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温季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高温季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2022-07-27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高温季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1、 工程概况

青之杰花园工程位于上海市中心,总建筑工程56000m2,高89米,27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箱形地下室桩基础。地下1层,基础混凝土厚度为1.65米,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S8。混凝土浇捣量达2900m3,属大体积混凝土,计划采用预拌混凝土一次浇捣,但施工期间恰逢高温季节,若操作不慎,该工程基础会出现严重的贯通性裂缝,将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 技术难题

2.1 密布的桩基制约了基础底板的滑动,增加了混凝土展开裂缝的机率;

2.2 昼间气温达36℃以上,平均气温大于32℃。在此条件下下施工,规范无此范例,且所有计算公式的先决条件中,均将气温限定在不大于30℃范围内,故混凝土结构内温度、温差和其它技术指标的计算均无参照公式,混凝土浇筑后的各项技术指标均为未知数。

2.3 混凝土搅运输车、砂、石料为露天堆放,积热温度较高。

2.4 因条件所限,无冰水(低温水)供应条件。

3、 主要技术措施

由于混凝土内部可能产生较高的水化热,并导致混凝土内温度升高,这只是问题的表

象特征,也是必然的。因此主要切入点放在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混差、混凝土降温阶段(即混凝土收缩阶段)的降温速度、平衡调整混凝土在同一层面不同浇筑时间、不同区域间的温差,最大限度消除其混凝土内部的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有效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贯通裂缝的产生。

3.1 选用用早期活性低的525#低水化热矿渣水泥,以降低早期强度发展过程中的水化热。

3.2 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在减少水泥用量。并掺加缓凝剂,以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

3.3 经与设计单位商定,基础承台混凝土采用60天龄期作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检测标准。

3.4 采用“斜面分层法”浇捣混凝土,由二台汽车泵加一台固定泵同步由东向西浇筑,倒退推进,中途不间断,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不设施工缝,临时接搓间隔时间不大于2小时,且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

3.5 强化混凝土测温工作,设二班定人、定时、定仪器进行监控。测温孔总计8处、32点,每处测温点均由4点组成(A、B、C、M),A孔测点深度为1.5m,B孔测点深度为1.0m,C孔测点深度为0.2米,另外在保温层下与混凝土表面之间设M测点,M测点作为监测环境温度的依据。测温时间按排:

⑴在混凝土入模后72小时内,每隔2小时测温一次。

⑵在混凝土入模后72~168小时内,每隔4小时测温一次。

⑶在混凝土入模后,168小时后,每间隔8小时测温一次。

3.6 温差控制:将温差控制上限定在30℃,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早期脱水,保证游离水不过早蒸发,从而达到有效养护效果。

4、 在浇捣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过程中,对突发性问题采取以下对策进行处理:

4.1 表裂处理:因气温过高,混凝土水化热升温较快,故混凝土表面在初次收水后水份蒸发迅速,使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燥收缩裂缝,对此,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加强抹压工序力量,在发现龟裂后,在相应范围内,反复加力抹压混凝土表面,直到龟裂消失,闭合为止。并及时覆盖一层薄膜、一层草包养护。

4.2 高温阶段处理:混凝土入模18小时后,内部温度迅速升高到98℃,混凝土表面温度达76℃,混凝土表面与保温层内空气温度为46℃,温差已达到临界值。对此,立即采取了加强保温覆盖措施,即在常规保温层上,增铺了一道双层塑料薄膜,30分钟后,再行测温,此时温差已降到27℃,此状态一直持续了将近70小时,之后混凝土开始逐渐降温。

4.3 降温阶段处理:自混凝土浇筑90小时后,混凝土开始逐渐降温,并以每天10℃左右速度递减,为防止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在坚持严格保温前提下,对不同时间浇筑的区域进行检测,并采取了分批分期减少保温层厚度、层数的平衡措施,防止在同一层面混凝土内出现较大温差和应力集中情况的产生。7天后,经过测试,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70℃,表面温度为50℃,大气平均温度为30℃,此时,陆续撤除了所有的保温覆盖设施,并转入正常养护工序。

5、 结束语

青之杰花园大楼A、B二幢大楼工程的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于2000年8月底,经过施工期间的长期观测,基础无一裂缝和渗漏现象发生,结构安定性良好,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其中,B幢楼被评为“2001年度上海市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工程。

徐 建 伟

2001年6月15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