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
2022-06-27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吉林医学2014年7月第35卷第2l期 伤小、恢复时间短、临床疗效确切),但是对患者完成腹腔镜胆 率,促进了治疗效果,成功凸显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 囊切除术后,临床仍然会表现出一系列的并发症,对患者的身 体健康以及心理状态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4参考文献 密切关注患者的内心变化,对其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后, [1]徐敏,汪春瑛,杨洋.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 能够成功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以及抑郁程度。在进行本次对 术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2009,6(25):102. 比研究中,c1组胆囊切除术患者完成人性化护理后,SAS评分 [2] 罗爱平.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效果分 以及SCL一90评分情况都优于c2组患者极其明显(P< 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6(28):319. 0.05)。从而能够保证患者心理状态良好,成功减少出现疼痛 [3]黄敏,钟碧柳,李惠香.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 的情况,可以在早期下床活动,加快了疾病的好转速度。 术患者中应用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8(5):435. 总而言之,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 [收稿日期:2014一O1—20编校:陈伟/郑英善] 干预,能够加快患者疾病好转的速度,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 陈苹 (贵州省威宁县人民医院,贵州威宁553100)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56例患者 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措施。结果:56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出血、感染及胆 囊管残端漏等并发症,术后一周所有患者康复出院。结论:科学、有效地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康复,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的重 要保证。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 近年来,微创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腹腔镜胆囊 的情绪,担心手术不成功、疼痛难以忍受等。因此,护理人员 切除术(Lc)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应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给予患 (OC)相比,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微、术后粘 者适当的心理安慰,以温和、亲切的语言疏导患者的紧张心 连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 J,已成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 理;请同病房术后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减轻心理压力,积极 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为了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 配合治疗。 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现总结我院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2.1.3 术前准备:术前详细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完成心电图、 措施。现报告如下。 血常规、血糖、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B超、胸部X线片等术 前检查,明确有无手术禁忌证。综合评估患者健康状况,使患 1资料与方法 者能在较好的生理及心理状态下度过围手术期。对于长期吸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7月~2013年2月间我院外科 烟或酗酒患者应嘱其戒烟戒酒,部分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指 收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6例,其中男21例,女35例; 导其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术前给予 年龄29~83岁,平均45.6岁。56例患者全部进行腹腔镜胆 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高血糖、高血压患者术前进行降血 囊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慢性胆囊炎胆结石42例,胆囊 糖、降血压处理。手术前按医嘱进行皮肤准备,保持脐部清 息肉样变14例。 洁。嘱患者术前2 d禁食易产气类食物,以免消化道胀气影响 1.2 手术方法: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Veress气腹 手术,术前12 h内禁食,6 h内禁饮水。对有习惯性便秘患者 针穿刺气腹术,注入2~5 L co2,建立人工气腹,然后以常规 术前给予清洁灌肠。术前常规置胃管,排空胃内容物;排空膀 三孔法行胆囊切除术。 胱,留置导尿管。 2.2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 2护理 是血压、脉搏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2.1术前护理 2.3术后护理 2.1.1 人院宣教: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病房环 2.3.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采取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 境、住院注意事项、疾病知识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目的、 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吸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取半卧 方法、优缺点、安全性等,使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案。 位有助引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持续心电监护,吸氧, 2.1.2 术前心理护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手 每1小时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连续测6次,生命体征稳 术,但很多患者对手术不了解,仍有恐惧感,表现出紧张、焦虑 定后改为每天测2次。2 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 吉林医学2014年7月第35卷第2l期 2.3.2疼痛的护理: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患 者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生理上的疼痛程度,消除患者紧张、焦 虑等不良情绪,可减轻疼痛反应L2j。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心 理支持,鼓励患者将疼痛感觉表达出来,并及时检查伤口有无 异常。告知患者术后可能会有腹部和肩部的轻微疼痛,属于 正常现象,一般性疼痛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者听舒缓的音乐 以转移注意力;如疼痛剧烈,在排除异常情况后,可酌情给予 止痛剂止痛。 2.3.3引流管的护理:责任护士要做好引流管的护理,明确 腹腔引流管的位置、时间和作用,经常检查各引流管是否通 畅,有无堵塞、受压、扭曲,以避免引流不畅。更换引流管时, 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护理人员还要定时观察引 流液的量、颜色、性状,一般引流液<20 ml/d,颜色暗红,一般 术后24 h后引流液会明显减少,无特殊情况48 h后可拔除引 流管。 2.3.4饮食与活动:患者术后禁食6—12 h,如患者术后无恶 心、呕吐等现象,可在6 h后少量饮水及进食流质饮食,术后 1 d可进食半流质饮食,逐渐过度到普食。进食早期应以清 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 蔬菜、水果,避免牛奶、豆类、薯类等胀气食物及生冷油腻、难 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可增加肺活量,降低肺部并 发症发生率;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减少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形 成的危险;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和膀胱收缩功能的恢复,减少 腹胀和尿潴留的发生。 2.3.5切口护理:术后要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维持手术区 辅料的清洁干燥,以保证伤口快速愈合。要注意观察患者切 口处有无渗血、渗液、胆汁外溢、辅料脱落及伤口有无感染等 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2.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4.1 腹腔内出血:术后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严重 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11% J,多因术中钛夹位置不妥、脱 落或胆囊床渗血导致。腹腔内出血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因此, 护理人员要做好护理工作,密切观察出血征象,严密监测血 压、脉搏变化,每1小时记录一次。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 况,若液体量增多且色呈鲜红,患者伴有腹部压痛、反跳痛或 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2.4.2 背部疼痛及皮下气肿:手术过程中气腹CO 气体刺激 膈神经反射可能引起背部疼痛,如术中充气压力过大,CO:气 体向下软组织扩散可引起皮下气肿,一般情况下,少量气体在 术后可自行吸收,症状消失。术后采取半卧位也可有效预防 皮下气肿的发生,对于背部疼痛严重患者,可通过加大氧流 量、温水泡双足或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以缓解疼痛。 -4807・ 2.4.3 恶心、呕吐:呕吐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见的症状, 发生率为20%~30% J,一般发生于术后24 h内,发生原因 可能与麻醉药物、术中腹腔内CO 及手术本身刺激有关。可 给予止吐药处理,另外,出现呕吐现象时可将患者头偏向一 侧,避免误吸。 2.4.4 胆道损伤:胆道损伤多由手术过程中损伤肝外胆管或 胆囊管处理不当所致。术后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锊 弯折、受压或堵塞,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如有黄色胆 汁样液体流出,考虑为胆漏,应告知医师,及时处理。 2.5 出院指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出院时间一般为3 d, 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休息,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合理饮食, 避免暴饮暴食,忌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低脂、低盐、高 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宜,禁烟、酒;如出现腹痛、呕 吐、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3结果 ’ 本组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顺利,恢复良好, 其中3例(5.36%)出现轻微呕吐症状,2例(3.57%)背痛,经 循症护理,症状消失;无胆道损伤、腹腔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 症发生,所有患者住院3—7 d(平均4.5 d)后均康复出院。 4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微创手术,具 有创伤小、对生理功能干扰小、并发症少、手术恢复快等优点, 已被广大患者及医务工作者所认可和推广。本组研究中,56 例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经科学、有效地护理,均痊愈出院, 可见,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十分必要。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提 高护理技能,做好患者手术前的心理疏导,严格做好手术前的 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循证护理,以保 证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5参考文献 [1]周洪兰,王燕燕,王明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 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9):69. [2]宋海莲.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6例围术期的 护理干预[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9):702. [3] 刘国礼.我国腹腔镜外科的现状一156820例腹腔镜手 术综合报告[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9):562. [4] 王丽娟,丁进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78例围术期护理 [J].吉林医学,2013,34(26):5490. [收稿日期:2014一O1—20编校:陈伟/郑英善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