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发展计算机教育是面向科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促动教学内容和教学体制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有所成,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3个班及八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从总体上看,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仅有小部分同学操作水平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为每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再加上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热衷于游戏,在学习上懒惰、怕动手动脑,对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不增强与巩固。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上要努力克服困难,充分利用现在条件,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途径、多策略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引导到系统地学习上来。 二、学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学会准确的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掌握WindowsXP的最基本操作,会使用键盘和鼠标,会使用写字板或记事本实行中、英文的输入。
3、学会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会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信息的收集和下载方法,养成良好管理信息习惯;体验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快捷,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与安全意识。
4、了解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的基本功能和特点;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会对文本实行编辑;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
5、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理解,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6、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实行某些创新设计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同时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掌握更多更广的微机知识,技能和技巧。感受到创新的喜悦,并能用于实践。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水平,教育学生准确理解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合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 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内容与现在本地七年级学生信息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有要针对性重新设置教学内容。设置新的教学内容分别为: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网特网上浏览信息,获取与管理信息;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常用操作等,学生掌握起来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增强上机操作练习,领会使用技巧。 四、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水平,教育学生准确理解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理论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合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五、确定教学研究内容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基本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
1、认真分析、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划分好课时、进度,注重教材研讨,灵活恰当地处理好教材。
2、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组织好上机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真、高效地上好每一节课,保证学生课课有收获,真正学以致用,掌握好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得力工具。
3、计算机教室。建立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及使用制度,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保证学生学习使用的机器完好无损,以使基尽可能大地发挥作用。
4、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鼓励学生多看几本计算机报刊杂志,或通过老师摘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各班成立兴趣小组,提出问题,共同讨论,组长做好记录,各小组间可展开竞赛,以充分提升学生学习微机的兴趣与热情。
5、抓好优生优培工作,重点培养特长生,积极参加计算机操作技能竞赛,并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计算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加强业务教学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主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每节课都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例子,如有关的生活实例或优秀的学生作品等,通过学习可以轻松完整地掌握新知识和把示例作品做出来,并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不知不觉地学习一些操作技术与技巧。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操作的技巧。
3、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并把评价作为促进教与学的一种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学习。 4、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我将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
七、预定教学进度安排如下表:
周课7年教 学 内 容 8年教 学 内 容 次 时 1 1 2 1 3 1 4 2 5 1 6 1 7 1 8 1 第3-4课时 网页文本的基本制作 第3-4课时 网页文本的基本制作 第5课时 第三节、图片的运用 第6-7课时 项目符号与编号列表 第6-7课时 项目符号与编号列表 第8-10课时 第五节 表格的运用 第8-10课时 第五节 表格的运用 第8-10课时 第五节 表格的运用 7 项目符号与编号列表 第8-10课时 第五节 表格的运用 第8-10课时 第五节 表格的运用 第8-10课时 第五节 表格的运用 第11-12课时隔 第六节 超链接的建立和设置 第11-12课时隔 第六节 超链接的建立和设置 第13-14课时 第七节 框架网页 第13-14课时 第七节 框架网页 9 1 第11-12课时隔第六节超链接的建立和设置 第一课: 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10 1 第11-12课时隔第六节超链接的建立和设置 第一课: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11 1 12 1 第13-14课时 第七节 框架网页 第13-14课时 第七节 框架网页 第二课: 不同视图方式的使用 第三课: 文本框的操作 第四课: 图形和图片对象的插入和编辑 第四课: 图形和图片对象的插入和编辑 第五课: 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 第五课: 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 第六课:超级链接的使用 第七课: 修饰幻灯片的播放效果 第七课: 修饰幻灯片的播放效果 13 1 第一 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14 1 15 1 16 1 17 1 18 1 19 1 第二课: 不同视图方式的使用 第三课: 文本框的操作 第四课: 图形和图片对象的插入和编辑 第四课: 图形和图片对象的插入和编辑 第五课: 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 第五课: 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