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一文,正是从音乐课和形体课两个层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小学音乐教学应”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呢?笔者的做法是:从音乐课和形体课两个层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音乐课,培养审美情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以音乐审美
为核心”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作为音乐老师,不仅要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更要带着孩子们一起在实践中体悟,将舞蹈美的动律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对音乐做一个深入的了解。在律动活动中,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及情绪变化的节律,这种音乐伴奏下身体的律动充满了分明的节律和动感之美。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在音乐课堂上渗透舞蹈的动律,以音乐为主线,融合表演,通过表演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1唤醒学生对动作美的认知。
音乐是有声的语言,用声音之美为我们讲述着动听的故事,传递着动人的情感。舞蹈是有形的人体语言,用形体之美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它变枯燥的知识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要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动作、从熟悉的人物、动物形象开始,找到动作的依托和合理的运动依据,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出一定的形象,诱发孩子自身的音乐潜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教例1】:《会跳舞的洋娃娃》一文的教学
在音乐欣赏《会跳舞的洋娃娃》这一课时,乐曲中a段音乐开始一系列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都加有顿音记号。我先让学生来听
一听a段音乐,想象洋娃娃的形象。有的同学说:“她跳舞的时候总是踮起脚尖,身体很挺拔,”师:“你能用动作模仿一下洋娃娃跳舞的样子吗?”这位同学踮起了脚尖,摆起芭蕾手位模仿了洋娃娃的形象。我马上表扬了这位同学,请其他同学一起来试一试,并指导孩子们用洋娃娃可爱、活泼,又有几分笨拙、机械的动作去表现音乐的形象。
听乐曲b段音乐时,师:“听一听,这段音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刚才的动作还能行吗?你想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这段音乐曲调优美、婉转,在性格上它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孩子们又用连贯、抒情的手臂动作表现音乐。
乐曲的最后一段是a段的再现,师:“听下一段音乐,你觉得它与前面的哪段音乐相似?”孩子们马上能听出这段音乐是重复的,很自然地用同样地动作去表现。让舞蹈融会音乐中去,对音乐不同的部分作出不同的动作反应。 1.2激活学生对节奏美的感知。
利用人体动作来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奏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因为人天生就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行进而摇晃身体,这就是人体对音乐的最初反应,表达这人们对音乐的最初感受,这也是音乐律动的本源和学生参与律动的基础。在课堂上,我设计一些能够体现节拍感觉的律动活动,让学生与节拍做最原始的接触,从而培养学生的节拍感。
【教例2】:《星光恰恰恰》一文的教学
欣赏节奏感强的乐曲《星光恰恰恰》时,笔者采用了“三步教学法”。第一步:让孩子们听音乐想一想:听到音乐时,你想做什么?有的孩子说:“我很想拍手!”“我想抬高腿,双手插腰,排队走路”,接着放音乐,让他们听着音乐在教室里拍着队走路,要求用脚步表现出节奏;第二步:请孩子们想一想在音乐的什么时候拍手比较合适?通过师生交流后发现每一句都以“xx x0”节奏结尾,可以在每一句的结尾处拍手或者用其他动作来表现。第三步:全班围成圈,踩着二拍子的旋律向前走步,并请学生在“xx x0”的节奏出现时,用自创的动作表现。
整个过程,教室不讲解提示,学生仅通过律动活动就体会到了乐曲的节奏感及句末的特殊节奏。这种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锻炼了大胆、勇敢、活泼的性格,还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及音乐感受力。
1.3激发学生对情感美的体验。
达尔克罗兹指出:“学习音乐,必须要依靠身体大肌肉的运动反应,而且这种身体运动反应又必须与个人内心对音乐的反应紧密联系。”无论是快乐、兴奋、喜悦、激动还是向往、深思、苦闷,都是不同情感特征的表现,重要的是要能够使学生在真实情感的流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因此,我在课堂上,把律动活动安排到歌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技巧准备到感受熟悉、学会演唱,直至有表情
的演唱,充分发挥律动参与、体验的教学特点开展教学。在演唱时唤起学生内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体会更细腻,歌声更优美。 【教例3】:《捉迷藏》一文的教学
在歌曲《捉迷藏》的教学中,我问孩子们:“你们在捉迷藏时的心情怎么样?”生:“心情很紧张,动作轻轻地、蹑手蹑脚” ……所以歌曲的前半部分应唱得轻巧、有弹性。我指导学生做了这样的动律: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一组担任一个季节的角色。唱第一段歌词时,各组依次边唱边用双手画一个大弧线,遮住脸“躲起来”。 到第二段时,我问:“捉到以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开心、兴奋地” ……所以歌曲的后边部分应唱得热情洋溢,有连续、伸张感,特别是“秋天躲在谷堆堆”之后的“哟”字想的又调皮又俏丽。我请学生根据四句歌词创编舞蹈动作次将双手从脸前拿开“跑出来”。秋天一句后的“呦”字,大家把双手放到脸前,做出好像看到什么的样子,再赶紧躲起来。学生在这样渗透着情境的自由表演中,把第二部分的四句旋律,特别是延长拍唱的连贯而充满快乐。特别是“呦”时的小弧线,唱得轻巧短促,把捉迷藏时的调皮感、神秘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笔者通过实践发现,把舞蹈融入了音乐课上,孩子们更喜欢音乐课了,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使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形体课,培养审美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可以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有机结合,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舞蹈教学既属艺术教育、情感教育,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使青少年在接受舞蹈艺术美的熏陶中逐渐具备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获得对美的领悟能力和表现能力,领悟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使学生本体的潜在意志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一切精神活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像生命的源泉,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使学生们终身受益。《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因此,笔者在形体课的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1引导启发式,激发兴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认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从舞蹈的形象美感入手,启发孩子表现自己的形象美,抒发自己的情感,
逐步引导孩子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由好奇到爱好,再到深入自觉,从中得到快乐,按着他们兴趣升华,使他们一步步走进舞蹈的殿堂。
【教例4】:顽皮同学的转变
二(1)班有一位同学有点顽皮,平时上课总是动来动去不受规矩。有一次,在小抬腿组合的教学中,大部分同学抬腿的时候都会把身体往后倒,这显然不能达到训练目的,腿部的力量得不到锻炼。这时我正愁应该怎样去讲解这个动作呢?忽然发现这位同学小抬腿的动作做的很不错,我立刻对该同学进行了表扬:你看他的身体多挺拔呀,他不仅把脚背绷紧了,他的背也挺得很直,精神又帅气,真能干!这时其他同学也观察起自己的动作,努力在抬腿时绷直脚背,挺直背。通过对舞蹈动作美的发现,不但促使了这名顽皮同学的转变,而且还引导孩子对形象美的追求,逐步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
2.2示范模仿式,掌握技巧。
前苏联革命家加里宁说:人要是学会了跳舞,连走路都可以美观和文雅些。舞蹈教育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进行的教育,它用肢体语言通过示范动作传递肢体艺术进行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示范动作的规范性及清晰明朗的讲解是至关重要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要通过自身规范的、具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使学生体会形体训练的美,激发起对美的追求,努力学习掌握动作。还可以通过学
生的示范表演来激起其他同学的积极性,更好地掌握表演舞蹈动作。
【教例5】:“下胸腰”动作的教学
在教授下胸腰的教学中,我讲解动作的要领:下胸腰先下头顶尖,再下脖子,最后是把胸打开,起来的时候先起胸,再起脖子,最后起头顶尖。但是学生做的时候还是很难体会到,不能把动作做到位。后来,我请了一位做的比较好的同学到台前来,每做一个动作都让其他同学观察身体的造型、特点和变化,再请同学们进行模仿,在模仿的同时想象一下刚才做示范的同学的动作,这样效果就好多了,大部分的同学下胸腰时都能把胸腰打开,头顶尖去找自己的后背。之后,我经常会提醒孩子们,跳舞的时候要看着镜中的自己,观察自己的动作美不美,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快能掌握动作的要领。
2.3观摩对比式,提高表现力。
通过观摩对比,能让孩子们长见识,让孩子们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首先是观看录像资料带,通过网站或者是录像光盘观看各种权威性训练和表演,并且认真地给孩子们讲解,让孩子们心中产生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向往。其次是观看各种实践性的表演,让孩子们熟悉各种表演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表现能力,增强表演兴趣。 【教例6】:“勾绷脚组合”动作的教学
在勾绷脚组合时,绷脚必须从踝关节开始把力量一直贯入到脚趾,让脚趾去找脚心,勾脚脚背应用力往,脚后跟尽量离开地面。我多次示范勾脚和绷脚的动作要领,但还是有几个同学不能把动作做到位。于是我播放了相关的教学视频,学生赞叹不已:“他们太厉害啦!”“脚背绷得好直啊!”“他们的背也挺得很直。”通过观摩对比,学生很自然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如勾脚时可以幅度再大一些,做到位,但是背还是挺得很直,不能跟着脚一起弯了;绷脚时脚尖尽量去找地板,把腿延伸的更长。
综上所述,近三年来,笔者从音乐课和形体课两个层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学校多次选派我班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全市小学音乐比赛,并且我班参赛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比赛成绩。此外,学校音乐教研组也在全校推广笔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舞蹈[j],中国舞蹈家协会,2010.5.总第345期.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3]朱则平,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