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乐的教化作用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可谓规模庞大,有完善的运行体制和文化体系。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无论是文化构建或者从受众的角度来看,都有着完全不一样意识形态。但现如今佛教的音乐文化甚至可以作为一门学科来专门研究。从根本上来说,宗教的核心利益就是传播教义,它需要不断地发展信徒,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其中音乐同样作为重要手段服务于此。但最初,佛教对于音乐的态度并不像现在这样。“佛教有五娱之禁,而且明确禁止各种娱乐活动,如《沙弥戒》、《比丘戒》中就有'不观闻歌舞乐伎';的严格规定,如果按照佛经中的规定,佛教场合中是不可以出现任何乐舞娱乐活动的 。”但发展至今,两者已有机结合在一起。可见,在长时间的历史筛选中,佛教选择了音乐,同样,也可以说音乐选择了佛教,这也是音乐价值体现的一个方面,音乐教育的意义是经过历史证明的,这一点无需再赘述。
在佛教对于信徒的教化当中,音乐是其重要的教化手段。而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虽然不是单纯的音乐教育,但是笔者认为一些事实还是能给我们现代的音乐教育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笔者将通过两个亲身事例来论证。
敦煌采风之行带给我们很多的震撼,莫高窟、榆林窟精美的壁画;鸣沙山月牙泉的矛盾风景;奇特的雅丹地貌;荒凉沧桑的锁阳古城遗址;厚重的玉门关和阳关等,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世界。其中有一点引发了我的深思,在参观石窟壁画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判断石窟开凿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证据就是通过它供养人的画像和名称来判断,其中有大部分是政府以及当地官员,其中还有一些是本地村民。从敦煌的地理特点我们可以想象到,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气候条件或者是技术条件,开凿石窟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一点当
地导游也有过讲述。但是这些老百姓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他们开凿了石窟,并且把自己的名字也刻在了石窟内的墙上。抛开官员乡绅不谈,是什么让这些普通民众在自己衣食还存在忧患时还要拿出精力和财力去完成这件事情,是什么让他们以镌刻自己的名字为荣光?政府除了颁布政策和法令之外都无能为力的事情,佛教却做到了。
笔者学校旁边是大兴善寺,它是隋唐皇家寺院,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是xxxx省的佛教中心之一。既为近邻,我们学校的学生可闻晨钟佛号,也可闻暮鼓之乐。经常见到成群结队的居士、信客在佛前唱经。据了解,这些人绝大部分是非音乐专业人士,但是他们依然执着于唱出来。笔者不禁联想,是什么让他们勇于表达自己心中的音乐,现实当中又有多少非音乐专业人士在苦练音乐并且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它表达出来呢?很多音乐教师都想做到却没有结果的事业,佛教完成了。
综上,信仰使得人们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做好一件事,其中当然包括主动和被动的音乐教育。对于现代音乐教育来说,尽管环境、形式和受众并不相同,但笔者认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依然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不改变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升音乐这门学科在整个教育当中的地位和比重。比如在重要的考试当中,让音乐学科变成衡量成绩的标准之一。如果能实现的话,必然会提高音乐在学生心目当中的地位。虽然此举存在一定弊端,可能会把音乐学科向应试教育靠拢。但好处无疑很明显,此举扩大了音乐教育的影响力,同时扩大了音乐教育的范围,对于整体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很大帮助,也能直接帮助美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是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尽量寻找学生的普遍兴趣点,在同龄阶段的学生当中虽然大家爱好各有不同,但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作为判断,他们兴趣的刺
激点不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性。虽然兴趣对于信仰来说作用力会低一些,但是它同样也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通过兴趣与音乐教育的有机结合,会让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加强。
三是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虽然让每个学生都能上台并不现实,但是可以通过合唱团、乐团等团体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们得到表演的机会。增加上台的次数,会使学生们在表达音乐的时候减少紧张感,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改变他们只是单纯喜欢而不愿意表达的现状,从而更喜欢音乐,形成良性循环。 “佛教利用音乐可以扩大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的信徒,从而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而音乐在服务于佛教宣传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佛教的兴盛一部分得益于音乐,而音乐融入到佛教当中,也同样得到了发展,实现了音乐对于人们的教化。在现代音乐教育中,教师和研究人员也都是一直致力于发展音乐对于人们的教育作用,所以这两者之间有很多的共同点。佛教和现在音乐教育看似天差地别,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蛛丝马迹中寻找出对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启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