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标要求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
二、课标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旋转的定义、探索平面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 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为学生提供大量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引导学生发现情境背后的数学知识,进而探索其性质,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本节知识也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和九年级下册圆的相关知识做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平移、旋转。七年级下学期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在本章的第一节,学生又经历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对本节课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图形的旋转变换是初中几何三大变换中最复杂的一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知道旋转的三要素;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平面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3.经历有关平面图形旋转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平面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难点:探索平面图形旋转的性质及性质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看生活中的旋转视频。 2.同学们能否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3.以上几种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的实际情境引入新课,视频的方式形象而生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总结特征环节,培养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1】旋转的定义
教师课前准备两张不同颜色彩色硬纸板,剪出两个人全等的三角形,用图钉固定其一个顶点,绕其顶点演示旋转过程。
【设计意图】从常见的旋转现象抽象出基本几何模型,通过三角形的旋转演示过程,得出三角形旋转的定义及相关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1.旋转的定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 按某个_________转动一个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_________,转动的角称为________。旋转不改变图形的 。 旋转的三要素: 、 、 。 2.应用旋转的定义解决问题
如图,△AB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 得到△DEF,点A,B,C分别旋转到了点D,E,F。则: 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 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BAC与 是一组对应角;
在这一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是点______; ∠AOD, , 都是旋转角。
【练习1】达成学习目标1
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钟摆的运动;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⑤传送带的移动;⑥荡秋千运动。 A.2 B.3 C.4 D.5
2. 如图所示,△ABC和△EBD是直角三角形。△ABC旋转后能与△EBD重合,那么:
旋转中心是______;旋转的角度是____; AC的对应边是____;∠A的对应角是________; 点C的对应点是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旋转的三要素,会识别旋转过程中对应边、对应角、尤其是旋转角。 【探究2】旋转的性质
如图,两张透明纸上的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完全重合,在纸上选取旋转中心O,并将其固定。把其中一张纸片绕点O旋转一定角度。
(1)观察图中的两个四边形,你能发现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2)连接AO,BO,CO,DO,EO,FO,GO, HO ,你又能发现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3)在图中再取一些对应点,画出它们与旋转中心所连成的线段,你又能发现什么?和同伴交流。
归纳:旋转的性质:
一个图形和她经过旋转所得的图形中; ①对应点到 的距离 ;
②任意一组对应点与 的连线所成的角都等于 ; ③对应线段 ,对应角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活动操作,引导学生探索旋转变化中的不变特征,通过学生总结、发言、其他学生补充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练习2】达成学习目标2
1. 在图中(1)-(4)的四个三角形中,由△ABC经过平移得到的是 , 由△ABC经过旋转得到的是 。(填序号)
2.如图,在Rt△ABC中,
∠ACB=90°,∠ABC=30°,将△ABC绕点C 顺时针旋转至△A′B′C的位置,使得点A′恰好落在AB上,则: (1)旋转角度为_______ (2)若BC=8,则 CF=_______
【练习3】达成学习目标3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F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BE,如图所示,如果AF=4,AB=7。求: (1) 求线段DE的长度; (2)BE与DF的位置关系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1,帮助学生理解三种图形运动形式的不同之处,从而把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特征;通过练习2和3,巩固旋转的性质,会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梳理知识,反思总结
1.我的收获是 2.我的困惑是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回顾和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加深对旋转定义和性质的理解,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
(五)课堂检测,提升自我
1.下列关于旋转和平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旋转使图形的形状发生改变
B.由旋转得到的图形一定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C.平移与旋转的共同之处是改变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D.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80°得到△AB'C'。若∠BAC=50°,则∠CAB'的度数为
( )
A.30° B.40° C.50° D.80°
3.如图,△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得到△ADE,AB=5 cm,BC=8 cm, ∠BAC=130°,则AD= = cm, DE= = cm, ∠EAC=∠ = °。
4.如图,在△ABC中,∠ACB=90°,AC=BC,D是AB边上一点(点D与
A,B两点不重合),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接DE交BC于点F,连接BE。 (1)求证:△ACD≌△BCE; (2)当AD=BF时,求∠BEF的度数。 (3)BE与AD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对应目标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查漏补缺。
(六)作业布置
A级完成习题3.4知识技能1、2题
B级完成习题3.4知识技能1、2、3、5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作业的布置,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让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有不同的收获。
(七)板书设计
3.2.1图形的旋转 一.旋转的定义 二.旋转的性质 例: 学生展示区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观察-操作-归纳-应用”四个主要环节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旋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从具体到抽象,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学会分析生活现象背后的数学知识。 本节课主要设计思路和意图:
1.情境引入:从生活如果离开了旋转会怎样的视频引入,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旋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活动探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知识的理解的记忆。
3.巩固应用: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检测反馈:分层次练习,让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