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师园的现状调查与反思

网师园的现状调查与反思

2023-08-12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 !

网师园的现状调查与反思

摘要:网师园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宅院规模不大,装饰也不甚豪华,但处处透着文人的风骨和清雅。本文从专业角度分析了园林布局和造园的手法,并对网师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网师园;园林布局;造园

abstract: the master-of-nets garden is built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chunxi, its size is not large, and its decoration is not very luxurious, but it is full of literary style and elega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garden layout and gardening techniques from the professional point, and reflects the garden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master-of-nets garden; gardening layout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园林概况

网师园建于南宋淳熙年间,由当时的侍郎史正志退居姑苏时所建,名曰“渔隐”,以表现他归隐之心和园林雅趣。之后,网师园虽数易其主,但都是文人雅士,对于文学艺术和园林美学都有颇高的造诣,园中几经修葺、题词,使这一座小巧的园林更添古朴雅致的书卷韵味。

乾隆年间,由宋宗元购得并改名为“网师小筑”,后又改为“网师园”。“网师”是渔翁的意思,与“渔隐”同意,都有隐居江湖的

1

- !

意思。所以这座宅院规模不大,装饰也不甚豪华,但处处透着文人的风骨和清雅。粉墙黛瓦,幽深曲折,衬以芭蕉、翠竹,显出苏州园林特有的小巧婉约之美。 以游人之角度观赏园林

初次来到网师园,正逢十一旅游高峰。以普通游人的视角随处观赏,觉得此园实在太过狭小,游客摩肩接踵,在方寸之间辗转腾挪,十分不便,更有甚者,有旅游团带队进入园中,前呼后拥,游人规模谓之壮观。

此后细想,这原本便是一座私园,是园主私人的居所和花园,以宅院的尺度来分析,网师园已是非常阔气的“别墅花园”了。再访此园时,游人不多,才慢慢品出它独特的韵味来。网师园面积不大,但在细节处考虑非常周到,漏窗、对植、水景的处理都非常巧妙,建筑布局紧凑,水面开阔,置身园中,处处皆有可赏之景。 专业角度分析园林布局、造园的手法

网师园既可满足日常生活居住,又兼有游览观赏的功能,是典型了江南私家宅园。现今面积约10亩,即使从江南私园的角度来评判,也是属于面积极小的园林。陈从周先生曾评价它“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此园面积虽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从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到园林意境,都体现了古典园林艺术之精髓。 1.园林布局

整个园林按功能分为三个区域,东部建筑紧凑,为居住区;中部

2

- !

水景开阔,景观极佳,是园林区;西部翠竹掩映,清雅幽静,为内院和书斋。 2.水池造景

园中最吸引人的是一池碧绿水面,水体不大,聚而不分,呈椭圆形,围绕池水错落有致地布置了诸多亭台楼阁,倒映水中,相映成趣。

此园造景的一大特点是将临水的观景点建在低处,贴近水面,使人产生水面宽广、清澈宜人之感。加上水中倒影,水下游鱼,增添了不少趣味。湖左右两侧的三步桥、九曲桥,掩住了水源的入口和出口,更显得曲折深奥,渊源不尽。这样的造景手法,在方寸之间运用了多层次空间和旷奥对比,小中见大,将面积不足500平米的水面建造得富有变化和自然之美。 3.池边建筑造景

池边的建筑和景观,类型各异,杂而不繁,错落有致,点缀于岸边,既是赏景之处,又是可赏之景。体量较小的月到风来亭、濯缨水阁临水而建,轻盈灵秀;体量大的建筑如竹外一枝轩、小山丛桂轩等都掩映在植物和山石之后,或采用退景的手法,退隐于后,不逼压水面。又可使景观空间富有层次和深浅之对比,水池周围建筑虽密,却不显得繁琐累赘。 书斋造景

在水池西侧的围墙之外,又有一处幽静了小院,名曰“殿春簃”。“殿春”指春末时节,“簃”指高大宅院旁用竹子搭建的小屋。此

3

- !

院名出于苏轼诗句“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以诗命名,以景会意,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造园抒怀的特点。 这殿春簃不仅有意境美,造景手法也十分独特。南部是一处院落,开敞的铺地配以山石、水景、半亭,北部是幽静清雅的书房。两相比较,对比出两个空间的大小、明暗和虚实变化。此外,书斋窗外有一树芭蕉、数枝翠竹,临窗而载,绿意袭人,是静心读书的好地方。

此书斋用了不同空间的对比、人的五官感受和运用植物营造氛围等手法,来塑造典型的书斋特色。 从细部分析若干精彩之处

倘若细细地欣赏这网师园,会发觉它有许多独具匠心的细微之处。正是这些细部的造景手法,才使面积有限的江南宅院如此变幻莫测,繁荣至今。 1.引静桥

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水池边的引静桥。此桥长2.4米,宽0.9米,常人三步就可以走过桥,俗称“三步桥”。初看此桥,不伦不类,一共才1米不到的水渠上,还非得建一座“拱桥”,真是多此一举!细看之下,发现它还真是按比例缩放的小桥,石级、栏杆、拱洞它都有,在桥上还有精细的石雕。虽然桥下的小溪只有1尺余宽,却是溪水叮咚,加上桥侧的藤蔓植物,周围绿意葱葱,真是将小桥流水诠释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叹如此狭小的空间,竟花了许多心思! 假山造景

4

- !

网师园中处处有山石,无论是开敞的前院、幽静的后院还是灵秀的池畔,都有假山造景。或为背景衬托植物,或为主景表现其绵延山势,或为障景遮挡身后建筑。手法多样富有变化,整体格调又统一协调。 植物造景

园中植物种类繁多,多为本土植物。其中一些古树名木,是清朝、民国时载重的,体现了网师园厚重的历史和古朴的韵味。同时,这些植物也为园内景观带来了生命力。郁郁葱葱翠竹、馨香扑鼻的桂花、苍劲有力的白皮松,为粉墙黛瓦增添了绿色和活力。

游人的感受

通过访谈和聊天的方式采访了若干游客。其中大部分游客是慕名而来,第一次来苏州网师园。更有一大批德国、西班牙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来此观赏。可见苏州园林已经名扬海外,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

由于是旅游高峰,园内游人较多,人们在赞叹园林艺术精巧别致的同时,又抱怨管理单位不控制游览人数,导致游览的质量降低,园内卫生环境也受到影响,人过多时还存在安全隐患。

我自己作为游人的感受是:古典园林那种曲径通幽、层层叠叠的空间布局,和园主所要表达的清高隐逸的意韵,是需要在一个安静、惬意的环境下慢慢品味,不是走马灯似地逛一圈就可以体会到的。 现状与存在问题

5

- !

我认为网师园(同时也是苏州其他园林)存在的问题是对于园林现在使用状况的定位不当。众所周知,苏州一带的园林多为私家园林,面积有限,布局精巧,是专供私人居住和游览的。如今将这些园林开放供大众游览,形成了一种“公园模式”,人流滚滚而来。而管理部门却没有一定的限制人流措施,也没有对应该加强保护的建筑、遗迹加以提示。导致园中有些古树名木遭人肆意刻画,或是铺地草坪的过度践踏而枯死等情况,令人惋惜。

而这样一些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又不能一味地加以保护,限制游客的游览权。毕竟时代不同,如今我们人人有权欣赏这些美景,不应存在阶级差异。

所以公园管理方应适当把握这个度,用公平的方法适当控制游客数量,或在淡季闭园养护,切不可贪小利而失大局。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