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研究
2021-01-14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4年第2期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No.2,2014 (总第144期) Journa1 of F ujian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Genera1 No.144) 福州市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研究 林淑周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福建福州350014)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福州市虽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城乡分割、区 域分割、群体分割等制度碎片化问题,降低了制度实施的效率和效果,不利于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实现 基本社会保障项目的城乡一体化势在必行。必须整合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在筹资、补偿和管理体制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建 立起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综合社会救助在内的基本社会保 障体系,保障民众基本生活。 关键词:福州市;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199(2014)02—0050—06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保障民生的执政理念下,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投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 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及社会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2012年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 现了全覆盖,我国进入了全民社保时代,这是历史的跨越。但是,我国社会保障项目是伴随着渐进式改革 逐项建立起来的,存在着城乡分割、区域分割、群体分割等制度碎片化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部门分割、政 策分割与资源分割现象I1],严重损害了社会保障的效益和效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社会 保障的期望越来越高,社会保障体系的整合、优化发展势在必行。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报告中提出“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 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 一、福州市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一)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公平性的内在要求 社会保障历来被视为社会建设的“助推器”、“减震器”、“稳定器”和“安全网”,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制度。正如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 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因此,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是社 会保障制度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收稿日期:2014一O1—18 基金项目:2O13年国家行政学院合作课题;2013年福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林淑周(1968一),女,福建闽清人,中共福州市委党校教授。 ・ 5O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但社会保障体系呈现了严重的碎片化,不同群体、不同身份、不同区域 的人群分属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如养老保险就有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农村 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以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不同的人群待遇享受不一致,甚至差别巨 大。目前,老年农村居民、老年城镇居民、城镇企业退休职工、城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待 遇之比是1:1:20:41 o ES]7而体现医疗保险公平性的关键要素——医疗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更是存 在明显差异,2011年总量上城市是农村的3.24倍,人均方面城市是农村的3.09倍。l_4 这种制度的碎片化 人为扩大了收入差距,不仅造成社会不公平,而且不同群体之间相互攀比,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 因素。[ ] 相对于碎片化的体系而言,一体化的体系可以更好地平衡各类人群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从而促 进全体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基本权利和待遇水平方面的平等化,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维护社会公平的 效益0[6]7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建设是实现社会保障公平性的重要途径。 (二)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能够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间自由流动,以 获取利益最大化。这是经济高效快速发展的前提,也是和谐社会得以构建的基础。目前城乡分割的社会 保障体系普遍实行县级统筹,统筹层次低,各县(市)区在统筹城乡、缴费标准、缴费档次和享受待遇等方 面的标准都不统一,不可避免造成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畅。这不仅阻碍了劳动力在部门和地区间的 合理流动,束缚了农村现代生产关系的建立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 抑制了流动就业者参与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武正华等人对山东省济南市 的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依然很低。有雇主的被调查者享有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为 33.4 ,而大部分工龄短,流动性较强的被调查者则无法享有养老保险,这部分人口占到53 。[ 只有提高统筹层次,劳动力在流动时,养老、医疗保险才能方便地转移接续,才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 之忧,促进其自由流动,从而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在增进劳动者福利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 健康发展。 (三)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社会保障体系的碎片化,不仅影响社会公平、经济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保障体系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1.不利于抵御社会风险和基金的安全。社会化的社会保障是指独立于一切局部共同体的保障体系, 即全社会成员形成共担风险的统一体,最充分地体现大数法则,最大限度地抵御可能发生的风险。也就 是说,参保者越多,保障体系的筹资能力和保障能力也就越强。然而,现时自成系统的各个项目、各个群 体分成单个的、局部的风险对抗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主要是依赖这一群体的内部力量,自然地会造成这 一地区或这一群体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这自然容易危及到有限基金的安全。_8 J7。比如,新型农村养 老保险由于基础养老金偏低(每月55元)、没有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和政策宣传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造成 农村居民缴费积极性不高,对以县(市)区为统筹层级的基金运行的可持续造成影响。 2.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体系造成资源浪费。在社会保障城乡分割体制下,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 以及社会救助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制度、机制间缺乏衔接和协调,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第一,重复参保,浪费了宝贵的社会保障基金。由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 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城居保)是以户籍为依据参保,而城镇职工社保和医保是以单位为依据,一些在城 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居民在户籍地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同时又随 单位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学生及部分失地农民也成为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经办机构为完成 参合率而争取的对象,造成重复参保现象。新农合和城居医保两项制度由两个不同部门管理和操作,基 础资料不对接,出现了在城镇企业就业的农村户籍人员、农村户籍的学生在城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保,在 家又以户为单位参加新农合,又有部分城镇居民自愿参加新农合,导致城乡居民存在重复参保现象。重 复参保不仅浪费了有限的社会保障基金,而且也有违社会保障的公平公正原则。 ・ 51 ・ 同样,社会救助是以县级为审批管理单位,以街道和乡为申请单位,而且地区之间没有制度化的沟通 和信息共享渠道[6l1。,这难免造成流动人员无法及时顺利地获得社会救助。而不同的救助分属不同部门 管理,如医疗救助归卫生局、教育救助归教育局、住房救助归建设局,使一些救助对象重复享受救助,而一 些困难边缘群体在家庭遭受重大灾难时却无人问津。 第二,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一方面,养老、医疗保障的城乡分割需要建立相对应的管理系统,特别 是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由于是分属两个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需要各自建立管理系统,各自与 医院(卫生院)进行计算机联网,各自进行医疗费用审核,各自需要组建和培训管理、经办人员队伍,增加 了政府的财政支出,浪费了公共资源。比如,湖北省鄂州市合并后的市医保局仅配备“以钱养事”人员31 人,比湖北省编委文件规定的编制下限减少了54人,每年可节约人员和办公经费200多万元。_9 另一方 面,造成管理服务能力滞后。随着农村养老保险的全面实施,农村管理系统基础建设薄弱,人员不足以及 人员能力低下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农村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 第三,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由于统筹层次低,造成基金规模较小,实际能够用于投资的 资金更是偏少。于是,基金投资的实际回报率低于预定投资回报率或记账利率,形成严重的利差 损失。E3] 综上所述,从理论上讲,只有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的效果,保证制度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十八大提出了“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 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求。从全世界范围看,工业化时代以来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均经历了从分散 到集中,从零散到整合的过程,并在“二战”后达到了较高程度的一体化水平,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效益。[61 9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伴随着国企改革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形成了城乡分割、群体分 割的众多项目,只能通过渐进整合优化来进行。而在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整合中,城乡基本社会保 障制度及服务的整合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_】o]即整合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基本保险,使其 成为一体化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使其成为 一体化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和城市社会救助制度,使其成为一体化的 城乡居民社会救助制度。 二、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可行性 从当前的经济社会条件看,福州市整合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及服务不仅必要,也具备了相应的条件。 (一)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福州市产业结构、财政收入都有了很大发展。2012年福州市实现地 区生产总值4218.29亿元,在福建省九个设区市中位居第二。其中,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 达到了91.28 9/6。一、二、三产业结构为8.7:45.5:45.8。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8 和 39.9 ,分别拉动经济增长6.8个、4.8个百分点。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597.39亿元。全市 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已达4408076人,占61.95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仅为2707294人,占 38.O5 。城镇化率已达到64.8 0[11]这表明福州市正在从工业化中期向成熟期迈进,农村直接从事农 业生产者越来越少,为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较为充足的劳动力。这为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一 体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也稳步增长。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9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92元。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由2007年的2.65:1进一步缩小到2.56:1。居民消费水平同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 消费支出20040元,增长12.3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336元,增长13.4 。消费结构也不断优 化,2011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8%_1 ,表明城乡居民需求已经从单 ・ 52 ・ 纯追求温饱向追求有质量的生活转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有了更高的期望,同时也有了更强的支付能力。 (二)福州市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具备了一体化的制度条件 进入新世纪以来,福州市政府在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态势下,加大了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推进了 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等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逐步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截至 2012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大病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城乡低保、企业离退休人员 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 1.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不断完善,实现了制度的全覆盖。一是基本养老保险方面,把城 镇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2012年末城镇企业职工基 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8.71万人;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012年末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68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4.88万人;建立了失地 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4万人。Eli]二是基本医疗保险方面,在全面建立农 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基础上,相继建立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特殊病种门诊统筹及大病 保障机制,并在全省率先开展大学生大病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和提高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缓 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2年底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0.2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5.20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5.07万人。l1 可以说,福州市基本 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已实现了全覆盖。 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办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农保和城居保依托城镇职工 养老保险管理系统,已建立起了较为顺畅和完整的管理、经办机构;虽然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分属不同 的部门管理,但在缴费和补偿制度的确立上很相近,而且两项制度基本实现了统筹区域内就医费用的即 时结算和省内异地就医的联网结算。 2.社会救助体系逐渐健全。福州市进一步健全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 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确保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权益。 一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应保尽保。福州市坚持与最低工资 标准相挂钩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以及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运机制,先后四次提高最低生活保 障标准,较好地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2013年城市低保人均补助水平达259元,比上年提高了 l1 ;农村低保人均补助达156元,比上年增长32%;保障农村五保对象8144人,发放农村五保金 1275.10万元。马尾区还从2008年1月1 El起,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准一体化,不 分城乡户籍,统一按城市标准执行。 二是积极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2005年,福州市开始实行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试点工作。 目前福州市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已覆盖全市范围。救助范围从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 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以及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困难群体,资助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等参 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将困难群体的医疗费用救助比例提高到60 ;推行医疗救助与新农合补偿结 算“一站式服务”。2011年,《福州市城乡医疗救助办法》实施后,实现了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 在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临时救助制度和专项配套救 助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城乡困难群众需要的临时救助制度,切实保障了福州市城乡低保对象等困难 群众的基本生活,使福州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此外,积极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2012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1.30万人,领取 失业保险金人数9809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5.O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6.47万人。_1l_这些制度和 政策的建立发展,为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和提升社会公平正义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框架和管理程序相近,具备城乡一体化的基础 第一,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参保对象相同。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针对的都是无工作单 位的非从业者,而社会救助针对的是城乡中无法保证自己和家庭基本生存需要的困难家庭。 第二,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相近。一是都由政府组织、引导、推动,城乡居民自愿参保;二是 ・ 53 ・ 都以县(市)区为统筹层次,以家庭(居民)为主体;三是都以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相结合共同筹资;四是都 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养老保险以保障基本生活为目标,医疗保险以解决住院和门诊的大病医疗费 用为主。目前福州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都制定了不同的缴费档次,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基础 养老金都是每人每月55元,政府财政补贴也一样。城乡医疗保险中,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 450元,其中个人缴费150元、政府补贴300元;新农合筹资标准每人每年31O元,其中个人缴费5O元、政 府补贴260元。二者相距不远,已具备了统一的条件。 第三,管理方式、运行程序相近。新农保和城居保都隶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只是信息管 理和经办人员自成系统;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虽然属于不同部门管理且各自有独立的医疗信息管 理系统,但筹资、补偿方式和定点医院相近,只是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略有不同;城乡社会救助都属于民 政部门管理,只是救助金额方面城乡存在差距,而且些县(市)区已实现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这表明基 本社会保障在管理方面也具备了一体化的条件。 三、城乡基本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对策措施 基本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是建设新型城镇化、让人民享有更可靠保障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按照十八 大提出的“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原则,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扶,困有所帮”,努力为 城乡居民提供更加均等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一)合理确定参保对象 适应人员流动需要,摒弃传统的以户籍为依据参保的惯例,改按常住地参保,以此促使参保与社保的 服务地相统一_1],避免重复参保和漏保,最大限度覆盖城乡居民,提高制度的公平性。 (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缴费标准和补偿待遇 由于城乡居民在收人水平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县级之间财力也存在差别,短期内无法实现单一 的缴费标准。对此,要建立多档次的筹资与补偿模式,使参保居民缴费标准与待遇享受水平挂钩,由参保 居民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意愿自由选择参保档次。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再逐步调整缴费标 准和待遇标准。同时,建立“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的积极性。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 险已实现了这一目标,城乡居民医保也可以仿效,争取实现同一制度框架下多档次缴费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补偿机制。同时,还要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逐步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纳入保障 范围。 ] (三)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管理和经办机构 社保经办管理体系实际就是社保服务的派送体系,与资金相比,它是软件,是软实力,是建立“更可靠 的社会保障”的制度支撑。E 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管理和经办机构有利于整合资源,降低管理和运行 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是“建立更加便民快捷服务体系”的保证。 第一,整合城乡社会保障管理资源,进一步理顺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 保险机构进行有效整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机构。规范基本养老、基本医疗 保险项目经办业务流程,建立以人为本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实现各项经办业务的标准化、程序化操作。加 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居民社保经办机构建设,根据参保人员数量增加基层经办人员,确保工 作经费。同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加强职业培训,提高经办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第二,整合信息资源,构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居 民基本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在市一级层面实现参保人员信息 共享。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制度运行成本,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经办和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制度 的可持续发展。依托社会保障卡,扩大信息服务范围,方便城乡居民参保和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发放。 ・ 54 ・ (四)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综合社会救助体系 一方面,从市级层面统筹规划社会救助的财政资金投入、服务设施建设、服务资源配置、服务队伍建 设、服务产品供给,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救助对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社会救助信息、资源 的城乡共享,使救助对象在福州市辖区内流动时能及时得到救助,提高救助效率。另一方面,随着工业 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困难人群的社会特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致困因素相互交织,呈现出十分 复杂的局面,迫切需要针对不同的致困原因,采取复合型的社会救助政策。因此,要建立一体化的以城乡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综合性的社会救助体系,保 障城乡居民基本生存权。_8j7 此外,为了能够及时反映城乡基本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效率和落实效果,需要建立基本社会保障城 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指标的建立,可以适时进行动态跟踪一体化进度,量化一体化的 发展效果和水平,及时调整基本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制度和政策组合。 参考文献: [1]郑功成,蒋云龙.更可靠社保如何实现[N].人民日报,2012一l1—26(13).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1.(2013一l1—15).http://www.SC.xinhuanet.corn/一 content/2013—11/15/c一118164288.htrn. [3]何文炯.中国社会保障发展与展望[J].社会保障研究,2013(1):7—9. 1-41仇雨临,黄国武.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转型研究rJ].保险研究,2013(8):107. ,151尹蔚民.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1.求是,2013(3):24—25. [6]关信平.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建设的意义及相关政策1'J1.东岳论丛,2011(5):7—9. [7]武正华,陈岱云.流动人lZl社会保险状况调查与对策思考: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J1.探索,2013(1):155. I-8]刘旭东.社会流动与基础整合的社会保障EJ].党政干部学刊,2013(1):70—71. [9]彭建国,汪弋.城乡统筹后的管理之道:以鄂州市城乡居民医保为例I-J1.中国医疗保险,2012(3):22. [102丁建定,王鑫.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整合与体系完善的基本思路1'J1.学习与实践,2013(5):8O一85. [11]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tjj.fuzhou.gov.cn/njdtjsj/201304/t20130409—669559.htm?一t'ype—szf. ,1121郑秉文.未来1O年如何建立“更可靠”的社会保障[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03—01(03). [责任编辑:林丽芳] Research on Integration of Social Insurance Systems i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Fuzhou LIN Shu—zhou (Fuzhou Party School,Fuzhou 350014,Fujian,China) Abstract: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such dramatic improvements in th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in Fuzhou in recent years,the insurance system has been undermined by fragmentation into subsystems based on different areas and groups of residents,which diminishes the efficiency and the effect of the system and impedes its sustainability.It is high time to unify different social insurance systems,such as the endowment insurances,NCMS(new type of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the medical insurance and the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achieving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the aspects of fund raising, compens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thus establish a basic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hich includes basic endowment and medical insurance as wel1 as synthetical socia1 assistance for u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o ensure them a better off life. Key words:Fuzhou;basic social insurance system;integration ・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