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2020-02-16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3年第5期 作文教学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浙江 毛海芬 内容摘要:古诗蕴藏着先人的智慧和理想,传承着 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 但我们往往是一味地由老师去 讲解,很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因此很多学生对于古诗 失去了兴趣,不喜欢古诗。我们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 他们爱学古诗,乐学古诗,甚而主动积累古诗,运用古 诗,来感受古诗特有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丰富的文 化内涵,感受诗人构思的巧妙和变化的思想意境。 关键词:兴趣诵读意境想象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 流传下来的能够选人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 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 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如果学生们 能有效地积累这些古诗,不仅能启迪他们的心智,丰富 人生内涵,更是对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古代文 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教学中 学生兴致不高,积累少,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 难以感受古诗的魅力。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感悟及 学习方法的传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古诗教 学的课堂中。应该如何改进古诗的教学策略,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古诗,深刻领会古诗的精 髓呢?在近两年的古诗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方 法: 一、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对某件事 感兴趣了,那就会有动力去把这件事做好。所以,对于 教师来说,就应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1.创设浓厚的古诗氛围。 从小,家长就让孩子诵读《鹅》、《草》、《绝句》等大 家耳熟能详的唐诗,为孩子打开一道进入古诗学习的 大门。进入小学之后,学生接受了一系列教材规定的 古诗学习,但光靠这些,远不能使其领略古诗的神韵, 爱上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针对这一点,每天的语文 课上课铃响了以后,我就会安排学生背一到两首古 诗。课后,无论在校园的哪个角落,学生会捧上一本古 诗文集,静心品读,都能令人陶醉其间。这样日积月 累,学生不仅积累了很多古诗,而且还会对它们慢慢产 生兴趣。相信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可谓自然 天成,爱上古诗也顺理成章了。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画面、聆听古朴典雅的 音乐,营造出浓郁的课堂氛围,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 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如教学杜甫的《绝句》时, 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 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雪、有白鹭、有黄鹂、有小船 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 首诗作好情感铺垫。老师再介绍杜甫写这首诗的背 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容易进入古诗的学习。 二、知人论世资源整合 所谓“文如其人”,其实,诗也如其人。绝大多数的 诗人,都是在借诗抒情或借诗寄意的。著名的陈晓梅 老师在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会上的演讲中强 调:“要有滋有味,传情达意,感动自己亦感动他们地诵 读一首古诗词,不可不先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背 景,这样才能解读诗词的内容。”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 环境、政治、气氛不同,文风自然不同。时代不同,造就 了不同风格的诗人。在了解了诗的背景后,还应了解 诗人的生平才更有利于我们理解诗的内容。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 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 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 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 酒送友,借朝雨,杨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 作文教学研究 2013年第5期 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 急读。在音调强弱方面,表示悲壮、快乐、斥责,或慷慨 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 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忱或确信的 点中生情 =我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先播放名曲 文句,句子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 句子的中部宜加强。叶圣陶说:“这些规章,都应含 《送II),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句,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 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与情感,所以依照规律吟诵,最合 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心 乎语言的自然。”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的诗人 问,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 与元二的深厚情谊,则要用热烈诚恳的音凋来朗读;而 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则要用热情奔放的声渊来指 导朗读,才能把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澎湃激情表 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 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和学 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尤其 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当有了一定数量积累后,完全可以 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例如在四年级的古诗词 《渔歌子》的学习中,我巧妙地整合了一个“垂钓系 列”——《渔歌子》《江雪》《秋江独钓图)OldL垂钓》,犀 点学习《渔歌子》,对比略读《江雪》,推荐阅读《小儿垂 钓》《秋江独钓图》,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既有利于在 对比中深化理解,又对中国文人历来的“垂钓”文化进 行了一次探索,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诤词阅读量。 3.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 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 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 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王维的《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后,补充学习《鹿寨》、《送元二使安西》; 学习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补充学习《望天门山》、《早 发白帝城》等。在此基础上,利用班队课、晨会课开展 古诗综合实践活动——“了解诗佛王维”、“探访诗仙李 白”等,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知识,激发他们不断积累的 兴趣。 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必须认真进行备课,查阅 各方面的资料,为实施教学寻找最佳的途径。 三、反复诵读读中悟情 古诗具有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的特 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 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 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诗时,必须指导学生 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 1.传授方法,培养学生诵读能力。 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适时地传授他们一些具体 的诵读方法。比如,在韵味缓急方面,含有庄重、敬畏、 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情味的文句,宜缓读;含 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宜 赫 现出来。 2.反复诵渎,读出诗境。 古诗诵渎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过程中 磁坚持以 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 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俗 话说:“书读百遍,其义白见”。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极 为重要的环节,凑,对于小学古诗教学尤为重要。在教 学朱熹《观书有感》时,我反复让学生吟诵古诗,学生很 容易从中了解要想池子里的水总保持清澈,只有源源 不断地注入活水 再反问一句:那写池子为什么又跟 读书有关呢?学生自然知道作者是借方塘里的水来比 喻读书。只有不断地读书,我们的心境才会越来越开 阔。 四、解读作品渗透美育 1.人情入境,探索诗的意境美。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古诗的意境美,是诗人在创 作中的刻意追求。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一卜 分重视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意境美。事实证明:小学 生学古词,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那如何引 导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呢?首先应该动之以情,使 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一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 情态。其次,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 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既 要从一首涛的整体上去把握诗的感情,又要体会诗中 某些词句的感情色彩。最后是悟境,即领悟意境之 美。就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为例。为什么 说它写出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呢?前两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多么像是说:“毕 竟是赴京履职,行李、车马,送别的情景都与平时不 同。”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像 是说:“能够到京师天子脚下任职,这真是无穷无尽的 荣耀啊!祝你侍奉在皇帝的身边,受到皇帝的重用,就 像映日的荷花一样特别红!”作者明写莲叶、荷花,实际 写出了对林子方的一番情意,祝他前程远大,鹏程万 2013年第5期 里。 作文教学研究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发挥想象。这样就 又如柳宗元的《江雪》:“千IJJ鸟飞绝,万径人踪 可以加深他Yi'-JxC诗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 3.诗画合_--,引导学生体会美。 上体会诗人如何借描写江畔雪景,借歌咏垂钓“寒江” 古人作诗非常讲究“诗中有画”。在文学史 ,可 的渔翁,来寄托自己的清高和孤傲,抒发自己在政治上 以说很多诗歌是一幅幅无形又美妙的画,在每位读者 失意的郁闷心情,又要抓住“绝”、“灭”、“孤舟”、“独 的心目意象中有大同也有小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 钓”、“寒江”等词语仔细品味,让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 境,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在各种境界中所抒发的真情实 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花》,描绘的是一副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教 学中我让学生依据诗歌内容来作画 “你认为陔画些什 么呢?你打算怎么来画呢?你在自纸上怎么来描绘出 2.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欣赏美。 想象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古 诗教学时,教师同样需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展开联想, 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深 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从而获得美的享 受和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 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 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 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弄影的情 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 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 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 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 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 实现意义的建构。在教学《望天门山》这首诗时,我运 用多媒体先让学生观看天门山以及周围的景象的图 片。夕阳西下,波涛滚滚的长江一望无际,然后让学生 想象自己当时就站在那里,就是诗人李白,身临其境, 看到这么壮美的景象,会说些什么呢?会怎么想呢?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 力。另外,对于有一定描述性、情节性的古诗,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根据作品所给的内容展开想象,让他们眼 前似乎就浮现出一幅幅诗中所描写的画面。例如《赠 汪伦》一诗,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然后加上自己 的补充,引导学生想象作品所描写的场景:小船飘荡在 水面上,诗人登上了小船就要离去,而好友汪伦却没有 来相送。诗人这时不免有点失望。突然,岸边传来熟 悉的歌声。诗人惊喜,发出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也 没有汪伦对我的感情深啊!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就 不难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感情之深了。当然,教师在 引导学生按照古诗特定的内容展开想象时,也可以有 所生发,有所添加,在想象中增添某些独特的感受。而 对于表达的情境不明确的一些古诗,教师则可以以此 为引子,引导学生自由想象。例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是一首哲理诗,教师则可以根据这首诗所揭示的道理, 这份诗意呢?”学生反复诵读仔细琢磨之后,描绘出了 心目中的诗境:繁盛的春花,遮盖了小路,压低了花 枝。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 小黄鹂在花间不断地欢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 同绘就了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诗意画面。大家 充分感悟到了这首诗的意境,也在快乐的说说画画中 理解掌握了这首诗。就这样通过以画讲诗,让学生透 过诗中展现的图景,去捉摸诗人的感情脉搏,体会诗人 的感情波涛。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经过吟诗作画,以 画讲诗层层深入的过程中,就领会了这首诗的深远意 境。 4.指导改写,引导学生创造美。 语文审美教育不限于鉴赏,还必须创造。古诗多 用五字或七字的对偶句,虽然它为我们展现了极美的 田园风光、古朴而又淳美的民风,但小学生很难品味出 其中的:卷蕴。因此,在审美设计中我常将古诗进行改 写,改写的过程即是形象思维的过程,既能部分再现古 诗词中的田园美、人情美,又能锻炼文字,不失为美育 中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改写不是简单地把诗句解释一 下再连成短文,而是通过文体的转换,在准确表达出诗 句意思的同时,还可将自己学习完古诗之后,把对有关 内容的体会加以想象、联想,用自己的语言传达出来, 奏出情感与诗文的共鸣。如在教《九月九日忆LI_j东兄 弟》时,看到学生能真切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之后,趁势 打铁,让学生根据诗句意思结合生活体验,把古诗改写 成书信的格式,以第一人称“我”的语气来抒发诗人特 定情况下真情的流露。以此直接唤起学生心理上喜、 怒、哀、乐的情绪反映,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各种情绪体 验,陶冶性情,达到美育的目的。 古诗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 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其精妙的语言,高 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宝藏。让我们在古诗教学上献言献策,让我们的古诗 教学充满乐趣,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古诗这一中华的瑰 宝,把古诗这一民族文化的骄傲永远地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浙江省德清县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