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审计与鉴证概论
1.(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1)会计账目审计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特点是审计逐渐由任意审计转变为法定审计;审计目的在于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逐笔的详细审计,使用人主要是企业股东。
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二十世纪的前三十年,特点是审计对象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目的在于通过审查资产负债表来判断积液的信用状况;方法是从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使用人企业股东和债权人。
3)财务报表审计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今,特点为审计对象转为企业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目的在于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审计范围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抽样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逐渐被运用;使用人:股东、债权人、潜在的投资者、证券交易机构、政府及社会公众。
2.(了解)审计模式的演进:
1)账项导向审计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 2)内控导向审计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 3)风险导向审计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3.(了解)审计的种类:按照审计的目的、内容的不同,分为财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经营审计。
4.(背)鉴证业务:指出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责任方以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5.(了解)鉴证业务的类别:
1)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直接报告业务(按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所获取划分)
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责任方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信息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获取。 直接报告业务中,注册会计师直接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或者从责任方获取对鉴证对象评价或计量的认定,而该认定无法为预期使用者获取。
2)合理保证的鉴定业务&有限保证的鉴定业务(按照鉴定业务的保证程度划分)
合理保证的鉴定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一次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有限保证的鉴定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6.(理解)为何鉴证业务不能提供绝对保证,不能将风险降至为零。
1)选择性测试方法的运用:选取特定项目和抽样等选择性测试的方法不能百分之百保证鉴证对象信息不存在重大错报(选取特定项目实施见证程序的结果不能推断至总体,抽样也可能产生误差)
2)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人为失误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等。
3)大多数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证据的性质决定了注册会计师依靠的并非是完全可靠的证据。即使可靠程度最高的证据也有其自身的缺陷。
4)在获取和评价证据以及由此得出结论时涉及大量判断:获取证据后,注会要一句职业判断,得出结论时也离不开注会的职业判断。
5)在某些情况下鉴证对象具有特殊性:例如矿产资源的储量,艺术品的价值等
7.(记住)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
按照鉴证对象信息和保证程度的不同,鉴证业务可分为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
1) 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是指鉴证对象信息为历史财务信息的合理保证鉴证业务。 2) 历史财务信息审阅是指鉴证对象信息为历史财务信息的有限保证鉴证业务。 3) 其他鉴证业务是指除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业务以外的鉴证业务。
8.(背)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的区别:
相关服务:指那些由注册会计师提供的,除了鉴证服务以外的其他业务,包括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代编业务,税务咨询,管理咨询,培训服务。(相关服务是非法定业务,鉴证业务是法定业务)
鉴证与相关服务两者的区别:
1)业务涉及的关系人不同:相关服务一般只涉及客户和注会;鉴证业务通常涉及三方关系人,即责任方、预期使用者及提供鉴证业务的注册会计师。
2)业务关注的焦点不同:相关服务关注的是信息的生成、编制或对如何利用信息做出决策提供建议;鉴证业务关注的是适当保证和提高鉴证对象信息的质量,通常不涉及信息的利用。
3)工作的结果不同:相关服务的工作结果不对信息提供可信性保证;鉴证业务的工作结果是注会以书面形式提出结论,该结论能对鉴证对象信息提供某种程度的可信性保证。
4)独立性要求不同:相关服务通常不对提供服务的注会提出独立性要求;鉴证业务要求注会必须独立于鉴证业务中的其他两方。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管理
1.(了解)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1)审计业务:属于法定业务,非注会不得承办。包括审查企业会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办理企业合并、分离、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 2)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包括资产评估、代理记账、税务代理、管理咨询等。
2.(了解)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独资制、普通合伙制、有限责任制、股份有限公司制。
3.(了解)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不准个人设立独资会计师事务所,只批准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会计师事务所。鼓励中兴会计师事务所于2011年12月31日前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
4.(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不能以个人名义承办业务。
第三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1.
注会执业准则 注册会计师 职业道德规范 注册会计师 业务准则 会计师事务所 质量控制准则 鉴证业务准则 相关服务准则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准鉴则证业务商定程序代编财务信息……
2.(了解)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是指在报告日或报告日之前,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对项目组做出的重大判断和在编制报告时得出的结论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项目质量控制复核适用于上市实体财务报表审计,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确定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其他业务。
3.(了解)业务质量控制的要素: 1)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2)相关职业道德要求
3)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4)人力资源 5)业务执行 6)监控
第四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1.(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诚信、独立、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与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职业行为。
2.(背诵5大条+理解)可能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威胁的具体情形:
自身利益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 1) 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在鉴证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 2) 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过分依赖某一客户。
3) 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与鉴证客户存在重要且密切的商业关系。 4) 会计师事务所担心可能失去某一重要客户。
5) 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正在与鉴证客户协商受雇于该客户。 6) 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就鉴证业务达成或有收费的协议。
7) 注册会计师在评价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以往提供的专业服务时,发现了重大
错误。
自我评价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
1) 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客户提供财务系统的设计或操作服务后,又对系统的运
行有效性出具鉴证报告。
2) 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编制原始数据,这些数据构成鉴证业务的对象。 3) 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担任或最近曾经担任客户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 4) 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目前或最近曾受雇于客户,并且所处职位能够对鉴证
对象施加重大影响。
5) 会计师事务所为鉴证客户提供直接影响鉴证对象信息的其他服务。
过度推介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
1) 会计师事务所推介审计客户的股份。 2) 在审计客户与第三方发生诉讼或纠纷时,注册会计师担任该客户的辩护人。
密切关系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
1) 项目组成员的近亲属担任客户的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
2) 项目组成员的近亲属是客户的员工,其所处职位能够对业务对象施加重大
影响。
3) 客户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所处职位能够对业务对象施加重大影响的员
工,最近层担任会计师事务所的项目合伙人。 4) 注册会计师接受客户的礼品或宽带
5) 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或高级员工与鉴证客户存在长期业务关系。
外在压力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
1) 会计师事务所收到客户结束业务关系的威胁
2) 审计客户表示,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不同意对某项交易的会计处理,则不再
委托其承办拟议中的非鉴证业务。 3) 客户威胁将起诉会计师事务所。
4) 会计师事务所收到降低收费的影响而不恰当地缩小工作范围。
5) 由于客户员工对所评论的事项更具有专长,注册会计师面临服从其判断的
压力。
6) 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告知注册会计师,除非同意审计客户不恰当的会计处
理,否则将影响晋升。
3.(了解)应对不利影响的防范措施: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防范措施:
1)领导层强调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2)领导层强调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应当维护公众利益。
3)制定有关政策和程序,实施项目质量控制,监督业务质量。
4)制定有关政策和程序,识别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利影响,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5)制定有关政策和程序,保证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6)制定有关政策和程序,识别会计师事务所或项目组成员与客户之间的利益或关系。
7)制定有关政策和程序,监控对某一客户收费的依赖程度。
8)相见争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时,指派鉴证业务项目组以外的其他合伙人和项目组并确保鉴证业务项目组和飞鉴证业务项目组分别向各自得到业务主管报告工作。 9)制定有关政策和程序,防止项目组以外的人员对业务结果施加不当影响。
10)及时向所有合伙人和专业人员传达会计师师事务所的政策和程序及其变化情况,并就这些政策和程序进行适当的培训。
11)制定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监督质量控制系统是否有效运行。
12)向合伙人和专业人员提供鉴证客户及其关联实体的名单,并要求合伙人和专业人员与之保持独立。
13)制定有关政策和程序,鼓励员工就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方面的问题与领导层沟通。
14)建立惩戒机制,保证相关政策和程序得到遵守。 具体业务层面的防范措施:
1)对已执行的非鉴证业务,由未参与该业务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复核,或在必要时提供建议。
2)对已执行的鉴证业务,由鉴证业务项目组以外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复核,或在必要时提供建议。
3)向客户审计委员会、监管机构或注册会计师协会咨询。 4)与客户治理层讨论有关的职业道德问题。
5)向客户治理层说明提供服务的性质和收费的范围。 6)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或重新执行部分业务。 7)轮换鉴证业务项目组合伙人和高级员工。 其他措施:
1)监管机构、注册会计师协会或会计师事务所建立有效的公开投诉系统,使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和员工以及公众能够注意到违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行为。
2)法律法规、职业规范或会计师事务所政策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有义务报告违反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行为。
客户通过制定政策和程序采取的防范措施:
1)要求有管理层以外的人员批准聘请会计师事务所。
2)聘任具备足够经验和资历的员工,确保其能够做出恰当的管理决策 3)执行相关政策和程序,确保在委托飞鉴证业务时作出客观选择
4)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必要的沟通,并对其服务进行适当的监督。
4.(了解)确定收费的相关问题:
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收费时应当主要考虑专业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需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经验、个级别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所需的时间和提供专业服务所需承担的责任。收费通常以每一专业人员适当的小时收费标准或日收费标准为基础计算。
1)收费是否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取决于收费报价水平和所提供的相应服务。防范不利影响的措施:让客户了解业务约定条款,特别是确定收费的基础以及在收费报价内所能提供的服务,安排恰当的时间和具有胜任能力的员工执行任务。
2)承接业务时,如果收费报价过低,可能导致难以按照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执行业务,从而对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原则产生不利影响。
3)如果收费报价明显低于前任注册会计师或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应报价,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确保在提供专业服务时,遵守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使工作质量不受损害,使客户了解专业服务的范围和收费基础。
补充:或有收费是指注册会计师的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与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5.(了解)专业服务营销问题:
注册会计师不得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以招揽业务,但可以利用媒体刊登设立、合并、分离、解散、迁址、名称变更和招聘员工等信息。
第五章: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1.(了解)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
1)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分(警告、记过、降级、降职、开除等)和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直招、行政拘留等)
2)民事责任:包括违约责任&侵权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支付违约金、恢复名誉等)
3)刑事责任:包括主刑(管制、聚义、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第六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
1.(背)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展开部分: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是不存在由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
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
单位的具体情况。
2)管理层做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3)财务报表反应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4)财务报表是否做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2.(了解)在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使用的财务报告框架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
3.(了解)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框架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
1)对发现错误和舞弊的责任。
2)对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责任。
审计准则旨在帮助注册会计师识别由于违反法律法规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然而注册会计师没有责任防止被审计单位违反法律法规,不能期望其发现所有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
4. (了解+理解)管理层认定的三个层次: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情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被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账户余额主要与资产负债表有关。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5.(了解)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 五个阶段 1)接受业务委托 2)计划审计工作 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可靠程度高,则实质性程序的工作量可以减少,反之,实质性程序的工作量会增加。但无论何时,实质性程序必不可少。
5)完成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
第七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背)审计证据的特征:
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其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并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
恰当的审计意见必须建立在有足够数量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之上,但并不意味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越好。
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应与审计目标相关联; 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应能如实反映客观事实,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
2.(理解,无大题)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
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
目的:对财务报表所包含或应包含的信息进行验证。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取决于记录或文件的来源和性质。
检查有形资产: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检查有形资产程序大多数情 况
下适用于对先进和存货的审计,也适用于对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有型固定资产的验证。
作用:检查有形资产可为其存在性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是验证资产确实存在的直
接手段,被认为是最可靠、最有用的审计证据;是认定资产数量和规格的一种客观手段;某些情况下是评价资产状况和质量的一种有用办法。 局限性:不一定能够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认定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要验证存在的
资产确实为被审计单位所有,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金额股价准确,检查有形资产获取的证据本身并不充分,需要其他审计程序获得充分适当的证据。
观察:是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 局限性: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并且可能影响对相关人员从事活
动或执行程度的真实情况的了解。观察时点的情况并不能证明一贯的情况,另一方面被观察人员对观察的反应也对观察所得证据的客观性产生影响。
询问: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
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知情人员对询问的答复可能为注册会计提供尚未获悉的信息或佐证证据,也可
能提供与已获悉信息存在重大差异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询问结果考虑修改审计程序或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
局限性:询问通常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也不足以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
有效性。
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被询证者)获取书面答复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
可采用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
询证函有积极式询证函&消极式询证函。积极式询证函是指要求被询证者
直接向注册会计师回复,表明是否同意询证函所列示的信息,或填列所要求的信息的一种询证函。消极式询证函是指要求被询证者只有在不同意询证函所列示的信息时才直接想注册会计师回复的一种询证函。
函证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是否有必要实施函证程序以获取认定层次的相关、可
靠地审计证据。
应对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实施函证程序,除
非有充分证据表明这些项目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与之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若不函证,应在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应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
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无效。若认为函证很可能无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如果不对应收账款函证,应当在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重新计算: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
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重新执行: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
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分析程序: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
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
分析程序的运用:
1)考虑针对所涉及认定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的细节测试,确定
特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于这些认定的适用性。
2)考虑所获得信息的来源、可比性、性质和相关性以及与信息编制相
关的控制,评价在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做出预期时使用数据的可靠性。
3)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做出语气,并评价预期值是否足够青雀以识
别重大错误,即一向错报单独或联通其他错报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陈生重大错报。
4)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且无需按要求做进一步调
查的差异额。
分析程序的方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测试法,回归分
析法。 分析程序 潜在问题 1.比较当年与以前年度的存货水平 存货错报或陈旧过时 2.比较当年与以前年度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错报或坏账准备不足 3.比较公司毛利率与同业平均水平 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错报或销售成本与存货错报 4.比较生产数量与销售数量 销售收入与存货错报 5.比较利息费用与债务金额 6.比较费用与盈利水平 债务与利息费用错报 费用与利润错报
3.(了解)审计工作底稿:指注册会计师对指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4.(了解)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
第八章:计划审计工作
1.(了解)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初步业务活动,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包括评价遵守独立性要求的情况),就业务约定条款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意见。
2.(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拟出具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3.(了解)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工作的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以及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订。
4.(了解)具体审计计划的内容:
1)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为了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风险评估程序: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询问管理层以及被审计单位内部其他人员,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
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得到重大错报风险。
第三节看PPT,全部了解
5.(了解)审计重要性的含义:如果漏报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那么信息就是重要的。重要性取决于在发生漏报或错报的特定环境下所判断的项目或错误的大小。
重要性的判断与具体环境有关;对重要性的判断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判断重要性是从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需求的角度出发的。
6.(了解)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应考虑的因素: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本情况;审计的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7.(理解)重要性的定量考虑:重要性的数量即重要性水平,是针对错报的金额大小而言。 基本方法是基准×比率
选择基准时,考虑的相关因素:财务报表的要素、财务报表指标等;对被审计单位而言,是否存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报表项目;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在行业、规模、所有权性质及融资方式。选重要性水平低的!
8.(理解)重要性定性考虑:是针对错报的性质是否重要而言。 判断错报的性质是否重要考虑得因素: 1)错报对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影响程度。
2)错报对遵守债务契约或其他合同要求的影响程度。
3)错报掩盖收益或其他趋势变化的程度(尤其在联系宏观经济背景和行业状况进行考虑时)
4)错报对用语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的有关比率的影响程度。 6)错报对增加管理层报酬的影响程度。
7)错报对某些账户余额之间错误分类的影响程度,这些错误分类影响到财务报表中应单独披露的项目。
8)相对于注册会计师所了解的以前向报表使用者传达的信息而言,错报的重大程度。
9.(理解)评价错报的影响:注册会计师评价识别出的错报对审计的影响以及为更正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更正发现的未更正错报,但是注册会计师确定为更正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是重大的而认为财务报表整体存在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0.(了解)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11.(理解)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展开: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数量成反向关系; 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证据数量成同向关系; 检查风险水平与审计证据数量成反向关系。
第九章:风险评估
1.(了解)风险评估:指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无论该风险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从而为设计和实施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提供基础。
2.(了解)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必须实施的程序,它对于注册会计师合理运用职业判断,有效实施审计程序,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意义。
3.(了解)风险评估程序: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其他审计程序。
4.(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经营风险。 5)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与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5.(了解)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1)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2)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上而被规避。 控制活动: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职责分离。
6.(了解)特别风险: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
特别风险通常与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有关,而日常的、简单的、常规处理的交易不大可能产生特别风险。非常规交易是指由于金额或性质异常而不经常发生的交易。判断事项是指做出的会计估计。
在被审计单位对日常交易采用高度自动化处理的情况下,审计证据可能仅以电子形式存在,其充分性和适当性通常取决于自动化信息系统相关控制的有效性,注会应当考虑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可能性。
第十章:风险应对
1.(了解)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注会,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5)对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2.(了解)当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高风险水平(并相应采取更强调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重视调整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的总体应对措施)时,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往往更倾向于实质性方案,即做更多的实质性程序。
3.(了解)进一步审计程序:
内涵:指注会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
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是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手段,注会应当考虑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有效的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性质:指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类型。目的包括通过实施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
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时间选择:注会可以选择在期中或期末实施控制测试或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一般
在期中进行)。当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时,注会应考虑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或者采用不通知的方式或在管理层不能预见的时间实施审计程序。在剩余期间收集补充证据。
4.(了解)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与控制设计和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既有差异,也有联系。
5.(了解)控制测试: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
控制测试的要求: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6.(了解)实质性程序:指注会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由于注会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一种判断,可能无法充分识别所有的重大错报风险,加之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所以实施实质性程序是必需的。
第十一章:审计抽样
1.(了解)审计抽样的种类: 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指同时具备随机选取样本项目&运用概率论评价抽样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
非统计抽样:不同时具备以上两个特征的抽样。分为任意抽样(只凭主观随意,无客观依据和标准的抽样)和判断抽样(在任意抽样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的经验和判断)。
区别:统计抽样在于能够客观地选取样本,科学地计量抽样方法,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有效地控制抽样风险,定量地评价样本结果。
联系:都能提供审计所要求的充分、适当的证据,并且都存在某种程度的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属性抽样&变量抽样:
属性抽样: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旨在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所采用的方法。
变量抽样:用来估计总体错误金额而采用的方法。
2.(了解)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需要考虑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3.(了解)在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留下了运行的轨迹的情况下,注会可以考虑适用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实施控制测试。
4.(了解)只是在实施细节测试程序时,才需要考虑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问题。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不需要适用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5. 审计程序 抽样风险种类 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控制测试 信赖过度风险 效果 信赖不足风险 效率 实质性程序 误拒风险 效率 (细节测试) 误受风险 效果 6.(了解)样本设计: 可容忍误差:
对于控制测试来说,可容忍误差就是可容忍偏差率,指注会设定的偏离规定的内部控制程序的比率,注会试图对总体中的实际偏差率不超过该比率获取适当水平的保证。
在进行细节测试时,可容忍误差就是可容忍错报(认定层次的可容忍水平),指注会设定的货币金额,注会试图对总体中的实际错报不超过该货币金额获取适当水平的保证。
7.(了解)重估抽样风险:
注会在推断总体偏差或错报后,应将总体偏差或错报与可容忍偏差或错报进行比较,
将抽样结果与从其他有关审计程序中所获得的证据相比较。若总体偏差或错报超过了可容忍偏差或错报,经重估后的抽样风险不能被接受,则应增加样本规模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若接近可容忍偏差或错报,应考虑是否增加样本规模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第十二章:审计报告 (看第三四节PPT)
1.(了解)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标题,收件人,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审计意见段,其他报告责任段,注册会计师的签名或盖章,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和公章,报告日期。
2.(背)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签发条件:
1)财务报表已经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使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辑,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注会已经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
3)没有必要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
3.(了解)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4.(背)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报告:
加强调事项段的原因:如果认为有必要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已在财务报表中列报或披露,且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至关重要的事项,注会在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明该事项在财务报表中不存在重大错报的条件下,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
如何加强调事项段:1)将强调事项段紧接在审计意见段之后。 2)适用“强调事项”或其他适当标题。
3)明确提及被强调事项以及相关披露的位置,以便能够在财务报表中找到对该事项的详细描述。(说明提醒关注,如“我们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注意”)
4)指出审计意见没有因该强调事项而改变。
如果认为运用持续经营假设适合具体情况,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注会应当披露。
如果财务报表已作出充分披露,注会应当发表无保留意见,并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强调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事实,并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前述有关持续经营事项的披露。
5.(了解)其他事项段:指审计报告中含有的一个段落,该段落提及未在财务报表中列报或披露的事项,该事项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审计工作、注会的责任或审计报告相关。
6.(了解)签发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
1)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注会认为错报单独或累计起来对财务报表影响重大。
2)注会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认为未发现的错报(若存在)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
字眼为“在……情况……报告原因……”,“除……的影响外”
7.(了解)签发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
否定意见是指注会认为财务报表没有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未能实现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发表的审计意见。
8.(了解)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包括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或治理层的经营报告;财务数据摘要;就业数据;计划的资本性支出;财务比率;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姓名;择要列示的季度数据。
9.(了解)如何处理重大不一致:
如果识别出重大不一致,注会应确定已审计财务报表或其他信息是否需要作出修改。 如果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其他信息中识别出重大不一致,并且需要对已审计财务报表作出修改,但管理层拒绝作出修改,注册会计师应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如果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其他信息中识别出重大不一致,并且需要对其他信息作出修改,但管理层拒绝,除非治理层的所有成员参与管理被审计单位,注会应当就该事项与治理层进行沟通。
其他措施: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其他事项段,说明重大不一致;拒绝提交审计报告;接触业务约定;必要时征询法律意见。
10.(了解)对事实的重大错报:
对事实的错报:指在其他信息中,对与已审计财务报表所反映事项不相关的信息做出不正确陈述或列报。
如果认为在其他信息中存在对事实的重大错报,但管理层拒绝修改,除非治理层的所有成员参与管理被审计单位,注会应将对其他信息的疑虑告知治理层,并采取适当的进一步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