小学语文的有效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方 法探讨[J].课堂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5):114—114.
-1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