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2023-10-09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1部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奴隶制国家机器建立; 二、商:内外服制度;部族色彩,神权色彩。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贵族政治)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到各地做诸侯;

诸候:有封地可再分封,在封地内有相当权力和独立性,但要对周王承担一定的义务 (要服从、要朝觐(政治)、要纳贡(经济)、要出征(军事)) 最初封国:晋燕卫鲁,齐,宋

作用:1)巩固了统治扩大了范围(范围)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地位) 3)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贵族集团)。 4)特点: A.血缘关系、宗族统治、等级秩序、神权维系。

B.“家国同构”,实现奴隶主贵族统治政治权力分散在各级奴隶主贵族手中。 2、宗法制度: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及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建立起严格的大宗和小宗关系(相对性、双重性、等级性) 工具:礼乐制度。周礼是各级贵族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作用:1)(宗族)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2)(贵族)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3)(政权)强化王权,家国同构; 4)消极作用: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当今:姓氏族谱、宗祠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依据(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基封表)

问题:1、分封宗法制的的崩溃原因和表现

具体原因:1)诸侯、卿大夫在封地内有相当权力和独立性,易形成割据势力(诸侯方面);

2)春秋战国王室势力衰微,诸侯卿大夫等势力增长,原有统治秩序崩溃(王室

方面)。

3)随着时间推移,血缘关系更为疏远(血缘方面)。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是井田制的瓦解,导致分封制度的崩溃。 表现:春秋: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楚王问鼎、“周郑交质”

“射中王肩;战国: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实质是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争夺权力的斗争);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2部分: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建立:秦朝;

1、三大制度: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2)、三公九卿制度: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 特点是:互不相属互相配合相互牵制 作用:任何人都不得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郡县制度:(官僚政治)内容和特点.:皇帝任命官吏,地方服从中央,按地域划分,只

有俸禄无封地;

作用: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2、巩固集权和统一的措施 政治:制定《秦律》。特点:细密严苛,轻罪重判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军事:北伐匈奴、修筑长城;南伐越族、修筑灵渠;

3、意义: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有利于结束四分五裂的局面和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中国古代二千多年的政治格局;

4、秦朝的灭亡:(根因)实行暴政——阶矛尖锐——(直因)农民起义;柳宗元:“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有判吏而无判郡”、“人怨于下”(阶级矛盾尖锐) 二、巩固:西汉(汉武帝集权)

1、背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王国问题的形成。 原因:刘邦错误吸取秦亡教训,大封同姓王。

2、措施:1)任用近臣设立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演变为执行机构 2)实行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3)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演变为州一级行政长官) 3、影响:1)积极:加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2)消极:权力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如东汉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4、察举制和征辟制;孝、廉。 三、完善:隋唐:

1、三省六部制1)、三省是_____,长官都是宰相;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皇帝诏令; 门下省是审核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六部。

三省运行程序:中书省——门下省——皇帝——尚书省。

2)、六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部——主管户籍、土地、赋税; 礼部——主管礼仪、科举等;

兵部——主军政; 刑部——主管刑狱; 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3)、评价: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皇权)。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科举制度:考试形式,依据才能,打击了士族势力,扩大了统治基础。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出身,扩大了士族势力。 四、加强:北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唐朝安史之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五代十国实质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 2、措施: 1)收精兵:A(通过杯洒释兵权)解除了统兵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力

B设三衙,禁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但发兵之权归枢密院。 (禁军由精壮之士组成,一半驻守中央一半驻守地方)

2)削相权: 在中央,(设二府三司)设枢密院、三司、参政知事分别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财权和行政权;

3)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A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 B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地方财政大都上交中央。

3、影响: 1)极积: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2)消极: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局面 五、新发展:元朝

1、原因:疆域辽阔,事务繁多;吸取宋朝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的教训; 2、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主管行政和军事,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3、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评价: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西藏和台湾: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设彭湖巡检司管理彭湖和台湾。 六、空前强化:明清

1、背景:封建社会由强盛走向衰落。

2、明朝:新高度: (1)、地方废除行省制度,设立三司: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监察地方)

(2)、实行厂卫特务制度,监察百官; (3)、废丞相、亲掌六部: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4)、内阁的创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明宣宗有票拟权。 原因:丞相制度废除后, 皇帝事务繁多;

地位性质:并不是法定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

评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5)、八股取士:加强思想专制。 3、清朝:达到顶峰

(1)、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军国大事由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 (2)、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 直因: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地位: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

评价:是为皇帝上传下达的机构。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使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但简化了处理政事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 (3)、八股取士、文字狱:加强了思想专制。 问题3: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小结

(1)、建立的必然性: A、政治基础:地主阶级政权建立,国家统一的需要;农民阶级的需要。

B、经济基础:自然经济(根本原因);C、理论基础:法家集权理论;D、地理上:大河文明,平原广阔。

(2)、基本特征:以皇权为核心,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地方严格服从中央。思想专制日趋加强。

(3)、两对矛盾、三大趋势: 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B、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以至被废除;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严格服从中央,缺乏独立性;思想专制日趋加强。

(4)、发展历程:建立、巩固、完善、加强、新发展、空前强化;(5)、整体评价(作为一种政体的评价):

A在明清以前以进步作用为主。表现在:

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 民族: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

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经济活动,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思文: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B明清以后以消极作用为主。表现在:(1)政治方面:皇权专制,易成暴政和政治腐败; (2)经济方面:(中央过度集权,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思想文化方面:文化专制主义,束缚了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问题 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何时得到解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何时

得到解决?

5、中国古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有何特点? 分权;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强杆弱枝。 6、中国古代帝王加强皇权的形式有哪3种?中国古代帝王加强地方权力的形式有哪几种? 加强皇权:任用亲信组成中枢机构;分割相权;监察文武百官;加强中央权力:分割相权;在地方设立监察机构;设立中央派出机构,如行省制度。 7、中国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西方三权分立有何异同?

相同点: 都是通过权利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集权。

不同点: 唐朝的三省是封建权力机关,主要是政令与行政权力的分散,最终有利于皇帝集权(专制)。

西方的三权分立是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利的分散,是为了防止集权,确保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实行。 项目 三省六部制 三权分立制 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 立法、行政、司法 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

8、明内阁和和近代英内阁有何不同? 9、内阁和宰相有何不同? 10、当今中国重视家史和华侨史的研究有何重要意义?

设置目的 加强皇权 分权内容 草拟、审议、执行 分权部门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实质 封建社会皇权专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