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思路
2023-11-15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0年第31卷第1O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93 浅谈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思路 李伟,赵昌谋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阿克苏843000) 关键词: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OO7—2349(2010)1O一0O93一O2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中华千年传统 文化弘扬、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 展,中医药事业也要可持续发展,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实 践检验,要想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就应该外挣扶持,内强素质, 但同时必须遵循自身特点,不断发展、完善、创新。现将本院 中医科发展中的点滴体会简述如下,不妥之处望同行指正。 1法规政策支持是保障 中医药事业要想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就要一个完善的 法规、政策保障。 法规、政策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可以使中医工作者牢固 树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理念,团结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共同努 力;法规、政策具有控制约束力,保证中医药事业不偏离正确 的发展方向;同时法规、政策具有协调功能,调动各方面的积 极性、主动性,为中医药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氛围。 2009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 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为中医药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又好又 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创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是新 时期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新时期推进我国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9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建设 要求》,为综合医院中医科室硬件建设提供了依据。2009年6 月首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的召开,使中医工作者更加坚定信 心,调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人民群众提 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对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完整的政策保障体系应 当是法律、法规、实施细则以及各种配套政策相互作用,共同 构成的政策环境。中医药事业也只有在这样的一个政策环境 中,才会得到持续发展。 2医院重视扶持是前提 若说国家法规政策起到宏观调控作用,那么医院的重视 支持就发挥微观实施功能,不可或缺,不仅要从政策上支持, 更重要的是从人力、物力上支持。一般综合性医院的领导大 都是学西医的,对中医不甚了解,对其发展特点不熟悉,故中 医药工作者首先要让其了解中医,看到中医药的优势,熟悉中 医发展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大的支持,制定有中医特 色建设管理办法,医院每年有中医药建设专项经费投入,以促 进和保障中医药特色建设的快速发展,加强专科建设,增强中 医药创新能力。自2005年以来,本院领导对中医科发展给予 了足够重视,从人才弓I进、设备购入、科室建设等方面投入了 大量财力,制订了中医科发展规划,并已实施,目前从单一中 医科已发展为拥有中医老年病科、中医风湿免疫科、中医皮肤 科、中医软伤科,编制床位100张的中医分院,极大的提升了 综合医院中医的学术地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 3发挥优势体现特色是核心 综合医院大都科室建设齐全,中医好像就在夹缝中生存。 为了生存,什么病种都收治,一些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或是遭 到其他科室的冷眼相对、冷嘲热讽,或是遭到患者及家属的不 满抱怨。所以中医药工作者要发挥中医的优势特点,才能立 足,才能发展,比如在慢性疾病的治疗上,中医优势明显;在多 数疼痛性疾病上,中医可立竿见影;在老年性疾病中,中医效 果显著。诸如此类,中医的特点突出,发挥优势,疗效显著,才 能不断壮大。本科就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下,把体现特色放在 首位,故成立中医老年病科、中医风湿免疫科、中医软伤科、中 医皮肤病科。在挖掘和继承传统中医药诊疗技术的基础上, 进一步融合运用现代科学方法,通过学术、技术、理论创新,积 极开展对中医药临床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学术理论研究,使专 科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 4注重人才持续发展是关键 人才是中医药事业的立足之本,兴业之源。现代社会已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水平的人才、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无疑是 一个行业兴盛的最重要的资本。首先要培养和造就中医药学 术带头人和骨干人才,一个学科的发展,学科带头人至关重 要,不仅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还有全局意识和组织协调能 力;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动态,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特点, 更重要的是对专业的发展树立了坚定的信心,并全心的投入 到事业的发展中去,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其次要加强青年 人的培养,态度决定一切,让其树立信心,决心致力于中医药 事业的发展;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使其热爱本职工作,加强中 医经典的学习、临证技能以及现代化医学知识水平的培养和 94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年第31卷第1O期 颈椎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毛慧,张妍波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000) 关键词:颈椎病;健康指导;功能锻炼 广播操等全身性锻练,通过有节律的良性运动,可以改善机体 的神经体液调节,调理肌肉、血管收缩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 环,使颈部气血流通,筋骨得养,关节滑利。此外,进行锻练时 需注意运动要适度,用力要充分,防止过激,且要持之以恒。 中图分类号:R687.5 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OO7—2349(2010)1O—O。94一Ol 颈椎病是指颈椎问盘变性及其继发性椎问关节退行性变 所致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一种症状复杂的症候群。临床上 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部疼痛、手臂麻木、肌肉萎缩、 下肢疲软无力,甚至四肢瘫痪。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又顽 固难愈的疾病之一。临床大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合 配合推拿和理疗。 3.3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且 易于消化之物。食物种类应多样化,荤素搭配,多食新鲜蔬菜 水果,增加营养和预防便秘,食用一些补肾之品如胡桃、黑芝 麻以及木瓜、当归等舒筋活血之品,疏通经脉,祛病强身,有利 于颈椎病的恢复和预防。饮食调节必须因人而宜。 治疗,在治疗前、中、后给患者必要的健康指导,使患者积极配 合治疗和护理,使疗效巩固,患者恢复到最佳效果和状态。 1一般资料 颈椎病患者56例,男3O例,女26例;年龄30 ̄65岁;病 程最长5 a,最短3个月。具有典型的颈椎病临床表现并经x 线证实符合颈椎病的征象。 2治疗 3.4康复指导(1)改善工作条件,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避 免长时伏案工作,桌和椅的高度相称,低头工作1 h要适当活 动颈部,做短暂的颈椎运动,休息5~10 rain,缓解肌肉疲劳, 并要合理安排工作,不宜长时间低头,防止颈肩背劳损。颈椎 病的治疗要从预防做起。(2)保持正确睡姿:注意睡眠习惯, 多数患者以低枕睡眠为主,枕合适的枕头,中间低,两端高的 元宝形为宜,仰卧位最佳。保持充足睡眠,慎起居,生活调摄 得宜,对缓解颈椎病情、康复疾病、防止颈椎病复发有着不可 心理康复对机体的功能康复具有积极的作 根据病情分别给予牵引、按摩、针刺、理疗及配合药物治疗。 3健康指导 3.1心理指导低估的作用。(3)保暖防湿:防止因气候变化而发生受凉,避 免潮湿环境,积极预防伤风感冒,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以免 用,而功能康复又为心理康复奠定了基础,由于颈椎病会引起 患者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酸胀不适,四肢麻木,力量减 弱,头痛,头晕,恶心,视物模糊,耳呜等一系例症状。并影响 患者的工作,生活乃至睡眠。患者会产生紧张、烦躁、焦虑。 针对其不良情绪及时进行疏导,讲解本病相关知识,介绍疾病 的病因,治疗方法与过程,成功的病例,疾病的预后以及发挥 自身潜能的重要意义,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使其树立战胜疾病 颈椎病复发及加重。(4)颈部外伤的治疗:研究表明,颈椎病 发病大多有外伤史,特别与头颈部外伤有关系,要及时治疗。 (5)保持颈椎的自然状态,勿用颈部拉、抬重物,直接压力最易 发生颈椎骨质增生,在家务活动中勿长时间弯腰、屈背和低头 操作,休息时尽量避免长时问上网,织毛衣,低头看小说等不 良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练,进行室外活动。(6)配合牵引、推 拿、按摩、针刺及理疗,可以舒筋活血,理筋整复,可以缓解对 神经根的压迫,解除肌网和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局 部的血液供应,促使病变组织恢复。(7)患者出院后应慎起 居,节饮食,劳逸结合,定期复查。 (收稿日期:2O10一O6一O1) 的信心,保持最佳状态,达到心理康复与功能康复的充分协 调。主动配合治疗。 3.2颈部功能锻练指导 颈部功能锻练主要是做颈肩操,伸 缩颈部,做低头,仰头,头尽力rⅡJ上伸展,至最大极限时,要尽 力回缩,左右旋转,手抱头部与颈项争力,还可以进行太极拳, 提高。再者加强科室人员的学历教育,鼓励年轻人不断学习 深造,提高学历,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使医疗技术水平大幅度 提高。利用综合医院多学科的专业技术人才,及雄厚的设备 优势,发挥中医特色,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宽中医诊治领 域,积极总结经验,撰写科研论文,承办各类学术活动,扩大中 地位。2005年以来,本科共开展新技术、新项2项,撰写学术 论文近2o篇,举办I类继续教育项目1项,Ⅱ类1项。 实践证明,在综合医院中医同样有广阔的发展空问,只要 医护人员努力,就可以在综合医院的特殊环境中占有一席之 地,为中医学的发扬光大,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收稿日期:2010—03—31) 医学在医院和社会上的影响力,提升中医在综合医院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