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第二课堂思政育人功能的对策研究淤柳青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摘
要]高校第二课堂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校
第二课堂发展普遍存在活动设置不合理、认识不够、投入不足等问题,高校应努力拓宽第二课堂渠道、健全管理保障机制,将大学生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关
键词]第二课堂;思政育人;研究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0)43-0088-02
(三)依托社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社团是学生在校团委指导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群众性团体。它有利于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实践和创新精神,也是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要着重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育人中的作用,扶持专业型社团、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类社团。高校思政部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社团指导中,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成立省级青年学习社,思政部和团委联合指导,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出发点进行学习研究,以思想交流讨论会为主,兼顾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学等经典著作,每学期定期开展相关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作品展、辩论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诚信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利用新媒体,开辟“第二课堂”新形式
新媒体信息传播量大、传送速度快、表达方式鲜明的特点,营造了能够进行信息互动的空间,2017年1月2日,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真当团中央不上B站?2017,在这里等你”,宣布团中央正式进驻广大青年集结地、高人气互动网站———bilibili网站,真正做到“努力离大家更近一点”,在这些互动平台上,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青年语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网络智能技术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如江苏团省委的PU口袋校园APP、志愿者打卡器、微信小程序等实现对每个青年的思想状况的精准分析,并以此实现青年学生思想状况的正确分类。团组织根据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将青年学生粗略地归为思想提升类、思想游离类、思想反动类等,然后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推荐思想引导性文章,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智慧性的引领。
二、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管理保障机制(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保障
高校应树立“大思政”风险意识,高校党政领导和各级工作部门应当更新理念,提高思想觉悟,正确认识到开展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际意义,组建以高校思政部、宣传部、教务
[中图分类号]G715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主席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共青团中央明确指出应该在高校展开“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第二课堂建设成为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迫切需要,新时代仅仅依靠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发展的新需求,那么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是当下需要关注的最新课题。
一、拓宽第二课堂渠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依托“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纪念日、重要人物诞辰、重大会议召开等节点,组织开展党史国情、中华传统、红色故事等宣传教育活动,较好地实现思想引领效果。新形势下,共青团中央为筑牢青年学生奋力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推出了“信仰公开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四进四信”主题活动,这些品牌项目统一了思想,赢得了共识,各高校统一步调,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社会实践以其直接参与性日益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第二课堂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生动,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受教育、长知识、做贡献。
高校应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化”建设,把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设立社会实践课程,安排一定的课时并规定学分,纳入学分制管理,确定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列入教学计划中,采取“课程化”方式,把社会实践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从而完善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管理,促进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发挥其重要的教育功能。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淤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专项研究课题(LX2019098)。
作者简介:柳青(1986—),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88-
人才培养
处、团委、学生工作处和院系各级团委共同参与的第二课堂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对全院的第二课堂工作展开协调、督导以及评估。各部门应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第二课堂的发展。
探索完善第二课堂学分制,将第二课堂归入教学大纲,展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及设计。现阶段部分高校已开始了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试点工作,比如浙江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等都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一定数量的第二课堂学分,三、改革课程评价机制,实现第一、二课堂协同育人
课题
评价有先导作用,是第二课堂活动良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要环节。第二课堂教育视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建构一个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体系,是切实发挥第二课堂教育基本功能的当务之急。因而,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创建和完善第二课堂教育管理制度,丰富课程内涵,创新授方可毕业。
(二)加大投入,提供经费保障
没有充裕的经费作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只能是纸上谈兵。高校在拟定预算时,应为第二课堂活动安排专项资金,以确保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所需的各项开销。加大对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投入,加大对重点社团的支持,使各项活动均能高质量地开展,而不是只流于形式。
笔者在项目研究中发现,目前高职学生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经费来源主要还是以学校为主。政府和社会对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力度不高,包括给予的资金保障也不多,要想高职学生社会实践长效发展,经费保障是前提。高校、政府及社会有关部门要为高职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才能保证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以期正常发挥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加强师资力量的配备
要全面提升第二课堂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就需要有一支师德高尚、专业功底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普遍缺少指导。除了大型的文艺和学术研究活动配备了专业的导师外,别的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够。有的教师因为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有限,而有的教师没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有很多的小型活动根本就无人指导。所以,仅仅依赖于校团委、学生工作处的老师来完成高校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应是远远不够的,职业院校应当充分调动全院老师的积极性,完善第二课堂指导老师监督制度,将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对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专业老师进行相应的工作量认定,给予合理的劳动报酬,保证第二课堂的活动持续、高质量地开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思政育人功能。
要全面提升第二课堂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来指导。需要一支师德高尚、理论扎实、专业功底深厚、善于创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当前,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普遍缺乏指导。除了大型的文艺和学术科技活动配备了专业的指导教师外,其他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力度明显不够。有的老师是由于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有限,而有的教师则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仅仅依靠团委、学生工作处的教师来完成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要充分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完善第二课堂导师制度,将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还要对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专业教师进行相应工作量认定,并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
课方式,整合共享优质资源,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等教育格局,其最核心的因素在于怎样创建可量化的考核激励机制。在各高校,教学部门与如辅导员、校团委等有沟通和联系,上述工作沟通仅限于教师与各职能部门管理者上层之间的横向流动,其垂直性沟通较低。学生参与度不高,主要因为各自独立的评价考核体系,要想调动学生以及各部门的积极性,高效的评价机制是核心保障措施。
随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中平时成绩所占比重逐渐提高,由结果性考核向过程化考核转变,重视学习过程与参与性。这是与第二课堂相关联的最佳方式,将第二课堂的活动成绩部分计入理论课堂教学成绩,而理论课程如实践教学环节与第二课堂之间实现成绩的相互认证,则能有效打通二者之间最后的屏障。如辅导员对学生日常操行考核纳入“思想道德修养”成绩评定部分,切实将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与理论课堂中大学生“三观”教育相融合,如学生宿舍日常管理、大学生诚信行为考核、团员主题教育考核等环节,进而让思想道德理论内化于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中。以此为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考核中,将第二课堂活动参与率纳入思政第一课堂的平时成绩。同时,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教学以第二课堂的活动为载体,成绩相互认定,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充分调动了各部门以及学生的参与性。
综上所述,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工作、团委活动多部门联动,探究工作切入点,各司其职,调动其主动性。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发挥其活力,实现从“为了完成”到“想要完成”的转变,进而形成大思政”的合力效果。
参考文献:
[1]贺永锋.新时期高校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0.
[2]王克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路径研究[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6).
[3]赵艳艳.我国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统合育人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2016.
[4]乔娜,袁卫国,吕丽萍,等.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7(2).
[5]陈晓庆,孙秀伟“大.思政”格局下协同育人实践模式探究J].辽宁经济,2020(4):78-79.
[6]柳青.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引领新路径探究[J].管理观察,2019(8):50.
因编辑曾彦慧-89-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