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生问题行为的辨识及辅导

学生问题行为的辨识及辅导

2022-03-16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学生问题行为的辨识及辅导

(一) 逃学、逃家

行为层次 层次一: 为了不能完成师长、父母的要求而逃学、逃家。 1.大部分为临时起意。 2.容易为其它事物所迷惑而忘了其它的事。 3.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常无法完成。 4.生活显得较散漫没有纪律,没有做计画的习惯。 1.对父母、师长常有不满的情绪,而以唱反调来反抗父母、师层次二: 种目的。 长。 3.人际关系不良,成绩长期欠佳,而以逃学、逃家来规避现状。 4.因右列可能原因1、2、3、4,而讨厌家庭(学校)生活。 1.经常无故缺席。 层次三: 习惯性的逃学、逃家。 2.经常无故不回家。 3.结交不良朋友。 4.流连于不良场所。 5.常伴随吸烟、偷窃、赌博、说谎、游荡„„等偏差行为。

可能原因分析 ★预防性: 1.善用教学媒体,活泼教学方法以及生活化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协助父母应关心子女,并了解其平常交友情况与1.贪玩、好奇寻求欲望的满足。 2.父母疏于管教。 3.未培养出学习兴趣。 4.受同侪朋友的影响。 5.娱乐场所的诱惑。 活动的场所。 3.老师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4.家庭或学校共同提供正当的休闲活动。 5.培养解决学习困扰的能力。 6.加强点名及门禁管理,遇有缺席立即查明。 ★ 危险性(立即性)处理: 1.立即与家长联系,尽快找回学生。 2.运用各种管道,查明学生可能去处,并尽快找回。 3.了解原因,协助其回到学习环境里,而不被卷标辅导策略 以逃学、逃家做手段以达到某2.成绩长期欠佳,而以逃学、逃家来规避现状。 可能线索 为坏学生。 ★ 预防性: 1.提供学生有发表意见的管道。 1.父母、师长期望过高,觉得不被父母、师长接受。 2.父母、师长管教过于严苛,觉得父母、师长不了解我不关心我,而有反抗权威或报复心理。 3.逃避同学欺负。 4.课业的压力。 5.逃避处罚。 6.(可同时考虑层次三的可能原因分析)。 2.父母、师长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鼓励自我比较。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指导学生疏解压力的方法。 6.妥善运用奖惩原则。 ★ 危险性(立即性)处理: 1.发现学生逃学,应查明原因,及时与家长联系。 2.进行个别谘商,了解逃学、逃家原因,协助解决困难。 3.让学生了解逃学、逃家所造成的后果,对自己可能产生的害处。 4.实施小团体辅导,协助改善人际关系。 ★ 预防性: 1.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2.协助学生练习”自我控制”。 3.实施亲职教育,老师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了解1.贪玩。 2.意志力薄弱,容易被引诱。 3.家庭功能失调。 4.父母管教态度不当。 5.对学业没有兴趣。 6.不良朋友引诱或胁迫。 7.(可同时考虑层次二的可能原因分析) 学生动态。 4.善用教学媒体,活泼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兴趣。 5.实施生涯辅导,提供适性发展的方向,如:参观技艺教育。 6.父母应多关心子女,了解其平常交友情况、活动的场所。 7.随时多关心学生,多给予鼓励。 ★ 危险性(立即性)处理: 1.向训导处、辅导处报备,并请求支持。 2.针对原因实施个别辅导。 3.与父母保持密切联系,使其配合学校的辅导策略。 4.协助学生适性发展。

(二) 师生冲突

行为层次 可能线索 层次一: 偶发性的、情绪化的不2.有时候情绪起伏较大。 接受老师的意见、主张或要3.对某些事情看法较偏激。 求。 层次二: 1.偶尔对某些事情表示不满。 常表现出强烈而公开的2.常会对特定的事件或老师表示不满。 反抗,故意违背老师的意见3.有时有成群聚集或逃课的行为。 主张或要求。 1.师生关系极度不良。 2.学生明显的拒上特定老师或多数老师的课。 4.常有成群聚集或逃课的行为。 1.有明显之师生沟通不良的现象。 层次三: 习惯性的故意违背老师3.在同学面前常表示对特定老师的不满,甚至愤怒。 的意见、主张或要求。

可能原因分析 辅导策略 1.教师应尽量避免用权威方式与此类学生互动。 1.仍存留着一部份较自我中心的思考形式。 2.当时情绪不佳。 2.善用奖惩原则,公开奖励,私下处罚,避免当众责骂学生。 3.学生了解事件碰触到自己的那一部份(心理层面)而让自己不高兴。 3.觉得受到不公平、不合理待遇。 4.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4.不会正确使用措辞,致引起误5.平时即指导学生学会用理性的态度、言词向老师表达自会及冲突。 己的感觉。 6.平时即设计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与他人做恰当的沟通。 1.以较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强化了想表现英雄气概、争取同侪认同与自我肯定的心情。 2.经常觉得受到不公平、不合理的待遇。 3.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及关心。 1.考虑学生个别情况,给予不同的表现机会,肯定学生的各种才能,避免“齐一化”的要求。 2.鼓励学生以恰当管道向老师表达所思所想,如:班会、周记、上课发言、和老师聊天等。 3.教师平时应尽量多关怀及了解每位学生特质。 1.人格发展较不建全: (1)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 (2)冲动易怒,缺乏同情心。 2.以抗拒权威作为英雄主义的表现,并以之作为自我肯定的方式。 3.自尊心受到伤害,挫折忍受能力低。 4.疑似精神疾病。

(三) 暴力行为

行 为 层 次 层次一: 语言暴力行为 1.培养学生发展出建全人格: (1)落实生活伦理教育及公民道德教育,培养知礼善群的美德。 (2)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习守法服务的生活态度。 (3)教导学生学习良好的人际互动方法,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忙。 2.采用人性化的规范准则,以理性民主的态度来规范学生。 3.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的机会中获得自我肯定。 4.请辅导老师或校外资源协助了解学生真正问题或联络心理辅导机构、心理医师协助治疗。 可 能 线 索 1.用言语威胁,恐吓同学、师长。 2.口出秽言,羞辱或谩骂同学。 3.言语无礼,顶撞师长。 1.故意破坏学校公物。 2.故意攀折花木。 3.故意破坏他人货品。 1.经常欺侮弱势同学。 2.用暴力解决问题:徒手或持械打人。 层次二: 对象攻击的暴力行为 层次三: 人身攻击的暴力行为 3.成群结党与校外青少年为伍。 4.排除异己,耍老人,强出头。 5.学业成绩低落。 6.情绪冲动易怒。

可能原因分析 辅导策略 ★ 个人因素: 1.自尊心受到伤害。 理。 大。 4.自私,自我的心理倾向。 5.不会恰当宣泄自己不满的自我情绪。 ★ 环境因素: 1.父母或兄弟姊妹间经常争吵。 2.不当的学习对象。 3.将孩子标记化。 1.抗拒权威心理。 2.宣泄不满的情绪。 3.恶意的报复。 ★ 预防性: 1.妥善运用奖惩原则,公开奖励,私下惩罚,避免当众羞 2.在平常即以尊重理性的态度与学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 3.建立学生用好行为来获得同侪尊重的观念。 4.设计适当的团体活动,让学生从参与中学习良好的人际互动。 5.在平常即培养学生会恰当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 6.提供正确的亲职教育观念,让学生在正常的环境中成长。 7.平时多关心学生的交友情形,并适度表达对学生的期望。 8.要能欣赏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各方面的表现。 ★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立即停止当事人的行为或带学生离开现场。 2.纾解当事人的情绪。 3.进行原因的分析,并选用适当的辅导策略。 ★ 预防性: 1.加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爱校观念。 2.使用同理心技巧,从学生立场来看发生的生活事件。 2.崇拜英雄,抗拒权威心辱学生。 3.满足自我需求,耍老生关系。 4.自私心理,不能允许别 3.用理性、尊重的态度处理学生问题。 人有自己喜欢但却没有的 4.平常即需照顾到每个学生,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东西。 5.培养学生用适当的方式来获取自己喜爱的东西。 7.了解学生们的次级文化,经常适度的表达对学生们的期望。 ★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立即制止破坏行为。 2.尝试去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 3.让学生自己负起行为之后的责任。 4.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 5.不良的次级文化影响。 6.培养学生学习欣赏与赞美事物的好习惯。 ★ 个人因素: 精神疾病。 2.人格发展不健全,欠缺道德伦理观念: (1)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 (2)冲动易怒,缺乏同情心。 3.抗拒权威的心理。 4.崇拜英雄主义。 受能力低。 6.不恰当的情绪表达。 ★ 环境因素: 1.问题家庭或功能不健全的家庭。 (1)父母或兄弟姊妹间的争吵不合。 式。 (3)不当的行为示范。 2.学校过于重视学业成 3.训导方式不良,学生问题处理失当。 4.社会或帮派次级文化影响。 5.为不良的大众传播媒体内容所误导。

(四) 恐吓勒索

行 为 层 次 层次一: 用口头恶言威胁同学。 层次二: ★ 预防性: 2.培养学生发展出健全人格。 (1)落实生活伦理教育及公民道德教育,培养知礼善群的美德。 (2)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习守法服务的生活态度。 (3)教导学生学习良好的人际互动方法,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忙。 3.采用人性化的规划准则,以理性民主的态度来规范学生。 4.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的机会中获得 5.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6.提供正确的亲职教育观念,协助家长学习良好的亲子互动方式。 7.提供多元化的教育环境,重视学生的特殊才能。 8.适当的运用奖惩原则,给学生有自省的空间。 9.建立学校与治安单位的联络网,防杜社区帮派的影响。 10.净化大众传播媒体的报导内容,发挥正向的社会教育功★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事情当时即予以适当之处理。 2.做情绪的疏导。 4.进行个别谘商。 1.脑部障碍:内分泌失调, 1.建立完善的学生辅导纪录,提供作为转介或医疗之参考。 5.自尊心受到伤害,挫折忍自我肯定。 (2)父母不当的管教方能。 绩,忽视课业以外的表现。 3.矫正不良的认知态度及行为。 可 能 线 索 1.言语夸大、爱充老大。 2.以言语恫吓同学:“如果你不„„我就„„!” 1.行为常出现粗暴动作,常以武力、器械等恐吓同学。 2.常与有暴力倾向的适应欠佳学生为伍。 3.对师长的管教常以抗拒或漠视的态度处之。 口头恐吓后实际付诸行动。 层次三: 习惯性的恐吓且勒索财物。 1.以勒索为获得财物、金钱的手段。 2.在学校经常出没于低年级学生活动场所。 3.经常出入电动玩具店、撞球场娱乐场所。 4.出手阔绰。

可 能 原 因 分 析 的价值感。 的价值感。 惊怕反应感到满足。 当行为之错误模仿。 1.形成错误的自我价值观(错误1.协助其体会人与人相处的正确模式,建立正确“英的“英雄主义”、错误的“人权雄人物”的观念。 观”与“物权观”)。 式。 2.进行小团体辅导,以达成前述之目的。 给予适当辅导。 申诉管道,由此可检出问题行为者,避免“食髓知味,增强其错误行为”。 1.所形成之错误价值观以相 当稳定。 1.需学校及校外保安辅导单位协助处理,老师则配合之。 2.可能是同伙“兄弟”的行为模3.加强校区巡逻,注意结伙成党之次级团体,随时3.食髓知味,增强其错误行为。 4.导师对有被恐吓对象之学生,密切关怀,使其有辅 导 策 略 表现出来。 3.教导学生学习以“良好行为”去获得同侪的尊重,4.与学生个别谈话,了解其潜在原因。 1.缺乏恰当的途径来肯定自我1.正确自我观念的建立,协助发掘其长处并恰当的2.认为夸大的言辞会增加自我2.教师随时注意学生言行,多鼓励恰当的人际活动。 3.具较强的攻击性,以看同学的而非一味禁止其做不好的行为。 4.家人(父母、兄长)或亲友的不5.与家长联系,沟通以上之观念。 2.同学或老师为求自保、息事宁2.发现恐吓勒索事件,检方马上处理。 人,不敢反抗,使其行为不被发3.建立安全检举管道,让受害者及时提出告诉。 现。 4.如为集体行动者,需能全数掌握,进行小团体辅3.因一再获得金钱供应而强化导。 此类行为,并养成过高之物质需5.加强亲职教育。 求欲望。 (五)赌博

行 为 层 次 层次一: 对赌博游戏有浓厚兴趣。 可 能 线 索 1.对各类性的赌博游戏有兴趣了解。 2.常谈到自己所看到的赌博情形。 3.对坊间赌博活动的消息很注意。 6.提供工读机会,建立正确获取金钱之观念。 层次二: 受到挫折压力时参与赌博活动,平时则不会。 1.遇到学业、交友、家庭问题时,采逃避的应对方式而不愿去面对。 2.常去电动玩具店打赌博性电玩,作为消遣的活动。 1.精神不济、无精打采、上课睡觉。 2.常有大量金钱花用。 层次三: 赌博不能克制。 3.留连沉迷电动玩具店打赌博性电玩,对赌博游戏很有兴4.在校内、外聚赌。 5.恐吓勒索。 6.被少年队以违警行为拘留。 主动的参与赌博活动,沉迷趣。

可 能 原 因 分 析 1.好奇心驱使,行成不当的休闲兴趣。 2.居住在赌风颇盛的社区。 3.家长、亲友热衷赌博游戏,耳濡目染。 1.因课业的压力不能克服,逃到电动玩具店赌博来打发时间。 2.家庭无法获得各项因应生活压力的协助。 3.没有机会学习正确面对挫折情境的能力。 4.人际关系不佳,无法满足对同侪的人际需求,而以赌博电动玩具来自得其乐。 5.通常其自尊心亦较差。 1.父母未教导有计画的使用零用钱而给予大量零用钱,使能在电动玩具店或其它赌博场所活动。 2.侥幸不劳而获的心理。 3.逃避学校、家庭的管教压力。 4.受不良分子之威胁、利诱。 (六)偷窃 行 为 层 次 可 能 之 线 索 表 征 1.进行家访,请家长协助教导孩子有计画的使用金钱。 2.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学生行为。 3.学校、家庭共同管制学生上下学时间,减低其进入赌博场所的机会。 4.加强校园巡查,严禁校内赌博。 5.改变生活环境。 6.与校外资源,如:少辅组合作,协同辅导。 1.辅导以正确的方法来纾解课业压力,解决学习困难。 2.与家长联系共同关心孩子遭遇的挫折情境,并商讨合适的问题解决方法。 3.让学生能切实了解赌博之害,并认清以赌来逃避现实是错误的适应模式。 4.教导正确人际交往的观念与方法,并协助建立较佳的人际关系。 辅 导 策 略 1.个别谈话,了解其有兴趣之原因,而后给予适当的辅导。 2.提供正当的休闲活动。 3.协助其明了赌博的坏处,并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层次一: 手牵羊行为。 1.临时兴起的意念。 3.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显现自我控制较弱。 这种类型的学生,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喜欢独处,以便找机会下手。 2.社会性较差,较不易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3.常有不满的情绪宣泄。 4.藉偷窃来表现胆量,炫耀自己。 5.物质欲望过高,爱慕虚荣。 6.常会携带许多物品到校,向同学炫耀。 7.出手阔绰。 环境上的刺激,非蓄意的顺2.平常生活中容易起贪念。 层次二: 为满足某种需求且受到环境的刺激而蓄意去偷。 层次三: 惯的去偷窃。 2.病态性偷窃。

可 能 原 因 分 析 1.偷窃行为会一再重复出现而形成习惯。 至吸食药物等。 3.有强迫性的病态冲动。 1.会制造偷窃的环境,而习2.挥霍无度,经常出入不良场所,打电动玩具、赌博,甚辅 导 策 略 ★ 预防性: 培养学生妥善保管财物的能力。 1.加强道德教育。 2.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 3.父母以身作则。 4.加强物权观念的教育。 ★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当学生出现偷窃行为时,宜马上纠正他。 2.通知家长,协助配合学校的辅导策略。 3.实施个别辅导,避免再犯。 4.进行前述三项之处理时,尽量勿给予学生标记,维护自尊心,尊重其人格,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1.受别人财物的刺激,而一时兴起想占有的念头。 2.平常即养成侥幸的心理。 3.平常即养成贪小便宜的欲望。 4.平常即缺乏物权的观念。 ★ 预防性: 1.父母师长平日尽量多接触学生,随时注意学生行为。 2.减少学生独处的机会。 1.引起他人注意。 2.想获得同侪的接纳。 3.受同侪所激。 4.报复心理。 5.嫉妒心如虚荣心的作祟。 6.饥寒起盗心。 7.父母观念的影响。 8.不良友伴的影响。 3.同理心的训练。 4.加强法律常识教育。 5.实施亲职教育。 6.建议家长应给予子女适宜的零用钱,并养成他们储蓄的好习惯。 ★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了解其偷窃动机及原因,然后给予适当辅导。 2.实施家庭访问,了解其家庭生活情形,社区环境,交友状况,并要求配合事项。 3.给予心理辅导,纠正他不正常的观念。 4.辅导其以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 ★ 预防性: 1.平日告诫学生钱财不漏白,贵重物品不要炫耀,并且要妥善保管个人物品。 2.加强法律常识教育,说明偷窃可能造成的后果。 1.错误的“社会价值”、“物权观”。 3.减少学生独处的机会。 1-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1-2不良友伴的影响。 1-3父母观念的影响。 2.病态的心理状态。 4.加强生活教育,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通知家长,协助配合管教。 2.利用各种可行的辅导方法,如行为改变技术、角色扮演等进行个案辅导。 3.建议家长送请社会辅导机构或医疗机构进行协同辅导或实施治疗。 4.向训导处、辅导处报备,请求协助。

(七) 说谎

行为层次 层次一: 望。 2.有不认输,爱比较的心理倾向。 例:我爸爸说要带我去美国玩,还要买很多的玩具给我。 层次二: 能造成的责罚。 2.言词易有破绽,会强词夺理。 以不实的言语来逃避某些意外所可1.会害怕、慌乱、言词闪烁。 可能之线索表征 以不实的言语吹嘘事实或表达愿1.对自己的不实言语不太自觉。 例:刚才小猫跑过去把花瓶撞倒了。 层次三: 回忆。 2.会极力表现一切OK。 例:妈妈过世的孩子说:「我妈妈不在家,在日本。」 层次四: 而躲掉惩罚。 2.无法或不愿承担行为结果。 例:没写功课的学生:「妈妈昨晚带我回乡下,回来太晚,所以功课没写完。」 层次五: 或图谋自己利益等目的。

可能原因分析 ★个人因素 1. 不会区分真实与幻想。 2. 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 博取别人的注意和满足。 ★环境因素 忽略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辅导策略 ★ 预防性: 1. 以身作则,标准一致。 2. 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 忽视学生的谎言,但同理学生的想象或期望。 2. 了解学生说谎的潜在原因。 3. 教导学生区分真实和幻想。 ★ 个人因素 1.害怕责罚,掩饰错误。 2.模仿,向大人学的。 3.自我防卫,想做乖孩子。 4.缺乏责任感。 5.不正当的“正义感”。 ★ 环境因素 1.处罚太严厉。 2.没有给学生申辩表明的机会。 3.父母师长态度太权威。 4.忽略学生的需求和感受。 5.错误的示范:大人说谎或言行不一。 6.对学生期望太高,不容许学生犯错。 ★ 预防性: 1. 以身作则,标准一致。 2.避免太严厉或太频繁的处罚。 3.不要对学生期望太高,容许学生犯错。 4.指导学生面对问题,负起责任。 ★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 接纳学生的惧怕情绪。 2. 给予学生适当空间,容许学生犯错,让学生有说实话的勇气。 3. 控制情绪,不要向学生逼供。 4. 了解学生说谎的潜在原因。 5.学生说实话时要原谅,要教导。 2.会制造对自己有利的情境。 例:谎称老师说明天要交一百元买劳作材料。 以说谎来操纵父母师长,以达到害人1.主动、有意的表达谎言。 以说谎来掩饰自己的故意违规行为1.很清楚自己的违规行为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 以不实的言语来避开痛苦的经验或1.态度冷淡、防卫心强。 ★ 个人因素 1. 模仿,向大人学的。 2.不能承受痛苦的感觉和经验。 3. 自我防卫,怕受伤害。 ★ 环境因素 1.忽略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2.错误的示范:大人说谎或言行不一。 ★ 预防性: 1.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2.对学生表达真诚的关怀与接纳。 ★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 忽视学生的谎言,同理学生的情绪。 2. 接纳学生的防卫,但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3. 对有关的经验,可做适度的自我坦露。 4. 指导学生珍惜目前所拥有的。 ★ 个人因素 1. 害怕责罚。 2. 模仿,向大人学的。 3. 自我防卫,想做乖孩子。 4.不满意大人的规定和权威。 5.希望符合大人期望。 6. 缺乏责任感。 7. 掩饰错误。 ★ 环境因素 1. 处罚太严厉。 2.规定不合理。 3. 没有给学生申辩表明的机会。 4. 父母师长态度太权威。 5. 忽略学生的需求和感受。 6. 错误的示范:大人说谎或言行不一。 7. 对学生期望太高,不容许学生犯错。 ★ 个人因素 1. 模仿,向大人学的。 2. 不满意大人的规定和权威。 3. 希望符合大人期望。 4.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 ★ 环境因素 1. 忽略学生的需求和感受。 2. 错误的示范:大人说谎或言行不一。 ★ 预防性: 1. 以身作则,标准一致。 2. 避免太严厉或太频繁的处罚。 3. 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4. 不要对学生期望太高,容许学生犯错。 5. 指导学生面对问题,负起责任。 6.和学生共同讨论出合理、彼此可接受的规范。 ★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接纳学生的惧怕情绪。 2.给予学生适当空间,容许学生犯错,让学生有说实话的勇气。 3.控制情绪,不要向学生逼供。 4. 了解学生说谎的潜在原因。 5.学生说实话时,大人要尽可能的帮他解决问题。 ★ 预防性: 1. 以身作则,标准一致。 2.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找出说谎的原因。 3. 不要对学生期望太高,容许学生犯错。 4.协助学生发展其它方法,获得想要的东西。 ★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给予学生适当空间,容许学生犯错,让学生有说实话的勇气。 2. 控制情绪,不要向学生逼供。 3.了解学生说谎的潜在原因。 4. 学生说实话时,大人要尽可能的帮他解决问题。 ★ 要避免的事: 1.不要让说谎的行为看起来比背后的过失严重。 2.不要设计情境来考验学生的诚实性。

(八) 吸烟

行为层次 层次一: 试。 层次二: 1. 经常与同学聚集在校园内的「死角」或厕所。 可能之线索表征 1. 开始出现在同学聚集的场所。 对吸烟开始做试探性的尝2. 身上偶而带有烟味。 开始实际去尝试吸烟行2. 会携带香烟或打火机。 为,吸烟次数增加,在各种不3. 身上经常有烟味。 同的场合、情境都容易表现出4. 出入电动玩具店,撞球间等场所。 吸烟行为。 层次三: 吸烟成瘾。 品。

可因 1.想获得同僚认同。 2.顺从同侪的压力。 知。 4.好奇、好玩、耍帅。 5.仿同大人,增加自我价值感。 6.处于易抗拒权威的心理状态。 能分原析 ★预防性: 1对同学易聚集的场所,加强巡逻。 2.平时即对学生的交友状况,多做了解。 4.和学生讨论吸烟与健康的关系,藉以产生正确的认知。 5.设计恰当且足够的各类活动,令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他们的特点。 6.平日即用民主化、人性化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相互尊重。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了解学生吸烟的动机,拟定辅导策略。 2.和学生讨论吸烟的感觉。 3.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耍帅心理。 辅导略 策5. 抗拒师长的管教。 6. 容易与行为偏差的孩子交往。 1. 经常出现在吸烟的团体。 2. 学业成绩低落,缺乏学习动机。 4. 生活散漫,没有规律。 5. 偶而会出现反社会行为。 吸烟成为生活中的必需3. 常伴随有其它不良行为:如逃学、逃家、说谎、...等。 3.认为吸烟没什么不好的错误认3.正确教导学生,用好的行为去获得同侪的尊重与认同。 ★个人因素 1.亦受同侪朋友的影响。 2.吸烟容易结交同侪朋友。 3.行为获得增强。 4.反抗权威的心理状态。 ★环境因素 1.同辈的吸烟行为。 3.功能不健全的家庭。 求。 5.香烟来源取得太易。 ★预防性: 1.加强校园内的巡逻工作,减少校园内可能的吸烟场所。 2.实施安全检查,减少香烟流入校园的机率。 3.教导学生发挥同侪辅导的功能,增强学生不吸烟的信念。 4.教导学生正确的择友方式。 5.妥善运用奖惩原理。 7.用民主化、人性化的方式教导学生,让学生学会理性、8.学校平时要主动积极主动与家庭联络,并提供亲职教育的方式。 9.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10.利用传播媒体,实施全体民众的反烟教育。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减低校园内的吸烟人口。 2.了解学生的吸烟动机,拟定相关的辅导策略。 3.和家长讨论正视孩子的吸烟问题。 2.家长对子女吸烟行为的接受度。 6.设计并提供能让学生表现特点、肯定自我的各类活动。 4.学校教学设计无法满足孩子的需尊重的态度。 ★个人因素 ★预防性: 1.负向情绪的产物:当有负向情绪1.从整个社会、整个学校、整个班级着手,减少吸烟的产生时,用吸烟来满足自己的心理人数。 需求。 足。 3.对学校生活不感兴趣。 4.对香烟产生依赖心理。 5.社会性模仿。 ★环境因素 高。 2.家庭功能不健全。 3.学校的教育措施不当。 2.在平时即要教导学生拟定生活计划。 4.了解学生个别差异,有计划的设计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5.学校可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学习。 6.教导学生学会转移吸烟的可能时间,去做其它的活动(如打球、唱歌‧‧‧等) 8. 学校平时要主动积极主动与家庭联络,并提供亲职教育的方式,让家长知道如何与子女相处。 9.提供因材施教的学习场所,肯定学生的各种能力。 ★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调整教材难易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2.让学生知道,经常吸烟对身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有那些。 3.协助学生拟定计画,进行戒烟。

2.心理发展不正常,欲望得不到满3.教导学生学会适当的处理自己的情绪。 1.家庭成员的吸烟习惯及吸烟率较7.推行全民禁烟活动。 (九) 学习困难

行为层次 层次一: 低。 2.某(些)科目学习基础较差。 3.某(些)科目缺乏兴趣。 层次二: 计划,学习习惯欠佳。 层次三: 绩差距悬殊。 1-2批评老师。 1-3故意跟老师作对。 1. 学习时强记死背,囫囵吞枣。 3. 抄袭别人作业。 4. 平时不努力,临时开夜车。 1-1该(些)学科成绩与其它成绩差距悬殊。 1-3故意跟老师作对。 2-1某(些)科目考试时,容易紧张,偶有脸色发青,四肢发抖现象。 2-2上某(些)科目时,精神恍惚。 2-3天天考试,天天不开心。 层次四: 会排斥,拒绝学习。 2.惧怕上学。

可能原因分析 辅导策略 1-1旷课,在外游荡。 1-3中途辍学,脱离学校。 2.(请参阅学校恐惧症) 1.厌恶上学,对所有的学习都1-2成绩不理想,放弃学习。 1-1该(些)学科成绩与其它成1-2批评老师。 不懂学习方法,没有学习2. 背参考书,做参考书习题。 可能之线索表征 1. 上该(些)科目之课不专心,注意力散漫。 3. 上该(些)科目之课不守秩序,常捉弄其它同学。 4. 上该(些)科目之学业成绩低落。 1.某(些)科目先天学习能力较2. 上该(些)科目之课精神不振,常打瞌睡。 1.该(些)科目先天学习能力较低。 1.对该(些)科目实施个别教学,协助了解先天能力,2.该(些)科目先前学习不顺,导并引导多方面发展专长,建立健全的自我发展。 致衔接困难。 趣。 3-2.家长的鼓励、关怀较少。 3-3.贪睡,睡眠时间不足。 3-4.想引起别人注意和关心。 3-5.被动,不能主动学习。 3-6.成绩表现不佳,意志消沉,学习兴趣低落。 2.对该(些)科目实施补救教学。 3-2.协助学生订立「自我契约」,以提高学习兴趣。 3-3.教师教学方法活泼、多元,提高学习兴趣。 3-4.结合家长关怀,鼓励学生的学习。 3-5.加强教室管理,落实巡堂制度。 3-1.教师教材教法引不起学生兴3-1.藉教学媒体、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1.学习方法不当,只重记忆,不思1.学科教师应先教学习方法,再教教材内容。 理解。 2.运用开放性的发问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思考能力。 2.教学方法单调,师生缺乏互动。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善用「小老师」协助教学。 3.仰赖参考书,不求理解教材内容。 4.酌减作业份量,并多样化作业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4.作业份量太重,无力完成。 5.不会拟定、安排学习计划。 析。) 5.辅导学生拟定「自我学习作习表」、「自我努力比较表」,并鼓励自我实践。 学习习惯。 7.(请同时参考层次一之辅导策略)。 1-1(请参考层次一、二的原因分1-1协助了解性向、兴趣,多方面发展专长。 析)。 1-2实施补救教学,增进学习效果。 1-2厌恶老师的教学方法及态度。 1-3教学方法活泼、多元,提高学习兴趣。 1-3(请再参阅师生冲突层次一)。 1-4妥善运用奖惩原则,多奖少罚,以奖为主,以罚为辅。 2-1考试成绩不佳,害怕不当的处1-5改进命题技术,给予成就感。 罚(含教师的公开羞辱及家长与亲2-1同1-1至1-5 友间的公开比较)。 学业成绩,影响同侪关系。 焦虑与恐惧。 1-1.染上恶习,荒癈学业。 1-3.学习压力无法负荷。 2.(请参阅学校恐惧症)。 2-2教导学生放松的方法,例如:考试前闭上眼睛,端坐2-3教导学生考试的技术、答题的技巧。 给予关怀。 1-1.联系家长,共同戒除学生之恶习,并予以个别辅导。 1-3.给予更宽广的多元化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致力于艺能1-4.与家长协商,考虑是否协助学生转换环境,消除不良习惯。 1-5.辅导返校就读,并实施个别化教学指导。 2.(请参阅学校恐惧症)。

(十) 学校恐惧症

行为层次 层次一: 偶尔会对学校产生不合理的恐惧,并藉由生理病症的显示而留在家中,没有上学,但在家里时,却又症状减轻或若无其事。 层次二: 严重的「惧学」,甚至长期无法可能之线索表征 1. 平常即表现出焦虑,甚至是恐慌的状态。 2. 常借口述称身体不适,不上学或请假回家。 3. 容易有课业学习困难的现象。 4. 容易有人际关系不良的现象。 1. 一想到上学或到校时,即产生身体不适之现象,甚至有恐慌的反应。 2-2考试成绩不佳,害怕降低班级深呼吸,可缓和紧张。 2-3考试多,挫折多,产生考试的2-4与家长沟通,勿对学生做不合理的比较或要求,应多6.(请同时参考层次一之原因分6.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作笔记、课后做复习的正确1-2.学习遭受挫折,丧失学习意愿。 1-2.实施补救教学。 1-4.结交不良朋友,禁不起诱惑。 科学习。 到校上课。 2. 经常缺课。 3. 容易有课业学习困难,显著跟不上的现象。 4. 容易有人际不良的现象。

可能原因分析 1.可能与病态的心理状态。 的期望很高。 3.老师当众羞辱。 4.同侪关系不佳。 无法应付的问题。 6.缺乏自信、安全感。 7.课业适应问题。 ★预防性: 2.多透过各种动态、静态活动,以增进同学间彼此的认识与了解。 3.对于刚入学或重新编班的学生,多给予关怀和辅导。 适应。 5.多和家长沟通联系,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6.注意个别差异,协助学生作适性发展。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帮助接送上、下学。 2.了解缺课原因,订定辅导策略。 3.会同其它任课老师,不必给予太大压力,多给予鼓励。 4.进行个别的补救教学。 5.利用同侪的支持力量,增强其到校的动机。 1.可能与病态的心理状态。 的期望很高。 3.老师当众羞辱。 4.同侪关系不佳。 无法应付的问题。 6.缺乏自信、安全感。 7.课业适应问题。 ★预防性: 2.多透过各种动态、静态活动,以增进同学间彼此的认识与了解。 3.对于刚入学或重新编班的学生,多给予关怀和辅导。 适应。 5.多和家长沟通联系,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6.注意个别差异,协助学生作适性发展。 ★危机性(立即性)处理: 1.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帮助接送上、下学。 2.了解缺课原因,订定辅导策略。 3.会同其它任课老师,不必给予太大压力,多给予鼓励。 4.进行个别的补救教学。 5.利用同侪的支持力量,增强其到校的动机。

(十一) 人际关系不良

2.父母期望太高或孩子觉得父母1.请辅导老师或校外辅导机构协助诊断。 辅导策略 2.父母期望太高或孩子觉得父母1.请辅导老师或校外辅导机构协助诊断。 5.惧怕在学校中可能会发生某些4.注意班上的同侪互动情形,以协助人际关系不良学生的5.惧怕在学校中可能会发生某些4.注意班上的同侪互动情形,以协助人际关系不良学生的行为层次 层次一: 会。 层次二: 与人产生误会和争论。 可能之线索表征 1.沉默寡言,很少与同学交谈。 说话紧张,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 3.独来独往,少有朋友。 1.朋友不多。 3.意见特别多。 4.任何事情常抱持怀疑的态度。 5.喜好争辩,常与人针锋相对。 6.常挑剔别人意见或被别人挑剔。 7.经常与人相见形同陌路,不点头也不打招呼。 生活在自我世界里,失去人际关系学习机2.面对陌生人会退缩。 自我意识强烈,坚持己念,不愿合群,易2.遭人排挤。 层次三: 有冲突事件发生。

可能原因分析 2.自我封闭,不爱说话。 3.自信心不足。 4.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1.言行偏激,态度傲慢。 3.耍老大,欺负弱小。 出言不逊,行为偏激,人际间不协调,偶2.不服管教,顶撞师长。 辅导策略 2.对学生进行自我肯定训练。 3.安排同学主动的与他接近。 4.透过「小组讨论」方式,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表达看法。 5.培养兴趣,结交朋友,扩展人际关系。 1.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不知如何应对。 1.从活动中刻意的教导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方式。 1.以较自我中心思考形式,与同侪互1.实施个别辅导,促使学生开放自己,接纳他人。 动时,易导致自私自利,不易与人妥2.落实自治活动,培养领导的能力,学习服从的态度。 协。 3.主观意识强烈,强词夺理。 1.人格发展较不健全: (1)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 (2)冲动易怒,缺乏同情心。 并以之作为肯定自我的方式。 4.疑似精神疾病。 3.培养民主风度,尊重他人看法,接纳不同意见。 5.辅导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减少负面批评。 6.辅导以理性温和的言词代替辩论。 1.培养学生发展出健全人格: (1)落实生活伦理教育及公民道德教育,培养知善群的美德。 生活态度。 重、互相帮忙。 2.不善于表达意思,缺乏沟通技巧。 4.设计活动,让学生学习沟通技巧。 2.以抗拒权威当作英雄主义的表现,(2)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习守法、服务的3.自尊心受到伤害,挫折忍受能力低。 (3)教导学生学习良好的人际互动方法,学会互相尊2.采用人性化的行为规范准则,以理性民主的态度来指导学生。 3.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的经验中获得自我肯定。 4.请辅导老师或校外资源协助了解学生真正问题或联络心理辅导机构、心理医师协助医疗。

(十二) 家庭功能失衡

行为层次 1.经常没吃早餐。 层次一: 缺乏照料。 2.仪容不整,生活习惯不好。 3.家庭联络簿常忘记带或家长未签名。 5.上课无精打采。 6.不按时上下学,在外逗留玩耍。 1.不愿意谈论家里的事。 层次二: 安全感。 2.学业成绩明显退步或低成就。 4.说谎。 5.偷窃。 1.在相关或问卷中透露讯息(对家人不满、偏激、消极的言层次三: 因家庭功能失衡,造成学生形成负向自我概念。 词、厌世……) 2.孤独、退缩、忧郁、冷漠、沮丧、焦虑。 3.猜疑、仇视。 4.自我伤害。 5.不当之价值观、人生观。 1.攻击、破坏行为。 2.容易与人冲突、打架。 层次四: 反社会行为。 3.逃课、逃学。 5.出入不良场所。 6.吸烟。 7.滥用药物。

可能原因分析 辅导策略 因家庭功能失衡,以致学生形成4.逃家。 因家庭功能失衡,造成学生缺乏3.情绪显著变化(活动 安静,文静 攻击)。 可能之线索表征 因家庭功能失衡,造成学生生活4.学用品准备不周。 1.家长忙于生计,疏忽对孩 子的照料。 的能力。 1.主动作家庭访问,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及经济状况。 3.做好亲师及师生沟通,建立互信关系。 2.父(母)亲缺乏照料子女2.加强生活教育及自理能力之培养。 3.父(母)亲作息不正常或4.肯定家长的付出与努力,并提醒家长生活起居与生活习惯对国情绪不佳,影响家庭生活中、小阶段学生之重要性。 步调。 不和谐。 2.气愤父母的婚姻危机 业问题。 的经验或感受。 2.与家长沟通,关怀学生的感受及情绪。 4.以同侪或个别辅导协助其课业上轨道。 1.父母经常发生争执,家庭1.给予学生吐露心声的时间与管道,鼓励讨论或分享家庭不愉快3.情绪无法调适,致影响学3.留意学生情绪,举止上的突然变化。 1.以为自己是父母失和1.接纳学生自责的心理,并协助其对父母失和原因的正确认知。 (如:经常争执、分居、离2.协助家长洽当的纾解其本身的情绪,以免情绪发泄在子女身上。 婚、遗弃或其它原因)的导3.教导学生正确的情绪纾解方法。 火线。 羊。 3.自父母处习得错误的情绪宣泄。 1.受到周遭朋友的歧视与 嘲笑。 出卖或丢脸。 2.协助其继续与同学保持和睦关系。 2.对于父母的失和,感到被1.接纳学生,协助其被出卖、丢脸的感觉。 3.失和后之父(母)亲对孩3.安排参加辅导室之谘商。 子补偿、笼络,造成溺爱4.学生有较严重之情绪困扰与反社会行为时,转介至医院的儿童、或放任之管教方式。 4.藉反社会行为引起父母注意或表达抗议。

青少年心理卫生门诊(心智科)或其它辅导、教养机构。 4.运用同侪支持力量,多给予关怀。 2.父母将孩子当成代罪羔5.协助学生寻找生活的乐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