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024-06-03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一、新文化运动简介

时间:前期:1915-1919 后期:1919-1923 性质:思想解放运动(革命)

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原称《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

主要领导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等

内容:①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要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旗帜: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作用:1.是中国历史资产阶级反封建一次空前的思想的大解放运动。 2.前期弘扬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4.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5.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6.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文化运动的有益影响。

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中国正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在这一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而获得了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从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此外,在辛亥革命前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和封建阶级的顽固派和保皇派论战中,都没有触及封建思想对中国社会进步的阻碍和制约问题,而北洋军阀也正是在利用封建思想来禁锢和麻醉人民的思

想意识。而随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要求政治上的民主,反对封建军阀统治,首先反映在了思想文化上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因此提出了: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等理念。这和当初意大利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文艺复兴运动颇有相似之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积极参与者的出发点并不是全盘的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并不是以割裂传统文化为其运动的宗旨。其提倡新文学和提倡白话文的目的也是要普及文化,让普通人能够受到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使世界先进的科学知识、思想意识得以融入中国社会,使民主意识得以注入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的大脑。且新旧文化辩论主要是集中在当时中国人数很少的知识分子中间进行的。有朋友说:白话文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没有错,关键是这种改变是有利于中国文化发展还是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我的观点是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的。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其语言的简练、高度概括文字含义、复杂的句型和句式,都不是普通人能够掌握的,我想那时的普通人在相互交流的时候也不会用那样的文字式的语言的。其实中国最难以理解的文言文都出自文字书写工具较为落后的时期,当纸得到了普及之后,文言文已经开始逐步向半白话文方向发展,如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就已经能够被普通人读懂了。所以,文言文是那个时代的一种产物,也是那个时代需要的结果。所以我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的产物。新文化运动要反对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腐朽没落的封建思想意识,而不是传统文化本身。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更为广泛的推广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精华。

学术界一般认为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坚决否定的态度 ,从而造成了传统文化某种程度的断裂。我们把以“治国平天下”为终极指归的社会实践精神看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 ,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既有批判又有传承 ,批判的是传统文化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容 ,继承的是以“治国平天下”为终极指归的社会实践精神。无论是作为思想启蒙 ,还是作为实践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

学术界一般认为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坚决否定的态度 ,从而造成了传统文化某种程度的断裂。但是 ,在我们看来 ,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历史和文化的中断 ,而是在“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指引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的批判和传承。批判的是业已腐朽的为封建制度服务的伦理

1.对中国传统宗教信仰文化的批判 2.对中国传统礼仪和政治制度的批判 3.对中国传统语言的批判

Ps.是网上一篇论文,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但是下载不下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