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请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的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只需交答题卡。3.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 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 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2.《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 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 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3.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B.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人的重要来源 C.民主平等总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4.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非洲的劳动力、中国的丝绸茶叶以欧洲为中转站形成“大 三角贸易”,中国成为当时经济贸易中心区域之一,也是货币财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一 切优势均未能荡涤旧的基础实现社会转折,其中最为主要的政治因素是( ) A.“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闭关锁国”政策压制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专制集权制度对旧经济秩序强大的维护功能
D.牢固的自然经济结构阻碍了传统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 心于内,巳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6.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 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 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7.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 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 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 ①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③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 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8.“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点 是公共权力的设立。”(希罗多德《雅典统治》)实现这一转变的执政者是 ( )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亚历山大
9.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 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10.“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东印度公司与当今跨国公司的不同是( )
A.利用殖民扩张进行资本积累 B.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 D.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 11.约翰·巴克勒在《西方社会史》一书中指出:“(‘二战’后)西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 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而经济的进步又加快了正在进行的社会与文化变革的步伐。因此, 这个源于西方社会对二元革命执着的追求的伟大承诺,终于在战后时期那光辉的成就中得以 实现,它出现于18世纪后期的法国和英国,它暂时消除了大萧条带来的痛苦和纳粹极权主 义带来的恐惧”。材料中的“二元革命”是指( )
A.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B.启蒙运动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D.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
12.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股份公司的分 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 各个部门。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 )
A.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 B.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 C.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D.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
1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两者共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②在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③反对蒙昧,推崇人性 ④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 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15.2010年5月11日晚,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宣布组成联合政 府,保守党领袖卡梅 伦任首相,他上台执政的经历依序应该是( )
①见女王,获得授权 ②党内竞选 ③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 ④正式出任首相 A.②→①→④→③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16.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 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 《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 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 )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D.国会通过的法律要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17.《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 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 勒的事变。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 程。”“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
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18.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 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 的新工业。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 国的表现指( )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 B.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业分离
C.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D.中国社会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9.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 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 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在苏共的某次全会上,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这样的评价:“个人集权,随心所欲,自我 吹嘘,任人唯亲,管理混乱,外事不慎等。”该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1题13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3 分,第24、25题各10分,共60分)
21.(13分)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
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5分)
(2)结合材料二、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3分)
(3)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2分) 22.(14分)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至少大体是如此,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产的确立。世界既然是圆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移植实施,中国和日本开发以后,这个行程像是已经完成。
——1858年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
材料二 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自1848年以来,经济革命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而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最近在俄罗斯,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
——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
材料三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使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的“经济革命”对英国的政治和世界地位有何影响?(2分)
(3)材料二中的“经济革命”和材料三中的现象有什么关系?(2分)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3.(13分)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l)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2分)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
材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 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欧洲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5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三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4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商鞅治国思想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2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 军事 政治 外交 文化 经济 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击溃王军;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处死国王,建共和国;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改善法律,有序行政 颁布《航海条例》;进行英荷战争;与三国签约 扶持文教;宗教信仰自由 积极发展工商业 材料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短时
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三 “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军事、政治方面的哪些史实能够得出这一结论?(3分)
(2)材料一中的哪些史实可以说明材料三的观点?(3分)
(3)材料二、三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方面存在的共同局限是什么?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人 物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分)
(4)结合时代背景,你如何认识克伦威尔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之间的关系?(2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详细解析见附页(后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1题13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3
分,第24、25题各10分,共60分)
21题.(13分)
(1)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每点1分,共2分) 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堀起(士阶层日益括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每点1分,共2分)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任答l点,1分) (2)相同点:其目的都是为了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每最1分,共3分)
(3)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以才学为标准;科举制日益完善。(每点1分,共3分) (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分)
22题【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对中英的不同影响。第(1)问世界市场的形成图示如下:
第(2)问经济革命即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英国政治的影响: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下的议会改革;对英国世界地位的影响:英国最早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第(3)问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和原料,不断对外扩张。鸦片战争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经济上日益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殖民扩张除了破坏性外,在客观上也有其建设性,即传播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 22题【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每点1分。)
(2)促使英国1832年的议会改革;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每点1分。)
(3)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加紧对外扩张。(2分,每点1分。)
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思想上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6分,每点2分。)
23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发展。第(1)问主要是考查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及产生的主要背景。第(2)问主要考查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主张即“因信称义”。第(3)问考查卢梭的启蒙思想。注意审题“对欧洲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的影响。
24题【解析】
(1)从材料一中商鞅对军功和等级的认识回答第一问。从商鞅变法的法令角度回答第二问。
(2)从商鞅对“法”的认识角度回答第一问;商鞅以法治国旨在维护秦国君主统治。从商鞅严刑峻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角度一分为二地评价。
(3)从商鞅变法对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革角度入手,联系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特征回答。 24题【答案】
(1)体现: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2分)
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2分) (2)思想:以法治国(1分)
出发点: 维护秦国君主统治(1分) 评价: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分)但严刑酷法会激化社会矛盾(1分) (3)措施: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分)
25题答案(1)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1分)依据:克伦威尔任护国主,进行军事独裁统治;远征爱尔兰。(2分) (2)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处死国王,建共和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3分) (3)片面。(1分)证据要全面;孤证不立;不要武断下结论。(1分,任答1点得1分) (4)认识: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特定条件下,个人独裁和资产阶级民主制是相容的;个人独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主制发展。(2分)
选择题详细解析
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这里所说的“封建”阶段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周时期;“帝制”阶段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治”阶段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故应选A;夏商周时期存在王权,并以神权强化王权,但此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所以不能称为“专制”王权,“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始于西汉董仲舒确立新儒学,故可排除B项;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最初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是第二阶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故C项不正确;“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因此D项错误。选A
2【解析】本题考查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儿子,题干中“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说明纣出生的时候母亲是正妻,因此他是嫡长子,而微子和仲衍出生的时候母亲是妾,所以属于庶子,说明D项。【答案】D
3【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明清之际江南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手工业发展迅速,妇女地位提高。A项说法错误,古代中国妇女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机会较少。B项说法错误,明清之际妇女受封建礼教束缚。D项说法错误,没有史实体现。【答案】B
4【解析】考查明清时期政治经济状况。从材料“新航路开辟后”可判断为明清时期,材料认为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但未能实现社会转型,其主要的政治原因就是专制制度对自然经济的维护。AB项的政策均为专制集权制度的表现,D项为经济原因。【答案】C
5【解析】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顾炎武批判王阳明倡导的心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而并非主张废除儒家思想,据此本题选D项,从“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可排除AB项,C项符合题意。【答案】D
6【解析】本题考查四大文明的影响。题干重心落在前半句,旨在说明四大发明的局限性,故选B。
7【解析】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材料中陪审法庭的审判过程可发现其律师制度 (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审案具有很大随意性和主观性(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②无从体现。【答案】B
8【解析】本题考查了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有关内容。BC506年克利斯提尼进行民主改革,将原先的部落地盘加以改造,重新确定以地域为基础的十个行政选区。组成五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享有很大权力,并对所有公民开放,在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处理大部分的城邦事务。联系材料两点正是这些改革措施的体现,本题选B项。【答案】B
9【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他祟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材料信息反映了苏格拉底对智慧和道德的推崇。故D项符合题意。选D
10【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近代殖民贸易。十七世纪正处于英国资本积累时期东印度公司是属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二者通过掠夺和投资获得巨额资本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拉大了东西方之间的差距;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发展。【答案】A
11【解析】本题突破点是“二元革命出现于18世纪后期的法国和英国”,注意时间是在18世纪,分别发生于法国和英国。A项不符合题意,文艺复兴兴起于14~17世纪意大利,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最高峰在法国。B项不符合题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17世纪。C项不符合题意,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都是在法国。本题应选D项,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都兴起于18世纪,对欧洲和世界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D
12【解析】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握时间信息19世纪后半期,根据材料中的“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可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兴工业,选择A项。【答案】A
13【解析】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理解。二者的共同之处。①③符合;②④只符合启蒙运动。【答案】C
14【解析】主要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运行特点。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所以关键是看议会的态度。【答案】C
15【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根据规定,英国首相,首先应该是多数党的领袖,之后在国会竞选中获得多数席位,然后由英王任命。【答案】B
16【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政治制度。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国会与法院之间是相互制约,国会有立法权,但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可以宣布国会通过法律违宪无效。选B
17【解析】关键信息是:“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也就是指地方革命是非常顺利地,积极响应城市革命,这说明此时的沙皇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革命一爆发统治就土崩瓦解。故选D。【答案】D
18【解析】考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关键把握“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是自然经济,题干即是问自然积极瓦解的表现。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大量农民纷纷破产,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封建统治的基础开始瓦解;A、C两项则是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的体现;D项不是单指哪一方面,而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B
19【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与材料“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比喻相吻合;“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与材料“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相吻合;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与材料“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相吻合。【答案】D
20【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材料中“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评价”可以排除A;戈尔巴乔夫主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从材料中“个人集权,随心所欲”可以排除D项;B、C相比较,从“外事不慎”可知只有赫鲁晓夫与之相符,“外事不慎”是指赫鲁晓夫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答案】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