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模
将医务室买来的小药瓶洗净烘干作为模具。 2.制浆
在小药瓶中称取7ml甲基丙烯酸甲酯 (预处理除阻聚剂),再加入0.02克过氧化苯甲酰和1.5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摇匀后封上瓶口。在90℃左右的水浴上加热,进行预聚合。在此过程中,间隙振荡小药瓶,并注意观察体系的枯度。待反应液呈枯稠浆液(比纯甘油更稠些)时,即停止加热。 3.聚合
将已经灌好浆液的模具放入恒温供箱中,按下列条件进行聚合:50摄氏度保持3小时,3小时后转化率达到10-20%,反应体系已经很粘,很容易产生自动加速作用,因此必须降低温度到40摄氏度,并保持20小时,使转化率达的%。此时聚合反应速度已显著下降,可以提高温度至105摄氏度,并保持3小时,使反应进一步完成,然后逐步降温到40摄氏度即可脱模。 4.脱模
将试管轻轻击破,即可得到透明的棒状有机玻璃。
注意事项:本体聚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聚合体系粘度大、传热性差,反应进行到某一阶段时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这时必须及时排除反应热,否则分子量分布变宽,材料的机械强度降低,严重的会引起“爆聚”而使产品报废。
引发剂作用下的甲基丙烯酸甲醋的聚合反应是个放热过程。反应热的积累会导致反应物温度的升高,聚合反应加速,造成局部过热而导致单体气化或聚合物的裂解,制件就会产生气泡或空心。此外,由于单体和聚合体的密度相差很大,因而在聚合时会产生体积收缩。如果聚合热未经有效排除,各部分反应便不一致,收缩也不均匀,因而导致裂纹与表面起绘现象的发生。为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在实际生产有机玻璃时常常采取预聚成浆法和分步聚合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