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黄庭坚的一些趣闻轶事
苏轼对黄庭坚说:“庭坚啊,你近来写的字虽然清劲,但有时写得太瘦,简直就像挂在树梢上的蛇。”
黄庭坚说:“苏老师的字我当然不敢妄加评说,但有时也觉得肥扁,很像是被压在石头底下的蛤蟆 。”
二人相对大笑 认为对方说中了自己的缺点。
苏轼的《东武小邦》黄庭坚的《花气熏人帖》苏轼的《黄州寒食帖》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苏轼的《归去来兮辞》
黄比苏小九岁,苏门四学士之一,苏于他亦师亦友,诗与苏并称'苏黄'。苏第一次在孙觉(黄的外舅)坐上见到黄的诗文,惊其超逸绝尘,孙便请苏为其扬名,苏大笑:“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去接近别人,别人也会主动接近他,逃名而不可得,何须扬名?”黄三十四岁时,写了两首诗寄给苏,苏回书《答黄鲁直》:“我一直诚恐不能与君结交,而君今日不惜辱没才华,如此礼待我,喜愧之怀,几乎难以承受。”当时苏已经名动四海,黄不过是暂露头角,可见苏何等赏识黄,自此二人惺惺相惜。
(插图:老树画画)附黄庭坚与苏轼的第一封书信: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
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
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
孤芳忌皎洁,冰雪空自香。
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
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
得升桃李盘,以远初见尝。
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傍。
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
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
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
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
人言可医国,可用太早计。
小大材则殊,气味固相似。(插图:老树画画)有一次苏轼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知道他又来蹭饭,于是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问:“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接着道:“那鱼放上边行吗?”苏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下也无言以对。(插图:老树画画)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插图:老树画画)雪雪寄语:生活若遇到苏黄这种亦师亦友、“势均力敌”的情谊,定是一种莫大的幸运,高山流水从来稀,千古知音最难觅,最好的朋友不仅能锦上添花,更能雪中送炭。然而若遇不到这种好友也不必耿耿于怀,毕竟这个浮躁的年代,许多东西都是奢侈品,在遇见懂你的那个人之前,先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