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背影》个性化解读

《背影》个性化解读

2024-01-10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背影》个性化解读

《背影》记写的事情非常简单, 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儿子北上读书, 在火车站送别。在军阀统治的旧中国, 这种事情是很平常的, 在那黑暗的社会里, 即使这种小康之家, 也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文章记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当时的灰暗世态,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 组织材料, 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 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 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 开篇点题“背影”, 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 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 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步履艰难, 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 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 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 离情别绪, 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 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 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 思念之情不能自已, 与文章开头呼应。

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 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 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 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呢?这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都有密切关系。 因为父亲老境“颓唐”, 饱经忧患, 半生潦倒。

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逝世、奔走谋职之时, 还不辞辛苦, 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 还艰难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 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

当时父亲的心境不好, 儿子的心境也不好。

那么, 作者抓住父亲这样一个“背影”集中描绘, 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 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也正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

2 / 2

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 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 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