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类
针对优势种的生态习性,应遵守定人、定时、定点的原则,测定优势种群密度。
定点监测:1、实际监测中需要灵活掌握,主要根据监测方法。2、采用粉迹法、鼠迹法和盗食法,不涉及捕鼠,没有影响到鼠类的种群数量,该监测点可以固定,月月在同一地点进行,没有问题。3、采用鼠夹(笼)或粘鼠板进行鼠密度监测,上月的监测活动会影响下个月的监测结果,特别是在鼠类的繁殖季节影响会更大,因此“定点”的含义应有所变化,逐月监测点的生境应该是同一类型,而不是同一地点。4、另外家鼠记忆力比较强,同一地点连续放置粘鼠板、鼠夹(笼),老鼠熟悉后会绕过去,监测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鼠密度,甚至会出现眼看到老鼠活动,鼠密度的监测结果却为零的尴尬局面。
一、 监测方法
1. 粘鼠板法:按一定方式和要求布放粘鼠板,通过一定时间内的捕获率来估计鼠密度的方法。
1) 材料:常用商品化的粘鼠板(15cm×20cm),靠墙一边的无胶边缘不能宽于0.5cm。胶的强度要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否则会在高温季节粘连、流胶,个体较大的鼠易于逃逸。
2) 操作方法: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接近栖息的场所,一个
15平方米标准间放置2张。从封口处打开粘鼠板,紧靠墙基放置一夜,记录粘捕到老鼠的种类和数量。鼠密度计算方法为“粘捕率=(捕鼠数÷有效粘鼠板数)×100%”。
3) 注意事项: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地面潮、尘土和污物等的污染,否则会影响粘鼠效果,如胶面有水应晾干后使用。 4) 优缺点:粘鼠板是一种操作简便,对人安全的捕鼠器械。比夹夜法操作简单、卫生,对人安全;比粉迹法对环境的要求低,监测的结果准确。缺点是粘鼠板的成本高。
粘鼠板捕获老鼠图片
2. 夹夜法:1个鼠夹经过一个夜晚的捕获时间,称为1个夹夜。平均每100个鼠夹经过1个夜晚所捕获的鼠数量来表示鼠密度的方法。
1) 试用范围: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室外环境。
室内 交通工具
2) 材料:鼠夹:12cm×6.5cm的钢板夹。
诱饵:生花生米(首选)油条、地瓜、葵花子、肉
丁等。
3) 操作方法:
室外按每5m放置1个鼠夹,行距为20m;室内15平方米放置1个,大型房间(>25平方米)沿墙根5m放置1个。
在墙基放置时,将鼠夹和墙基垂直,踏板靠墙放置。 晚放晨收。
(注:外围放置需做标记)
鼠夹正确放置位置
鼠夹错误的放置
灭鼠时鼠夹的放置
正确 错误 4) 注意事项:在外环境时避免雨天放置。监测时做到傍晚放
清晨收,避免丢失,减少对人和其它动物的伤害。夹上剩余鼠头或部分肢体记为捕获。
捕获鼠的图片
5) 优缺点:夹夜法是一种传统的鼠密度调查方法,和粘鼠板法相比,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低,器械可以反复使用,成本相对较低。捕获的鼠可供病原体监测或制作标本。 6) 如何放置鼠笼: 打开鼠笼后门;
将弹簧挂在左上角或右上角; 固定饵料; 关上鼠笼后门;
选择合适位置,如洞口或鼠道; 支起—支好了再放或者放好了再支;
放下保险。
3. 粉迹法: 通过按一定要求布放粉 (如滑石粉等),来观察鼠迹(如足迹、尾迹、滑迹等,主要是足迹)量的多少,以估计鼠数量的多少,同时可以判定鼠种和鼠活动的方向。
1) 材料:
工业用滑石粉和纱布袋。
用硬纸板或木板做成的框架,用于靠墙根布撒20cm×20cm的粉块。 手电筒
2) 滑石粉:
英文:Talcum powder (French chalk) 3MgO.4SiO2.H2O (300-350目) 替代物:淀粉、面粉
滑石粉
3) 操作方法:
选择室内和室外(无风)平整的地面,沿墙根布放粉块。一般在傍晚布放,室内环境15平方米布放2块(对角放
置),室外每5-10m布放1块。次日早晨检查,有鼠类痕迹者视为阳性。 多布10-20%粉块。
粉块厚度:<1mm,约8-10g。
操作图片
4) 特殊场所:
地面潮湿的场所,可以将油墨涂在薄塑料板(20cm╳
20cm)上,然后沿墙基放置,代替粉块。
铺地毯的地面可垫上硬纸板,然后将滑石粉布在它的
上面,便于观察也便于打扫。
5) 优点:粉迹法是为一种较为简便的数量估计方法,灵敏度高,只要有鼠活动,必然留下脚印,而且反映的是当时鼠类活动的情况。 6) 缺点:
粉块上只要有1个鼠脚印就算作阳性粉块,20个和1
个鼠脚印阳性粉块代表的鼠密度显然是不一样,但该方法把它们同等看待。
鼠活动范围为30-50米,粉块间距为5-10米,有时1
只老鼠顺着墙根走,可以造成若干个阳性粉块。 4. 鼠迹法:根据鼠类的活动痕迹或危害程度来测定鼠密度的方法,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鼠密度监测方法, 也是目前是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提倡的一种鼠密度调查方法。死(活)鼠、鼠洞、鼠粪、鼠道和啮痕。
1) 操作方法:室内环境15平方米折合1间,房间面积不足15平方米也算作1间,检查鼠迹,有死(活)鼠、鼠洞、鼠粪、鼠道和啮痕等鼠迹者视为阳性房间。 2) 室内密度计算方法:
鼠迹阳性率=(阳性房间数/检查房间数)×100% 阳性率 房间阳性率 3) 外环境密度计算方法:
路径指数= (阳性处数/检查距离) × 1000 累计的检查距离相当与延长米 记步器
二、 安全防护
1. 现场监测时须有专用的交通工具装载鼠笼、鼠夹,且与人员隔离。装载鼠夹和鼠笼的车辆待工作结束后及时消毒。 2. 工作人员穿须白(浅)色防护服(连体服)、白色长筒袜(涂含有杀虫剂蜡)、长筒雨靴。放(收)夹时戴白色线手套,2
人1组,可以相互检查蚤或蜱,发现后及时清除。也可使用驱避剂,长筒袜涂一层蜡剂(含有杀虫剂蜡块)。
3. 收夹时,须戴手套和口罩。拣取夹捕鼠时,需用大号镊子,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鼠。装鼠袋时,动作要快,随即扎紧袋口。鼠笼捕获的鼠,需连同鼠笼一起装入大号鼠袋。对捕获口鼻出血的鼠装入鼠袋后,外套1个塑料袋。
4. 拣死(自毙)鼠时,须戴手套和口罩,要用大号镊子,拣鼠之前需使用气雾罐在鼠体和周边喷洒杀虫剂,防止寄生虫逃逸。 5. 现场监测时,不要坐在草地上休息,也不要吃零食。
6. 发现被蚤蜱叮咬,及时服用磺胺等药物并密切观察身体的变化。 三、 个人防护
1. 浅色长袖衫和长腿裤 2. 衣衫扎在裤子里 3. 防蚤袜(长筒袜) 4. 草帽,长头发卷起来 5. 相互检查
6. 作业后彻底检查,洗澡。 7. 涂驱避剂 四、 防治方法
针对鼠类的生态习性,适时监测鼠情,掌握鼠类活动规律,以环境治理和防鼠设施为基础,以毒饵毒杀为主,器械捕杀为辅的综合治理方法,把鼠害数量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1. 环境治理
1) 控制鼠类的食物来源。 2) 消除鼠类的孳生场所。 3) 消除鼠类的隐蔽场所。 2. 物理防治
1) 完善防鼠设施
防鼠网孔眼,排水沟隔离栅栏的间距不超过1.3cm×1.3cm; 与外界相连的门、库房、厨房的门须用铝皮、铁皮、胶皮等包30cm高的门边;
门与地面距离,窗与墙的缝隙小于0.6cm;
进出室内的水管、电线管的穿墙孔应用水泥或铁皮封堵; 落水管加档鼠板防止鼠类攀爬;
下水道与外界相通的出口处加设档鼠板; 地漏口加沉水碗; 管、线井要封堵。 2) 器械捕杀与驱赶
粘鼠粄:一般只在室内环境使用,可投于鼠道、顶棚、鼠洞口,也可固定于水管、线槽上。投放时注意靠墙、远离电线,潮湿的地方不能投放,不可连续使用;
鼠笼:安放在鼠道上,开口朝着鼠前行的方向,捕到鼠后须用开水淋烫,方可再次使用,诱饵很关键;
鼠夹:安放在鼠道上夹口对墙,离墙1-2cm,捕到鼠后须用开水淋烫,方可再次使用,不能投放在电线旁;
可调频式电子驱鼠器:在使用时需考虑其控制范围并保持频段调整;
电击捕鼠器:在捕到鼠后应迅速清捡,防止老鼠复苏后逃走。 3. 化学防治
1) 投放原则:点多、量足、面广、立体,投放在鼠道上,随吃随补,保持药物不断。灭小家鼠时量要少、点更多、面更广。 2) 投放方法:
灭杀期:点多、量足(30g/点)、立体饱和投放,通过加倍投放原则至取食稳定。补投间隔时间不超过48小时,直至
完全不取食;
监控期:点少、量足、重点在于隔离带、鼠侵入的通道,7至15天监控一次;
毒饵尽可能隐蔽投放并保持新鲜、谷物类毒饵保持干燥、被盗食后的空壳及时清理;
顶棚投放毒饵需注明记号并确保顶棚不会因鼠踩踏而掉落,投放位置应尽量避开有直接进口食品的区域,以免堕落污染,否则应用较大的毒饵盘盛装;
在柜顶、管道顶投放毒饵时均应有毒饵盒盛装,毒饵盒在质量与体积上要相对大一些,或用粘胶固定,以免堕落; 对于库房及其他高温建筑物内等缺水的环境或毒饵效果不好的场所可采用毒水,在投放毒水的同时可与毒饵、毒粉配合使用;
对于毒饵、毒水不取食的,可利用老鼠的修饰行为将毒粉布放在盛装盘、盒或报纸上于鼠道上进行灭杀,其缺点是用药量较大,易污染环境;
采用硫磺、敌敌畏等烟剂熏杀洞中老鼠亦是有效的方法; 有禽、畜、鸟的区域应考虑将药物投放于链式毒饵盒中的安全投药方式。
3) 投饵位置
室内:凡有鼠活动的房间,以15c㎡标准间投放2堆,投在进门的两侧,距门口30-40cm的墙根下(与墙距小于1cm),重点是有食品、水源的房间,投药注意隐蔽性;
室外:沿墙10-15m投放1堆,按洞(距洞3-4cm)投放。重点是下水道的窑井口、鼠洞口附近;建筑工地重点在职工食堂、宿舍、建材堆码处;住宅小区重点在垃圾附近、靠厨房一侧。
4) 死鼠需及时清理并消毒,毒饵取食3~5天后须加强死鼠的清理工作。
备注:任何不穷尽方法而放弃清检死鼠的行为都是严重错误的。 4. 生物方法
1) 天敌灭鼠:利用能捕食鼠的其他生物灭鼠。 2) 生物制剂:病原微生物。 5. 驱避剂:
1) 放线菌酮:主要用于涂刷,但毒性较大,实际可操作性较低; 2) 马拉硫磷:多用于包装物的涂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3) 天然驱鼠剂:提壶、稠季、接骨木、毛蕊、缬草等;
6. 抑制生育剂:绝育灵、贝奥雄性不育剂。
蚊蝇类
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 “五定”原则:定人、定时、定点、定方法、定诱饵。种群组成包括各种方法。
定人:工作小组人数2-4人,进行相应专业技术培训。 定时:自蚊蝇开始出现之前一旬开始,至蚊蝇消失之后一旬结束,每旬/每月一次(国标)。
定点:范围+外延400米,选择不同生境代表场所,距离200米左右,一般不少于3-5点。
定方法:蚊类:诱蚊灯法、挥网法、吸蚊枪 吸捕法等。
蝇类:诱蝇笼法,粘蝇纸法。
定诱饵:蚊类:人、二氧化碳、丙酮、动物等。
蝇类:臭豆腐+腐鱼(各250g)、红糖+陈醋+
水(各50g/ml)(国标)
一、 蚊类监测物品准备
1. 监测工具和用品:
电动吸蚊枪、蚊帐(顶部边长80cmX80cm,底部边长150cm,高150cm)、紫外线诱蚊灯、昆虫采集网、手电筒、氯仿或乙醚、毒瓶、白色塑料袋、卷尺、计时器、500ml长柄水勺、黑色塑料广口瓶、小木片、记录表。 2. 标本制作、保存及鉴定用品:
解剖镜、昆虫针(3号+微针)、标本盒、标本瓶、标签、
软木块、樟脑块、标本柜及其他用品。 3. 个人防护用品:
工作服、线手套、乳胶手套、鞋、帽子、香皂、毛巾及其他用品。
二、 蚊类监测原则
1. 确定监测时间:五月份开始,至十月份结束,南方全年监测,每月监测一次,每月中旬进行(国标)。 2. 确定监测地点:在国境口岸内各种生境类型(水塘、草丛、作业场所、房屋等)选取一至二个点,并应尽量在一个监测周期不变。
3. 确定监测内容:国境口岸蚊类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病原体检测。
4. 要求:在蚊媒病疫区监测蚊类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被叮咬感染,但监测时禁止吸烟、涂驱蚊剂。
三、 蚊类的监测方法
1. 诱蚊灯法
1) 操作方法:
将诱蚊灯悬挂于室外蚊虫孳生地的空地上。离地1.5
米,日落后1小时开启电源,诱捕1小时,后将集蚊笼取下,麻醉杀死。记录时间、气象、地点、生境、诱捕时间,并分类计数,记录密度(只/小时)。
诱蚊灯于日落前1小时开始,将诱蚊灯悬挂于距地
面1.5m高处,开启诱蚊灯,至次日日出后1小时(18:00—次日06:00)连续诱捕12小时,将捕获的蚊类连同诱捕收纳盒放入塑料袋内,麻醉杀死计算成蚊密度。密度指数(只/灯.夜)。
2) 优点:
雌雄均有, 简便易行, 减少人为因素干扰, 适用于按蚊和库蚊调查。
3) 缺点:部分日间活动和对紫外光不敏感的蚊类无法捕获。
2. 二氧化碳诱蚊灯
1) 操作方法:于日落前1小时开始,将诱蚊灯悬挂于距
地面1.5m高处,开启诱蚊灯,二氧化碳出气口靠近光源,流量100-500ml/min,至次日日出后1小时(18:00—次日06:00)连续诱捕12小时,将捕获的蚊类连同诱捕收纳盒放入塑料袋内,麻醉杀死计算成蚊密度。密度指数(只/灯.夜)。
2) 优点:
主要是雌蚊, 简便易行,数量大, 减少人为因素干扰, 适用于按蚊和库蚊成蚊调查。
3. 挥网法
操作方法:在蚊类活动场所和活动时间,对一些无法诱捕的蚊类和不适合使用的场所采用昆虫采集网网捕法进行采集成蚊和蠓类,挥网时,采集者手持网柄,伸直胳膊呈“∞”形挥网,每次以50次/分钟的频率挥网5分钟左右,将采集网放入塑料袋内,麻醉5-10分钟杀死计数。 4. 吸蚊枪吸捕法:选择室内有成蚊停息活动的室内场所采用吸蚊枪吸捕成蚊,每次15-30分钟,毒死后计数,做好记录和标记,带回实验室制作标本。
5. 幼虫勺捞法:(适用于蚊幼虫)在各种类型的积水中,用500ml的水勺,于幼虫孳生的水面,快速勺取20勺---30勺水,用纱布过滤,计算幼虫总量,取其平均数即为幼虫密度(只/勺)。如为小型积水,可用吸管等方法将积水全部采集,计算幼虫和蛹数量,单位为只/100ml。采集的幼虫带回实验室进行饲养或将蚊蚴用50℃—60℃的热水杀死,使虫体伸直然后放入盛有75%酒精瓶内,带回实验室制作标本。
6. 其他如人诱法、动物诱法、人帐诱法、动物帐诱法等均可采集不同嗜血习性蚊类。
四、 蝇类监测物品准备 1. 监测工具和用品:
诱蝇笼、昆虫采集网、粘蝇纸、白搪瓷盘、手电筒、氯仿
或乙醚、毒瓶、白色塑料袋、铁铲、镊子、75%酒精、卷尺、气雾杀虫剂、计时器、记录表。 2. 标本制作、保存及鉴定用品:
解剖镜、昆虫针(1-5#+微针)、标本盒、标本瓶、标签、软木块、樟脑块、标本柜及其他用品。 3. 个人防护用品:
工作服、线手套、乳胶手套、鞋、帽子、香皂、毛巾及其他用品。
五、 蝇类监测原则
1. 确定监测时间:五月份开始,至十月份结束,南方全年监测,每月监测一次,每月中旬进行(国标)。
2. 确定监测地点:在各种生境类型(草丛、作业场所、办公场所、餐厅外围等)选取一至二个点,并应尽量在一个监测周期不变。 3. 确定监测内容:蝇类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病原体检测。 4. 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六、 蝇类监测方法 1. 成蝇:
1) 诱蝇笼诱捕法:在孳生地选择有代表性的点,诱捕时间上午
9时到下午3时。诱饵为50克红糖、50毫升食醋和50毫升水。诱饵与诱蝇笼底部距离不超过2厘米(国标2009的要求)。(行标2003要求日出前30分钟布笼,日落后30分钟收笼)。收集诱蝇笼,用塑料袋套上,放入乙醚棉球,扎紧
袋口,作用5-10分钟,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计数,选取体形完整无损有代表性的蝇类制作标本。密度:只/笼。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候数据。适合室外蝇类密度和种类的调查。
2) 网捕法:在室内外蝇类活动场所,捕获诱捕难捕获的蝇种如
吸血蝇类等。
3) 目测法和粘蝇纸法(适合室内密度调查及卫生检查和灭蝇效
果评价)
2. 蝇幼虫监测:一般采用目测法。适用于蝇类幼虫的滋生率和滋生密度的监测。
1) 单位面积法:在蝇类孳生场所划出1m2面积,铲出5cm深
度内的孳生物,平摊开,检出所有蝇幼虫,计数。密度:只/m2。将幼虫放入瓶中,带回实验室进行饲养或制作标本。 2) 阳性率计数法:检查口岸区域蝇类孳生物(如人或动物粪便、
垃圾等),发现有蝇幼虫的即为阳性,计算阳性率(%)。
七、 蚊类的控制方法:
1. 环境防治
1) 填平坑洼:因自然或建筑形成的积水凼需填平。 2) 疏通沟渠:长久不用的卫生间定期冲水,下水道、排水沟应经常冲洗,保证无积水。
3) 翻盆倒罐:长久不用的花盆等各种容器应倒置;泡菜的坛沿水可采用加盐或用塑料布遮盖;施工废弃的各种水
管、桶、瓶等容器不应不加保护的放置于室外。 4) 清理积水:盆栽植物的盛水盘要经常整理,保证无积水;垃圾房、垃圾桶应经常清洗,确保无积水,垃圾房内建排水沟;设备房的积水应随时清理;蓄水池应加盖。
2. 物理防治:
1) 安装纱门、纱窗。 2) 人工捕捞蚊卵、幼、蛹。
3) 光诱杀:采用波长253.7nm紫外光与电触杀相结合。 4) 电子驱蚊:利用声波驱蚊。 3. 生物防治:
1) 大型水体可养鱼灭蚊。 2) 利用昆虫天敌灭蚊。
3) 病原微生物治蚊(苏云金杆菌、球形芽孢杆菌)。 4. 化学防治
1) 防蚊幼:各种杀幼剂的质量浓度分别是双硫磷(0.1mg/L)、倍硫磷(0.2-0.5mg/L)、杀螟松(1-2 mg/L)、三氯杀虫酯(1 mg/L)、马拉硫磷(1.0mg/L)等,敌敌畏因残效短不易采用。 2) 防成蚊:
室内滞留喷洒:将滞效期较长的药物喷洒在室内的表面、室外的植物或其他蚊虫栖息场所,使蚊虫栖息时接触药物死亡。对家栖及半家栖蚊虫有效。施药时应
根据不同介面性质,选择不同剂型的药物,如可湿性粉剂(砖墙)、乳剂(木板、水泥);
空间喷雾:可用于室内或野外,将杀虫剂直接喷射在空间,使蚊虫沾上药液中毒死亡,其灭杀快速,无持效。分为热雾与冷雾两种,热雾以热烟雾机产生,冷雾以超低量喷雾为主;
熏杀:在较为密闭的房间,可用敌敌畏熏杀成蚊,熏杀剂量为0.02-0.03g/L;
蚊帐浸泡:选用菊酯类药物为主。 5. 蚊虫防治的三个时机
1) 冬季:重点处理越冬场所,如地下层(如停车场、设备机房)。
2) 早春:第一代蚊幼的滋生地面积较小,数量少而集中。 3) 夏秋季:处理成蚊重点应抓住清晨及黄昏两个最佳时间。
八、 蝇类的防治方法
1. 环境防治:加强孳生物的清除,规范垃圾、粪便的管理。 1) 垃圾密封、垃圾桶加盖,垃圾房应设门并随时盖盖或关门,
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桶每天清洗干净,不留食物残渣。 2) 食品不裸露存放,收捡规范。
3) 厨房清洁到位,无卫生死角,操作台(案板、菜墩)无食
物残渣,地面、下水道经常冲洗, 无残渣、无堵塞。
4) 地沟、食品库等卫生死角必须定期清扫。 5) 植物勿施生肥。
6) 化粪池加盖,卫生间经常清洁。 2. 物理防治:
1) 安装纱门、纱窗(规格2mm);
2) 粘蝇彩带:可挂于厨房、收货区、制作间、垃圾房等处,
挂于光亮处效果较好(不能影响经营),使用在超市卖场时,也可横贴于管、线的顶面(不能影响经营),有灯光照射处效果尤佳,使用后要注意贴牢、勤查、勤拈、勤换。 3) 粘蝇纸:不宜在经营场所内使用,多用于垃圾房、厨房、
理菜间、收货区,使用时可添加引诱剂,效果更佳,投放后勤查、勤换。
4) 诱蝇笼:室外环境使用,多置于滋生源附近,位置以着地
放置为佳。
5) 可在厨房、餐厅、食品车间、酒店大厅内灯光较暗处安放
灭蝇灯(击落型、粘捕型):
灭蝇灯2m范围内应无食品,以免击落的飞虫掉下污染; 灭蝇灯应单独走线,并24小时开启,重点是夜间; 在飞虫肆虐季节,每月至少将灯管清洁两次;
每月检查并清洁一次收集盘,以免因虫过多溢出污染食品; 灯管在使用6—8月后,因吸引飞虫的相应波长的光线强
度会降低,必须更换,只能用紫光灯;
6) 厨房、餐厅、食品车间、酒店大厅的门安装风幕机、风道
向外倾斜15—30度,风速大于7.6米/秒,安装高度应低于2.5m。 3. 化学防治
1) 防幼虫:在幼虫2-3龄初期以倍硫磷(0.5%乳剂500 ml/㎡)、
敌百虫(0.5%-1%水溶液300-500 ml/㎡)、二嗪哝(0.05-0.1%乳剂500 ml/㎡)等喷洒处理。三龄末幼虫用药效果差,易诱发抗药性。
对长期固定孳生源可覆盖生石灰粉; 施药时药物应渗透至10CM左右;
6-9月间,每3天处理一次,其余每月处理一次。 2) 防成蝇
蝇类停留表面滞留施药:室外用于孳生地表面和周围以及附近的植被,室内用于门、窗、2m以上的墙壁及天花板及悬吊的线、绳上,盆栽植物。室内滞留应在蝇类繁殖盛期到来前进行,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首次用药后应根据药效残期再重复施药;
蝇类停留表面涂刷:对前厅走廊的灯具、灯线、房梁的下角处、纱窗、纱门全部涂刷。对不经常打开的玻璃窗的玻璃与窗框衔接处的四周边缘进行涂刷,药膜宽度为3cm。药物选用0.04%有效浓度的奋斗呐或凯素灵以及0.6%有效浓度的氯氰菊酯乳剂。,
空间喷雾:室外环境细雾至弥雾处理,室内超低量处理; 毒饵诱杀: i.
毒蝇绳:用0.1%的凯素林、0.2%的奋斗呐、0.6%的氯氰菊酯乳油浸泡3-5mm的线绳、麻绳或尼龙绳30分钟后晾干即可,垂直悬挂的自天花板下垂离地面2-2.5m高处止,横拉的距顶棚30cm处,最好不靠近四壁,有效期可保持2-3个月。适于在超市内所有,但需注重美观; ii.
毒饵:用于室内厨房、理菜间、收货区、室外垃圾站,置于有阳光处,需注意防水; iii.
毒液:1%敌百虫糖液(1%敌 百虫+5%红糖),施药时加入适量面包渣、米饭使其略露出液面,置于有阳光处,10天左右更换或添加杀虫液。
蜚蠊类
一、 监测方法 1. 粘捕法
1) 材料:规格为17 cm×10cm的粘蟑纸。
2) 操作步骤:监测时,在粘蟑纸中央放置2g新鲜面包屑作为诱饵,将其放置于蜚蠊经常栖息活动的地点,每15(不足15 )平方米放1张,晚放晨收,记录捕获种类和雌、雄成虫或若虫数量。 3) 注意事项:
计算蜚蠊粘捕率(侵害率)、密度指数以蜚蠊数[只/
(张·夜)]表示。
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
时,粘蟑纸必须更新。
有效粘蟑纸是指未经损坏或移动的粘蟑纸。
4) 密度计算:
蜚蠊粘捕率(%)=(粘捕到蜚蠊粘蟑纸张数/有效粘蟑纸
张数)×100
密度指数=粘捕到蜚蠊数/粘捕到蜚蠊粘蟑纸张数
2. 药激法
1) 材料:手电筒、蜚蠊密度检测剂(氯菊酯)。
2) 操作步骤:用蜚蠊密度检测剂对蜚蠊栖息活动地点进行喷洒,用手电筒检查15min内激出的蜚蠊数,计算侵害率。
3) 密度计算:侵害率(%)=(有蟑房间数/监测查房间数) ×
100 3. 目测法
1) 材料:手电筒、曲柄镜
2) 操作步骤:在监测房间内选择蜚蠊栖息活动的场所,用手电筒和曲柄镜检查5min内观察到的蜚蠊数,记录种类及成虫或若虫数量,检查活卵鞘和蟑迹(空卵鞘壳、死尸、残尸等),计算侵害率。 3) 密度计算:侵害率(%)=(有蟑房间数/监测查房间数)×100 二、 防治方法 1. 环境防治
1) 收捡好食品,物品堆放整洁,做好清洁卫生。
2) 抹缝堵洞,调换破损瓷砖,修补门窗,下水道口装网罩。 2. 物理防治
1) 捕捉:粘捕、瓶诱。
2) 清除卵鞘:用刀片清缝,这尤为重要。 3) 烫杀:可灭杀蟑螂及卵鞘。 3. 化学方法
1) 滞留喷洒:以线状雾方式对藏身地进行直接喷雾处理,亦可
对线、缝、洞周边各施10—15CM药带。在施药前,应先对门窗及其他通道先施一道宽20cm的屏障带,然后,一般由外向内、由上到下,对蟑螂经常出入或爬行的表面进行施药,施药后房间密闭1h以上。
2) 热烟雾:对于条件许可的地方或不便于喷洒的区域,如下水
道,垃圾房。
3) 烟剂熏杀:适用于较小的可密闭房间。
4) 毒饵灭杀:经喷洒后低密度时或不宜采用滞留和热雾的场所,
如库房、文件柜、各种电器内、水果架等,是控制蟑螂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毒饵包括固剂、粉剂、膏剂、胶饵,投放毒饵要做到点多、量少、到位,注意防潮与不接触食品。 5) 毒绳填缝:将浸泡药物后的棉、麻绳堵塞有蟑螂藏生的孔、
缝、洞。
备注:施药后,清理卵夹和死蟑,防治孵化和复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