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论文

2023-01-01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其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会教,还要懂得如何科学地指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会学习数学的方法。下面就谈谈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树立教师形象,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课前准备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有的学生学习效率

低,原因就在于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求摆学具、或出示习题时,没有做好准备的学生会手忙脚乱地找学具、找练习本等,他们的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此外,他们因为找东西而错过了操作或练习,势必影响到后续学习的质量。因此,上好数学课,课前准备非常重要。每当笔者接一年级时,从入学教育的第一节课开始,就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如摆放好学习用品,提前到座位上坐好,保持教室卫生、安静等。这不仅是为了上好这节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做事要有计划、有准备。 三、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课上往往不能专心致志地听讲,据调查,学生每节课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平均约为30分钟。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①让学生在听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指学生自己先对教师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课上听讲能跟上教师的讲解,有学习的兴趣,是听课的基础。在预习过程中,知道了要讲哪些内容,试图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自己探究,不会的地方等到课上解决。②掌握正确的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即课堂上只记梗概、知识点、提示等内容,对其他内容留出空白,课后整理和填充,使学生认识到上课应该听什么,即学会注意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末的小结。让学生领会抓重点、抓难点的方法,提高听课效率,学会自我调节听课注意力。③教师的教法吸引学生听讲。学生的认

知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如对学科是否感兴趣,对教师是否喜欢等,要培养学生的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师也要从自己做起,只有找到与学生听讲的切合点,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的认可,让学生喜欢自己。这样学生就会对自己所讲的内容感兴趣,有听讲的积极性,还要用富有趣味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如让学生动手操作、做游戏、角色表演等。在学习《统计》的内容时,我设计了各种动物形象,以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记录,分类整理。 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五、养成随时随地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学以致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处处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例如,我们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节,首先观察、触摸自身到周围的环境,

从小巧的艺术品到宏伟的建筑对称的形式是和谐的、美丽的、真实的,镜子中的我们看到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对合在一起,大红的双喜字等,都是对称的体现。又如,近似数的教学,其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很多的。我校是山区农村学校,学生多居住在山上,课堂教学时可以问学生“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几公里?”“你从家里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你家今年大约有多少收入”等问题,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近似数的兴趣,并从中感悟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存在。

六、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上,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查上。对解答过程中的检查过程是一个重新认识、反思自己、巩固知识的过程。有的老师不注重让学生自己检查,而是在作业本上纠正,过后又不及时提醒学生去复习,这样做无形中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因此,一定要把学生的自主检查重视起来,使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查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重要环节坚持下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逐步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有步骤地进行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使学生能较快地

适应学校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郭庆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07)

[2]余杨娟.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