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很奇怪的现实问题,就是在设计界,特别是平面设计的领域,我们的设计师广泛地存在着或多或少困惑和迷茫,甚至平面设计作为一个职业逐渐不被业界看好了,大多人作为谋生的同时也在思索着未来全新职场的发展,当然那可能不再是平面设计了。
这种影响整个业界的微弱震荡,使得国内平面领域成果发展缓慢。在杭州、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应该是平面设计师肆意展现的平台。然而,据调查三十岁以上的平面设计师寥寥无几,只有一些意志力顽强或是卓有成就者依然肃立在行业的尖峰,引领发展,难能可贵是他们大多放弃了生活中大部分时间。这便是业界发展缓慢的现状。
从大量的平面作品中其实不难发现其中的蹊跷。平面设计是近十年来新兴的行业,是顺应了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市场全球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作为一门热门的行业,曾被众多考生追捧,甚至多数自学者也加入了行列,客观上造成了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一,即使是美术设计学院毕业的正规生,也只是为了应付高考。他们的美术功底有限,审美鉴赏能力不足,引起大量设计作品空乏无力或是视觉层次混乱,其实都是与审美能力有关,而针对性强,短期内提高鉴赏能力的著作又是少之又少,网络搜索出也大部分出自哲学范畴,理论性较强,对初学者没有太大指导意义。
我曾问过很多人,学好设计的秘诀是什么,又没有方法?回答是否定的,大多设计师认为只有多看,操作时反复调试以达到视觉效果。这话让我缄默。然而问及为何这样摆放时却道不出其中缘由。美,我想应该是作品的最低要求,如果好的创意夭折在版式设计上,那肯定是设计师最不想看见的。然而,这种最低的要求其实并非易事,版式设计作为设计的基础却成了大多数设计师的软肋。据调查分析,从前学习国画的要比学习西方色彩画的审美能力强,从小学画的要比应试教育的审美能力强,这当然只是个总体现状,说明构成学在这些基础学科里得到了体现,使得日后设计工作得以油润有余,挥洒自如。
诚然,审美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然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是有捷径可取得。万事万物都有发展的规律,美,也应有规律可循。抓住几条定律,控制几条回避,加上不懈探索研究,让设计变得轻松愉快,理论指导实际,应该是可行之路。
平面视觉设计总是要先视觉后设计,就是先要满足眼睛的要求,而大多数人眼睛对美的要求应该是统一的:画面整体,元素构成默契,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首先是画面要有层次,层次要分明。在调整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一下,几块构成的内容有没有层次感,主体是否突出。如果画面显得气势还可,但视觉感不强烈,那肯定是层次上出了问题,或是面积上太平均,或是主体设计上不够强烈。
其次是画面堵塞,气韵不通。元素过多,密不透风,是一大忌,设计时应当留下足够空间,空间是元素的附属领地,没有空间也就没有元素的位置,但有时会出现太空的感觉,问题是主体的元素块在构成时太单一,或是相关重点不突出,大小、色彩、形式的对比,
才有可能吸引住眼球,然后才有可能占领所属它的空间,设计时的方法应是先烦后简,逐步去除多余的元素,另一种可能就是元素块太多,设计时太琐碎,位置摆放也松散,造成空间处过多且不整体,空间的流畅完整是画面显得干净统一大气的关键,这一点使得很多设计师经常感到困惑,其实调整的方法就是避烦就简,把元素块尽力集中到一起,使得空间显得流畅。
再次就是色彩的运用应大胆但不缺乏理性。较纯的色彩少用,对比色慎用,同类色多用。色彩是构成里重要的一环,整个版式上色调明暗要对比开,白色现在也是非常多用的,局部上同类色不要太纯。对比色用时要谨慎,在其他元素对比不够时,才可考虑。黑色是个万能色,在色调间的和谐处理上有时非常有用,同时黑色的点缀能也能让画面显得与精气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