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2020-05-10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第一章 动画运动规律的概述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授课时数 2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动画运动规律,理解动画运动规律在制作流程中的作用,理解动画运动规律所包含的三个概念。 教学重点 动画运动规律在制作流程中的作用;动画运动规律所包含的三个概念 教学难点 动画运动规律所包含的三个概念 教学步骤及内容: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动画运动规律? 旁批栏: 我们要怎么样学好动画运动规律? 一、动画运动规律在制作流程中的作用 文字 脚本 作用:完成动画中角色的动作表演,主要是表达前期设定中导演已经设定好动作。 导演已经设定好动作。 合成 背景 设定 动画 造型 动检 分镜头 脚本 原画 动画 线描 上色 剪辑 二、动画运动规律所包含的三个概念 动画的运动规律、动画的时间掌握、原画和动画

1.动画的运动规律 运动规律: A首先要符合自然的规律, 运动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在力的作用 下发生了位移、速度、节奏和轨迹的变化. 判断动作是否符合自然规律的标准: 1力是如何产生的。 2.力使物体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B其次,要符合导演和个人的设计意图符合导演和个人的设计意图,这样符合导演和个人的设计意图,设计的动作才会有特色,才会吸引人们去欣赏。 表现出原画师所要 具备的素质之一------表演。 综上所述我们所讲的运动规律是物体在力的作用(动画力学)下如何运动。 C 动画力学是动画设计创作的理论基础。真实世界的力的关系是要通过动画的处理,才能在动画片里合理存在。 旁批栏: 作业: 准备相关用具:定位尺、A4纸、自动铅笔、彩铅、橡皮等。 小结:动画运动规律是动画制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第一章 动画运动规律的概述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动画力学中力的分类;掌握什么是动画、什么是原画,以及动画、原画与动画的时间掌握三者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动画力学的分类、什么是原画、什么是动画、原画动画与动画的时间掌握三者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原画动画与动画的时间掌握三者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及内容: 1、 动画力学中力的分类 1重力 物理学上称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叫 地心引力)为重力。 在动画片中,不同重量的物体在受力时 会产生不同的动作表现。 2惯性力 物体没有受外力时长久的保持原有的状态,这 种性质叫惯性 惯性。 惯性 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力消失后,还会借助自身 的重量沿原先的运动轨迹继续移动一段距离, 这种特点在动画制作中叫惯性力 惯性力。 惯性力 惯性力和惯性的区别在于惯性力是一种夸张的 惯性。 2、动画的时间掌握 时间掌握是动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予动作以 “意义”或者“内容”。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活动着的角色体现出内在的意志、情绪、本能等。 动画时间掌 旁批栏:

握主要包括时间、距离 、张数与速度的关系。 时间长、距离大、 张数多、速度慢、时间短、距离小、张数少、速度快 3、原画和动画 原画(也称动画设计)就是角色的运动关键动态的画。 动画(也称中间画) 就是角色的运动关键动态之间渐变过程的画。 两者关系: 原画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角色的动作关键画面。 动画设计师是依据关键画面,画出角色动作的全部中间过程。 原画和动画都是完成同一个镜头的工作,但是工序和 要求不一样。两者有不同的分工和合作。 动画设计师是原画设计师的助手和合作人。 4、三者的关系 掌握动画的运动规律、 掌握动画的运动规律、动画的时间掌是对动画动作理论的理解。握是对动画动作理论的理解。原画和动画是形式、技法上表现。画是形式、技法上表现。三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动画运动规律? 答: 因为“运动”在动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一部 优秀的动画中精美的、独特的动作是成功的关键。 我们要怎么样学好动画运动规律? 答:我们要熟练动画运动规律和时间掌握的理论知识, 还要熟练掌握原画和动画的技法,将三者融会贯通。 作业:根据所发资料,判断哪些是原画、哪些是动画。 小结: 原画、动画与动画的时间掌握,三者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旁批栏: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动画片的基本原理及制作流程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1)理解动画形成的原理; (2)掌握动画制作流程; 教学重点 动画流程图。 教学难点 理解动画中的一些常用概念。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1.动画形成的原理 当我们的视觉器官,看到物象消失后,仍可暂时保留视觉的印象。经科学家证实视觉印象在人的眼中大约可保持0.1秒钟之久。因此如果两个视觉印象之间的间隔不超过0.1秒,那么前一个视觉印象尚未消失而后一个视觉印象已经产生,并与前一视觉印象融合在一起,这就是视觉残留现象。由于我们的视觉具有这种特性,所以回转器中的画面才能活动起来。 举例:岩画野猪 2.关于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 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不象其它影片那样,用胶片

直接拍摄客观物体的运动,而是通过对客观物体运动的旁批栏: 观察、分析、研究,用动画片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夸张、强调动作过中的某些方面),一张张地画出来,一格格地拍出来,然后连续放映,使之在银幕上活动起来的。 研究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首先要弄清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规律,处理好动画片中动作的节奏。 (1)时间 所谓“时间”,是指影片中物体(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在完成某一动作时所需的时间长度,这一动作所占胶片的长度(片格的多少)。这一动作所需的时间长,其所占片格的数量就多;动作所需的时间短,其所占的片格数量就少。 (2)空间 所谓“空间”,可以理解为动画片中活动形象在画面上的活动范围和位置,但更主要的是指一个动作的幅度(即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终止之间的距离)以及活动形象在每一张画面之间的距离。 动画设计人员在设计动作时,往往把动作的幅度处理得比真人动作的幅度要夸张一些,以取得更鲜明更强烈的效果。此外,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做纵深运动时,可以与背景画面上通过透视表现出来的纵深距离不一致。 (3)速度 所谓“速度”,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在动画片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所拍摄的格数就越少;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所拍摄的格数就越多。 一部传统的用胶片拍摄的动画电影,其摄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筹备阶段、绘制阶段及后期阶段。 作业:讨论:举例说一下中国制作的典型动画片。 小结:动画电影是以绘画为基础的一个特殊片种,它综合文学、绘画、音乐、表演、摄影等艺术手段共同创作。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运动规律基础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同学能从生动的动画作品中掌握基本动画原理, 动画作品中掌握基本动画原理,为后面的章节学习 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什么是预备动作? 2.什么是动作跟随? 教学难点 跟随动作的利用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三万五千年前 原始人洞穴壁画 西元前一千六百年前, 西元前一千六百年前,埃及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为 了爱色斯女神兴建了一座神庙。 了爱色斯女神兴建了一座神庙。 古希腊人以逐渐动作的人物来装饰壶。 古希腊人以逐渐动作的人物来装饰壶。 笼中鸟 手翻书 1914年,《恐龙葛蒂》面世 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手绘能力的动画师, 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手绘能力的动画师, 就宛如丧失了四肢的舞蹈演员。 就宛如丧失了四肢的舞蹈演员。

旁批栏: 一、 什么是预备动作? 在每一个动作发生之前,都有一个准备和预期的动作。它 可以让观众预见到下一个将要发生的动作, 可以让观众预见到下一个将要发生的动作,从而为主要的 动作做好铺垫。 动作做好铺垫。一些细微的动作变化或者幅度很大的身体 动作都可以来作为预期动作。 在把球投出去之前,角色做了一个非 常夸张的预备动作。 二、什么是动作跟随? 动画设计人员在设计动画的角色动作时,既要考虑角色主 体的动作,还要考虑附属物体本身的重量和质感、 体的动作,还要考虑附属物体本身的重量和质感、空气的 阻力等因素。 阻力等因素。追随动作是原画设计人员应当掌握的技巧。 跟随动作: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并不会永远一起移动, 在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并不会永远一起移动,有些部 分会先行移动,其它部分随后再到, 分会先行移动,其它部分随后再到,然后再对先行移动的 部分作重迭的夸张表情。 作业:临摹一套狗的转头动作。 小结: 研究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首先要弄清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规律,处理好动画片中动作的节奏。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运动规律基础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什么是挤压和拉伸? 什么是变形? 什么是夸张? 教学重点 2 什么是挤压和拉伸? 什么是变形?什么是夸张? 教学难点 变形与夸张的利用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一、什么是挤压和拉伸? 拉伸和挤压最重要的原则是, 拉伸和挤压最重要的原则是,无论一个特定的物体 如何被挤压或拉伸,它的体积保持不变。 如何被挤压或拉伸,它的体积保持不变。 二、什么是变形 变形是指将一副图像逐渐变化到另外一张图像的过程。 变形的透视 为了表现一个极端反应 的动作, 的动作,可以运用变形 的手法来处理。 的手法来处理。要想获 得变形的透视, 得变形的透视,只需要 把角度推进或者拉离摄 像机就可以。 像机就可以。 三、什么是夸张? 动画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极端假设性.有了这个特征,什么样的夸张、变形都能实现,甚至是电影无

旁批栏: 法拍摄 的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画出比常规动作夸张十几倍甚至几十 倍的动作。比如,表现一个极度失望的状态,可以使角色 的眼睛圆睁、嘴角歪斜、体形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迅速 萎缩、瘫软、变小。 如果一个角色要显得很忧愁,我们可以使他变得 更忧愁; 明亮的,我们可以让它变得更明亮;烦恼的, 明亮的,我们可以让它变得更明亮;烦恼的,我们使他更 烦恼;狂野的,我们使他变得更狂野。 迪斯尼动画师将夸张运用到淋漓尽致! 学习方法: 多观察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事物, 多观察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事物,多动手画画人体素描和速写。 作业: 1.《迪斯尼手绘稿》临摹,30张。 2.以手翻书的形式完成一段小球弹跳动画,时间 为 5秒 。 小结: 由于动画片中的动作节奏比较快,镜头比较短(一部放映十分钟的动画片大约分切为100-200个镜头),因此在计算一个镜头或一个动作的时间(长度)时,要求更精确一些,除了以秒(呎)为单位外,往外还要以“格”为单位(1秒=24格,1呎=16格)。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运动的时间掌握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理解匀速、加速、减速等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掌握动画速度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动画速度问题。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1. 匀速、加速和减速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质点所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那么,质点的运动就是匀速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质点所通过的路程不是都相等的,那么,质点的运动就是非匀速运动。(用来代替一个物体的点,称为质点。) 非匀速运动又分为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速度由慢到快的运动称加速运动;速度由快到慢的运动称减速运动。 在动画片中,在一个动作从始至终的过程中,如果运动物体在每一张画面之间的距离完全相等,称为“平均速度”(即匀速运动);如果运动物体在每一张画面之间的距离是由小到大,那么拍出来在银幕上放映的效果将是由慢到快,称为“加速度”(即加速运动);如果运动物体在每一张画面之间的距离是由大到小,那么拍出来在银幕上放映的效果将是由快到慢,称为“减速度”(即减速运动)。 上面讲到的是物体本身的“加

速”

旁批栏: 或“减速”,实际上,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了主动力的变化外,还会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如地心引力、空气和水的阻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 关于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 在动画片中,不仅要注意较长时间运动中的速度变化,还必须研究在极短暂的时间内运动速度的变化。例如:一个猛力击拳的动作运动过程可能只有6格,时间只有1/4秒,用肉眼来观察,很难看出在这一动作过程中,速度有什么变化。但是,如果我们用胶片把它拍下来,通过逐格放映机放映,并用动画纸将这6格画面一张张地摹写下来,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距离并不是相等的,往往开始时距离小,速度慢;后面的距离大,速度快。 由于动画片是一张张地画出来,然后一格格地拍出来的,因此我们必须观察、分析、研究动作过程中每一格画面(1/24秒)之间的距离(即速度)的变化,掌握它的规律,根据剧情规定、影片风格以及角色的年龄、性格、情绪等灵活运用,把它作为动画片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 在动画片中,造成动作速度快慢的因素,除了时间和空间(即距离)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两张原画之间所加中间画的数量。中间画的张数越多,速度越慢;中间画的张数越少,速度越快。即使在动作的时间长短相同,距离大小也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中间画的张数不一样,也能造成细微的快慢不同的效果。 作业:讨论:讨论动画中的常见的速度变化现象。 小结:“速度”,是指甲原画动态到乙原画动态的快慢。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运动的时间掌握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时间、距离、张数、与速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动画中节奏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动画中节奏问题。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1、时间、距离、张数、速度之间的关系 所谓“时间”,是指甲原画动态逐步运动到乙原画动态所需的秒数(呎数、格数)多少;所谓“距离”,是指两张原画之间中间画数量的多少;所谓“速度”,是指甲原画动态到乙原画动态的快慢。 一般情况下时间越长,距离越远,张数越多,速度就越慢;时间越短,距离越近,张数越少,速度就越快。但是有时并非如此。 例如:甲组:动画24张,每张拍一格,共24格=1秒,距离是乙组的二倍。 乙组:动画12张,每张拍一格,共12格=0.5秒,距离是甲组的一半。 虽然甲组的时间和张数都比乙组多一倍,但由于甲组的距离也比乙组加长了一倍,如果把甲组截去一半,就会发现与乙组的时间、距离和张数是完全相等的,所以运动速度并没有快慢之别。只有将这三种因素中的一

旁批栏: 种因素或两种因素向相反的方向处理时,运动速度才会发生变化。 2.3 节奏 1、节奏 一般,动画片的节奏比其它类型影片的节奏要快一些,动画片动作的节奏也要求比生活中动作的节奏要夸张一些。整个影片的节奏,是由剧情发展的快慢、蒙太奇各种手法的运用以及动作的不同处理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说的不是整个影片的节奏,而是动作的节奏。 在日常生活中,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人物的动作)都是充满节奏感的。处理好动作的节奏对于加强动画片的表现力是很重要的。 造成节奏感的主要因素是速度的变化,即“快速”、“慢速”以及“停顿”的交替使用,不同的速度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节奏感。 由于动画片动作的速度是由时间、距离及张数三种因素造成的,而这三种因素中,距离(即动作幅度)又是最关键的,因此,关键动作的动态和动作的幅度往往构成动作节奏的基础。 我们不能因此忽视时间和张数的作用。在关键动作的动态和动作幅度处理得都比较好的情况下,如果时间和张数安排不当。动作的节奏不但出不来,甚至会使人感到非常别扭。 动作的节奏是为体现剧情和塑造任务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处理动作节奏时,不能脱离每个镜头的剧情和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特定动作要求,也不能脱离具体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同时还要考虑到电影的风格。 作业:课后观赏一部节奏感强的动画片。 小结:动作的节奏如果处理不当,就象讲话时该快的地方没有快,该慢的地方反而快了;该停顿的地方没有停,不该停的地方反而停了一样,使人感到别扭。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弹性运动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1)理解弹性基本知识; (2)掌握弹性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 掌握形变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动画中的形变效果图。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3.1弹性运动 1.弹性运动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形态和体积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在物理学中称为“形变”。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形变消失时,弹力也随之消失。皮球落在地面上,由于自身的重力与地面的反作用力,使皮球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因此,皮球就从地面上弹了起来。皮球运动到一定高度,由于地心引力,皮球落回地面,再发生形变,又弹了起来。 物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任何物体在受到任意小的力的作用时,都会发生形变,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然,由于物体的质地不同,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也不一样,所发生的形变大小也不一样,产生的弹力大小也不一样。有的物体形变比较明显,产生的弹力较大;皮球是用

橡皮做的,质地较软,里面又充足了气体,因此在受力后发生的形变明显,产生的弹力大,所以弹得很高,并可以连续弹跳多次;如果是实心的木棒,它受力后所发生的形变和产生的弹力都很小;如果是铅球,它的形变和弹力就更小,几乎难以感觉到了。 旁批栏: 角色在跳跃的时候,动作的基本状态可以完全与皮球的弹跳规律吻 合。这是作为一个形体的弹跳性的体现。在动作表演中存在着大量的弹性运动的 运用。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弹性的特征是受力、变形、反弹恢复。如果动 作完成中具备这些特征,那动态就显得有弹性。 作业: 小球弹跳的完整动画一套。 小结: 在动画影片当中,因为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需要把生活中各种物象夸大、强调,用较为形象的手法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动作更加的生动有趣,从而使动画片更具欣赏价值。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惯性运动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1)理解惯性基本知识; (2)掌握惯性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 掌握形变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动画中的形变效果图。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惯性运动 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惯性定律。这一定律还表明: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物体惯性的现象是经常可以遇到的。例如:乘客,当汽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会向后倾倒,乘客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的原因;当汽车突然停止时,乘客又会向前倾倒,而乘客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速度前进的原因。 物体的惯性还表现在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容不容易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容易改变的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小,我们说它的惯性小;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的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大,我们说它的惯性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物体的质量

越大,它的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它的惯性越小。动画片在表现物体的惯性运动时,不能只是按照肉眼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模拟。应该根据这些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动画片夸张变形的手法,取得更为强烈的效果。例如:汽车快速行驶时,突然刹车,由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以及车身继续向前惯性运动而造成的挤压力,会使轮胎变为椭圆形,变形比较明显;车身由于惯性,虽然也略微向前倾斜,但变形并不明显。为了造成急刹车的强烈效果,我们在设计动画时,不仅要夸张表现轮胎变形的幅度,还要夸张表现车身变形的幅度,并且要让汽车向前滑行一小段距离,才完全停下来,恢复到正常状态。又如:飞刀插入木板,刀的前端由于木板的阻力而突然停止,后端由于惯性仍然继续向前运动,因此造成挤压变形。由于刀是钢制的,变形极不明显,但我们在表现这一动作时,也可以加以夸张。动画角色在奔跑中突然停步,身体也会由于惯性向前倾斜,有时要顺势翻一个筋斗,有时要滑行一小段距离,才能完全停下来。 旁批栏: 我们在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物体的惯性运动时,要掌握好动作的速度与节奏。速度越快,惯性越大,夸张变形的幅度也越大。 作业:惯性运动的表现。 小结: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它是物体改变原有运动状态难易程度的表现。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一般运动规律——曲线运动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1)理解弧形运动基本知识; (2)掌握弧形运动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 理解弧形运动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掌握弧形运动图的画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曲线运动 前言:当物体在运动中速度和方向改变时,当收到自身力的作用改变角度所传递力的时候,就会形成曲线运动。它是区别于直线运动的一种运动规律,动画中的曲线运动能使人物、动物的动作以及自然形态的运动曲线更为柔和、圆滑、优美、和谐,更富有旋律感。有助于表现各种细长、舒缓、柔软及富有韧性和弹性物体的质感。曲线运动有3种形态: 1. 弧线运动 抛物线属于弧线运动:如打篮球、排球、乒乓球时,球的运动。

旁批栏: 抛物线运动只是弧形运动中的一种,请看一下上图中的人体,除非他不动,只要一动,弧形运动覆盖全身,真可谓大圈套小圈。一摇头、一摆手、一抬腿、一跨步······ 下图1就是人的脚在行走中,离地时产生了弧形轨迹的例子,下图2是表现一个人体在惯性摆动的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力的作用,使其运动轨迹呈弧形的曲线运动状态。 图1 图2 作业:弧形运动图的临摹 小结: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呈弧形的抛物线曲线运动。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波形运动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1)理解波形运动基本知识; (2)掌握波形运动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 掌握波形运动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波形运动图形变效果图。 旁批栏: 教学步骤及内容: 人们在跑步运动中自然形成的弧形起伏运动线,红色为头顶曲线轨迹、蓝色为肘部曲线轨迹、绿色为拳头曲线轨迹、粉红色为右脚曲线轨迹、黄色为左脚曲线轨迹。 波浪形 波形运动规律:凡质地柔软的物体由于受到力的作用,受力点从一端向另一端推移,就会产生波形的曲线运动状态。 最常见的就是飘动的红旗所呈现的波浪形运动形态了。 风向

旁批栏: 在画波浪形曲线运动的动画时,应当明确了解关键动态原画所规定的运动主向(这里指旗子被风力所推动的方向),明确主动力的力点(起动点从旗杆出发)与被动力(被带动的点)的相互关系。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应该注意它主动力的位置,分析运动进程中哪个部位是产生主动力的所在,哪个部位是受主动力作用后被带动的运动。 曲线运动动画的基本要领是:看清运动的方向,顺序向前推进。物体在曲线运动进程中如无特殊原因,它的运动规律必然是朝着一个方向、顺序而进的。这是由于力的作用不断延续,直到力的消失。 作业:红旗飘动的动画一套 小结:比较柔软的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 路线呈波形,称为波形曲线运动。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S型曲线运动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1)理解s型运动基本知识; (2)掌握s型运动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 掌握s型运动问题。 教学难点重点: 理解s型运动图形变效果图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S”形曲线运动规律:常表现柔软又有韧性的物体,主动力在一个点上,依靠自身或外部(风的)主动力的作用,使力量从 一端过渡到另一端,它所产生的运动路线和运动形态,呈“S”形曲线状态。左下图是狮子的尾巴,属于有生命的物体,它受自身控制,尾巴根部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通过尾关节逐渐传递过渡,产生S型曲线运动。右图是一组完整的小草的S型运动,主动力是风,反作用力是它的韧劲(不断反弹回来)。

旁批栏: 下面的两棵植物,一棵来自土壤,但植物的柔软度不如前面的小草 力是通过某种媒介,从一端逐渐过渡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力的传递。对于有生命的物体来说,(飞鸟的翅膀为例)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通过关节进行传递,传递过程是由力的始发点(肩关节)向身体的其他部位(翅膀末梢)过渡;而无生命物体则是通过自身的属性(软硬质感)来传递受到的外力,传递过程是由受力点向末端过渡。 作业: 1.草的运动动画 2.狮子尾巴的运动动画 小结:不管表现哪种力,必须与物体的属性想匹配,切不可随意处之。应该注意的是要用力学知识去表现物体的属性,同事物体的属性又决定了它受力后的运动状态。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十大运动规律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运动规律中压缩与伸展的画法; 掌握运动规律中预备动作的重要性及画法。 教学重点 压缩与伸展;预备动作 教学难点 预备动作的重要性及画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十大运动规律 1.压缩与伸展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 (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 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如下图中的左图: 旁批栏: 在角色设计中,“预备动作”和“缓冲动作”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预备——进行——缓冲”是动画片角色设计中特有的过程,预备和冲缓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一只小狗将要冲向镜头,先设计一个向后动作为预备动作,然后画一两张向前的动作,再加上少许速度流线或一股灰尘,观众就要感觉角色已经快要冲出镜头了,一般这类动画一般占12格。 作业:小狗冲出画面的镜头 小结:原画设计往往会设计一些预备动作,让观众预知将有事情发生,让观众产生一种期待感,这样会避免因动作过快而观众又没有注意到关健性的动作而影响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十大运动规律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1)理解几种常见的运动规律; (2)掌握相关运动动画的画法; 教学重点 掌握夸张、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 教学难点 夸张动画的表现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1.夸张 夸张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夸张不是无限制的夸张,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律。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如上面右图所示。 2.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 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

3.跟随与重迭 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分重迭的夸张表演。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4.慢进与慢出 动作的平滑开始和结束是通过放慢开始和结束动作的速度,加快中间动作的速度来实现。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运动,多呈一个抛物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 旁批栏: 作业:夸张的动画表现 小结:在计算机动画软件中,所有的动作类型都被设定为各种数值,物体的运动 轨迹体现为可控的路径(Path),每一个关键帧(Key frame)在动线上会形成 一个事件刻度(Control Point),这个刻度与动线所形成的切线种类,会直接影 响到事件的开始与结束的速度。 计算机动画软件就是以此来实现动作慢进和慢出 的效果。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十大运动规律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1)理解几种常见的运动规律; (2)掌握相关运动动画的画法。 教学重点重点: 掌握时间控制与量感。 教学难点 理解圆弧运动规律。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1.圆弧动作 动画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往往表现为圆滑的曲线形式。因此在绘制中间画时,要以圆滑的曲线设定连接主要画面的动作,避免以锐角的曲线设定动作,否则会出现生硬、不自然的感觉。不同的运动轨迹,表达不同的角色特征。例如机械类物体的运动轨迹,往往以直线的形式进行,而生命物体的运动轨迹,则呈现圆滑曲线的运动形式。 2.第二动作 第二动作可理解为主要动作的辅助动作,它能丰富角色人物的情感表达。但第二动作只能以配合性的动作出现,不能过于独立或剧烈,不能喧宾夺主,影响主要动作的清晰度。

旁批栏: 3.时间控制与量感 运动是动画的本质,而节奏与时间是影响动画运动的主要因素。除了动作的种类影响到时间的长短外,角色的个性刻画也需要“时间控制”来配合表 演。量感是赋予角色生命力与说服力的关键,如何表现出物体应有的质感属性?动作的节奏会影响量感,如果物体的动作(速度)和我们预期上的视觉经验有出入时, 将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 在电脑动画的制作上,修改动作发生的时间是相当容易的一件事,可以通过各种 控制手段,对 Key Frame 做出相当精准的调整,而预视(Preview)的功能能够比 传统方式更快地观察出动画在时间土所发生的问题,以便及时修改。 4.演出(布局) 演出( 布局)在场景中,角色所要叙述的故事情节,都需要以清楚的画面表演来完成。场景的 气氛或高潮的强度,都要带进画面中角色的位置和行动中去。一个情绪往往分拆 为多个小动作来表达,每一个小动作都必须交代清楚。简单、概括、完整是这个原理的要求标准,同一时间内不能发生太过复杂的动作,否则观众会失去观赏的焦点。好的动画来自好的设计,每一个动作、 镜头的位置都必须精心设计,并具有其意义。 作业:临摹一个角色8格的正常走路动作 小结:动画片中的布局即演员的演出,是通过每一格的画面对动画角色的性格和情绪进行惟妙惟肖地刻画。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起动与停顿、张与变形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1)理解起动与停顿动画规律; (2)掌握相关运动动画的画法; 教学重点 掌握夸张变形的度。 教学难点 理解夸张变形动画的特征。 教学步骤及内容: 1. 课堂导引: (1)以现实中的案例讲解起动和停顿: 如奔跑的动物停下来,但其耳朵依然向强飘去。 (2)通过观看夸张的表情动画来讲解引入夸张与变形的好处: 可以让学生想想自己见过的有夸张效果的动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教学内容 (1)起动和停顿的取决因素: ① 原理: 用火车的起动和小轿车的起动讲解取决因素在于他们自身的重量。并通过实例说明两要点:首先,要考虑主体上的所有部分不要在同一时间停止。其次,由于追随运 旁批栏:

动,角色身上的附属物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停下来。 ② 用具体图片和案例感受停顿的魅力: 旁批栏: 通过上图中沮丧动作的停顿效果,来说明使用停顿的好处。 (2)讲解夸张与变形的效果 (3)物体的运动规律--流线 ①速度型流线 ② 声音型流线 ③ 效果型流线 (4) 扩充讲解 ①利用行为控制视频 ② 用组件控制视频 ③ 使用滑块控制视频 作业:临摹一个角色8格的正常走路动作 小结:动画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极端假设性.有了这个特征,什么样的夸张、变形都能实现,甚至是电影无法拍摄的效果。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一般运动规律的学习与掌握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1)掌握弹性、惯性及曲线运动原理。 (2)掌握典型动画制作方式。 教学重点 注意抛物线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制作松鼠尾巴的运动。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弹性、惯性及曲线运动原理。 (2)掌握典型动画制作方式。 二、项目背景 安装flash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 1.从高空落下的物体(如落下的小熊、小球、书包等): 利用惯性知识制作下落的物体,要求从高空落下在半空中因空气阻力稍微拉长,然后在地面上由于弹性有反弹部分高度最终落下,而且落在地面时稍微有点挤压变形。 旁批栏:

效果可以借鉴图1(不要和这一摸一样,自己应该有自己的创意) 旁批栏: 图 1 落下的小球 2.抛出的小球,要求其轨迹是抛物线,最终落下并有稍微反弹动作。 3.制作松鼠摇尾巴动画 要求松鼠的尾巴呈曲线运动。 作业:制作松鼠摇尾巴动画。 小结:根据风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来确定物体运动的速度。在转折的地方,物体的变化速度较慢,在飘行的过程速度较快。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人的结构与运动规律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人的结构及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 人的走路动作;人的奔跑动作 教学难点 人的走路动作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在动画影片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要让他们活起来,首先要让他们动起来,说到动,就要动的合理、自然、顺畅,动的符合规律。这里我们单从人和动物两方面来看他们的运动规律。 在动画中表现最多的是人物的动作,虽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虽然有年龄、性别、体型等方面的差异,但基本的规律是相似的。所以,研究和掌握人物动作的一些基本规律也就十分重要。 1. 人的走路动作 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带动躯干朝前运动。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配合两条腿的屈伸、跨步,上肢的双臂就需要前后摆动。人在走路时为了保持重心,总是一腿支撑,另一腿才能提起跨步。因此,在走路动作的过程中,头顶的高低必然成波浪状。当迈出步子双脚着地时,头顶就略低,当一脚支地另一只脚抬起朝前弯曲时,头顶就略高。还有,走路动作的过程中,跨步的那条腿,从离地到超前伸展落地,中间的膝关

节必然成弯曲状,脚踝与地面成弧形运动线。这条弧形运动线的高低幅度,与走路时的神态和情绪有很大关系。还要注意一下脚与地面的关系。 旁批栏: 2. 人的奔跑动作 人奔跑时身体的重心向前倾,两手自然握拳,手臂略成弯曲状。奔跑时两臂配合双脚的跨步前后摆动。双脚跨步的幅度较大,膝关节屈伸的角度大于走路动作,脚抬得较高,跨步时,头顶的高低的波形运动线也比走路时的运动线明显。在奔跑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着地的过程,而是完全依靠单脚支撑躯干的重量。一顶要有腾空的动作。有些跨大步的奔跑动作,双脚腾空的动作在时间上可以停更长一点。 作业: 一套完整的人走路的动画 小结: 动画运动规律,是研究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处理好动画中动作的节奏的规律。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人的奔跑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人跑步的基本知识,掌握人跑步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 跑步动画的规律。 教学难点 跑步动画的绘画。 旁批栏: 教学步骤及内容: 人的跑步 1.身体重心前倾,两手自然握拳,手臂呈弯曲状 2.奔跑时两臂配合双脚的胯部前后摆动。 3.双脚跨步的幅度较大,膝关节屈伸角度大于走路动作,脚抬得较高。

旁批栏: 卡通式跑步动作: 跑步动画的规律: 走路动作运用到跑步上,动作减半。 1.起码有一格动作是双脚离开地面的。 2.头可以上下动,左右动,身体可以向反方向弯曲和扭曲,双脚可以往里或者外撇。 3.在向上的位置,只提高1/2或者1/3个头部高。 4.人跑得越快,身体越向前倾。 5.腿部动作是最重要的,手臂动作不应该过分摆动。 作业:临摹一套正常角色跑步的动作。 小结:正常跑步动作跟卡通式跑步动作有一定的区别。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各种跑的画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熟悉各种跑的画法,掌握跑的规律 教学重点 跑的规律、背面跑、夸张跑 教学难点 背面跑、夸张跑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各种跑的画法: 背面跑

旁批栏: 夸张跑: 在写实人物奔跑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着地的时间,而是依靠单脚支撑身体的重量。但是在可爱型人物跑步时,中间要有双脚同时离地的过程。这样才能显得更加生动有趣。由于跑步时速度比较快,因此,时间的掌握非常重要。只有掌握住动画的时间和跑步的规律,才能设计出流畅的动作。一般情况下,正常人跑一个半步大概用的时间是半秒钟不到(大约10帧),跑一个完步的时间是不到一秒(大约18帧)。我们设计动作时,习惯用二十五帧每秒,因为这是电视动画的标准帧数(电影是二十四帧每秒),但是在flash默认的帧数是12帧每秒你可以把他改成25帧每秒。 作业:卡通人物跑的完整动画一套 小结:正常人物跑步是有规律的。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各种不同的跑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奔跑时的姿态、节奏、速度以及动作的中间过程;掌握人的循环跑的画法。 教学重点 人的循环跑 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及内容: 透视画法 旁批栏: 奔跑时的姿态、节奏、速度以及动作的中间过程,随着目的、情绪、神态以及角色性别、年龄、身份、体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表现情绪慌张、急促,身体起伏和双手摆动的幅度都应加大。 为了戏剧效果,奔跑时身体有时也处理成向后倾斜。 范例1(快跑)4张一个单步,8张一个完步

人的循环跑画法 旁批栏: 如果需要比8格循环更快的奔跑,每张动画则需添上几只脚的位置去填满动作的空档,或者把腿画得模糊不清,完全像速度线那样处理。 透视画法: 作业:人的循环跑的动画 小结:人的跑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各种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蹦与跳的运动规律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蹦动作的规律; 掌握跳动作的规律。 教学重点 掌握蹦动作的规律;掌握跳动作的规律。 教学难点 蹦的画法、跳的画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蹦 蹦动作的规律:一只脚跳两下。 基本的规律:迈步—跳,迈步—跳、迈步—跳 迈步需要的时间比蹦跳需要的时间多一倍。

跳 跳动作的规律: 1.空中停留时间比较长。 2.跳跃中的重量:跳跃中,双臂保持 运动向前,双脚保持运动向前。 旁批栏: 作业: 蹦的动画一套、跳的动画一套,注意时间节奏的控制。 小结: 一位优秀的原动画设计师就像一名优秀的演员,他的工作是让 角色形象鲜活起来,让角色的动作表演表意准确、生动传神。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人的跳跃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跳跃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 人的跳跃的基本规律及画法 教学难点 人的跳跃的基本规律及画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人的跳跃 基本规律 1.由身体屈缩、蹬腿、腾空、蜷身、着地、还原等几个动作姿态所组成: (1)双手自然握拳 (2)在起跳时,双臂向前、向上带动身体腾空。 (3)双腿踏地后,蜷起向前伸。 (4)在落地这一环节时,双臂从侧前方向下运动,上身压低带动重心前移。 2.人在跳跃的时候,身体的重心不像奔跑时那样简单地向前移位,而是跟随着跳跃运动的不同部分而变化的。 3.从起跳到腾空时重心在身体的前方,从腾空到落地时动作重心在身体后方。 4.在跳跃过程中,运动线呈弧形抛物线状态。这一弧形运动线的幅度,是根据用力的大小和障碍物的高低产生不同的差别。

5.原地跳跃动作(欢呼)的基本动作规律与上面所述的相似,不同的是:蹬腿跳起腾空,然后原地落下,人的 身体和双脚只是上下运动,不产生抛物线。 人的跳跃(范例1) 旁批栏: 人的跳跃(范例2) 作业: 完成一个角色跳跃的动作。 小结: 人的感情是丰富的,在高兴、悲伤、愤怒等等情绪下所表现的状态是不同的动作也是千变万化但离不开基本的规律,所以我们在熟练掌握基本规律后要多观察生活,多体验动作,这样我们的动画人物才能让他们更生动。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口型与表情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1)理解各种表情图; (2)掌握表情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 理解各种表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各种口型图。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欣赏表情简图,同时感受表情魅力。 说明动画片中主要运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现角色的心理活动。 原理: 面部表情:我们可以用部分人物的头部结构变化来大概说明一下。如因口型及心情的变化,脸部肌肉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同样一个人物,惊讶时完全可以让脸部形象处于变形状态,当然这些都是限制在可以动的可以拉伸的部位。头颅是硬的,不能随意乱变形。

口型讲解: A口型:一个闭起来的口型用来表现所有需要闭嘴的音节,如B、P等; B口型:稍微张口常常只露一点牙齿的口型如Y、Z、S等; C口型:口张的更大些,并稍微显漏一点舌头如E、H等; D口型:嘴打开,如A、I等; E口型:开始把张开的嘴角聚拢成略微撅嘴的样子,如O、R等; F口型:嘴向前努,撅的很紧如W等; G口型:牙齿轻轻咬住下唇如F、V等; H口型:嘴略张,口中的舌头抵着上额如L等 手势讲解: 通过步骤图来了解画手的过程:画手时要掌握好手的解剖结构,了解手指的运动规律,把手指理解成一节节的长方体,根据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手指三节面的转折,再适当地勾画两个侧面,这样就能把手表现得更生动了。 扩充讲解: 先演示一个音频控制动画感受动画中引入音频后的精美效果。 ① 利用声音按钮来控制音频: 通过案例的讲解学会修改系统提供的声音按钮。 ② 用组件控制音频: 先演示案例效果,然后通过动画讲解相关组件的使用方法。 ③ 使用复杂代码选择乐曲: 通过演示案例,讲解如何定义和使用相关的复杂代码。 作业:表情临摹 小结:回顾人的口型、表情制作规律,并复习音频的控制方法。

旁批栏: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人的运动规律的学习与掌握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1)掌握人的运动规律及基本原理。 (2)掌握人的运动及表情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 绘制人的运动 教学难点 绘制人的运动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1. 复习回顾: 回顾上节课所讲的人运动的基本原理。 2. 教学内容: (1)加强并延伸人运动的理论学习 ① 人体走路原理: 人走路时左右脚交替向前,带动躯干朝前运动。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配合两条腿的屈伸、跨步,上肢的双臂就需要前后摆动(图2-113)。 为了保持重心,总是一腿支撑,另一腿才能提起跨步。 欣赏头部规律: 在行走过程中,头顶的高低必然形成波浪形运动(图2-114)。当迈出步子双脚着地时,头顶略低;当一脚着地,另一只脚提起朝前弯曲时,头顶略高。

旁批栏: 图2-114 人行走时头顶波浪形的运动轨迹 掌握腿部规律: 走路动作过程中,跨步的那条腿从离地到朝前伸展落地,中间的膝关节必然成弯曲状,脚踝与地面呈弧形运动线(图2-115)。 图2-115 双腿的压低与伸长形成的波形轨迹 欣赏并记忆各种表情图,并考虑设计自己的表情图 作业:① 根据所学知识画一幅人走路的动画。可以结合动态线知识来实现。 ② 根据提供的表情图,绘制自己的漫画表情图,要求包括高兴、悲伤、惊奇等多种表情 小结:根据学生作品点评学生动画制作情况。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动物的结构与运动规律—兽类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了解兽类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兽类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兽类运动规律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在动画片中,动物的出现频率无疑是非常高,无论作为拟人化的角色,还是原生态的配角。从米老鼠、唐老鸭到小熊维尼;从《小鸡快跑》到《海底总动员、《冰河世纪》,可以说从动画的诞生到现在,动物们顶着动画片的半边天。所以掌握动物的运动规律对于动画从业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1)兽类运动规律: ① 分类: 通过图片讲解爪类和蹄类,即肉食类和草食类动物的区别: 一般来说,爪类动物性情勇猛,跑动有力且富有弹性,运动时关节运动不明显;蹄类动物性情比较温顺,有

旁批栏: 坚硬的脚蹄,动作硬直,善于奔跑、跳跃,运动时关节运动较明显。 ② 通过动画实例讲解动物的走,可以分解成以下六点: 1)四条腿两分、两合,左右交替成一个完步。 2)前腿抬起时,腕关节向后弯曲:后腿抬起时踝关节朝前弯曲。 3)走步时由于腿关节的屈伸运动,身体稍有高低波浪形起伏。 4)走步时,为了配合腿部的运动、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头部会上下略有点动,一般是在跨出的前脚即将落地时,头开始朝下点动。 5)爪类动物因皮毛松软柔和,关节运动的轮廓不十分明显。蹄类动物关节运动就比较明显,轮廓清晰,显得硬直。 6)兽类动物走路动作的运动过程中,应注意脚趾落地、离地时会产生一定的高低弧度。 ③ 通过马跑的动画讲解动物跑的规律(15分钟): 1)动物奔跑动作基本规律,与走步时四条腿的交替分合相似。但是,跑得越快,四条腿的交替分合就越不明显。有时会变成前后各两条腿同时屈伸,四脚离地时只差一到两格。 2)奔跑过程中,身体的伸缩(拉长)和收缩(缩短)姿态变化明显。(尤其是爪类动物)。 3) 在快速奔跑过程中,四条腿有时呈腾空跳跃状态,身体上下起伏的弧度较大。但在极度快速奔跑的情况下,身体起伏的弧度又会减少。 4)奔跑的动作速度。一般快跑中间需画11-13张动画,快速奔跑为8-11张动画拍一格,特别快速飞奔为4-7张动画拍一格。 作业:巩固本堂课的知识点—兽类运动规律 小结:兽类动物走路动作的运动过程中,因注意脚趾落地、离地时所产生的高低弧度。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四足动物的走路特征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四足动物的走路特征 教学重点 四足动物的走路特征 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及内容: 掌握四足动物的走路特征 旁批栏: 四足动物的走路特征 四条腿单侧两分、两合,左右交替成一个完步(俗称后脚踢前脚),脚向后再抬起,单侧的两只脚落地有一个先后的时间差。 跑----快速奔跑运动的基本规律可以分解成以下三点: 1.动物奔跑动作基本规律与走步时四条腿的交替分合相似。但是,跑的越快四条腿的交替分合就越不明显。有时会变成前后各两条腿同时屈伸。2.奔跑过程中身体

的伸展和收缩姿态变化明显。(尤其是爪类动物) 3.在快速奔跑过程中,四条腿有时呈腾空跳跃状态,身体上下起伏的弧度较大。但在极度快速奔跑的情况下,身体起伏的弧度又会减小。 旁批栏: 马蹄接触地面的顺序是:向左、前左、后右、前右。一般的是一秒钟走完整的一步。 动物遇到障碍物或沟壑时,常常产生跳跃动作。爪类动物如狮、虎、猫等,它们除了善于跳跃之外,还经常运用身体的屈伸、猛烈扑跳动作捕捉猎物。在扑跳前一般有个比较长的准备动作阶段,身体和四肢紧缩,头和颈部压低或贴近地面,两眼盯住前方目标。跃起时爆发力甚强,速度很快,身体和四肢迅速伸展、腾空,成弧形抛物线扑向猎物。前足着地时,身体及后肢产生一股前冲力,后脚着地的位置有时会超过前脚的位置。如连续扑跳,身体又再次形成紧缩,继而又是一次快速伸展、扑跳动作。 作业:绘制马的完整行走动画 小结:由于动物大多是用脚趾走路(人是用脚掌着地)。因此各部位的关节运动也就产生了差异。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蹄类与爪类运动规律之差异及动画处理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蹄类与爪类运动规律之差异及动画处理 教学重点 蹄类动物的运动规律 爪类动物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蹄类动物的运动规律;爪类动物运动规律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蹄类与爪类运动规律之差异及动画处理 蹄类与爪类动物运动有几点区别:(1)爪类动物皮毛松散,关节运动的轮廓不十分明显;蹄类动物关节运动较明显,轮廓清晰(2)爪类动物的前肢关节向前弯曲,而蹄类动物的前肢关节向后弯曲(3)爪类动物走路着地轻而飘,“点”在地上;蹄类动物身体的伸展收缩姿态变化显著,奔跑时身体充满弹性,伸展幅度明显;蹄类动物因为背部脊椎较硬,奔跑时候基本处于平直状态,缺少弹性。 以马和狗为例讨论动画处理速度,兽类动物走路的速度处理一般是:(1)马的慢走速度12张画面一个循环(一拍二);(2)狗的慢走动作一个循环需要12张画面(一排二)。对于其它四足兽类动物,例如牛,走路的时间与马非常相似,对于象而言,需要1s或15s半完成一个完

整的步子,小一些的动物如猫的一整步则只需要0.5s或更少时间。当然,这些跨步时间可以有很大的变化(如图1、图2)。 旁批栏: 图1 马的慢走速度12张画面一个循环 图2 狗的慢走动作一个循环需要11~13张画面 作业:临摹一套狗走路的完步 小结:掌握物体基本运动规律是制作优秀动画片的前提,而这些运动规律既要以客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基础,又要有它自己的特点。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兽类动物跑步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让学生掌握兽类动物跑步的基本规律及画法。 2 教学重点 慢跑的基本规律、快跑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四足动物的跑步的基本规律、爪类动物跑步的基本规律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兽类动物跑步 爪类动物和蹄类动物在追逐扑食或逃避追击时,往往进行快速奔跑、跳跃,四足动物的蹄或爪上关节的柔韧性,在疾驰中是特别令人注意的。当这个关节承担动物重量的时候,它能向后弯到几乎成一直角;而当它在放松脚在空中时,又几乎能向相反的方向完成一个直角,跑得越快,4条腿的交替分合越不明显,身体的伸展和收缩差距越大,在快速奔跑时4条腿全离地,动物全力伸展,达到最高速度步态。 (1)奔跑的基本规律①在奔跑过程中伸展和收缩姿态变化明显,尤其是爪类动物,原因是他们关节灵活,肌肉柔软②随着身体的伸展腾空,4脚离地,身体的运动弧线加大③在小跑的时候还可以分腿部的两分两合运动,当跑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4条腿交替的分合就越不明显,有时会变成前后腿同时伸展,腾空时间长,落地时间短,4条腿落地时间有时相差2倍(见图1、2)。

旁批栏: 图1 狗的奔跑:奔跑速度更快时候身体弯曲幅度更大 图2 豹子快速奔跑动作 (2)慢跑的基本规律 左右后腿前移,右后腿和左前腿一起向前移动,具有“溜蹄”特点,前后腿同起同落交替进行,伴随的是身体两侧作大幅度的轻摆摇动。 (3)快跑步步子的序列和慢跑时一样的,只是速度更快些,步子伸展得更开。 (4)四足动物的跑步动作 一般慢跑动作一个循环需要16~18张画面(一拍一),奔跑动作一个循环需要5~9张画面(一拍一)。由于蹄类和爪类动物在进化中的结构不同,爪类动物关节运动不是分明显,脚掌有丰厚肌肉,动作轻快、敏捷、柔和,而蹄类动物关节运动比较明显,幅度较大,动作僵直。 作业: 观察、分析猫的慢跑与奔跑 小结: 在快速奔跑过程中,四条腿有时呈腾空跳跃状态,身体上下起伏的弧度较大。但在极度快速奔跑的情况下,身体起伏的弧度又会减少。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跳跃和扑击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兽类动物的跳跃扑击动作时候的运动规律及画法 教学重点 掌握兽类动物的跳跃扑击动作时候的运动规律及画法 教学难点 兽类动物的跳跃扑击动作的画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跳跃和扑击 兽类在跨越沟谷、山涧、巨石,想攻击对方或躲避对方的时候,就会利用身体的伸展跳跃,脊椎骨节的大小与分布构成了它们身体的柔软性与伸展性,行成了动物跳跃与扑击的前提条件。 (1) 跳跃动作 踏地抬起前腿,后腿蹬地跃起腾空,前腿先着地,屁股提起,后腿再着地。 (2) 扑击动作 与跑跳动作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扑击准确,出击有力,在扑跳之前有一个准备动作阶段,腾空时间长。

旁批栏: 袋鼠跳跃 松鼠跳跃:四蹄腾空跃起踏地,抬起前腿等跃起腾空,前腿先后着地,屁股提起,后腿着地 羚羊跳跃跑 作业: 临摹一套松鼠跳跃完整动画 小结: 爪类动物和蹄类动物在追逐扑食或逃避追击时,往往进行快速奔跑、跳跃。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大鱼类的运动规律与设计方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大鱼类的运动规律与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大鱼类的运动规律与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大鱼类的设计方法 旁批栏: 教学步骤及内容: 大鱼类的运动规律与设计方法 大鱼类的动作运动主要是通过鱼鳍推动流线型身体,结合自身曲线运动形态的摆动和水的浮力在水中自由游动。 一、大鱼类动物的基本结构 以动画的认识方法,大鱼类形体结构,可以分为七个部分: (1)鱼头(2)鱼鳍(3)鱼鳃(4)鱼身(5)背鳍(6)腹鳍(7)尾鳍 二、形态特征 身体左右动,用脊背控制整个身体,像蛇一样游动。

旁批栏: 三、基本规律 四、设计方法 确定画面内容和运动方式 绘制动作缩略图 作业:临摹一套大鱼游的动画 小结:鱼类生活在水中,他们的动作住要是运用鱼鳍推动流线型的身体,在水中向前游动。鱼身摆动时的各种变化成曲线运动状态。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小鱼类和长尾鱼的运动规律与设计方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小鱼类动物的基本结构;掌握小鱼类的运动规律与设计方法。 掌握长尾鱼动物的基本结构;掌握长尾鱼的运动规律与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小鱼类的运动规律与设计方法,长尾鱼的运动规律与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小鱼类的设计方法,长尾鱼的设计方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一、 小鱼类动物的基本结构 以动画的认识方法,小鱼类的形体结构可分为六个部分:(1)鱼头(2)鱼鳃(3)鱼身 (4)背鳍(5)腹鳍(6)尾鳍 二、形态特征与基本规律 小鱼:身体小而狭长。动作特点是: 快而灵活,变化较多。动作节奏短促,常有停顿或突然窜游。游动时曲线弧度不大。 三、长尾鱼的形态特征与基本规律 长尾鱼:如金鱼,鱼尾宽大,质地轻柔。 动作特点是: 柔和缓慢,在水中身体的形态变化不大,随着身体的摆动,大而长鱼鳍和鱼尾作跟随运动。

四、长尾鱼的基本结构 旁批栏: 五、设计方法 1.确定画面内容和运动方式 2.绘制动作缩略图 3.分层处理 4.动作设计 5.计算时间与天蝎摄影表 6.拍摄检验 作业:小鱼的动画设计 长尾鱼的动画设计 小结:为了方便掌握鱼类运动规律,可以分为大鱼、小鱼和长尾鱼。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以行走为主的家禽动物运动规律与设计方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鸡的走路动作规律;鸭、鹅划水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 掌握鸡的走路动作规律;鸭、鹅划水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鸡的走路的动画,鸭、鹅划水的动画 旁批栏: 教学步骤及内容: 在动画作品中,这些动物常常作为故事的主角,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例如《米老鼠与唐老鸭》、《雁阵》等影片,它们像人一样直立行走,但基本特征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基本属性,它们在影片中演绎着写实的、拟人的各种生动有趣的动作和故事。它们和人一眼有思想情感,有喜怒哀乐。传达着人类寓于动物与人一样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禽类动物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家禽、飞禽、涉禽 禽类动物三种运动形态: 以行走为主的家禽(例如:鸡、鸭、鹅等) 以飞行为主的飞禽(例如:鹰、大雁、麻雀等) 以走、飞为主的涉禽(例如:鹰、天鹅、仙鹤等) 以行走为主的家禽动物运动规律与设计方法 家禽属于以行走为主的禽类动物。如鸡、鸭、鹅等。这类动物行走的基本规律相似,它们除了依靠双脚走路以外,还可以在水中漂游,偶尔也会煽动翅膀扑打着作短距离的飞行。

一、 家禽类动物的基本结构(以鸡为例) 以动画的认识方法,鸡的形体结构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1)鸡头(2)鸡颈(3)鸡的身体(4)鸡翅膀(5)鸡腿(6)鸡尾 二、形态特征与基本规律 旁批栏: 鸡走路脚步动作 鹅走路动作 鹅脚划水动作 作业:一套鸡走路的完步动画 小结:走步时,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头和脚互相配合运动。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禽类的运动规律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了解鸟类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 掌握鸟类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鸟类运动方式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禽类的运动规律--雀类: 先让同学们观看翅膀扇动关键帧,然后观看飞行动画得到其规律: 雀类的翅膀较小,身体较圆,动作灵活、急促,飞行时翅膀扇动速度快到不易看清运动过程,常夹翅飞窜或停在空中急扇双翅。 a.分析飞行图片和动画总结制作心得: 画雀类飞行运动时,一般只画上扇和下扇二张原画,连续循环拍摄即可。为了动作的生动性,往往在翅膀的相应位置加上速度流线。 b.分析飞窜图片和动画总结制作心得: 夹翅飞行是雀类飞行中一个常见的动作,画此类动作时,雀类

旁批栏: 身体可以略加拉长,加上适当的速度流线能加强飞行的速度感。 c.分析跳跃图片和动画总结制作心得: 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雀类跳跃过程中爪子的造型有许多变化。尾部随身体上下跳动而呈现反相运动。 禽类的运动规律--阔翼类: 阔翼类的翅膀宽大,有灵活的长颈,飞行时翅膀上下扇动有力,下扇时翅膀张的较大,抬起时翅膀略收拢。飞行时常有滑翔动作。阔翼类的飞行动作缓慢柔和。 分析翅膀下扇和上扇图片得知下扇时翅膀张的较大,受空气浮力的影响,翅膀的顶端向上翻起;翅膀抬起时翅膀张的较大,受空气阻力的影响,翅膀的顶端向下翻去。 作业: 临摹鸟的运动规律图。 小结: 鸟类分为阔翼类和雀类。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2 昆虫类运动规律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理解昆虫类运动规律;(2)掌握典型昆虫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蝴蝶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时间轴特效动画的制作过程。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1)昆虫类运动规律: ① 讲解基础知识: 通过三个典型昆虫类动画说明昆虫种类繁多,已移动方式来分可以分为:飞行类、爬行类、跳跃类。 1)飞行类的运动特点是: 掌握它们的运动轨迹,因为基本上昆虫的翅膀都是上下抖动或震动,区别他们的是他们的运动轨迹。如蜜蜂的运动轨迹是规则的,呈8型、O型等。藏颖的运动轨迹则是混乱的。蝴蝶的运动轨迹是柔和轻盈的这里要的一点是,像蝴蝶这样的昆虫的翅膀扇动要比其他昆虫慢,而且不是总上下扇动,偶尔有双翅合拢状,不可千篇一律。

2)其它常见昆虫类的运动规律: 通过演示蜜蜂的飞、蟋蟀的跳、蜻蜓的飞动画 总结了蜜蜂、蜻蜓、蟋蟀、青蛙的运动规律: A、蜜蜂:身体小巧玲珑,翅膀急促、快速,画蜜蜂的飞行动画,要先设计好飞行线路,画翅膀扇动时,可在同一张画面上同时画出一实一虚两个方向相反的翅膀,再加上几根速度流线,这样动起来就生动多了。 B、蜻蜓:飞行速度平稳,身体变化不大,尾部有时会有些小动作,翅膀扇动急促、快速,画蜻蜓飞行时,可在同一张画面上画出翅膀的几个虚影,以示速度之快。 C、蟋蟀:跳是其基本动作。它们后腿粗壮、弹跳有力,跳动轨迹为抛物线状。随着身体的跳动,头上的触须呈曲线运动状上下摆动。 (2)补充知识-时间轴特效: 通过具体flash演示完成知识点介绍,然后通过四个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制作时间轴特效: ① 典型实例──知识创财富:讲解变换和投影效果。 ② 起步──模糊的水花:讲解模糊效果。 ③ 进阶──轻松复制图文:讲解复制到网格和分散式直接复制的区别。 ④ 提高──破碎的花瓶:讲解分离效果 旁批栏: 作业:根据蝴蝶的运动规律,画一组蝴蝶飞的效果。 小结:回顾禽昆虫类运动规律。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火的运动规律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火的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 蜡烛熄灭、大火燃烧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蜡烛熄灭、大火燃烧的运动规律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火的运动规律 火是可燃物体在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焰,由燃烧的微粒和气体组成。 用七种变化的效果图来分析火的七种运动形态各自的特征 1)扩张2)收缩3)摇晃4)上升 5)下收6)分离7)消失 火的三种表现方法 1)小火苗运动—单个火头,火苗较小,如蜡烛:

旁批栏: 蜡烛熄灭示意图 2)中火运动——一个火头或几个紧靠的火头一起燃烧,火苗较大。 3)大火运动——大火有多个火头,火势大,变化多。可看作是若干个小火和中火的集合体。 大火示意图1 作业:临摹蜡烛熄灭、大火燃烧的运动规律图 小结:画大火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大火中小火苗的变化要比总体形态的变化多。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火的运动规律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中火运动规律的掌握;大火的运动规律的掌握。 教学重点 中火运动规律的掌握;大火的运动规律的掌握 教学难点 大火的运动规律的掌握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中火运动—一个火头或几个紧靠的火头一起燃烧,火苗较大,变化较多; 中火运动示意图: 画大火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大中小火苗的变化要比总体形态的变化多。 火焰的顶部形态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 表现大火时,每一张原画和动画都应当注意符合曲线

旁批栏: 运动规律,切勿简单循环。 为了体现大火的层次和立体感,上色时可分层2-3种颜色。 大火示意图1 大火示意图2 作业: 临摹中火的运动规律图、大火的运动规律图 小结:掌握火的运动规律。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水的运动规律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水的七种基本运动形态。 教学重点 分离、聚集、推进、S变化形、曲线运动、发散变化、波浪形运动 教学难点 分离、聚集、推进、S变化形、曲线运动、发散变化、波浪形运动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水的运动规律 动画片中即有小小的水滴,又有大江大河的水浪。它都离不开七种基本运动形态。即:分离、聚集、推进、S变化形、曲线运动、发散变化、波浪形运动。 聚集 分离

旁批栏: 推进 S变化形 曲线运动 扩散变化 波浪形运动 作业: 临摹水的七种基本运动形态。 小结:水往低处流是水的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水的运动规律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水滴、水圈的画法。 教学重点 水滴、水圈的画法 教学难点 水滴、水圈的画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水滴、水圈、水纹、水流、水花、水浪 1)水滴下落时呈头大尾细的流线型,拉长,落地迅速变扁并分裂,向四面飞溅。 2)水圈的画法:水圈从中心出现向外围逐渐推出,之后慢慢消失。水圈从产生到消失约需六至八张原画(关键帧),每张原画之间加进七张左右的中间画,这样运动

旁批栏: 起来就使人感到生动。 水圈形成示意图: 作业:分别画一组水滴、水圈的运动规律图。 小结:一件物体落入平静的水中,圈形波纹围绕物体落点向外扩散。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水纹的画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水纹的画法 教学重点 水纹的画法 教学难点 水纹的画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水纹:一件浮在水面的物体向前行驶,冲击水面形成旁批栏: 人字形波纹。波纹由物体两侧向外扩散,向远方拉长至消失。 水纹的画法:物体浮游在水面上时,会使水面产生水纹,如行驶的小船、游动的天鹅、鸭子等。画水纹时,要注意水纹的运动方向与物体的方向相反,速度不能太快,水纹逐渐向外扩展。

旁批栏: 作业:画一组水纹形状形成图。 小结:物体浮游在水面上时,会使水面产生水纹。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水流的画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水流的画法 2 教学重点 水流的画法 教学难点 水流的画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水流的画法:水流包括山间小溪、渠水、瀑布等。画水流时要注意水纹造型的变化,在两组水纹间加中间画时,还可适当的加上一些小水纹或线条,这样画出的水流就比较生动。

旁批栏: 作业:临摹水流的运动规律图 小结:一般以匀速表现,不可忽快忽慢。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水花的画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水花的画法 教学重点 水花的画法 教学难点 水花的画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水花的画法:冲向地面的水柱、落入水中的石块、高处滴下的水滴都会形成水花。水花的运动属于发散变化。 水花的溅起速度较快,升至最高点时,速度逐渐减慢,分散下落时,速度逐渐加快。

旁批栏: 作业:临摹水花的画法。 小结:水花在水中形成时通常伴有水圈。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水浪的画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水浪的画法 教学重点 水浪的画法 水浪的画法 旁批栏: 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及内容: 水浪 水在流动时,遇到阻力就会形成浪,根据水的运动速度与阻力大小不同,会分别形成大浪、中浪或小浪。表现宽阔水面上的水浪,可分为多层,上层画大浪,中层画小浪,下层画小浪,速度也会一次减慢。

旁批栏: 作业: 画一组海浪冲上沙滩的运动图。 小结:水在流动时,遇到阻力就会形成浪。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风的运动规律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了解风的不同表现方法,掌握风的运动画法。 教学重点 风的不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风的曲线运动表现 旁批栏: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运动线表现 风本来是无形的,要表现他只有靠别的物体的漂移、运动,如被风吹起的落叶、纸屑等,在设计时一般先设计好物体的运动线,确定被风吹起的物体动作的转折点,然后逐张绘制中间画。 被风吹起的纸 二、曲线运动表现 曲线运动表现最常见的有飘带、胸前的红领巾、飘扬的红旗等一端固定的柔软物体。 三、流线表现 动画影片中的龙卷风、较大的风吹起的纸屑、沙土等物,

以及风冲击较大物体时的情景,一般可以采取流线的表现方式。 旁批栏: 龙卷风 四、拟人化表现 根据动画影片剧情和艺术风格的需要,有时会把风直接夸张成拟人化艺术形象,在设计时既考虑风的运动规律,又相对灵活不受其影响,充分发挥夸张和想象力。 作业:画一组被风吹起的窗帘的运动。 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风是无形的气流。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自然现象运动规律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理解云雾的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 云的各种画法 教学难点 云朵的运动 旁批栏: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云 天空的云有高有低,高的有一万多米,低的只有几十米,有时与地面上的雾连成一片。其实,云和雾实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它们所在的高度不同。地面上的雾升高后,我们就不称它为雾,称为云。 云是由悬浮于空中的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和冰晶,或由两者混合构成。因大气产生凝结的条件不同,形成的云在高度和外形上也不同。云的运动可以显示气流的方向和速度,而云状的演变也表明大气结构情况和天气的变化。 动画片中的云多数是在背景中使用,如晴天的云、阴雨天云、早霞和晚霞等。 (一)云的运动特点 由于空气的对流运动以及云体内部的运动,使得云的形状不断发生变化,有的发展扩大,有的缩小消失;有的互相分离,有的互相结合。 一般来说,云的运动速度是不一样的。乌云翻滚、风卷残云,其运动速度比较快;比较轻盈的云,其运动速度比较慢。

比如慢慢漂移的浮云,速度慢慢地移动,更增加了一种祥和的气氛、一种愉快的心情。 (二)云的造型特点 动画片中云的造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实型,另一类是装饰型。 写实型可以描线、上色,也可以直接用喷笔将颜色喷在赛璐珞片上(图4-7、4-8)。 旁批栏: 写实型云的游移 云朵的运动 装饰云 作业: 云朵的运动的画法 小结:表现装饰型云的运动可以先画原画,再加动画;也可以画好设计稿以后,一张张地顺序画下去。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自然现象运动规律—雷电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雷电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 雷电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雷电的表现方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一、雷电的形成 打雷闪电,往往发生在空气对流极其旺盛的雷雨季节。雷雨云是带电的,一边带有正电,一边带有负电。当带电的云层正负电荷之间,或是云层与云外物体的正负电荷之间的电磁场差大到一定程度时,正负电就会互相吸引,产生火花放电现象。火花放电时产生的强烈闪光,叫闪电。放电时温度很高,使空气突然膨胀,水滴气化,发出巨大的响声,就是打雷。 闪电的光带有比较垂直的和比较平斜的。地方性的雷雨云,一般是垂直发展的,闪电的光带自上而下,叫“直雷”;地区性的雷雨云,往往有个平斜面,因此,闪电的光带比较平斜,叫“横雷”。 闪电的速度很快,由一个“先导闪击”开始,紧跟着是“主闪击”,接着主闪击而来的则是一系列的放电,数目可达20个以上。由于整个放电过程一般只有半秒左右,所以肉眼无法区别,只能感到一系列明显的闪烁。相比之下,雷声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有时甚至可达1分钟之久。

旁批栏: 闪电效果 二、闪电的运动规律 一般闪电是这样表现的:正常(灰)—亮(可强调到完全白)—暗(可强调到完全黑)—正常(灰)。在半秒钟的放电过程中,闪电次数很多,而我们只有12格胶片,所以只能加以简化,在十几格胶片中,闪烁两三次。 三、闪电的制作特点 表现闪电的镜头,一般要画3张景物完全相同而明暗差别很大的背景:(1)灰,阴云密布的日景;(2)亮,在强烈的电光照耀下的非常明亮的日景(冷色调);(3)暗,阴云密布的夜景。另外,还可加上1张白纸和1张黑纸,拍摄时交替出现,每张拍一格或两格。如果是白天,其顺序大体如图4-11所示。 图4-11 闪电的拍摄规律 四、闪电的两种表现方法 (一)直接出现闪电光带 闪光带一般有两种画法,一种是树枝型(图4-12),另一种是图案型(图4-13)。 图4-12 图4-13 作业:思考不出现闪电光带怎么表现。 小结:动画片中出现闪电的情况不多,有时根据剧情的需要。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自然现象运动规律—雨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理解雨的运动规律,掌握雨的画法。 教学重点 掌握雨的画法 教学难点 掌握雨的画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一、雨的运动规律 在动画片中,经常出现下雨的镜头。雨产生于云,云里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互相碰撞,合并增大,形成雨滴。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便从天上掉下来,成为雨。雨的体积很小,降落的速度较快,因此只有当雨滴比较大或是距离我们眼睛比较近的时候,才能大致看清它的形态。在较多的情况下,我们眼中看到的雨,往往是由视觉的暂留作用而形成的一条条细长的半透明的直线。所以,动画片中表现下雨的镜头,一般都是画一些长短不同的直线掠过画面。雨从空中降落时,本来是垂直的,由于风常常伴随着它,所以我们看到的雨点往往都是斜着落下来的。 二、雨的两种表现方法 (一)用动画表现下雨 下雨时,往往有一片比较广阔的雨区,为了表现远近透视的纵深感,可以分成三层来画。

旁批栏: 雨的分层画法 绘制一套可供多次循环拍摄的雨,前层至少要画12~16张,中层至少要画16~20张,下层至少要画24~32张,也就是说,至少要比雨点一次掠过画面所需要的张数多一倍。可以画两组构图有所变化的动画,循环起来才不会显得单调。 单个雨滴画成直线,动画轨迹设计成稍稍交搭的(图4-20)。为了真实感,雨的动画几乎需要拍单格。在表现地面雨滴时,可以增加雨滴溅起水花的效果来表现随意的效果(图4-21)。 图4-20雨滴的设计轨迹 图4-21 雨滴落在地面溅起的水花 作业: 雨滴的设计 小结:暴风雨的特点是速度快,雨滴设计可为倾斜一些,但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阵阵狂风,难度较大。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 名: 动画运动规律 教 师: 王鹏威 班 级: 编写时间:

课题: 授课时数 爆炸 教学目的及要求: 2 掌握爆炸的规律,掌握爆炸的画法。 教学重点 爆炸的规律、爆炸的画法 教学难点 爆炸的画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旁批栏: 一、爆炸时发出的闪光 爆炸动作强烈,是突发性的。爆炸时,闪光的表现方法归纳为三种:一是用深浅差别很大的两种色彩的突变来表现强烈的散光效果,即闪电型。二是放射形散光出现后从中心撕裂、迸散,也可表现出散光的强烈效果,即撕裂型。三是用扇形扩散的方法表现闪光可分成浓淡几个层次,闪光的色彩有白色、黄色、蓝紫色等,即扇型(图4-53)。强光闪亮的过程极快,一般5~8格就很快消失。 二、爆炸物 爆炸物,指爆炸物本身的碎片和被炸物体飞溅出来的泥土、石块、树木、和建筑物碎片等,即炸飞的各种物体(图4-54)。

旁批栏: 地面的爆炸原画 (一)爆炸物的运动特点 这类碎片的运动,开始时速度很快,一下子就向四面飞散。假如是画面范围比较小的镜头,爆炸物一般只需散光出现后,直至将要消失时(相差几格),浓烟开始滚动着向外扩散,面积愈来愈大,然后渐渐消失。炸飞的各种物体由爆炸中心沿抛物线向四周扩散,其速度除因各种物体本身的体积、重量不同而有所差别外,开始飞出时速度都比较快,接近最高点时速度减慢,降落时又逐渐加快。爆炸场面大时,距离远时速度慢,往往长达数秒才降落下来;爆炸场面小时,距离近时速度快,只需几格就可飞出画面。 (二)爆炸物的绘制特点 设计动作时,可以先画出炸飞的主要物体的运动线(距离远时呈抛物线,距离近时呈扇形扩散),并确定飞起的先后次序。为了表现纵深感,还要确定哪些物体飞起时由小到大,哪些由大到小。 被爆炸物的运动轨迹 作业:画一组爆炸后烟雾的运动过程。 小结:爆炸时烟雾的运动,从开始到逐渐扩大,约需要画张画面(拍2格)。何时消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0几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

一、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3、 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4、 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 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

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 ”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4、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

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 5、可操作性

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6、考虑变化性

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

三、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1、课件的长度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包括一门完整的课程内容,可运行几十课时;小的只运行10-30分钟,也可能更少时间。

2、多媒体课件

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 3、常用制作方式

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课件形式是 PPT(用office PowerPoint 制作的幻灯片),由于它编辑、播放,各种操作简单易学,而且能够很方便地找到资源,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善和加工,对技术的要求相对不高,并且多加钻研也可以有反复多彩的效果,能满足许多需要,因此广受欢迎。其他应用较广的还有 Flash 和 Authorware 以及几何画板(数学老师常用)等等 4、课件制作的几个原则

①教学性 课件的应用必须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②可操作性 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交互操作层次不应太多。

③科学性 课件制作要符合科学性,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否则用课件还不如做实验,但课件永远不可以取代实验。

④简约性 课件的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太多,避免对学生注意力产生干扰。注意动与静的对

比,前景与背景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每屏文字显示数量,尽量用配音替代叙述文字,过多的文字阅读容易使人疲劳。

⑤艺术性 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⑥信息量 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自然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但不能太大,要适当地留有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产生“电灌效应”。

⑦适度使用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注意不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数学的方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导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一定比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板书效果好;化学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有时就不如实际演示实验更直观更有说服力;理论问题、微观世界的活动、宏观世界的变化等,采用多媒体课件则有其明显的优势。 写教案要几个步骤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 教学目标 ,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 教学重点 (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 板书设计 (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 教学手段 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 教学方法 .。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教案

教案是备课内容简要而有序的记录,是支持教师上课的范本,简单说,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备忘录。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中,如何撰写教案,才能带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案在常规教学中的应有的作用

首先,要打破传统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许教案因人、因课程、因教学内容而异,倡导书写个性化、创新性教案。同时要改变教案检查的传统理念和标准,重新界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书写教案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检查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教学;不是苛求环节的完备与否而是充分张扬教师的个性;不是约束教学活动的范式而是促进教学生成的载体。唯其如此,才能调动教师写教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倡导教案“留白”。所谓的教案“留白”,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具体来说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而是要体现出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境,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

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划;

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

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四是教学实施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教案是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 教师写好教案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项目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备。教案项目包括题目、教具、教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任课班级、授课时间等,一般都有固定表格,填写要规范,如有变动必须马上注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是在对学生教材与培养目标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必须准确、科学,教学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总和,一般包括导入语(由旧课导入新课)、教学主要内容、板书设计、重点提问(互动环节)、课后思考(或作业),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才能完整。 二、重点、难点要突出。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表格中,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予以体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课的重点、难点和目标展开,对重点给与重视,对难点分析明白,这一切都在于服务实现这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而这一具体目标是一门课程总目标的一个子目标,因而要做到每一课教案和全部课程目标体系上的有机统一。

三、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因为教材是死的,教学是鲜活的;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参考材料,不能代替全部教学,更不能代替教师备课和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所以教案中对教学材料的处理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形成有机整体,一要完整,二要逻辑严密,三要通

过创新形成特色。

四、案例教学材料要绝对“新鲜”。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使世界变小了,市场变大了,技术更新快了。教材即使最新出版,由于其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有些内容很快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技术应用的实践。高职教育是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即在备课过程中树立最新的实践性教育理念,用最新鲜的材料去充实教学内容,用最新、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去阐发理论,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所以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科学规定教师一课时的备课工作量是2—3小时,一个高校教师每周课时量规定在十课时左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和具体保证。 五、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为每一节课设计出具有如下特点的板书方案:一是严密的逻辑性,板书顺序是逻辑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现;二是概括性,高度凝练概括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三是符合审美要求,板书设计要符合审美规律,给人以明确清晰、美观大方的良好审美感受;四是结构的完整性,即对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表述;五是创新性,每个人即使在讲同一内容时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作用,板书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即个性化。因此板书设计可以借鉴、参考,但决不能照搬照抄。

六、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案撰写不是一次性劳动,初稿完成后,需要不断充实完善。一是因为初稿往往有顾此失彼之处;二是教材研究与

教学实施常有灵感产生,出现新的闪光点及时补充进去;三是需要用新材料与新信息对教案进行补充;四是备课不是一次性劳动,一节课的备课也不是一次有效,过期作废,需要从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角度补充不足;五是集中备课或教研组活动中从课程之间的衔接上或交叉中获得提示、补充。充实完善不是推翻重来,可以利用备注栏,也可以形成一页纸粘在一角,对照研读。

七、教案以手写为主,条理清晰,字迹工整。教案撰写是创造性劳动,是对教师研究能力、写作能力、概括分析能力的有效训练,也是对教师书写水平、概括能力、材料组织等综合素质的反映,所以教案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也是检验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手写教案对教师要求更高,更能真实检查教师备课质量、更具有可比性,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师要写一手好字。出色的手写教案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鲜活样本。

八、关于电子课件。电子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改进的成果,对传统教学手段是一种改进和有益补充,但高职教育实践证明,电子课件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的一个工具条件,它直观、容量大,许多用讲授法难于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展示、演示、模拟得以实现,还可以节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板书时间,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教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电子课件的过度使用易于禁锢教师思维,限制了教师临场发挥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一、符合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是指教师要认真贯彻大纲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

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大纲、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编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纲扣本、有科学性。 二、加强创新性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同时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要对别人的经验在思考的基础上消化、吸收,结合个人的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写出水平和个性。 三、注意差异性

由于每一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因此编写教案也就不可能有千人一面的固定模式,为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应过分强调要求整齐划一,在保证教案的基本常规不漏向外,具体的写法不宜多干预,要因人而异,形式多样,如果领导对老师的教案要求整齐划一,统一模式,这表面上看来很规范,但在实际上束缚了老师的手脚,扼杀了创造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没有固定不变得,教师的教案就不能有统一的模式。 四、讲究艺术性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尤其是要设计好开头、结尾,首位呼应,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效果,教师的说、谈、问、

讲等课堂语言都要经过设计,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多说,该什么时候说,用什么语调说等都应经过精心安排。

五、强调操作性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一种方案,是施工的一种“图纸”他贵在使用,能操作。有的教师写的教案繁琐,上课时还得时不时地看教案,因此在基本观点都阐述不清楚,更谈不上旁征博引,开发学生智能了,因此写教案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该简则简,该繁则繁,好的教案文字很简练,但从中却能看出教师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有相当的深度,教学思路十分清晰,能力训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有提示性。 六、考虑变化性

教学进度中常常出现离开教案所预见的情况,教师不能死抠教案而打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根据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动机,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答案补充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可能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出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方案,这样,出现打乱教案的现象,也不会紧张,可以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如果我们的教案过于详细、完美,将在无形中对教师的教学形成束缚,剥夺了课堂教学生成的契机和充分拓展的空间,其教学效

果未必理想。我们经常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眼睛里有学生”,就是指要根据学生和课堂不断变化的实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无论我们备课、写教案多么详细、充分,都无法穷尽课堂上将要发生的一切情况,意外事件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机智来应对。

(最近,南安进修学校开展南安市2012年中学数学、地理、英语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为使教师对教学案例有一定的了解,特找一些相关知识与案例范文) 1.什么是教学案例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2.教学案例的特征

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

(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3、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

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

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这是一所农村初中校,这是一个活蹦乱跳的班级,这是一堂临时接到通知的公开课,这是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这是一群刚刚接手的学生。

前天,教研组长临时通知我说今天要开一堂学校的公开课,并说要请摄像师随堂拍摄。完了,只有一天的时间准备,太急了!按照教学计划,我这一堂课要上的应该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公开课倒是上过不少,但面对摄像机还是头一遭,学生们也是如此,并且时间这么急,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没办法了,只好抓紧时间搜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 【案例描述】

课前,同学们纷纷走进多媒体教室,教室后面齐刷刷地坐着一排老师,一前一后摆着两台摄像机,这阵势真的是有点让人“毛骨耸然”,就连我这身经百战的老师都有点腿软。事实证明,这两名“大炮”还是相当有杀伤力的,原本活跃的班级在它们的“火力覆盖”下变得战战兢兢、鸦雀无声,这让我费了不少力气,努力调动课堂的气氛,所以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上课铃响了,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并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我创设

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帮忙。这时,学生们满脸疑惑:老师竟然要我们帮忙?于是,我顺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寒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国的风光;夏东海准备带上小雨、小雪到海南旅游。一家人在讨论准备行李的时候犯愁了,该如何准备去两地旅游的衣物呢?请大家帮帮忙。用这几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角色来导入新课确实很不错,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纷纷给出了建议,从而打破了刚才的恐惧心理。其实这个问题我并不要求学生给出准确的答案,只不过想调动一下气氛并给学生建立“南北温差大”的初步印象。接下来好戏开场:我模仿电视节目创设了这样一个环节:“大家猜猜看”并进行了抢答,用大屏幕打出几幅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让学生猜这是我国的北方或南方,具体是什么地点?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最终,学生们猜出了哈尔滨和海南三亚,这时我顺便也引导学生复习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巩固了旧知识也初步认识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的特点。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几幅图是真的吗?我们能不能来验证一下呢?”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于是,我请同学们打开了“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阅读了本图的图例,接着要求学生讨论几个问题:(1)分别读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的气温值。(2)找出1月0℃等温线的位置并用彩笔描出。(3)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经过了各组的讨论之后,我每个小组各抽出一名同学来读出上面4个城市的气温并按照南到北的顺序把这4个城市的气温写在黑板上,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结论:随着纬度的不断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接着,我又

请了一名学生上台指出了1月0℃等温线的位置,并说出这条线最弯曲的部分在哪里,学生调用了上节课的知识指出最弯曲的部分在横断山区,从而复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最后,我请一名学生上台计算出了海口和漠河的温差是44℃。经过一步步的启发和引导,培养了学生阅读“气温分布图”的能力并最终得出:“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结论,从而也验证了上个环节中同学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并且知道了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有了前面的经验,我又要求学生阅读了“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并和“1月平均气温图”进行比较,同时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得出了:“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得出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原因是地势太高造成的。

“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现在能不能初步知道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在哪里呢?”这时,有学生说冬季最冷地方在黑龙江,夏季最热的地方在海南。为了验证学生的答案,我引导学生们齐读了书本的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同时要求学生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地方一一在地图上标出,并且与学生们探讨了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之所以出现在吐鲁番的原因。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区,到底是哪些呢,大家看一看书本的地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在学生们看图的时候,我很快在黑板上画出了中国轮廓图,说实话这幅板图一直都让我引以自豪也是学生们佩服我的一个地方。接下来,我请了一名学生在我的轮廓图上填出了这几个温度带的名称,至此,学生们对本图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我又引导学生

们认识了这几个温度带在位置排列上的规律,巩固了知识。这时,我又卖了一个关子:唉,这幅图上有几条分界线我们似曾相识!于是,我又请了几名学生在我的轮廓图上分别标出了:北回归线、1月0℃等温线、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至此,学生们深刻地认识了温度带的划分与旧知识的关联。在画线的时候有个学生用一条直线表示了北回归线,我马上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纠正,这时同学们都意识到北回归线应该用虚线来表示,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作图能力。 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所处的是哪个温度带?学生马上答出是亚热带。接着我又分别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几个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名称。至此,中国温度带的划分这一幅地图已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并且也很好地复习了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

不同的温度带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老师则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不同形式的建筑、不同的运动方式、不同的水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且得出答案。至此,本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们通过读图、画图、讨论、计算等方法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老师又引导学生通过分组抢答的方式完成了本课的随堂练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抢答的过程中,一位平时被学生们称为“傻子”的同学表现十分积极,所以我又引导学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可以看得出这位学生满脸的欢喜,我想,学生的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案例反思】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1、学习生活化的地理,挖掘生活素材,把枯燥的地理知识融入其

中。本课中,“大家帮帮忙”和“猜猜看”这两个环节,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气氛空前活跃。我想,难怪新课程要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合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一些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培养良好的地理观。

2、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就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一堂课,师生若能在轻松活泼中自由交流,激热讨论,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了,学习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

3、学生的读图和作图能力要用心去培养。新课程倡导“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读图和作图以及应用知识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就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地理能力,也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能力,所以值得我们用心去培养。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在教学中重视地图教学,帮助每位学生不仅学会读图与析图而且用好地图,用活地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与能力,这既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又是提高学生能力促进终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4、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我们去保护和激发。“傻子”在抢答中的表现

让我动容,值得我们去关爱和保护。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常说“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想,这就是了。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他将有无穷的力量去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印度》教学案例及分析 一、案例背景:

七年级地理下册学习的是区域地理,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已初步具备读图分析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的能力和具备从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案例主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三节是《文明古国—印度》,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我在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等方面的教学中,事先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并以地理“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利用地理“导学案”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地理课堂更高效。 三、案例过程: 片段一

师:我们已经学了亚洲、日本和东南亚,学会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那印度在哪里呢?请大家看地理导学(教师事先设计与准备并在课前分发)

展示学习任务一:认真观察图7.31、7.34,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

(1)印度的地理位置

a.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看,位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位于 半球。

b.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 纬线和 纬线之间, (纬)线从其中部穿过,所以大部分属于 带。

c.海陆位置:位于 洲南部、南临 洋、东临 湾、西临 海。 (2)找出邻国位置

东北部与 、 国家相邻,西北邻 国 ,东邻 国、 国。南与岛国 隔海相望。

我让前后桌四个同学进行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相关内容。话刚一落下,全班同学就讨论开了。而我巡视整个教室,悄悄地走到学生小组中,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适时地给予指导。讨论结束后,我请两三个学生上讲台利用相关地图对学习任务一中的每一个该掌握的知识进行说明,并让其他同学充当评委进行评价。最后我总结“不管学习哪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重点都是找出重要的纬线和周围的海洋与相邻的国家。” 片断二

师:先与学生共同复习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并抛出问题“请大家思考:如何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描述地形的特点与地形的分布特点?”

这一问题一抛出,全班沉默了,我看到这一情况,鼓励大家说到“同学们,请先别着急,再想想,如若真的无从下手的话,请先完成地理导学中的学习任务二并进行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小组更有效率,答案也更准确,更规范。”

展示学习任务二:读图7.34“印度的地形”,完成下面任务

(1)查找并标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2)总结印度地形分布特点:印度北部为 山脉,中部为 平原,南部是面积广大的 高原。印度的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以 、 地形为主,大部分地区地势 。

听到这话,全班又讨论开了,我又一次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我发现,这一次学生的讨论更激烈也更投入,似乎都想着尽快地把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很快就有了结论,我请一位学生代表上讲台指着图进行回答“首先应该看图例,确定哪种颜色表示的海拔高度,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平原用绿色来表示;地形分布特点通常描述为哪个方位有什么样的地形类型,地形的特点则通常描述为‘地形以什么类型为主’”然而我发现该学生在指图的时候,不管是山脉,还是平原高原都只是指着某一点来进行说明。为此,我首先肯定了该生的回答并指着地图补充到“山脉在地形图上是用线来表示,而高原平原是用面来表示。 四、教学反思:

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两个普通的案例,却始终围绕着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而进行的。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要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教学目的,达到预期效果显著,实现投入与产出比率的最大化。具体体现在:

(一) “地理导学案”的应用让学生易学。

在导学案中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环节,而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围绕本节

课的教学的目标来进行,设计的问题也比较有讲究,既让学生容易理解,又突出了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真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案的设计突出“地图和图表”。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牵涉到方方面,都是以一定空间分布作为基础的。教学中牵涉到某个地理事实、地点或者地区,无论其大小,应该在落实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是地图中。通过地图,判断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周围的环境及其相互影响。所以,教师事先进行地理导学案设计,设计时始终坚持“以图导学”的原则,比如“请大家观察图7.31、7.34,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等;在课堂教学中也始终要求学生一定要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来学习,在进行总结的时候也总是围绕着地图来进行,将读地图、用地图贯穿在地理课堂的始终,紧扣学科特点。

2、导学案的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事先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层次安排成员,即基础好与基础一般和基础较差的相互搭配。设计地理导学案时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并注意分层次设计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毫无目的。教学中以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小组间的互动,让学生以“主人”的角色融入到课堂中,学生乐学课堂也更高效。

(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学

“我巡视整个教室,悄悄地走到学生小组中,倾学生的讨论并适时地给予指导”、“鼓励大家说到“同学们,请先别着急,再想想”等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和谐,学生在参与讨论时更投入,同时也

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不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而是置身于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搭起平等交流的桥梁,使学生真正投身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中来,变被动为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