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5-1《阿Q正传(节选)》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5-1《阿Q正传(节选)》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022-01-12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通用教学案

学科: 高二语文 课题: 《阿Q正传》

主备人 备课 成员 1.了解鲁迅的生平以及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阿Q精神”。 2.学会鉴赏和感知小说人物形象,掌握归纳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目标 3.探讨阿Q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 4. 探讨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鉴赏和感知小说人物形象,掌握归纳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重点教学难点:探讨阿Q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以及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难点 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学具演示视频 准备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导入 “我手里有一个小故事的稿子,作者是当今最优秀的中国小说家之一。故事是写一个不幸的乡下佬,近乎一个流浪汉,可怜兮兮,遭人看不起,也确实够可怜的;他却美滋滋,自鸣得意(既然人被扎进了生活的底层,总得找点得意的事儿!)他最后在大革命中糊里糊涂地被枪决了,而他唯一感到难过的是,人家要他在判决书下面画个圈儿(因为他 不会签字),他画得不圆。这篇小说是现实主义的,一开头比较平淡,但是随后就会发现一种辛辣的幽默;读完,你就会吃惊地发现,你再也忘不掉这个可怜的怪家伙,你喜欢上他了。”——罗曼·罗兰 二、新课教学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硏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料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二)写作背景 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利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愚民政策,对人民进行奴化教育。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广大农民在辛亥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所思考的一切,感受着时代的脉搏,逐步认识自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的社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阿Q正传》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三)解题 ①“阿Q”是小说中的主人公。 ②“正传”指章回体小说、评书等的正文,也指所要叙述的正题,这里引申为“本传”的意思。 (四)自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 整理阿Q的档案资料,包括年龄、身份、家庭成员、婚姻状况、爱好、工作、住址、外貌特征等; 2. 用七字对偶句给每一章拟写标题; (五)结合课文,归纳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表现。 1.一无所有的阿Q很“自尊”,表现在哪些方面? A:自己看不起别人:先前阔、见识高、真能做 对未庄人:全不在他眼睛里 “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 没见城里的煎鱼 对城里人:鄙薄他们可笑。“条凳”“葱丝” B:不准别人看不起自己 讳人说自己的癞疮疤,忌讳“赖、光、亮、灯、烛” 2.阿Q的打架经历很丰富,有哪些性格特点? 3.阿Q在这些战斗中从来没有赢过,但有一次例外,是哪一次?为什么酒店里的人是“九分得意”?反映了阿Q什么特点? 欺负小尼姑:兴高采烈、飘飘然、十分得意 九分:是因为他们没有亲手欺负小尼姑 4.阿Q的精神胜利法 指在遇到失败或处于不利的现实情况下,用自我安慰等手段来获取精神上的优胜,掩盖实质上的失败。 5.阿Q的精神胜利法形成根源有哪些? (1)闭塞保守的地理环境:未庄是一个面积不大离城市较远的小村庄,这里的人长期生活在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环境中,稍有满足便夜郎自大,盲目排外; (2)愚昧麻木的社会环境:在未庄,赵太爷之流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甚至可以决定人的姓氏,普通群众和下层穷苦百姓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满脑子封建节烈思想。饱受欺凌而又互相争斗。 (3)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贫苦农民长期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毒害,人格上受侮辱。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是阿Q性格和悲剧产生的土壤。 6.讨论:你是怎么看待这种“阿Q精神胜利法” 积极性:“精神胜利法”是处于无奈之中的“人”的一种几乎是无可非议的选择,精神胜利法可以缓解人们精神上的压力,保持自我内心的平衡。 消极性:但这种调节应该是适度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被动适应方式,即“在无法改变自身实际社会地位的时候,以被动忍耐的方式适应被压迫、被蹂躏的悲惨处境”。偶一为之,并不可怕;陷在其中而不能自拔,忘却了实际的战斗,甚至构成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本质属性,则只能驱人走向毁灭之途。 正确做法:对于失败,我们不能苟且,不能容忍,应该作出抗争,以求得实际的胜利。 (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阿Q这个人物形象? 1.高度典型化 典型环境(未庄)、典型人物(阿Q、赵太爷、假洋鬼子)、典型性格(精神胜利法) 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中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是嘴再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作品所塑造的阿Q这个形象具有符号的意义,因为他不仅是阿Q这一个体,而同时也是“国民性”的浓缩体;他所生活的环境也具有高度的历史概括性,从中可以窥见中国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状况、人性状况。 2.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先前阔”“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你还不配”“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打虫豸”“谁认便认谁”“君子动口不动手” 充分体现出阿Q的自欺欺人、狡猾无赖等特点。 3.精妙的细节描写 只是有一回,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强烈的反讽) 捉虱子:他很想寻一两个大的,然而竟没有,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的响。他癞疮疤块块通红了,将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 虱子的存在本身意味着脏污,阿Q身上的虱子不及王胡的多,应该值得高兴,他却觉得大失体统,更显示他的愚昧无知和争强好胜。 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奴性十足) 4、细致的心理描写 丢钱打自己的时候,他的成功不是来自找回被抢的洋钱,而是痛打自己的耳光,因为理解为打的是别人,即使痛在自己的身上,也会得到胜利,充分体现他的精神胜利法的荒谬可悲。 欺负小尼姑时候,欺负一个弱质女子的胜利,居然让他取得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甚至于飘飘然,可见他的愚昧可怜可憎。 (七)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1.古词新用、庄词谐用:擎起右手、蒙赵太爷打他嘴巴、君子动口不动手、深恶而痛绝之 2.大词小用:怒目主义 3.褒词贬用(反语):勋业 4.仿词:十分得意、九分得意 (八)课堂小结 阿Q和一切的不朽的文学典型一样,是说不尽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去接近它,有着自己的发现与发挥,从而构成一部阿Q的接受史,这个历史过程没有、也不会终结。 (九)鲁迅名言名句积累 1.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2.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4.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5.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6.只看一个人的着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7.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8.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十)当堂检测 将下面三个句子组合为一个以“阿Q”为主语的单句。(不改变原意,可适当改动词语) ①鲁迅在《阿Q正传》一书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 ②阿Q是个破产农民。 ③阿Q生活在闭寒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农村。 答案:(阿Q)是鲁迅在《阿Q正传》一书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出的生活在闭塞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农村的破产农民的典型形象。 (十一)作业布置 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小说《阿Q正传》,为鲁迅写一段话,表现其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要求: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文采,不少于40字。 示例:汤显祖:一部《牡丹亭》,一首青春的赞歌,一曲真情的颂歌。你彰显人性,反对束缚,你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曲作家,美的守护神。 答案:示例:鲁迅:一部《阿Q正传》,一曲灵魂的哀歌,一段混乱的岁月。你反思人性,重塑国魂,你是世人所公认的杰出的文化巨匠,思想的火炬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