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珍
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6年第6期
深化校企合作的途径和价值新探
文/曹珍
摘要: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对深化校企合作的途径和价值的研究,可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校企深度合作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深远影响,并对如何解决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途径·价值
课题:本文系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课题《适应产业转型需求的职教集团运行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我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该阶段,需重点思考的问题即为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教育模式,在社会对高技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的今天,必然需要加紧提升教育质量和专业技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一、强化校企合作的途径
1.政府出台政策,加强法律保障
校企深度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取决于教育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自身,更取决于企业行业的发展时态和合作的积极性,某些重大问题还会涉及税务、企业管理和财政等部门。因此,政府的统筹协调是校企合作深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保障条件,只有政府加大投入,才能
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合作积极性,促进合作办学模式发展并逐步制度化。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院校、企业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工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政策,并拟定对应的管理条例,促进企业与院校参与合作的规范化。
(2)政府统一规划,对办学经费、教育信息资源、校企双方利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出台政策,对利益进行全面协调,保证双赢。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还需起到指导作用,评价校企合作实施的可行性,并全程监督,期间给出指导意见。
(3)对企业适当倾斜政策,给予优厚条件。例如对与院校合作的企业给予减免税费、学生带薪实习、政府出资支持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对校企共同建设的实训基地进行资金或设备补偿等待遇,为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创建良好条件,提高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4)建立保障制度,完善企业与院校参与合作的激励政策与保障机制,对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计划给予指导和辅助,并积极投身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拟订和实施过程中,为设置专业、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和学生到企业进修等事项提供帮助,与校企双方共同完善。
2.提升校企双方合作意识
高职院校要根据新时期的职业教育精神,为地区经济发展、产业服务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院校可建立校企双方互派互访机制,推荐专业素养高的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践,在企业中接受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认真学习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此外,院校还可从合作企业中聘请骨干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构建双师结合、专兼结核、雁阵形的师资队伍,与企业文化、管理、研发、产品运营实现对接,为校企深度合作的双赢局面奠定基础。
同时,院校也要分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合作机制的建设,让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武装教师和学生的头脑,以企业实际工作为依据,积极对课程进行改革,使概念性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做法。例如,可鼓励教师下车间参与实践,以提高教学水平,将企业的实践生产知识转化为课堂教学的项目或案例,充分保证教师的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场竞争力。
3.与时俱进,创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首先,院校要加快专业结构调整,集中精力打造重点专业、优势专业,并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打造有潜力的专业,面向企业岗位形成一系列核心专业群。
以某高职院校材料工程系为例,2014年该校以市场调研和专业调研为专业调整的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从工程教育中的大工程观念入手,制定了全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按照“材料科学+工程专业”的要求招生,将具体专业课程设置为基础课、公共课、专业课三大类。前三学期课程进度全系完全统一,在教学期间以1个月为周期,安排教师和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实践,从第四学期开始按照市场需求灵活设置柔性专业模块。
在方案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实践操作环节要占总学时的30%以上,其中实验课程占11%,综合实训占20%,从强化实验、总结心得、动手设计等方面入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采取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其次,校企深度合作需实现资源与利益共享,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实现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的完整对接。院校可根据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改善专业的资源配置,将实践课堂设在企业的工厂车间或服务岗位上,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训基地,实行半工半读、工学结核、顶岗实训等多种人才培养方式。
学校通过“引企入校”,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由院校提供实训场地,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生产链支持。实训项目以企业的标准要求进行设计,企业安排质检人员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所得盈利由校企双方共享,院校主要受益表现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企业主要受益表现为解决了人力资源供给的问题和实际利润。
最后,协调双方共同难题。在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安排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时最大的难题是受企业经营的淡季旺季影响,人力资源需求也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色,从某些层面上来讲,与院校固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冲突。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院校需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前了解合作企业的用工实际情况,按照企业用工需求对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进度进行合理调整,实行“交替穿插、分段轮换”的教学模式,采取柔性顶岗实训政策,最终达到“院校培训不中断、实习实训不冲突、企业用人不间断”的目标,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的互惠互利。
二、校企合作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价值
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社会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此,高等职业教育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转变教学思想,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工作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实现高等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1.校企深度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为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必然需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充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衡量教育质量时,也要转变思想观念,由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为评判标准逐步转变为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适应社会需求情况为根本评价标准。
以上教育教学目标的实行,必然需要一个可行途径承载,校企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促进高职院校思想观念的转变。
2.促进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
没有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就无法体现出高职教育的优越性。院校只有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这一途径,才能充分集合地方产业经济和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各种优势资源,完善教学条件,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促进高职教育更上一层楼。
3.有利于提升院校社会形象和服务能力
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依托企业平台,为众多企业的新项目开发、产品研发以及旧设备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在将学生送入企业培训的同时也可为企业员工提供基础知识的培训,同时可面向社会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和技术培训。这能提升院校的正面形象和社会服务能力,对院校招生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而引进实用技术与研究成果并转化成企业自身所需的技术则是创新的主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可为企业培养一大批适应性强、创新意识突出、有文化有素养的人才,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血液。对学生自身而言,可缩短就业适应期,对企业而言,可降低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院校还可为企业新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持,让企业在行业中始终保有核心技术优势,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小结
综上所述,校企深度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多层面、多内容的性质。
双方合作过程中需要保持密切联系,从提升合作意识、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入手,通过不断实践创新,开拓进取,并充分结合政府出台的优厚政策,借鉴范围试点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朝多元化和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大庆,宋建军.实践育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途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2]费小平,缪宁陵.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3]孙鑫,李玉娟.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校企合作深度化发展路径构建[J].企业家天地,2012(10).
[4]胡敏.推动“校-校-企”深度合作,促闽台高职教育合作出成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3(5).
[5]黄安定.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北方经贸,2012(8).
(作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