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的网络中的“虚拟社会”出现了。现实社 会的情感需求也在这个“虚拟社会\"中得以折射,并显示出英独特的面貌和逻辑。网络不仅改 变着人们的日常交往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婚姻恋爱方式。“网恋\",就是以因特网技术为 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生活方式和婚姻恋爱方式。在齐种社会群体中,大学生的“网 恋“现象尤为突出。“网恋“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而且影响着大学生的整个 社会化进程。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是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长关 系着整个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掌握和认识大学生“网恋“的现状、 影响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规范和引导。这一点,正是本文的研究主题。具体 来说,本文将要集中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描述大学生“网恋“的现状,即它现在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它有些什么基本特征? 第二,揭示大学生“网恋“的形成机制,即大学生为什么会“网恋”?有哪些因素对大学生 “网恋\"构成了影响?构成了什么影响?又是怎样影响的?
二、 回顾相关资料(有相关资料就回顾,没有就没有必要了,这一步的工作主要跟前人的研 究对比,在
借鉴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研究的价值所在)
“网恋\"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有关的研究尚不多见。从主题上看,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 “网恋\"的心理感情层而,多采取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视角。它们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而: 一是“网恋“的社会心理特征和社会心理过程:二是“网恋“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三是网 络对人类婚姻恋爱方式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与传统的婚恋方式相比,“网恋“所存在的优势与 不足。在此基础上,有关研究探讨了通过“网恋”缔结婚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以及对“网恋” 进行引导和规范的建议和措施。从方法上看,以往的研究几乎都只是对“网恋''进行左性描述, 在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尚存在诸多不足。
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将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网恋“。首先,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上扩大了研究的视野。本文不仅关注“网恋”的心理情感层面,而且关注“网恋”的社会层而和 生理层而,以及这三个层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说,本文关于“网恋”的研究是一项综合 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社会学研究。苴次,本文采用的是规范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将个案 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泄性研究与左量研究相结合,整个研究以调査数据说话,力图使研 究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恋“是一个新鲜的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但大学 生“网恋“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大学生的“网恋”行为,不仅有助于推进网络社会学 的研究,从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成长历程、感情生 活,进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理论假设(可以假设一个,也可以多个)
针对本文的研究主题,提岀了自己的研究假设:
影响大学生“网恋“的因素可以分为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等三个方面:相应地,关于大 学生“网恋“的现状也可以从这个三个角度去描述。
假设1:生理因素:
假设1.(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发育越成熟,“网恋\"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1.(2):性别因素。女生由于生性羞涩,“网恋“的可能性比男生小。 假设2:心理因素:
假设2.(1):性格因素。性格越是“前卫”,越是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越容易“网恋“。 假设2. (2):情感经历。越是在情感上遭受挫折的大学生越容易“网恋”:网上的受骗经 历会降
低“网恋“的发生率。
假设3:社会因素:
假设3.(1): “触网“时间。“网龄“越长,上网频率越高,越容易“网恋“。 假
设3.(2):同龄群体。同龄群体的行为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 同龄群体中“网恋\"
的人越多,对“网恋“的赞同度越高,则身处该群体中的大学生越容易“网 恋”。 假设3.(3):城乡差别。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较好、思想更为开
放、“触网“
时间更长等原因,比来自乡村的大学生更容易“网恋“。
四、研究设计
(一) 基本思路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综合运用了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等两种社会学方法。
第一步,采取个案访谈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对身边有过“网恋“经历的大学生进 行深度访谈,首先取得大学生“网恋“现象的第一手资料,建立起对大学生“网恋“现象的初步 认识。随着个案访谈的深入,逐渐建立起对大学生“网恋\"现象进行社会学分析的理论假设和 框架。
第二步,根据这些理论假设和框架设计出调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第三步,运用个案访谈所取得的左性资料和问卷调査所取得的泄量数据对大学生“网恋” 现象进行综合分析。
(二) 抽样方案
本文选取了广州市五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这五所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 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商学院、暨南大学。选取大学时,注意大学的学科性质、水平、规 模等多种因素的平衡。调查以本科生为对象。在调査过程中,随机进入学生宿舍用偶遇抽样 方式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09年8月。
(三) 、描述与分析 样本概况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平均每个学校100份,回收551份,回收率为91.8%,其 中有效问卷516份,有效率为93.7%。在516份有效问卷中,男生占51.9%,女生占48.1%: 年龄最大者25岁,最小者17岁;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占20.3%、30.2%. 26.2%、 23.3%,其中,来自城市、城镇和乡村的分别占62.4%. 27.1%、10.5%。数据分析采用SPSS 软件。
大学生“网恋“的基本状况
调査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方式有很多种,传统的“熟人介绍”、“同学共事\"等仍然是 占主流的恋爱方式,采収'网恋”方式的仅占被调査者的但这&8%的“网恋“者,受生 理、心理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有其独特的统计分布。
1、生理因素的影响
如前而假设1.1和假设1.2所指出的,本文认为,生理因素对大学生“网恋“的影响主要 表现在年龄因素和性别因素等两个方而。年龄越大,生理发育越成熟,“网恋“的可能性越大: 女生由于生性羞涩,“网恋\"的可能性比男生小。
我们首先来看年龄因素的影响。表1展示的是“网恋”大学生在各个年龄组上的分布。从 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网恋”大学生集中岀生于1981、1982和1983年,年龄在20—22岁 之间,分别占
21.1%. 34.2%和34.2%。而在我们的调査样本中,1978和1979年,以及1985 年和1986年出生的大学
生中则没有“网恋“的。这说明,“网恋\"并不是单纯随着年龄的增大 而增加的。这与我们最初的假设有所不同。
表1 “网恋''的年龄分布
出牛年 1978 1979 1930 1921 1922 1983 1984 1985 1936 人数 0 0 2 8 13 13 2 0 0 38 占^网恋\"学生 的比例(%) 0 0 5.3 21.1 34.2 342 5.3 0 0 100.0 合计 为进一步考察年龄因素的影响,我们再来看“网恋“大学生的年级分布。
接下来,再来看生理因素中的性别因素。我们原来假设,女生由于生性羞涩,因此她们 涉入“网恋“的可能性应该比男生小。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根据调査的结果,“网恋“大学生 中男、女比例刚好相等,恰为1: lo这说明两性“网恋“的概率是相等的。岀现这种情况的 原因,根据我们的推测,可能有两个方而:一是由于大学阶段男女在恋爱方而存在同样的需 求:另一方而,女生虽然生性羞涩,但是和男生一样有相等的机会接触网络,并且网络的匿 名性质使得在网上没有性別差异,也没有“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思想上相对于现实生活更 加开放、平等。当然,这个理论推测尚需进一步验证。
2、心理因素的影响
如前面假设2、1和假设2、2所指出,本文认为心理因素对大学生“网恋“的影响主要 表现在性格因素和情感经历两个方而。性格越是“前卫”,越是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越容 易“网恋“;越是在情感上遭受挫折的大学生越容易“网恋”,网上的受骗经历会降低“网恋”的 发生率。
首先考察性格因素。为了考察大学生的性格倾向,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当有新 事物岀现时,您会:“,我们将选择“勇于尝试,敢为人先\"的性格归为“前卫“型:选择“等其 发展成熟,再做决断“的归为“有主见“型:选择“別人怎样做,我就怎样做“的归为“从众“型。 从下而的表2中可以看到,“前卫“型和“理性“型的“网恋“者比重最大,分别占到44.7%和 52.6%, “从众”型的比例最小,仅占2.6%。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使得他 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任何新奇事物都有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互联网的出现正迎 合了大学生的这种心态,他们很快加入了网民大军,并成为了主要力量。 表2 “网恋\"大学生的性格分布
性格 前T1型 1理性型 从众型 1
人 17 数 占“厕恋”学生 比例(%) 44. 7 52.6 2.6 1 100 1 Total 20 1 38 考察情感经历对'网恋“的影响时,我们设计了两道题。一道是失恋与否对“网恋“造成的 影响:一道是在网上受骗与否对“网恋“的影响。从表3中可以看出,“网恋\"大学生曾有失恋 经历的占55.3%,高于没有失恋经历的“网恋”者比例(44.7%)。也就是说,那些曾经在感情 方面受过创伤的或是失恋过的大学生更容易尝试“网恋\"。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将人的发展从 低到髙分为五个需求层次:生理
需求、安全需求、爱与隶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张春兴,1994)大学生恰恰处于“爱与隶属”需求层次,这一需求层次包括别人的接纳、爱 护、关注、欣赏、鼓励、支持、理解等等方而。当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这种“爱与隶 属”的需求或是在这方而遭受挫折和创伤时,他们就会将这种需求转移,寻找其他途径补偿。 网络的适时出现恰好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需求,他们将现实中得不到的情感需求转移到网络 空间,在网络中寻求补偿。所以“网恋“的出现也是无可厚非的了。 表3 “网恋”大学生的情感经历
情感经历 有过失恋经历的 没有过失恋经历的 Total. 3、社会因素的影响
人数 占“顾F学 生的比例(%) 55.3 44.7 100 1
21 17 38 如前而假设3、1、假设3、2和假设3、3所指岀的,本文认为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网恋”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触网\"时间、同龄群体和城乡差别这几个方面。“网龄\"越长,上网频率越 高,越容易“网恋”:同龄群体中“网恋”的人越多,对“网恋“的赞同度越高,则身处该群体中 的大学生越容易“网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较好、思想更为开放、“触网''时间 更长等原因,比来自乡村的大学生更容易“网恋“。
我们先看“触网“时间因素的影响。图4展示的是“网恋“大学生的网龄分布情况。从图中 可以看岀,“网恋“大学生的网龄主要是2—5年,所占比例为65.8%,超过半数。网龄为两 年以下和5年以上的仅占21.2%和13.2%。这与假设中的网龄越长越容易“网恋\"并不相同,“网 恋“大学生的网龄分布不是呈线性上升的趋势,而是一种中间多两边少的状态。
两年以下
2—5年
上龄年以两 网恋”大学生的网龄分布
O 87 6 5 OOOOOOOO
2 13占为了进一步验证“触网“时间因素的影响,我们来看“网恋”大学生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情 况。
从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在两小时以下、2—10小时和10小时以上 的“网恋“大学生分别占26.3%、39.5%和34.2%o上网时间在两小时以下的“网恋”大学生比例 最低,而比例最髙的是上网时间在2—10小时的“网恋\"大学生,并不是上网时间在10小时 以上的,这说明“网恋”学生比例与上网时间并不呈正比例。所以,我们的假设3、1与事实 并不相符,“触网“时间越长,“网恋”并不是越易发生的。
表5 “网恋”大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
时间 2小时以下 2—10小时 10小时以上 Total 人数 10 15 13 38 占“网?ST学生 比例(%) 26.3 39.5 34.2 100 接下来,我们看同龄群体的影响。表6中展示的是“网恋“大学生中同龄群体的“网恋”情 况。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网恋\"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占92.1%,表示周围人有过“网恋“, 仅有极少部分人是在周用人没有“网恋“的情况下选取这种恋爱方式的。这与我们的假设3、 2符合,同龄群体中“网恋“的人越多,则身处该群体中的大学生越容易“网恋“。大学生在社 会化过程中,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不但不排斥,不保守,而且勇于 实践。
表6同龄群体对“网恋”的影响
同龄薛体“网恋\"情况 身边人有■过“网峦”的 身辺人没有过“网恋”的 Total 人数 35 3 38 占“画恋力大学 生的比例(%) 92.1 7.9 100 1
表7展示的是“网恋”大学生对“网恋“的态度分布。“网恋”大学生主要分布在“十分赞成\"、 “比较赞成“和“中立“三组,样本中没有持“十分不赞成“态度的。表中数据表明,越是尝试过 “网恋“的大学生对“网恋”的赞同度越高,对“网恋”越不容易排斥。这与假设相符合,对“网 恋“的赞同度越高,则身处该群体中的大学生越容易“网恋”。
表7 “网恋\"大学生对何恋\"的态度
态度 十分赞成 比较赞成 中立 比较不赞咸 十分不赞咸 Total 人数 10 11 16 1 0 38 占”俪恋\"大学 生的比例(%) 26. 3 28.9 42. 1 2.6 0 100 1 社会因素中的最后一个假设是有关生源所在地对“网恋”的影响,我们假设来自城市的大 学生由于经济条件较好、思想更为开放、“触网“时间更长等原因比来自乡村的大学生更容易 “网恋“。从表8中数据可以看出,“网恋”大学生中大多数是来自城市,少数来自城镇,只有极 少的一部分来自乡村。这正验证了假设3、3。一般来说城市的经济发展要比城镇和乡村好, 城市的网络化程度也比较髙,城市里来的大学生接触网络环境比较早,对新兴事物有更少的 排斥心理,“网恋”也就更有可能。那些来自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乡村大学生更容易受传统观 念的束缚,更多的不会采取“网恋“这种恋爱方式,他们通常比较保守,做事情循规蹈矩,惯 用传统的方法。 表8 “网恋'‘的大学生的生源所在地
生源所在地类型 人数 27 9 2 38 城市 占“网恋”大学 生的比例(%) 71. 1 23.7 5.3 100 1 1 城镇乡村 Totel 五、总结与建议(这建议可以要也可以不要)
从上而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网恋“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 方面。 其中,对于生理因素,在性别方而,男生和女生“网恋\"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别;并不是年 龄越大,年级越髙就越容易“网恋\",年龄在20—22岁之间、是“网恋“的高发期。
心理因素的考察主要是性格和情感两个方而,“前卫”的人和有主见的人都容易“网恋”: 越是在感情方而受过伤害,失恋过的人就越容易尝试“网恋”。
社会因素的影响分为“触网\"时间、同龄群体和城乡差别这几个方而,并不是“触阿'时间 越多就越容易“网恋”,那些“触网\"时间处于中等的大学生最易“网恋“,同龄群体越是选择“网 恋“,自身就会受其影响尝试这种方式,城市大学生比乡村大学生容易“网恋“。
大学生“网恋“现彖已经成为了社会上不可忽视的问题,虽然现在大学生群体中“网恋”所 占比例并不大,但此现象有继续升温的趋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去尝试“网恋“。再加 上当代大学生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些传统的恋爱方式,他们不 愿在局促的现实生活圈子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大学生们相信缘分,而网络就成为了新世纪 的“缘分的天空”,所以,大学生“网恋“现象并不能被社会驱除,而会成为社会中长期存在的 一种现象,只要网络不会消失,“网恋\"也就不会消亡。
既然,“网恋“现象将会长期存在于社会中,那么我们现在,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 避免或是消除“网恋\"中的不良因素,创造一个安全信任的网络环境以此来正确指导大学生 “网恋“。我们结合大学生“网
恋“的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首先,针对“网恋”的髙发群体,我们要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冇,不 能只强
调精神上的共鸣,毕竟爱情是要有现实基础的。不能将爱情沉陷于幻想虚无的网络世 界,网络只是思想交流的一种媒介,网络中的情感一泄要“下载“到现实生活中来,与现实生 活相联系,没有现实土壤的“网恋”不但不会有结果,而且会伤害他们。他们注重精神情感的 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离开现实,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是不可取的。这就给教育工作 者提出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在思想上使大学生认识到爱情的本质,规范大学生的恋爱 行为,指导他们用理性来正确处理爱情。
其次,大学生的上网时间要控制在一个相对低的范用内。大学生的生活应该是充实 而有意义
的,而不是整天迷恋于虚拟的网络之中的。网络只是一种传播媒介,并不能当成一 种纯粹的情感交流场所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所以,我们要充实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对 他们进行正确的网络教育。
最后,对于同龄群体的影响,我们要建立一种良好的群体氛围。一方而,要提高大 学生网民
的思想道徳素质,纠正出于刺激好玩的欺诈心理,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徳,规范他们 的网络行为。若是每个网民都能以诚相待,那我们的网络空间将是一块美好的天地。期一方 面,要规范社会上的网络环境。现在街头巷尾有着不讣其数的网吧,对网吧的管理就显得格 外的重要。应该颁布适当法律法规来规范网吧的经营,如对来上网的人进行证件登记,禁止 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禁止浏览色情尿力网站等等。通过这些措施来弥补网络带来的不安全性。
总之,我们要以一种正常的心态去看待大学生“网恋“问题,既不能迷恋“网恋”,也 不能
盲目排斥“网恋“。它既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就应该接受它,并进而规范它、完善 它。 附:大学生“网恋\"现象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我们是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今大学生“网恋”现象,我们进行了 这次调査。本调査不用填写姓需,答案也没有好坏对错之分。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貞. 实想法进行填答。
对您的支持与合作,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10月
填答说明
请在每一个问题后适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号码上打7,或者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问卷每页右边的数码及短横线是计算机处理用的,不必填写。 若无特殊说明,每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填写问卷时,请不要与他人商虽:。 问卷编号: __________ 1-3 ______
调査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本情况
A1.你一周的上网时间平均是:
1. 2小时以下2. 2—10小时3. 10小时以上4 ___________ A2.你上网都干些什么?(可多选)
1.收发邮件2.聊天(如选此项,请继续答题:如没有选此项,请跳答A22) 5-9 ________
3. 游戏4.购物5.其他
A3.你聊天是因为:1.闲着无聊,打发时间2.找人谈恋爱3.与人交流, 排解心中
情愫10 __________
A4.你的聊天对象是:1.家人亲属2.同学3.非网络认识的朋友
4. 通过网络认识的朋友11 ___________
A5.你的聊天对象中有改写过性别的吗? 1.有2.没有(跳答A7) A6.属于:1.本来是男的,但写成女的2.本来是女的,但写成男的 A7.你会主动在网上寻找“陌生人“聊天吗? 1.会2.不会(跳答A9) A8.因为:1.向不认识的人宣泄情感,没有负担2.想交朋友3.骗不认识
的人,寻
求刺激15 ___________
A9.如果在网上“陌生人”主动与你搭讪,你会:1.来者不拒(跳答A13)
2. 有选择的与其聊天(跳答All) 3.拒绝与其聊天
A10.拒绝的原因是:1.网络不可靠2.陌生人信息不足3.从来在现实生 活中就 17 ________
不和陌生人说话
(答完此题,请继续答A13)
All.你会选择:
性別:1.同性2.异性3.同异性均可18 ___________________ 与自己年龄差距:1.很大(跳答A13) 2.不太大3.同龄(跳答A13)
4. 无
所谓(跳答A13)
19 _________
A12.比自己:1.大2.小20 _______________
A13.你是否有谈得十分投机的异性网友? 1.有2.没有21 __________________ A14.你是否曾邀请或被邀请与异性网友见而? 1.有2.没有(跳答A22) A15.是否成功? 1.成功了 2.没有成功(跳答A22) 23 __________________ A16.见面时的情况是:1.与想象中差距很大,岀现“见光死“现象2.网上 网下存在
落差(跳答A18) 3.现实与想象基本相符(跳答A19) 24_______________
A17.见面后彼此的关系:1.从此破裂,不能保持从前在网上的关系2.没 有破裂,
可以继续保持从前在网上的关系25 _____________ (答完此题,请继续答A22)
A18.网络中与现实中的这种落差是否可以接受? 1.可以接受2.不可接受 26
(答完此题,请继续答A22)
A19.在现实中,是否能继续网上的关系? 1.能2.不能(跳答A22)
27 _________
A20.他/她是否成为了或曾经成为过你的男/女朋友? 1.是2.否(跳答A22) 28 A21.现在你们:1.仍然是恋人2.已经分手29 ___________________
A22.在网上你经历过欺诈行为吗? 1.经历过2.没经历过30 ___________________ A23.你经历过失恋吗? 1.经历过2.没经历过31 _________________ A24.当有新事物出现时,你会:1.勇于尝试,敢为人先2.等其发展成 熟,再做
判断3.别人怎样对待,我就怎样对待32 ________________
A25.你身边的同学是否有过“网恋“的? 1.有2.没有(跳答A28)
33 _________
A26.是否成功? 1.成功2.不成功(跳答A28) 34 __________________ A27.现在如何? 1.仍然是恋人2.已经分手35 __________________ A2&你对“网恋“的态度:1.十分赞成2.比较赞成3.中立4.比较不赞 成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分不赞成36
A29.你认为“网恋“能否成功? 1.能2.不能37 ________________
二.背景资料
B1.你的性别:1.男2.女38 ________________ B2.你出生于 _____________ 年39 ___________
B3.你的年级:1.大一 2.大二3.大三40 ____________________
B4.你的网龄:1. 2年以下2. 3—5年3. 5年以上41 ____________________ B5.你来自:1.城市2.城镇3.乡村42 ___________________
问卷到此结朿,衷心感谢您的合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玲珑.网络时代的恋情[J].中国青年研究2001
[2] 59-64[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 Frank. Koelsch, 1995: The Informedia Evolution: How it is Changing Our World and Your
Life. McGraw-hill Ryerson Limit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