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黑龙江省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

黑龙江省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

2023-09-26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北方经贸黑龙江省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刘

鸿,赵天娥

(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产业融合是城乡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合的重要体现。黑龙江省城乡产业融合要培育壮大乡村产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

业,构建现代城乡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现代化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水平;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

关系。产业融合是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营主体作用,完善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

搭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平台,推动要素资源双向流动。从组织、

政策、人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与经济增长方式,

是以先进提才、资金等方面保障产业融合的实施,促进产业兴旺、居民升落后,使低端产业成为高端产业的组成部分、实增收和社会繁荣。

现产业升级的增长方式、发展模式与企业经营模

关键词:城乡融合;产业融合;

产业链式。产业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

是建立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新型城乡关系的基础和关键。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

文章编号:1005-913X(2021)06-0001-04

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延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让城城乡融合主要是指城乡一体化,包括城乡经济、乡居民在产品种植、养殖、储存、加工、销售等各个

政治、社会、生态环境、精神文化五个方面的融合。环节分享收益,提高收入水平,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促进乡村振兴和城市繁荣。因此,

加快产业融合是局,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黑龙江省城乡融合发展的迫切需要。

做好产业融合、居民融合、社会融合和生态融合。黑(二)产业融合是城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龙江作为农业大省,推动城乡产业融合,

对促进城*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

如何处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一、黑龙江省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代化的成败。现代化需要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城镇化

“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的协同推动,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就没有国家年产量1500亿吨以上,粮食总产量、

商品量、调出的现代化。黑龙江省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

人口流量稳居全国第一位。

[1]2019年黑龙江省实现地区生产失比较严重,城乡功能互补性不足。在农村三次产业

总值13612.7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182.45中,第一产业占比大,农畜产品往往是“原字号”输

亿元、3615.21亿元、6815.0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出或被简单初加工,难以增加附加值转化为

“新字号”,第二、三产业不发达,

产业空心化问题突出。现比为23.4:26.6:50.0。[2]2019年末,三次产业就业人代化需要高度融合发展的工业、

农业、服务业等产数分别为564.1万人、306.9万人、905.9万人,构成

业支撑,城乡产业融合、均衡发展才能实现现代化。

比为31.7:17.3:51.0。[3]黑龙江三次产业布局不合理,

(三)产业融合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所在城乡之间产业空间分布不均衡,

第一产业主要集中2019年黑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5在农村,从业劳动者人数多,占比较大,第二、三产

元,比上年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2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

元,比上一年增长7.9%。[4]农民收入排名全国第1950%,吸引了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就业。

城乡产业发展位,与经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年均增速也低于河

不协调,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不均衡,农业生产

北、河南、江西、内蒙古等省区,与农业大省的地位

性、生活性服务业不发达,城乡产业相互渗透、互补

形成了一定反差。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不足,

因此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年缩小,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市,但城乡收入比仍

换代,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高于2,可见,提高黑龙江省人均收入,进一步缩小

是当务之急。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项艰巨任务。增收富民是城(一)产业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

乡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农民单纯从事农

收稿日期:2021-02-06

基金项目:2018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专项项目(18KSD326)作者简介:刘

鸿(1973-),女,黑龙江绥芬河人,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赵天娥(1964-),女,哈尔滨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NORTHERNECONOMYANDTRADE业生产增收缓慢,

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能使农民获得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也能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二、黑龙江省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构建现代城乡产业体系黑龙江乡村产业以农业为主,

本地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数量少、产业链短,

附加值低,产业衔接大多是产品初加工和简单的农产品销售。黑龙江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物流成本较高,缺乏竞争优势。培育

壮大乡村产业,要以“粮头食尾”

“农头工尾”为抓手,依托乡村资源,发挥比较优势,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重点围绕以下特色产业做好融合发展。一是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黑龙江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寒地黑

土资源和绿色有机、非转基因金字招牌,

要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进一步拓展水稻、

玉米、大豆、小米、杂粮杂豆、马铃薯等优势产业的产业链条,

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形成县域产业集群,

以此促进农民增收。二是特色经济作物产业。推进蔬

菜、水果、中药材、亚麻等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建设标准化蔬菜、水果生产基地,

通过速冻、保鲜、深加工等方式提高效益。调整种植结构,

进一步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打造水果、中药、亚麻等特点小镇。三是养殖产品加工业。要以

“两牛一猪一禽”为重点,

全面提高肉蛋奶等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推动畜牧养殖及深加工产业的振兴。肉蛋奶等再加工成产成品价格倍增,应整合相关资

源,把畜牧产品深加工做成重要支柱产业,

促进企业增产、养殖户增收。四是山林特色产业。

黑龙江省森林覆盖率高,蘑菇、木耳、浆果、榛子、松子等产品品质优良,深加工效益可观。五是农村特色旅游产

业。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各地要结合当地特色,开发休闲农业旅游项目

和精品线路,将乡村观光、

农作体验、农事研学、特色餐饮、民宿与生态、文化、

教育、养生相融合,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打造“农业+旅游+”产业融合的新

模式新业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生产性、

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健康、养老、文化、

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

实现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城乡产业体系,

要围绕“以一产促二产带三产”,立足不同地区特色资源,

把乡村产业纳入城镇以及城市产业体系中来,

加强城镇二三产业与农村产业的对接与融合,

逐步实现城乡产业一体格局。需以绿色生态为导向,

顺应市场和产业的发展规律,优化城乡产业布局,

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新产品开发、配套服务等功能板块,

提高城乡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和竞争力。[5]打通并延长城乡

之间的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之间物流、资金流、

信息流的流动,通过全产业链拓展实现价值增值,用制2度供给、三产联动、

要素创新推动城乡产业链协同发展。县、乡、村可以根据自身产业特色走工业反哺农业的多元产业化道路,发展集体经济,从事农林

牧业、加工服务、生态旅游、房地产开发等产业,有

条件的地区还可以从事国际贸易、物流、

高科技等产业,解决劳动力在第二、三产业就地就近就业的问题,建成特色乡村、市县,拓宽居民就业渠道,提

高居民收入水平。

实现城乡产业融合,要壮大县域经济,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

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6]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链链长上作文章,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现代化

水平。培育支柱产业,建设特色产业集群,

全面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与产业创新相融合,

大力发展金融、电商、物流、休闲娱乐、

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加速传统农业与现代制造业、

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等产业的跨界融合,提升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空间。

(二)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城乡产业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促进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必须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运用新的经营模式来实现。

一是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

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是乡村振兴的

新型经营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特色,

各地要把专业大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推进农民合

作社数量、质量双提升。从实践上看,

以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为主体的产业融合,既能带动农民致富,又方便龙头企业与之对接。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

农民以土地经营权、生产资料、资金入股等方式加入专业合作社,企业以资金、

设备、技术、品牌等入股,形成利益联结,按照股份组织的运行机制进行适度

的规模经营,采取“保底+分红”或者直接按股分红

的方式分配收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加大对其科技、人才、资金、设

备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可以促进产业融合,

由生产单环节向产、加、销全产业链延伸,

由农村产业内循环向外循环拓展。各地可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打造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的产业项目,鼓励专业合作社、农民投资入股经营,整合资金统筹安排,

建立产业项目库,打造特色示范村,

示范乡,形成以带强带弱,共同发展壮大的格局。各地应创新投资方式,

通过集体参股、控股或全资经营等方式参与产业项

目,使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成长为企业集团,

走实体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之路,

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渠道。

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形成多方利益联结。龙头企业可以引领现代农业走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要素。[7]龙

头企业上游连接着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户,

下游连接着广阔的市场。龙头企业为合作社和农民提供原料

采购、

技术支持和产业帮扶,与之签订产品收购合同,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形成利益联结,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各地要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当地加

工、销售企业,促进其成长壮大,

支持骨干龙头企业通过并购、联合、特许经营、战略联盟等方式做优做强。龙头企业作为“领跑者”,要发挥资金、技术、人

才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扶持和拉动作用,

以“强头壮尾”扩大产业规模,立足本地拉长产业链供应链,

拓展与国内外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打造优势互补、功能齐全、利益共享的现代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推进

三次产业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既要保护和创建农产品绿色、有机品牌,又要把加工制造产品品牌化,形成特色产品创品牌,优质品牌促销售的良性互动。建设组织化程度高、产业体系健全的大型农

业产业骨干龙头企业,进行农业绿色化、

产业化、融合化和数字化发展,使之成为强力带动地方经济发

展、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力军。

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是利益融合。应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通过模式创新、链

条延伸、主体参与、要素激发、

业态打造等,使农民“获农金、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8]不断完善

“农户+公司”“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

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改变合作时间短、

合作方式简单、合作稳定性差的弊端,切实保护各方尤其是农民的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

(三)搭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平台,

推动要素资源双向流动

城乡融合的根本目标应该是提高生产要素的

收益率,加快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平等交换和合理配置,促进农村产业振兴。[9]传统的资源流动主要是由乡村流向城市,因此形成城乡二元结构和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畅和发展不均衡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城乡融合要打破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

换的壁垒,搭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平台,

通过劳动力、资本、土地、信息等资源双向流动,城乡互通有无、互补互助,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一是加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平台建设。依托现有条件和资源,创建产业融合发

展示范园、科技示范园、农村创业创新园等平台,支持入园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科研创新平台,促进科北方经贸技、人才、资金、信息的城乡流动。各园区要完善功

能、集聚项目、突出特色,

形成生产与加工相结合、科研与产业相融合、企业与农户相衔接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全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平台建

设,通过多产业链接,

示范引领产业振兴。二是建设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多

元市场主体建设服务农业

“产购储加销”的综合平台,推进农产品市场和流通网络建设。利用平台,农业经营主体、加工企业与电商对接,使企业后向一体化延伸到生产领域,前向一体化延伸到销售、服

务、贸易领域,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合作,

共享供应链、产业链的价值收益。建设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

转交易平台,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作用,

使之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对接,

做好生产、供销、信用服务,助力农业社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是搭建城乡产业融合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县乡两级为基础,建设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共享

经济平台,帮助企业和农民及时掌握信息,

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盲区。平台可提供政策咨询、

价格信息、物流配送、市场营销、

休闲旅游、资源共享等服务。建立农畜产品批发、

销售平台,通过媒体宣传、展销会、农超对接、网络直播等形式,

大力开拓销售市场。线上线下相结合,大力宣传五常大米、克

山马铃薯、伊春蓝莓这样的龙江好产品和

“寒地黑土”“北大荒”“完达山”

等龙江特色品牌,扩大产品的认知度、美誉度和销售量,提高企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在城乡产业融合过程中,

既要考虑村镇的资源优势、产业特色、人文地理等实际情况,也要考虑县

市的历史文化、工业基础、

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选择恰当的城乡产业发展道路。既要做好农村内部的产业融合,也要做好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产业融合,“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促使

城乡对立逐步消灭”。[10]要培育良好市场环境,

一方面有效发挥哈齐牡佳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城市的生产、人才、资金、物料、

科技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另一方面,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和品牌,扩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支持农村产业向城市流动。黑龙江自贸区的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为城乡产业融合提供了便利条

件,政府和企业要搭建好平台,

推动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

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培育“互联网+农业”

产业新动能,改变固有的农业生产模式,

把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合理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

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发挥“互联网+”在农产

品加工业、

服务业中的变革作用,促使城乡产业深度融合。

3.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NORTHERNECONOMYANDTRADE三、黑龙江省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保障措施

城乡融合发展,要素资源平等交换、

合理配置和自由流动离不开健全的体制、

机制,需要在组织、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强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一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尤其

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强化各部门分工协作,

坚持系统观念,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协同推进机制,

统筹协调、分工合作,落实责任,

把工作做到实处。三是搞好试点引路,让产业试验区、

科技示范园起到典范引领作用。各级政府应统筹全局,

把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健全人才保障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在人才。健全人才保障,要从选、育、用、留四个方面

完善人才机制。第一,要选好人。

产业发展需要带头人,各地要鼓励和支持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经营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兴办、领办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重视企业家的培养和选拔。第二,要育好人。要加强对从业者的教育培训,

对产业带头人、龙头企业各级管理者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

平。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培育高素质农民,组织农民提高学历水平,参加各种技能大赛。第三,

要用好人。要以优惠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

科技工作者、选调生及各方面人才到基层创业,聘用农业经

理人、技术专家等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第四,

要留住人。打造良好用人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用

薪酬待遇留人,用情感、事业激励人,

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完善政策保障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综合性、系统性的政

策支持,国家现已出台一系列政策,

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用地。在实践中保障资源优先

用于产业融合项目上,解决项目用地、

用电、用水的需求。通过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

引导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农业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经营和服务,

提升供应链和产业链价值。加大对农村创新创业的政策

支持,提供优质的创业环境,

对创业带头人和科技人员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进一步深

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居民保障一体化、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化等政策,

建立一套完整的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四)提供资金保障

4产业融合需要全方位的资金支持,

一是各级财政优先保障涉农资金的使用,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的投入,产业基金重点向产业融合项目倾斜,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二是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作用,发展农村数字金融,

对农民开展小额信用贷款“、

两权”抵押贷款及其他财产的抵押、质押贷款。三是运用农业补助、

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产业融

合,大力推广产业链金融,

通过建设原料基地、加工企业、商贸物流企业等方式扩大就业规模,

支持城乡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城乡融合,产业先行,在国家战略引领和政策扶持下,黑龙江应依托自贸区建设和大中城市带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依靠新型经营主体和多元

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构建完整的城乡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速城乡产业融合,形成乡村产业振兴、

价值多元,城乡平等互促、

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参考文献:

[1]

2021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EB/OL].黑龙江省人

民政府网.https://www.hlj.gov.cn/2021-02-19.[2]2020中国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

地区生产总值[EB/OL].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0/indexch.htm.

[3]2020黑龙江统计年鉴.人口、就业人数和工资,三次产

业年末就业人数[EB/OL].黑龙江统计局官网.http://tjj.hlj.gov.cn/app/tongjnj/2020/zk/indexch.htm.[4]2020中国统计年鉴.人民生活,分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分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EB/OL].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0/indexch.htm.

[5]汪恭礼.推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经济日报[N].2020-11-24(11).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人民日报[N].2021-02-22(1).

[7]姜晶,

崔雁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8(7):39-45.

[8]胡京春.让农民在每个产业环节上都能分享效益[N].人民政协报2019-12-25(1).

[9]赵早.乡村振兴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与路径探析[J].学习论坛,2020(8):34-40.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责任编辑:方晓].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