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是什么》教学设计
课题 解读理念 磁是什么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磁现象并不陌生,在小学自然课上学过,而且小的时候就知道磁铁吸铁的性质。但是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研究磁场却是全新的比较抽象的知识。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首次接触场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让学生认识到磁场的存在,在这里采用转换的思想,通过铁屑的分布,显示磁场的存在。用线来描绘磁体周围小铁屑的排布建立磁感线的模型。用类比的思想,研究磁场和磁感线,做到有梯度,逐层深入,剥丝抽茧,化难为易。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2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3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形成实事求是做事认真的态度。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换的思想,感知磁场的存在。 通过类比和建模建立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知识目标 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1
知道磁体的指向性及相互作用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教学资源 1.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材 2.课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磁铁的吸铁性和指向性,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描述方法。 对磁场存在的认识和对磁感应线的理解。 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1.把握教材,了解学生生活中所掌握的磁体的情况,带磁体、硬币等 2.提前布置学生搜集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资料以及地磁场的知识 3.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 磁体能吸引哪些物体? 2. 磁体的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 引入磁的学习 教师活动 一、引入 模拟生活场景:一枚大头针掉进沙地里,让学生从沙地里找出大头针?出示课件并指出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巡视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小组内先看所给的实验器 材、确定研究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把探究的成果填写在学案上 学生活动 观察、思考 2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强吗? 3. 磁体有几个磁极?怎样规定的? 4、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5、探究磁化现象 学生展示探究过程 教师精讲 给学生做好服务指导 各组展示 磁场的学习 1、出示摔断的磁体,用它的两端去靠近小磁针,磁体的一端与小磁针吸引,另一端与小磁针排斥,说明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磁体与小磁针没有接触,磁力的产生是通过磁体周围特殊的物质磁场产生的,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确认磁场的存在 分析下面几种情况小磁针是怎样发生偏转的? 1、用手推小磁针,小磁针发生偏转,这是因为小磁针受到手对它的推力。 2、用嘴吹小磁针,小磁针发生偏转,这是因为气流对小磁针的作用使他发生偏转。 3、超人同学手拿磁铁,站 3
的作用。 2、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研究通过所看到的现象进行探究,通过风吹树摇确定空气的存在,通过电灯发光确定电的存在。通过磁体对小磁针的作用来认识和研究磁场 磁感应线 将一小磁针放在磁体的周围,换一个小磁针仍然指向确定的方向。说明磁场是有方向的。出示电吹风并吹动布条,由布条摆动的方向说明风的方向。类比风说明磁场的方向,由小磁针的北极指向说明小磁针被吹向图示方向,确定小磁针的北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不同点的磁场方向不同,由同学们进行探究。指导学生用线画出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连成一条圆滑的曲线描述磁场的情况叫磁感应线。指导同学们用铁屑撒在磁体的周围,形成在小磁针附近,小磁针发生偏转,这是因为磁体通过磁场 对小磁针产生力的作用 认识到磁场与其他物质一样是客观存在的。 1、 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先用小磁针放在磁场中,画出静止时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 用铁屑均匀的撒在磁体的周围 4、 将铁屑的排布情况画出来,并画上方向。 5、 展示铁屑的排布情况和所画的曲线,用小磁针的北极指向确定所画的磁感应线的方向。 4
美丽的图案。然后把铁屑的排布用线画出来。 磁感线的特点的学习 出示课件模型和自己所画的磁感应线模型 生观察并描述:磁体外部磁感应线的方向总是从磁体的 北 极出发,最后回到磁体的 南 极。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也是放在该点小磁针的 北 极指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场强的地方磁感应线分布 密 ,磁场弱的地方磁感应线分布 疏 。 磁感应线是假想的曲线,实际并不存在。 小结 收获 板书设计 评测练习 17.1磁是什么 一、磁现象: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 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物质 三、磁感应线:用来描述磁场而假想的线,是不存在的。在磁体的外部总是从北极出从南极进入。 教学效果预测 利用身边随处可得的物品进行学生的探究活动,这样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展示探究的过程,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转换法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习,从重知识的积累转向知识发生的过程,当 讲评 完成评测练习 谈本节课的最大 5
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要把这个平面上更多点的磁场显示出来,可以放更多的小磁针,因此用铁屑代替小磁针。把铁屑排布的图案画出来,引导学生建立“磁感线”这个物理模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突破“磁感应线”的难点中,采用分解难点、由浅入深的方法,先按照铁屑分布画线,在曲线上标出箭头表示磁场方向,用曲线的根数表示磁场的强弱,各个难点击破,有利于形成磁感应线的抽象概念。虽然磁场、磁感应线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但是通过实验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利用形象的类比和转换实验法来突破使知识点比较全面,而且环环相扣、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预测通过本节教学能达到自我生成的目的,达到知识的、方法过程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