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环境实现路径研究与实践
作者:彭克清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年第08期
【摘 要】高校育人环境是培育实现“中国梦”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与大学生素质培养关系密切。本文从领导重视、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管理、思政课教学等方面加以论述,提出将山东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环境,只有多方协调努力,与时俱进,创新思维,才能不断开拓高校育人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山东红色文化;高校育人环境;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3-0010-03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文,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强化高校的育人作用。高校育人环境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情境中对学生个性发展有影响作用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好的高校育人环境对在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着独特的渗透培育作用,每所高校都高度重视育人环境氛围的塑造。
自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性,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地方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亲切、感染力强等优势,为高校育人环境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有助于拓展充实高校思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而高校育人环境要保持长久的活力,也要不断吸收丰富的感性材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课堂教学、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充实等途径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环境,将会对当代大学生有积极影响。笔者拟结合所在高校见闻及亲身教学实践,试从高校决策层面、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课堂教学诸方面探索山东地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环境的实现路径。
一、领导重视,思维创新
1.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高校育人环境的建设
学院自2011年初即专门建立高校思政网站,分设灯塔网、机关党建、思政专题教育三大板块。灯塔网板块又设了理想信念、党在我心中、理论创新和育人工程等栏目。思政专题教育板块则开设了理论学习、权威解读、先锋模范等栏目。 2. 主办《协和话题面对面》卓有成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0年,在山东省教育厅、高校工委驻学院党建工作联络员、原山东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孙一军将军提议和帮助下,由学院党委宣传部牵头,依托思政部资源办起了《协和话题面对面》(下文简称“话题”),至今已出刊20多期。“话题”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学生实际,收到师生的好评。“话题”于2013年10月荣获山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获全国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
3. 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积极开展一系列“红色文化”活动
为响应上级指示,山东协和学院于2016年12月成立关工委,由孙一军将军任主任,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宏征任秘书长。关工委成立后积极工作,制定新年度工作计划,首先筹划推出了“协和国史大讲堂”活动。大讲堂已举办了2次,分别是山东大学苏位智教授作题为《增强经济实力是实现中国梦根本基础》的首场讲座以及孙一军将军作题为《伟大的军队,光辉的历程》的红色军史专题讲座。当讲到淮海战役时,孙将军提到了陈毅元帅一段感人肺腑的话:淮海战役是山东老百姓用双肩挑出来的,是用小车推出来的,是用小米喂出来的。我就是到了棺材里,也不会忘记山东人民的!两场讲座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一次生动丰富的“两史”教育。通过讲座,学生身为华夏子孙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增添了自信心和高度责任感,纷纷表示要刻苦读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 二、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指高校特定的精神和文化氛围。完整的校园文化应该包括高校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的所有成果。在教育过程中,它始终以外显的和内隐的不同方式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从而决定了他们个性的发展方向。校园文化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基本手段,具有非强制性、潜在的规范性、影响的持久性等特征以及满足需要、鼓舞士气、陶冶性情和心灵等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不能采取强制性措施,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引导,建设和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整体校园文化氛围,以一系列的活动熏染他们。 1.自然环境方面,学院高度重视校园绿化
山东协和学院整个校园天天见绿色,四季有鲜花,众多树种遍植校园,草地树木间放置各样奇石并刻有名言警句,自然环境和人文痕迹交相呼应,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催人奋发的优美环境。同时,学院还在新图书馆前安放了孔子的巨石雕像,并刻有简介。每天学生出入图书馆,都要经过孔子像,都会看看这个文化巨人。在当代,孔子的思想也被合理地吸收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古为今用文化吸收思想的反映。
2. 为向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学院团委和学工处积极响应上级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校园红色文化活动
近几年,学校先后组织了一系列红色文化主题活动。2015年,学院组织学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大会视频实况,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纪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抗战胜利70周年的活动,包括“牢记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读书活动、以“弘扬抗日精神,实现伟大复兴”为主题的研讨活动、“中华魂,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唱出正能量,抒发爱国情”歌咏比赛,还组织学生参观山东省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展。这些活动对教育引导广大师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广大师生表示,要立志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6年,在清明节期间集中开展“清明祭英烈 共铸民族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青年团员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青年团员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引导青年团员和广大网民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通过网上献花、话题讨论、微博、微信传递等形式,唱响铭记历史、追思英烈、崇尚英雄的主旋律。丰富多样的纪念活动使青年团员普遍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2016年4月开展齐鲁银行杯“协和资助 助我成长”主题征文活动,积极展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支持下,不畏困难、积极进取,奋发学习、自立自强,诚信感恩、成长成才的精神面貌。2016年5月,动员师生积极参与第五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同时还配合举办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经典影片赏析、心理健康优秀论文评选、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活动评选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自觉培养自律自洁的优良品格。2016年11月还举办了“传承长征魂,共筑中国梦”征文比赛。
2017年4月份开展了“学习党史国史 增强四个自信”为主题的红色读书征文活动。广大学生积极广泛地阅读革命历史书籍,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三件大事”;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艰辛探索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历史性贡献”;明确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优良作风,激发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怀,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掌握本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加强管理,保障有力
管理出效率,出战斗力。高校管理环境是指高校管理体制、制度、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合理程度,以及对有关规章制度落实和执行时的刚性与弹性等;此外,高校和班级领导者的管理方式与领导风格也是构成管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一所高校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宽严相济、富有人文精神的管理模式,民主型的领导风格,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和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等,在高校管理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有的发展目标、规章制度、行为准则、评价标准等,都会通过日积月累的影响,使学生的价值体系和情感体验逐渐符合社会化的要求,从而形成符合社会主流文化的态度体系,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效管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大学生“三观”态度的形成、情绪的感染、好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塑造。生活中不乏感人故事,缺的是发现和发掘,红色文化更是这样。山东红色文化中有很多好的教育素材,如:山东人民支援八路军、解放军的奉献精神,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的大爱壮举,山东子弟兵听党指挥远离故土千里迢迢开赴东北,渤海干部南下支前,英勇善战的渤海子弟兵远赴西北垦守边疆,朱彦夫身残志坚挑战极限人生的例子等众多实例,辅导员都可以给学生讲述。这必定会有助于学生形成热爱祖国、团结友爱、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文明礼貌、见义勇为,认真负责、勤奋刻苦、好学上进、勇于创新、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些方面的影响作用统合起来,就构成了人格特征的各个侧面。
学院各二级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室和学生的管理,许多教室充满了红色文化气息,如有的教室墙壁上贴挂着“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豪迈诗句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至理警句。有的教室里悬挂着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所有这些都在无形中感染了许多学生,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注重教室文化气息的同时,学院还重视宿舍文化氛围的营造。每天有专门的所设管理员与学工处、团委工作人员集体查宿舍,定时公布所查情况,及时褒扬督促。学校还定时举办宿舍文化艺术节,展示当代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行为。这也构成了学院育人环境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勤奋、自律、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四、不断巩固思政课教学主阵地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是高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高雅高尚和谐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环境是高校决策层和思政课教师共同的责任。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红色文化素材不是缺乏,而是缺乏发现。学生不是排斥和厌烦红色文化,而是思政课教师是否在不断发现和发掘红色文化中具有教育意义而又令人震撼的无数闪光点?是否给学生真正认真讲过?在高校育人环境中,充分挖掘山东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其他各学科的素材,综合渗透,不断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民族文化和外国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山东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先进文化的一大板块,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具有浓厚的山东地方特色,但又与其他地方红色文化一样,折射出中国近现代社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民族独立、走向富强的历史轨迹。作为山东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挖掘这些红色资料并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以拓展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笔者现在承担着山东地方红色文化的系列教改科研课题,在多年的思政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尝试:
1. 精讲山东地方党史、国史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丰富多彩。山东地方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的一部分,山东党史、国史同样闪耀着熠熠光彩,如同烈士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鲜血一般鲜艳。王烬美、邓恩铭就是中共一大的杰出代表,是山东党史的开拓者、奠基者。董必武同志曾诗赞王烬美“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山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红色经典案例也很多,均可用来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2. 宣扬红色英模人物
中国共产党牺牲了无数的优秀儿女,才赢得了新中国的诞生。之后,勤劳善良勇敢的山东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洪流中,为新中国的富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大革命时期的王烬美、邓恩铭到抗战时期的沂蒙红嫂——明德英、王焕于、六姐妹等,从掏粪工时传祥到现代工人的典范许振超,从奋不顾身勇救民兵的王杰到当代的好军人孟祥斌,从“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到“高原雪魂”孔繁森,从自学成才成为青年楷模的张海迪到挑战人生极限身残志坚的朱彦夫,他们都是山东这片沃土上涌现的时代骄子,为后人树立起了一座座巍峨壮丽的丰碑,是山东红色文化的里程碑,是红色文化教育的好素材。 3. 褒扬红色的典型品格
红色品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必然是经历了战争年代和革命建设时代的磨炼和考验,经过千锤百炼才最终凝聚和形成的。著名的沂蒙红嫂品格就是这样形成的。自近代以来,齐鲁大地上一代代山东人民正是经历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才凝聚成了永远跟着党走、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等优秀的红色品格,这种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将继续发挥着巨大的潜能和作用。 4. 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集体意识。自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以来,诞生于山东大地或与山东有着密切联系的就有沂蒙精神、老渤海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许振超精神等。这些精神都代表和凝聚了他们所处时代的最强音,是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瑰宝,是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承重墙。
教学之余,笔者尝试写了几十首“红色诗歌”,或赞扬某个英模人物,或感慨于某个经典战役,或评议某个红色历史事件等,再适当时机用粉笔书法写到黑板上,并给学生做解释,也起到了很好的红色熏陶教育效应。
通过思政课教学尝试,笔者获得了极大的精神动力,增加对学生的了解,提高了教学水平,也提高了上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将山东地方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施以经常的红色文化教育,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三观”提供了积极而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范方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73-75. (编辑:秦俊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