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简介
西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1985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依托吴宓、方敬等前辈学者奠定的坚实基础,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现当代文学已建设成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现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5 人,其中博士 7 人,学科负责人为王本朝教授。近 5 年来,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有30 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和复印,同时还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重庆市人文社科项目 10 余项,获省部级奖励多项,出版学术著作 16 部。
本学科在“基督教文化与 20 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中国当代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租界文化与 30 年代文学”“重庆文化和大后方文学”“沈从文与苗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扎实而有创新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现设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化”、“中国现当代叙事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思想文化”三个硕士招生方向;
1.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化:主要讨论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化的综合研究,从观念和方法论上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化的复杂关系。
2.中国现当代叙事文学: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戏剧以及中西叙事理论,探讨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的叙事特征,探索和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当代叙事文学理论。
3.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思想文化:主要探究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之间共
生与裂变之关系,探讨中国大西南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之复杂隐秘的关系。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简介
本学科依托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这个建设平台,整合艺术学、美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资源,已经建成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2012年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中,我校电影学专业名列全国第七,西部第一,是我校为数极少的排名进入全国前十的学科。本专业凝练形成戏剧与影视创作的理论与实践、影视产业与文化传播、电影美学与戏剧美学等三个学科方向。
本学科学术实力雄厚,学术梯队由8人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教师队伍中,有2人是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含后备人选),1人是重庆市文联副主席,1人是首批重庆市青年文化人才(巴渝新秀),1人是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是重庆市青年文化新人。
本学科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富,近5年来,本学科团队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艺术学项目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项目8项,其他项目10项;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40余篇发表在《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电影艺术》等重要期刊和报纸上,2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学术专著8种、译著2种,获得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
本学科教师长期同峨眉电影集团、上海电影集团、北京电视台、紫禁城影业,以及重庆广电集团等单位保持合作关系,近年来承担了多部电影电视剧和话剧的创作任务。其中电影《青苔》获巴蜀文艺奖,电视剧《红岩》和《山青青水清清》分别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飞天奖”三等奖。
学科负责人余纪教授担任全国第八、九届文代会代表、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电影学权威学术刊物《电影艺术》编委、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等重要学术职务,同时,担任重庆市文联副主席、重庆市电影家协会主席等社会职务。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西南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乃重庆市高校唯一培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该学位点在著名的纳西东巴文研究专家喻遂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高学历、强学术的研究群体。自2004年招生以来,培养出学术精英20余人。
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侧重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研究,以及中国少数民族的比较文化学和民俗文化学研究。目前,设有一个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民俗文化,导师为杨亭博士、副教授。近几年来,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社会科学战线》、《艺术百家》、《贵州民族研究》、《北方论丛》、《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民族艺术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同时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土家族审美文化综合研究》、重庆市民宗局项目《渝东南地区土家族苗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校级3项项目。
YY电影频道(www.yy-movies.com)搜集整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